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找次品》评课稿

文档格式:DOCX| 2 页|大小 7.92KB|积分 20|2022-11-17 发布|文档ID:169716985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找次品>评课稿今天,我有幸听了孙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找次品》这节课, 真是受益匪浅具体说来有五大亮点:第一、深挖教材,根据学生进行施教,转化难点降低教学起 点按照例题,本课例1 是从5 瓶药品中找到次品,而孙老师却让 学生先从3 瓶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学生很容易的 从 3 瓶中找到次品在后面的 5 瓶、9 瓶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这 种因材施教提高了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用数学逻辑增加学生递进关系,知 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上课时层层推进渗入优化思想本课孙老师 让学生从3 瓶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5瓶、9瓶中 找次品,并且在9 瓶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学生寻找 优化策略,接下来让他们再用12 瓶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 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运用优化 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第三、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让学生从动手中得到结果,自 己动手得到结论 当学生通过例2 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 份称 的方法最好后,孙老师提出“每个数都能平均分吗”的问题,让学 生从 10瓶中找出次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 思考活动,从中又发现“尽量平均分”的优化策略,实现从特殊到 一般的过渡。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综合 能力进一步提高第四、科学引导实现三维目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使用比较 好课堂上, 孙老师总是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遇到困 难就及时引导,“还可以怎样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不平衡 说明什么?”…等等提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性,“哪种分法称的次数最少?”使学生逐渐树立运用优化策略解决 生活问题的思想整堂课,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 学习的组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成功实现了新课标后教师角色的 转换第五、板书设计合理,有条理,学生一看一目了然,起到总结 性的作用当然,人无完人,课亦无完课,孙老师可能是紧张的缘故,课 堂上出现了一些口误,语速也略快,这节课要求活动性和操作性比 较强,而大部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却比较少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badaogu6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