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类问题

过程类问题一、设问形式过程即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地理新课程强调”过程”目标高考中过程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描述……的过程”,”描述……的变化过程”,"简述……的成因”等另一方面,高考的每道大题的问题之间几乎都体现了探究地理事物的过程,这类设问形式灵活性较大二、思维建模要在头脑中准确的回现整个地理事物形成或变化的环节、阶段、过程、建立逻辑联系,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述出来一般变化可分为两类:空间上的变化和时间上的变化具体的答题思路为:首先认清地理事物,判断起点到终点经过哪些重要核心环节,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次序逐一描述出来一道大题中各个小题之间过程性,应注意题目探究的核心问题(往往是最后一小题),前几题多为探究的过程(探究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或步骤),所以最后一题作答时多注意与上几题或题目信息的联系地理要素思维方向地质地貌内外力相互作用的过程、地壳物质循环热力环流先判断地面状况的性质,结合特点的时间判断其冷热状况,再从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水循环把握蒸发→降水→水汽输送→下渗、径流等过程天气系统过境过程把握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台风等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差异。
如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风力增大,往往出现雨雪天气洋流受盛行风、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大洋尺度的环流河口三角洲的生消受流水沉积、含沙量、海水顶托、海水侵蚀等因素的影响,人类的修建水库、砍伐上游植被等活动也影响着河口三角洲的生消沙尘暴从风力侵蚀到风力搬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出生率:高→降低→低死亡率:高→降低→低城市化及进程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区域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转变交通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古代:河流地位的变化影响沿河聚落的兴衰现代:铁路、港口、公路等的兴建也改变着聚落的空间格局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三、几种特殊地貌1.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由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形成的,分布在石灰岩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各省.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 (1)分类:地表喀斯特:石芽,溶蚀洼地,溶蚀盆地,落水洞,峰林,孤峰 地下喀斯特: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地下湖) (2)发育过程: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地下河——溶蚀盆地、峰林-—孤峰 (3)开发与保护:旅游价值高,但是溶洞易漏水,易坍塌,地表崎岖,交通不便,石灰岩不保水,肥力差,农业发展困难,经济落后. 2.海岸地貌:海岸地带受风浪,海水,潮汐,生物,气候,入海河流等因素共同影响所形成的地貌。
(1)分类: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 海积地貌:沙滩,沙州,沙堤 (2)我国分布:海积地貌:杭州湾以北,平原海岸(沙岸、泥岸)其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滩涂广阔,适合水产养殖和晒盐. 海蚀地貌:杭州湾以南、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沿海,山地丘陵海岸(岩岸)其岸线曲折,地势险峻,坡陡水深,适合建港,发展海运业、渔业、养殖业 3.黄土地貌:在黄土地区经流水长期侵蚀和切割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半干旱地带 (1)形成过程:风力堆积—-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塬粱峁. 塬:范围较广顶部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 粱:长条形的黄土高原 峁:孤立的黄土丘 (2)开发利用 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多种矿物有利于作物生长. 弊: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被冲刷得黄土淤塞河道,导致洪灾 开发治理:综合治理(植树造林、打坝淤地、梯田、水利枢纽、退耕还林还草)4、丹霞地貌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部,西南部、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1928年,冯景兰等在粤北仁化县发现丹霞地貌,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5、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貌为雅丹地貌2、“干热河谷”是图甲地区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其河谷两侧灌丛与草本植物分布稀少,是湿润区中狭窄的干旱地带.根据图乙,描述河谷“干热”的形成过程3、冰岛某火山附近的沉降堆积盆地中,河流发育成为“辫状水系”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流石滩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通常指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旬以上的过渡地带,在山坡较平坦处形成扇形岩屑坡.这里年均温在-4oC以下,最热月均温也在0oC以下,经常出现霜冻、雪雹和强风植被稀少,多具有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等特点,多呈斑块状、簇状匍匐在地面零星分布,花色艳丽(如下图).(1)描述高山流石滩的形成过程.(6分)(2)分析高山流石滩植被稀疏的原因6分)(3)分析流石滩上的植物是如何对抗恶劣的生存环境的。
6分)5、材料 :我们一般见到的蛇曲景观大都是在草原或湿地上,但在青海省称多县称文镇的热喔拉山上,能看到通天河的多个连续拐弯(如图8).河流穿行在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通天河的这种连续拐弯、特殊的蛇曲景观,被称为“嵌入式蛇曲”.据科学考察表明,青藏高原在抬升到现在高度之前,曾经是低海拔、起伏和缓的夷平面.根据材料分析通天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6分)6、材料一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 材料二 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南侧不远有一个槽状盐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沼池盐层的形成过程7、材料:毛细作用能使液体在毛细管内沿管壁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当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时,地下水可沿着土壤中的毛细管上升到地面附近.自然界中的铜元素存在于多种化合物,有的化合物如硫酸铜等可溶于水原生铜矿的形成多与岩浆活动有关指出P地地表附近含铜量的特点并简述其形成过程.(10分)参考答案2、当湿润的空气遇到山脉时,被迫随地形抬升,形成降水而失去水分;之后,气流越过山脉,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增温。
3、火山灰堆积于沉降盆地(2分);火山爆发后,岩浆将覆盖在火山上的冰川融化,形成洪水(2分);从山顶流下的洪水冲刷地面的火山灰从而形成该地貌(2分)4、(1)(6分)在剧烈的昼夜气温变化和冻融作用下(风化作用),使大量岩石表面裂隙发育,不断崩解破碎,岩屑和碎石沿着山坡缓慢向下滑动,在较平坦处堆积形成流石滩2)(6分)①气温低 ②降水少 ③昼夜温差大④紫外线强 ⑤风力强劲 ⑥土壤不发育(任答三点)(3)(6分)①植株低矮,可防风保暖②根系发达,可抵御干旱和大风③花色艳丽,可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④叶片厚,可保温抗旱 ⑤速生,适应暖季时间短的环境(任写三点)5、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地形平坦,通天河以侧蚀为主,形成蛇曲(2分);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挤压(伴随板块运动),青藏高原地壳抬升(2分);河流落差增大,发生下切侵蚀(2分),形成“嵌入式”河曲6、博斯腾湖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或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7、特点:地表附近含铜量大(高)2分) 形成过程:岩浆活动形成原生铜矿,原生铜矿与地下水接触,导致部分铜矿溶解于水中(2分),纳米比亚气候干旱,地表蒸发旺盛(2分),在毛细作用下,含铜溶液到达地表附近(2分);溶液中的水蒸发后,铜在地表附近不断(结晶)富集(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