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浅析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

文档格式:DOCX| 3 页|大小 12.14KB|积分 20|2022-11-03 发布|文档ID:167392873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浅析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摘要: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狮子林的山石、池水、长廊、植被、家具等在 造园技巧上的独到之处;初步探讨了其在建园营造上的艺术风格和规律,揭示了中国古典园 林艺术的灵魂所在:追求意境,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关键词:园林,营造,艺术作者:李弢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艺术中的奇葩,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 而且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深受世界人民的青睐狮子林”是一处精致有趣的园林建筑它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36 年),原为寺庙园 林,而非一般人认为的私家园林当时苏州高僧天如禅师为了纪念其师中峰和尚而兴建了菩 提正宗寺,因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称菩提正宗寺为“狮林寺”而“狮子 林”则是该寺院的后花园因其地原为宋代废园,有园林遗风,故建于此园中多怪石竹林 犹如狮子状,所以又被世人称为“狮子林”狮子林的营造特点是以山石、水、廊、植物家具在园林中的营造来体现的1 山石 狮子林以山石造型天然神趣,洞壑盘旋巧夺天工而著称于世堆山叠石向来是我国造园 艺术的传统手法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狮子林中的山石不但神 形兼备,而且具有传情的作用,可谓“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它将传统的掇山叠石手法运 用的得心应手园中虽峰岩嶙峋,沟壑纵横,但却蹊径脉络分明,不仅深得山林野趣,且无 有凌乱、局促之感如指柏轩前庭园,面积稍大,且较开敞,造园家即以山石为核心,层岩 叠翠,洞壑盘洄与西侧荷花池相对比,山林气氛极为浓郁狮子林中以山石形成的洞壑也 极具特色,不仅从平面上看极尽迂回曲折之能事,而且从高程上看还力求回环错落如指柏 轩前院及中部假山的处理:这里规模大,占地广,自指柏轩前一直连绵至荷花池以南沟涧 洞壑纵横交错,置身其中让人犹如时而登临于峰峦之颠,时而沉落于幽谷之底自下往上看 层峦叠嶂,自上往下看沟谷盘旋,使人如入深山峻岭,又如进入迷宫,为传统园林中堆山造 石较为曲折复杂的一处[1]2水 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到:“山 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用水来点缀建筑与自然环 境,便可使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狮子林整体布局上呈长方形,中部为池,水面波动, 使幽静的园林有了生气人们在游历时,也充分体会到了静中有动,动中取静的感觉由于 此园地处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即使是城内依然是水网交错,这就为园林引 水造园提供了便利条件。

    因此狮子林中池水曲折蜿蜒贯穿于整个园林,使得整体呈长方形的 单一布局形式得以丰富,这在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营造中是常使用的手法,但在这里的运用却 是很成功的一例园内的指柏轩、燕誉堂、荷花亭、真趣亭等形状、造型、营造各异的建筑 分布在山池东北两翼狮子林中建筑的布局和位置经营毫无保留地恪守着疏密对比这一构图 原则园中建筑乃至山石分布极不均匀,疏密对比较为强烈园东北建筑较密集,西南较稀 疏山石则以东部指柏轩前最集中、最稠密总的来说,园的南部建筑、山石都较稀疏,给 人以松弛的感觉;而东部则建筑、山石相当密集,不仅变化的节奏快,而且起伏十分强烈, 与南部适成对比3廊狮子林中还有一处亮点不能不提及,那就是“廊”中国的古典园林深受中国古典文学 的影响,和古诗文,特别是词的结构相似,为了引人人胜,为了求得意境的深远,古典园林 在布局上无不追求蜿蜒曲折那么如何实现曲折性呢?那就要借助“廊”的连接作用了在 整个狮子林园中长廊的分布亦如池水蜿蜒曲折贯穿始终,使游人或行或止都能欣赏到不同的 景致,在不同的空间中感受到整个园林的意趣之所在它的营造和分布是有着特别意义的: 园林的营造者在设计规划时,若将很多景致罗列其间,则不免显得零乱,而将长廊这一特有 的建筑形式贯穿其间,会使凌乱呆板的各种建筑与景致连成一个整体,而且它还将空间予以 分隔使其两侧的景物互相渗透,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变化,从而在营造上也丰富了园林景观。

    再者它还起到引导与暗示的作用,造园者借游廊把人不知不觉地引至某个确定的目标——景 所在的地方除此之外,它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在营造时考虑了方便人的使用苏州 经常阴雨连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游览所以在园林中设置长廊,既可使游人在其 引导下游历、小憩,又可为游人遮雨;可以说长廊使得整体园林营造实现了点、线、面相结 合的艺术效果狮子林之所以显得境邃幽深,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曲折多姿,穿插于花丛之 中的长廊4 家具植被“狮子林”园中的植被和家具造型及用料也处处显示出了精美园,所以种树木也”, “种果为园”,从这些解释来看,园林是不可以没有植被的园林中有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 植被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江南水乡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所以非常适于植 被的生长,狮子林中的植被无论点种还是丛植,均错落有致、参差重叠,以古五松园庭院为 例,整个庭院呈“凸”字形平面,有桂花、柏树各一株,一据院西,一据东南,桂花窈窕袅 娜,松柏挺拔苍劲,二者相互映衬,点缀了庭院空间狮子林中的植被栽种还运用了中国画 论中的“以一当十”论,在园内山石集中的地方广种树木,将整个园林布置的苍翠茂密,颇 具山林野趣;再加上开窗借景手法的运用和植被相互呼应衬托,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构图景致 和丰富的视觉景观,让游人有既在画中又身临其境的双重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狮子林中的家 具造型及用料亦十分考究,设计上既融合了那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又充分体现了苏州园 林营造精巧、细致的特点;在选料上以红木为其主要材料,不仅显示了园中陈设的豪华气派, 而且也可防止气候潮湿及虫蛀对家具的损坏5 意境的追求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追求意的幽远和境的深邃“庭院深深,深几许?” 的诗句恰恰准确地表达了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境的深邃主要依靠增加景的深度来实现,而 利用空间的渗透可极大地加强景的深远感在狮子林中,借大量设置完全透空的窗洞的方法 而使被分隔的空间互相渗透,其效果十分显著如自立雪堂前院复廊看修竹阁一带景物,廊 的侧墙上连续开了若干个六角形窗洞,透过窗口摄取外部图像随视点移动时隔时透,忽隐忽 现,有步移景异之感此外,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特别是把室外景物引入室内,也是传 统园林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如古五松园位于狮子林北部,园的规模不大,西部为厅堂,较开 敞,并带有前廊其东南两侧设有曲廊,从厅堂内向外看庭园,园的正中恰有叠石峰一座, 作为厅堂的对景,使室内外景观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再如,自狮子林荷花厅向南看园内景 色,荷花厅位于园的中部,地位十分突出。

    厅南为水池,对岸为山石、亭廊,风景极为秀丽 荷花厅南面的-0'1 较为开敞,并带有前廊,廊前为一宽大露台自厅内向外看,层次既富于 变化,景色又绚丽动人从狮子林的营造艺术中,不难感受到其造园所追求的一种“写意式的意境”,一切营造 手法都是为追求这一“意境”所展开的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 中国园林营造的传统大都是文人造园,因此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和田园诗相生相长、 同步发展的;创作时始终都在追求神思和韵味在造园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谋求诗 的意境美还经常借楹联匾额来破题赋予物质空间以诗情画意,时时处处都讲究“意境”, 时时处处都体现出“池塘生青草,园柳变鸣禽”的意境追求,把人们凭感官可以感觉到的物 质空间升华成为可以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2]总之,以上园林的营造艺术在狮子林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和发挥,从而奠定了狮 子林在中国园林营造艺术中的典范地位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中国园林的营造不单是一般意 义上的建筑设计,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底蕴参考文献:[1]童著.江南园林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7—73.⑵计成原.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51—78.(转自“园林学习网”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lisuyan210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