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公司农户基地三模式贷款的思考
信用社(银行)公司农户基地三模式贷款的思考在探索 “公司+农户 +基地” 的贷款模式中, 信用社通过扶持农事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致富, 通过扶持农户促进企业发展, 用资金这个纽带,把公司和农户紧密连在一起,形成以农户、公司、市场紧密相连的产业链在这个链条中,信用社潜伏着信贷风险,公司潜伏着市场风险,农户潜伏着生产风险,无论哪个环节上出现问题,都可能形成信贷资金的风险在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户共同致富的同时,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 确保整个产业链条良性循环, 是农信社需要思考的问题思考之一:把握投向,择优限劣,避免先天性风险首先,了解宏观政策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交流,根据政府宏观政策和产业信息, 确定信贷投向和投量, 处理好信贷资金投入与地方政府协调规划的关系, 包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生产条件的合规性以及农户土地经营使用权的连续性 远离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和项目,规避市场风险其次,做好微观分析根据本地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分析主导产业、主导产品、龙头企业的市场潜力、发展前景等,从实际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使信贷资金流向那些诚信好和市场潜力大的产业和区域思考之二:安全第一,适度授信,防止企业“小马拉大车”信用社应当确立贷款安全第一、 效率优先的经营方针, 将信贷决策置于风险和回报的基础上, 努力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加强对 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研究分析工作,及时掌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处理好支持企业发展规模与企业贷款授信额度的关系。
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能力, 科学预测企业规模的盈亏点和最大值, 既要保证企业发展的规模必须盈利, 又不能超过企业发展的峰值, 盲目扩大规模根据龙头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关键管理人员的信誉状况, 合理确定企业的授信额度 对有绝对依赖性的辐射行业, 在严格审查贷款条件的同时, 将该行业视同一个产业集团, 纳入统一授信额度来控制贷款规模,当超过规定额度时, 不再发放贷款 这样既能控制辐射行业无节制膨胀,又能合理规避信贷风险思考之三:拓宽贷款种类,创新担保方式,降低贷款风险度一是对企业和农户采取不同的贷款方式 可根据企业的资产、 经营、 抵押物等情况综合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偿贷能力, 采取抵押贷款方式, 对不同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扶持 对种植大户可采取农户联保形式发放贷款, 让从事不同经营方式、 不同致富门路的农户相互担保,分散风险对普通农户则根据农户的授信情况,采取小额信用贷款方式予以扶持 二是创新担保形式, 实现风险共担 实行农户贷款,企业担保方式利用企业市场洞察力、信息敏感度和资金实力相对较强的优势, 由企业为关联农户贷款提供担保, 既把企业与农户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又能增强单个农户抗风险能力。
例如辽宁省锦州通亚食品有限公司对种植户提供50 万元的贷款担保,凌海诚鑫清真肉禽加工有限公司对养殖户提供贷款金额25%的担保,锦州北方桑蚕养殖公司在订单中承诺收购蚕茧时,用蚕农的销售收入直接偿还贷款,以降低贷款风险但信用社要对企业的担保能力进行评估,考察公司的担保能力与农户的生产规模是否匹配,避免一损俱损三是探索设立风险担保基金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龙头企业和关联农户, 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成立行业协会,企业和农户作为协会成员按比 例交纳风险担保基金信用社可在担保基金的倍数内发放贷款, 拉长 担保链条,增强整体抗御风险的能力思考之四:未雨绸缪,及时预警,防患于未然从发展战略上考虑,未雨绸缪、见微知著,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定期对宏观经济走势、市场格局、银企关系 等方面多角度地分析,研究贷户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 将企业经营、财务、关键管理人员的异常变化及其违规经营、 被起诉、 欠息、逃废债务、提供虚假资料等重大事项及时进行记录、提示和预 告,防止信贷资产质量发生劣变,信贷风险转移扩散要立足当前、 兼顾长远,根据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明确潜在风险和事实风险,制定 资金退出规划,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