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系统

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系统[摘要] 目的 分析重庆市沙坪坝区2005-2011年 HIV 感染状况,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以及游程检验对沙坪坝区2005-2011 年 HIV 感染资料进行统 计分析结果2005-2011年沙坪坝区HIV感染者新增550例,各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30%、 65.2%、59.2%、70.2%、51.5%、36.9%、33.5%; 2005-2011 年新增 HIV 感染者男女构成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x2 = 20.65, P<0.01),男性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各年龄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x2 = 59.31, P< 0.01), 20〜49岁年龄组的比例在各年都最高,V20岁低年龄组HIV感 染者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文化程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25.30, P<0.01),低文化程 度HIV感染者的比例高43.6%,但高文化程度HIV感染者构成比有增加的趋势;职业构成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HC = 93.25, P< 0.01),家务及待业人员在各年的构成比较高,学生HIV感 染者构成比有增加的趋势传播途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269.50, P< 0.01),性传播(包 括同性和异性)感染比例大,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结论2005-2011年沙坪坝区HIV感染者 新增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关注文化 程度较低的中年男性人群的防治工作自1995年沙坪坝区在吸毒人员首次发现HIV感染者以来,截至2011年底在辖区内共发现 570例HIV感染者,仅2005-2011年新增HIV感染者550例,感染有扩大势态现对沙坪坝 区2005-2011年HI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为政府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系统沙坪坝区2005-2011年HIV感染者疫情资料1.2 方法 利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以及游程检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1 HIV感染者动态情况 沙坪坝区2005年前有HIV感染者20例,至2011年底有HIV感 染者570例7年间HIV感染者新增550例虽然每年HIV感染者均有新增,但新增速度(环 比)是不均衡的2005年HIV感染者增长速度130%,而2011年HIV感染者年增长速度33.5%, 2005-2011年HIV感染者平均增长速度61.1%,2005 -2011年HIV感染者新增人数呈逐年上 升的趋势(游程检验R = 2, n1 = n2 = 3,P< 0.05)。
3 讨论自1995年在沙坪坝区吸毒人员中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陆续都有散的在HIV感染者 报告,至2004年底在辖区内共报告HIV感染者20例2005年,随着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 项目的启动,艾滋病监测网的扩大和完善,对男男同性恋、暗娼、监管场所羁押人员高危人 群检测和医院术前筛查等工作的开展,有效扩大了 HIV检测范围,使更多的感染者被发现 艾滋病疫情开始快速上升,全年报告HIV感染者26例,2005年HIV感染者环比增长速度达 130% , 2006-2011年,随着HIV感染者实际人数的增加,HIV感染者报告人数明显增加,且 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6-2008年HIV感染者环比增长速度在65%左右从2009年起,HIV 感染者环比增长速度有放缓的趋势,2011年HIV感染者环比增长速度为33.5%与全国艾滋 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的总体流行态势一致[1]这也显示该区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初显成 效HIV 感染者在全区所有的街道和乡镇均有分布,但以沙坪坝、渝碚路、小龙坎、詹家溪、 天星桥、童家桥、石井破、和土湾街道居多是因为这几个街道地处沙坪坝中心片区,各种 商业活动都较繁荣,男男同性、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较多,HIV感染者也较多。
2005-2011年新增HIV感染者男女均有,男性为主;年龄在20〜49岁之间;低文化程度 人员居多;各种职业人群均有感染,但以家务及待业人员最多[2,3]这是因为吸毒人员多 为20〜49岁男性;再加之20〜49岁的男性多处于性活跃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家务及 待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文化程度低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易受 HIV感染⑷自2004年发现首例男男同性HIV感染者以来,陆续都有男男同性HIV感染者 报告,2007年后男男同性HIV感染者迅速增加,截至2011年底共发现203例男男同性HIV 感染者男男同性多为高知群体,随着男男同性HIV感染者的增加,高文化程度HIV感染者 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男性HIV感染者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2006年,在20岁以下年龄组 发现HIV感染者,接触史不明;2011年,在20岁以下年龄组有8例HIV感染者,多为男男 同性性为史或非姻异性接触史在性开放时代,有过早的性行为较普遍;低年龄人群男男同 性有所增加的,因而低年龄组HIV感染时有发生,且有增加的趋势低年龄组人员的身份多 是学生,因而学生感染HIV的报告也增加随着禁毒力度加大,吸毒人员减少;美沙酮服药点的建设和发展,静脉注射毒品和共用针 具人员减少。
经注射吸毒感染HIV人数逐年减少,注射吸毒HIV感染者的比例由2005年前 的 75%下降到 2011 年的 4.9%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加 强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违法犯罪活动; 2005-2011 年,无采血 HIV感染的报告;输血/血液制品引起的HIV感染仅3例在随访工作中对既往和新发女性感 染者开展了妊娠情况的追踪调查;其次,对已孕的感染者/患者进行“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妊 娠期间身体影响、艾滋病病毒对婴儿可能造成的影响后果”进行详细讲解,使她们清楚认识 到怀孕的利弊;第三,开展“母婴阻断情况”告知服务,使感染者/病人了解母婴阻断详情 和转介工作的必要性等工作2005-2011年仅1例流动人口因母婴传播而感染HIV的报告 近年来,该区对男男性行为者、暗娼以及流动人口等高危人群采取了一系列艾滋病性传播的 干预措施,包括宣传教育、同伴教育、安全套推广等等,尽量使他们的高危行为得到自觉改 变,远离艾滋病由于高为行为干预的覆盖面不够,干预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安全套的使 用率低以 2011 年为例,男男性行为者干预的月均覆盖率33.3%,安全套的使用率 40.8%; 暗娼干预的月均覆盖率66,8%,安全套的使用率34.6%。
因而HIV经性传播而感染的人数仍 逐年增加,经性传播而感染HIV人数比例也由2005年7.7%增加2011年的94.4%经性传播 逐步取代静脉吸毒传播而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5, 6]随着经性传播感染HIV的比例的不断 上升,这也预示艾滋病正从吸毒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7, 8]意味着,因不洁性行为 而被感染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和国内其他省市一样[9],也出现了夫妻间传播艾滋病的病例目前,艾滋病的防控工作责任大,任务繁重,一是近年来艾滋病疫情上升的势头虽有所 减缓,但新发感染者仍不断被发现,且逐年增加二是HIV感染者分布广,涉及全区所有的 乡镇和街道三是HIV感染者以青壮年男性、文化程度低、家务以及待业人员居多,低年龄 组、高文化水平以及学生HIV感染者也在增加,感染人群比较多样化四是HIV感染者普遍 缺乏艾滋病防治知识, 对艾滋病危害了解甚少,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很容易被感染[9]四是 男男同性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 增加了艾滋病防治的难度五是几种传播途径均存在,但 性传播是当前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鉴于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出现的以上转变,建议采取 以下措施:①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真正建立 和完善艾滋病防治机制,以制约疫情蔓延。
②切断经性接触途径传播艾滋病,是控制艾滋病 病毒感染经性传播关键措施: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是目前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 主要措施;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加大对各类人群尤其是要对高危人 群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培训,使人人都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与传播,自觉 改变高危行为,远离艾滋病;在校园和社区大力开展性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性观念, 有性取向,遵守性道德,自觉抵御对同性性行为的好奇与追崇,降低被HIV感染的风险;加 大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以大大降低患艾滋病的几率规范性病 门诊,性病患者积极进行正规治疗,有利于控制艾艾滋病的传播;取缔一切卖淫与嫖娼行为, 根除通过商业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土壤;对发现的HIV感染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不要歧视他们,给予他们人道主义的关心和帮助,防止不良行为对社会的报复及配偶、家人 间的传播③鼓励义务献血,打击非法采供血,加强血液、血液制品的检测,医疗器械的消 毒工作④加大禁毒戒毒的力度,防止共用针具注射吸毒⑤继续加强和完善母婴阻断工作 等等总之,艾滋病的防控仅靠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是不行的,需要全区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 合,建立一个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大环境,是有效遏制艾 滋病蔓延的关键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