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护理美学》作业集答案(高起专)

文档格式:DOC| 12 页|大小 22.50KB|积分 12|2022-11-07 发布|文档ID:168078434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护理美学》作业集答案〔高起专〕 - 《护理美学》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A 5.B 6.A 7.B 8.C 9.A 10.D 11.A 12.B 13.B 14.A 15.C 16.D 17.B 18.A 19.D 20.B 21.A 22.C 23.A 24.A 25.C 26.A 27.A 28.B 29.C 30.A 31.C 32.C 33.D 34.C 35.B 36.D 37.B 38.A 39.C 40.B 41.C 42.A 43.C 44.B 二、名词解释: 1.是通过以审美和艺术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手段,以人生态度的改善和人生境界的提升为目的的综合教育形式 三、简答题: 1.答:通过对美的产生的分析^p ,可说明:美产生于劳动理论,美的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美的产生过程中,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中,人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的作用;美的产生表达了人类与审美对象之间的辩证关系 2.答:形象性、感染性、社会功利性。

    3.答:导善功能;启真功能;健身功能 4.答:以情动人,理寓其中;形象生动,意寓象中;自由欣赏,教寓乐中;潜移默化,效果寓于体验 第二章 美感与审美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D 5.C 6.B 7.C 8.A 9.B 10.A 11.C 12.D 13.A 14.B 15.D 16.B 17.B 18.C 二、名词解释: 1.广义的美感即审美意识,它包括主体审美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狭义的美感专指审美感受,指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刺激感觉器官而引起的感知、想像、理解、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协调运动而产生的愉悦体验 2.指主体的人对各种美的事物的感受、鉴赏和创造才能 3.泛指人在审美理论中逐渐形成的对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等问题所持有的一些根本看法和观点,简称审美观 4.是指审美主体的人从一定审美需要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情趣、态度、风气和追求,又称“审美情趣” 5.是审美观念的高级层次,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美的最好最高的境界,它有经历性的形象特征,又有“物质化”的外壳,是人类理论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 6.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用来评价、衡量事物审美价值的规那么和尺度。

    - 1 - 《护理美学》 7.是指人在主观态度上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间隔间隔 ,对客观对象采取非实用、超功利的态度 三、简答题: 1.答:美感产生于人类的理论活动,构成美感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这是指美的客体②具有审美才能的人,这是指审美的主体③社会理论活动,这是联络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纽带,只有在社会理论活动中,美的事物才有了展现和开展的舞台,也只有在社会理论活动中,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类才有了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动力和泉 2.答:①形象直觉性②情感体验性③精神愉悦性 3.答:①粘合:如狮身人面像、美人鱼②夸大:如李白诗句“白发三千丈”③变形:如“九头鸟”、“千手千眼佛”④浓缩:如鲁迅笔下的“阿Q”、“九斤老太”⑤抽象:如一些装饰用的图案和花纹 4.答:①给静止的对象注入生命②拟人化③心情外射 5.答:〔1〕客观性〔2〕差异性:包括时代差异、民族差异、阶级差异及个体差异 6.答:①客观性:审美标准总是来于一定的社会理论活动,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生活内容,有着自身客观的内容与体系②社会性:是指审美标准附属于一定的社会形态,并由一定的社会形态所决定③多维性:多维性是由于审美对象的丰富多彩和审美者的千差万别决定的。

    由于审美主体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文化素质、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不同,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去欣赏千姿百态的美,必然造成了审美标准的多维性 ④理论性:是指审美标准来于理论,又指导着理论,并在理论中不断开展 第三章 形式美与美的根本范畴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A 5.D 6.D 7.C 8.B 9.D 10.D 11.A 12.B 13.D 14.D 15.B 16.C 17.C 18.C 19.B 20.B 二、名词解释 1.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比例、节律、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属性,它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具有抽象性和独立性 2.优美是一种优雅的、柔性的偏于静态的美其特点是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其根本特点在于和谐,是美的一种最常见的形态 3.崇高是指对象以其粗暴、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宏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收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 4.美学形态的悲剧是美的一种特定表现类型,是一种悲剧性的矛盾冲突。

    悲剧的审美是从悲哀、痛苦、恐惧和怜悯等情绪开场,虽受到阴暗情绪的影响,但人们发如今短暂的情绪压抑之后产生感动、惊奇甚至产生令人鼓舞、钦佩和赞叹的感情,而从这些快感中- 2 - 《护理美学》 人们的情绪得到宣泄、灵魂得到洗涤、思想得到升化,最终体验到悲剧审美中的美感,这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5.喜剧泛指艺术中乃至生活中一切令人可笑的对象 三、简答题 1.答:齐一与参差、对称与平衡、调和与比照、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 2.答:〔1〕揭穿旧权力、旧世界的内在空虚本质和无价值形式,以激起人们最后埋葬它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喜剧的最根本特征〔2〕引人发笑的表现形式喜剧在其详细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名实不符、以假乱真、当众出丑、夸大等笑是喜剧的最根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喜剧在欣赏者生理上的集中反映〔3〕在倒错中显真实喜剧艺术的魅力不仅逗人发笑,还必须给人以智慧和启迪没有反映生活深入本质的内容和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也不能成为具有独特审美效果的真正的喜剧 第四章 自然美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A 5.C 6.A 7.D 8.B 9.A 10.B 11.C 12.D 13.B 14.A 15.D 16.C 17.A 18.D 二、名词解释: 1.自然美是客观世界中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作为审美对象而形成的美,是自然的人化这一历史进程的结果。

    2.自然景观是指未经人类劳动理论直接加工改造的自然审美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即作为人类的物质生活环境的自然景观和作为人们审美经历对象化的自然景观 3.人文景观是指经人类理论活动直接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审美存在系统它依社会理论形式分为两个系统:一是通过人类物质理论活动直接加工改造过的自然;二是经过人们精神理论活动加工改造的自然 4.比德是把对自然存在物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络起来进展欣赏的一种审美方式 5.畅神是“神之所畅”,是一种悟道的愉快和精神的自由在畅神中审美活动可以有感官享受方面和怡情方面的,也可以有德性方面和美妙想象及憧憬方面的 三、简答题: 1.答:因为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都是自在之物,各种自然物的物质属性虽然早已存在,但它们无所谓美与丑,自然的美丑对于人才有意义,这是有两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没有人的存在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注对象的主体存在;另一方面,一切自然现象本身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它们没有任何预期的自觉的目的,不能自觉为美所以说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美是不存在的 2.答:自然景观一般是指未经人类劳动理论直接加工改造的自然审美系统它最- 3 - 《护理美学》 能充分表达大自然独具的天然美色。

    它可分为两个子系统:其一是作为人类的物质生活环境的自然景观,如阳光雨露、山川河流、森林草原等其二是作为人们审美经历对象化的自然景观,如宇宙星空、大漠荒原、惊涛骇浪、虹霞云雾等 3.答:自然美的特征主要表如今四个方面:丰富性与天然性,变易性与多面性,喻义和象征性,重在形式美 4.答:领略自然美必须选择最正确的自然时空与观景角度,把自然美同人类创造的美融为一体欣赏,同时展开自由的联想和想象,以获得进一步的精神满足,使美感享受得以升华 5.答:自然美的清静、质朴的本色,可以使人洗心涤虑,返璞归真,摆脱尘世社会枷锁的羁绊,练就一种淡泊、随缘自适的人生修养;自然美雄浑壮丽的景象,又可鼓励人发奋进取的勇气,树立高尚远大的抱负而“比德”、“畅神”,更是把人格从功利社会中解放出来,独立出来,升华为一种高洁其志的人生意境这就是自然审美给予人类的重要启示 第五章 社会美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A 5.C 6.B 7.C 8.D 9.B 10.B 11.A 12.D 13.B 14.A 15.D 16.A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美是人类创造的一定历史时期社会事物的美,包括消费美、消费劳动美、人的美等等,其中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行为美是指人在各种社会理论中通过所作所为而表现出来的美,其具有目的性、社会性、多样性、标准性和个性等特点 3.语言美是指书面或口头表达的语言具有符合审美规律、产生审美效果的属性,包括谈吐文雅、内容得当、准确生动、文明安康 4.道德美是指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进步的人生价值观、高尚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 5.性格美是指人的个性开展健全并具有吸引人的气质,是良好的心理品质与正确的行为方式的统一,表达人的善、才能与意志 三、简答题: 1.答:因为世界上一切美的事物中,唯人最美,最能打动人心,引发审美感受和共鸣人是社会理论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开展、完善和美化自身的人性、人格精神、人体和谐的整体之美因此,组成社会的人的美以及与人亲密相关事物的美,就是主要的社会美,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人是社会美的表达者、开拓者和欣赏者 第六章 艺术美 一、单项选择题: - 4 - 《护理美学》 1.B 2.B 3.D 4.C 5.D 6.A 7.B 8.D 9.A 10.B 11.C 12.D 13.D 14.B 15.C 16.A 17.C 二、名词解释: 1.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精华内涵,艺术之美来于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创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而产生的审美反映、审美需求和审美创造的必然产物。

    2.意象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个审美的表象系统意”指主体审美和创作时的意向、意图、意念、意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验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等;“象”是由想象创造出来的,能表达主体之意,并能为感观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的非现实的表象 3.意境指透过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根底上,将欣赏者引向一个超越时空、富有意味的境界 4.雕塑是雕琢、刻画、塑造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运用各种可塑或可雕刻的材料,创造出详细的作品形象 5.绘画是运用笔、刀等工具及颜料做媒介,通过线条、色彩、构图、明暗、透视等绘画技法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创造的艺术形象 三、简答题: 1.答:音乐的造型是通过模拟、象征、暗示、类比和联想来实现的如用钢琴、竖琴、扬琴等乐器来表示流水声;用管乐和弦乐表示风雨声;用打击乐表示马蹄声;用短笛雕饰鸟鸣声等等音乐语言的性格化是用具有特性的音乐来表示某种人物或某种场面的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用大提琴表示梁山伯,用小提琴表示祝英台,以铜管乐和弦乐的低音局部表示封建权力 2.答:不同的音乐作品对情感的审美影响是不同的,它与个人的经历、爱好、文化和欣赏才能有关系如当我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在进展曲的节奏、音乐旋律和歌词内容的伴随下就可激发起我的激情与联想,尤其是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感的提升。

    3.答:轻音乐和交响乐喜欢轻音乐是它可使其情绪得到舒缓,有一种舒适放松的感受,并可随着音乐产生不同的联想,如田园、山林、原野、大海等等而喜欢交响乐那么是它的那种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表达 4.答:圆雕以三维空间来表现对象,欣赏者可从任意角度进展审美鉴赏,是以立体形式存在的雕塑艺术;浮雕是在平面上塑造出凹凸的表现形象,浮雕可创造背景,塑造人群和场面 5.答:中国的万里长城从现今的意义看,它远远超出当年设计者用于防御的主要功能而长城那么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似一条巨龙盘旋在祖国的山脉上,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气节,它吸引着众多宾客的游览、它昭示着中国的将来,给今天的人们以多角度的影响和提示,它既有壮观、宏伟、蜿蜒、民族气概,又有从长城的建筑中可看到的组织、管理、质量等一系列功绩所以,只有高品质的建筑作品才能成为人类的艺术佳作 6.答:舞蹈的“律动”是全部人体形态动作按照一定的节奏有规律的连接地、流- 5 - 第 12 页 共 12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WonderC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