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美图秀秀拼图画布尺寸捷克来的“拼图画布”

文档格式:DOCX| 5 页|大小 17.78KB|积分 10|2022-08-19 发布|文档ID:138090424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美图秀秀拼图画布尺寸捷克来的“拼图画布”   采访人:孟湄 受访人:菲利普  在去菲利普的咖啡馆Irresistible Café的路上,我忍不住怀疑是不是自己选错了采访对象:这人在商业气这么重的锣鼓巷里做事,怎能不受世道浮华的污染和侵扰?拐进帽儿胡同,一脚踏进那个小四合院咖啡馆,就看见一只慵懒的、四仰八叉睡大觉的家猫,和院子里沿着石头台阶在阴凉下静静读书的两三客人,我就埋怨自己结论下得太快菲利普,这个“捷克—法国”人,无疑是经典的另类人物—做另类事,过另类生活  Q & A  Q I您来自哪里?能用一句话说一下您自己的故乡吗?  A I用一句话可能不够公平,因为我是从三种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我从那里面学到了人的多样性,这三种土壤来自法国、捷克、前苏联中亚地域  Q I您对北京/中国印象的关键词?  A I一团混乱但不失发明性,极端快速,极大耐心,朝气蓬勃,对外界充满好奇  Q I您最喜爱北京/中国,和最不喜爱的是什么?  A I我喜爱那种不紧不慢的幽默,想主意的意识,古典的生活哲学,四川人的精神,云南的美食,自行车文化  我不喜爱那些没有些人性和亲切感的当代城市,也不喜爱这里的教育制度。

      Q I在北京/中国最喜爱的一个去处?  A I我喜爱青海,喜爱北京的东城  Q I假如在北京/中国有可能做一件事,您会做什么?  A I开一家国际书店和办一所文学翻译学校  M: 你说你有3种母语,会4、5门语言,我尤其想知道你的内心是怎样跟从语言的,因为除了那3000多个常见词或26个字母,语言包含并意味着更多的东西,很可能是我们一生的支持  F: 我管自己走过的路叫个体性的建构和解构,它是我天天全部在经历的事情,我是说在文化心理和情感上其实在当今世界,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文化上是混血的像我这一类的人,我用patchwork 或是mosaic 来形容patchwork对我比较适宜,就是那种美国风格的床罩,用很多花布料一个方块一个方块拼成的它是一个很纯粹的美国文化的象征,最早它是穷人为了循环使用布料而想出来的一个生活措施早期去北美的那些移民,生活区中没有那么多商店,于是她们就回收衣服、床单等全部的杂物再循环使用,因此patchwork这个词完全来自美国的历史和美国的文化我用这个词形容自己,是因为我以为在对自己的个体性进行的建构中,我在做自己的patchwork,意思是把多种不一样的元素聚集到一起,然后用一个很简单的眼光去看它们,我跟自己说,好吧,就这么吧。

    我吸收了很多很不一样的东西,它们全部是原生的,各有特点,然后我用它们来形成我的个体性,成就独一无二的我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所做的不但是集合和选择,同时我也在发明一个新的东西;不是1加1等于2,而是1加1等于3或4或5因为那些元素在这个场所中是这么的,到了另外一个场所它就增加了其它的东西,然后变成不一样的东西了这么说可能太哲学了,可是对我来说就是这么一个视觉的图像我就是这么建构解构和重新建构自己的,这是我天天所走的道路  M: 为何你会成为“拼图花布”?  F: 我母亲是捷克斯洛伐克人,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今天已经不存在了,早解体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这一背景就给我的个体性带来一个复杂的东西我的父亲是个法国佬,她是法国西南部的图卢兹人,我也生在图卢兹我在前苏联的中亚地域长大因此我的母语有3种:捷克语,法语和俄语我母亲是翻译,讲捷克语和法语;父亲是法语老师,在一个中学教法语,也讲西班牙语她们俩在捷克相遇我的语言学习分短期的和长久的短期的比如,我在还很小的时候她们就带我去旅行,给我安排我们今天所称的那种语言夏令营;我6、7岁的时候她们送我去美国上过3个月的学,又去爱尔兰上了6个月我长久的语言学习是来自我的成长环境。

    父母亲是大学里教语言的老师,我小时候上的是塔什干的学校,那时候还属于苏联那个城市多数人全部来自少数民族,从语言上讲,第一语言是俄罗斯语;因为70%的当地人是乌兹别克人,因此乌兹别克语是第二官方语言大家能够选择上俄语学校或乌兹别克语学校直到高中毕业,我上的全部是俄语学校,每个星期学两三个小时乌兹别克语在学校外,在街上,全部人全部讲俄语;不过假如你去市场买菜,去乡下,那里的人就讲乌兹别克语了有些人根本就听不懂俄语这么我有3种语言也就是说3种文化伴随我长大我母亲的家在前捷克斯洛伐克中部的莫拉维亚, 那个时候在斯洛伐克地域,大家已经不讲捷克语而是斯洛伐克语在中亚那个地方,文化很地混杂因此我对文化的个性很敏感我从小的经历就告诉我在什么地方的人要说什么样的语言,我会观察说不一样语言的人做事情的方法有怎样的不一样,在想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她们的想法又会因语言或文化有怎样的区分我的童年所处的七八十年代,是冷战的最终时期,但可谓是真正的冷战因此说我其实是在冷战的两大阵营之间来往返回,即西方和东方阵营之间况且那个时期,东方阵营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捷克斯洛伐克是被苏联侵略过的而那时候西欧已经很富裕了,商店里商品丰富,建筑开始富有风格,即便你从塔什干去捷克,也仿佛是到了巴黎,商店里的玩具、衣服,还有多种产品,全部很不一样。

      M: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在不一样的语言文化间转换的?  F: 我家人在饭桌上说法语,不过假如假期的时候姥姥来看我们,比如圣诞节的时候,那就说捷克语还有比如在家里天天全部在讲法语,但一上街就说俄语过去我们天天的日常生活是苏联式的对于我们的外交人员身份,邻居们全部知道,但我们和苏联的中产阶级一起排队买东西我们没有像有些在莫斯科的法国人那样享受外交人员特权,在整个中亚地域我们是唯一一家外国人家庭,再没有其余法国家庭尽管身份特殊,不过我们没有特权我们住在一栋5层楼房里,没有电梯,和全部中产阶级一样排队买菜购物,我们和他人一样承受着物质的乏匮我去的是俄语学校,我戴列宁像章和乌兹别克领巾在我班30多个孩子当中,差不多有20多个来自不一样的民族或说种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枕上诗书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