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意境和意象

篇一:散文的意境和意象】浅谈散文的张力一一以林中蔓青《昨夜无寄》为例 最近群里有朋友谈到文学的张力,顺便续个貂 文学是叙事类文体,叙事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文学的张力 主要表现为叙事张力和语言张力窃以为,散文的张力,可理解为 散文作品通过叙事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和生命的穿透力、扩展力和 审美力这里以本群九月征文中林中蔓青 的《昨夜无寄》(下称“林 文”)等文为例,站在在场写作审美本位角度,从叙事和语言两个层面 谈谈对散文张力的看法即作品的内包力,主要指作品对现实的介入深度介入是 文学的担当道义,也是在场的旗帜介入有深浅之分,优秀作品的 介入,当是整个社会当下最深处的痛林文写的是生育问题,不仅仅是计划生育时期的“多生一个”,而且是在国家全面放开二胎后, 了强烈的当下性传统生育观念的最新呈现“儿女双全”这就使得她的书写具有可是,作品主人凯这个本来无可厚非的想法,却演变成了一个惊天悲剧:妻子死了,儿子抓了,新添的女儿命运无寄表面看,这个 悲剧的根源是凯的传统观念,实际上却是这个社会的深层病征一一 医疗制度、养老制度、户籍制度、食品安全管理、企业制度,甚至 政治体制等的综合呈现在这个悲剧中,大家都没有错,包括大行 其道的现实制度和凯的求子之心。
但悲剧却发生了,或者说正是这 种社会综合病征与凯爱的结合,铸就了这个大悲剧按照王国维的 对悲剧的划分,这种“无罪之罪”正是“悲剧中之悲剧”指作品的外展力,主要指作品对社会的容量宽度林文在短短的五百余字中,以凯的家庭悲剧为主线,在叙事与语言上都表 现出了较大张力在叙事方式上,作品以多线叙事方式,构建了一 幅社会网络图这些线包括:二胎政策一一凯家生育一一儿女双全一一家破人亡;医疗体制一一民办医院一一庸医害命;司法制度一 一办案潜规则(运作)一一人财两败;户籍养老制度一一空巢老人一一 养儿防老一一希望破灭;政治体制一一企业制度一一职工命运;虚 假广告——公共信息混乱——陷阱处处一一消费者迷茫;社会管理 一一食品安全一一问题奶粉;等这些线,巧妙地被作者引入作品,有些明,有些暗,有的彼此钩连,以叙事对象凯的家庭悲剧为主线, 相互交织,构建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情景框架图,让作品对意义的表 达得到巨大扩张同时,作品在语言张力上,也颇具特色比如在谈到失去母亲的小 女儿朵朵因“营养不良”而“被医生护士‘折腾'”,我们又会想到前面所 说的私立医院、庸医,年轻健康的母亲都被医死,生命脆弱的婴儿 会怎样;因刚出生就失去母乳、营养不良的朵朵,“喝奶粉又提心吊 胆”,又会让人联想到我们的食品卫生管理体系众多的问题,仿佛被 推入一个生命的危城;而紧接着的一句,更令人回味无穷,想到的 问题更多:“接受……吧,可又……”表达这里的纠结,可选择“可 是”、“却”、“可”等词, “可又”无疑是最好的。
它表明,朵朵的母乳 问题,已是这个家庭必须面对的一个迫切而艰难的现实问题,并且 经纠结已久也没解决,接受与不接受,都面临许多矛盾苏轼说的“辞达”,大概就是这种境界吧这样的语言,像蒙娜丽莎的微笑,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不同的人,不同的语境,会有不同的解 读就是作品带给人的欣赏、品味或领会的美学感受,与作品 的审美空间直接相关完整的审美范畴,当是审美、审丑和审智的 有机融合;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福斯特的“带风景的房间”,可阅尽 人间无数中国古典美学中,老子就提出了意象说、意境说和审美 心理理论文学作品的美学蕴含,是对心灵状态的考察和陈述对象 的评价因此,柏拉图预言, “美是难的”林文的审美力,除了体现在前面所说的深刻之美、外展之美外,还 有审丑之美、审智之美、结构之美、叙事之美在该作品中,作为美学范畴的丑,是在叙事中展现的,诸如私立医院庸医致人之死、 司法审判中的“运作”、空巢老人的悲哀、凯不为领导挡酒的降职降 薪、问题奶粉的恐惧等它正如伯克相对于崇高所说的“与美无关, 它更接近于丑作品通过叙事呈现出来的对当下现实的深刻思考, 直至结尾处巧妙的“凯含着泪,望着黑夜”,既是结构性审智,又拓 展了作品的审美空间,真正实现了文微意宏的审美效果。
从在场写作审美本位看,林文是个值得肯定的文本但用更高的标 准衡量,也还存在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间比如,由于篇幅所限, “硬 压”之下,语言的圆润度和诗意美会受到一定影响;将高密度的社会 信息压入一个小小文本,让人难免有点压抑的感觉,有人甚至因此 怀疑它的真实性短短小文,有几处使用了成语须知,任何成语, 或者形容词,都是一种转意式表达,难免产生被本意的遮蔽;更高 标准的在场写作,主张汉语回归,即用本真的语言表达本真的世界 反对使用成语、习惯用语和形容词在本群几期参赛作品中,在叙事、语言和审美中具有张力的作品还 多,比如雪夫、东珠、哭之笑之、韩冬红、清雅、小河、薄暮、六 六、小四、糌巴卓卓等的作品,他们有的甚至没有得过奖,但文字 的张力是显而易见的以上也是一家之言,欢迎砸砖2016年9月 28日夜草就【篇二:散文的意境和意象】核心意象——我的理解,一篇文章塑造的主要形象.做为塑造形象,应该 形神兼备.余以为真实是散文的生命.著名作家废名说得好:“凡属有生命的文学, 都是写实的.中国后来的人之所以不懂得三百篇,便因为后来的的文学 失掉了写实精神,而三百篇是写实的.什么叫做‘写实的呢?写实便是写 实生活,文学题材便是实际的生活.”真正的文学在基层,在民间.散文的 生命在于真实,这是一个基础.如果塑造的形象失去真实,必会毫无意义. 那日读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的散文.第一感觉就是真实.通过写人, 写草木,写大自然时,都透出浓浓的情来.巴乌斯托夫斯基强调:“一个 人知道得愈多,他便感受得越深,诗意便把他包围得更紧,他也就愈幸 福……”他还说“不懂得林中空地和沼泽上都长什么草,天狼星从哪里 升起,白桦树叶和山杨树叶有什么区别,起什么风会下雨或干旱,会是阴 天或晴天……就不要写书■”这是强调作家要深入生活,要融入生活. 著名散文家单复说过:散文是血泪灌润的花朵,好散文都是传达作家 真性情的.古人说:“为情而造文”,巴金说:“把心掏出来给读者.”真实 是散文的生命.散文之所以走俏,也缘于此.现在很多文章空洞、言之无物,或曰文章空洞症.看起来华丽,实则如同 商场里没有生命的模特.如果大家都说的是言不由衷的空话、假话、 大话、套话、泛泛话……这样的文章少读为妙.单复说得好:“情之所钟,正是创作的动力,无论是有感而发,或有所为而作,都不能出之冷漠寡情的纯理性 态度.思想固然极端重要,但没有血肉的思想是苍白无力的.思想感情总是互为里表,互相渗透的.真情实感, 真心话,是作者和读者赖以【建立篇牢固三而:优美散的感文情的的桥梁意.”境和意象】1散文的意象一般只有一个,或者再多 但比较少。
作者一般会用个意象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花费笔墨较多2 诗歌中的意象一般很多大多是景,有些诗句里甚至会有不下五种景 物甚至更多,更多是为了来渲染一种气氛,便于抒发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