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大鼠腹主动脉缩模型分析

文档格式:DOC| 3 页|大小 12.69KB|积分 22|2021-07-30 发布|文档ID:25694600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大鼠腹主动脉缩模型分析【关键词】腹主动脉;大鼠;模型;心肌肥厚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2方法2结果3讨论在腹主动脉缩窄的动物模型中,由于通过手术造成心脏射血的后负荷增加,形成了不易受各种药物影响的相对稳定的高血压,从而在研究心肌肥厚发生发展机制的过程中,巧妙地区分开血流动力学因素(如高血压)与非血流动力学因素(如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肌肥厚不同的影响作用,因此,该造模法较其他造模法更有利于研究者相对独立和专一地去探讨非血流动力学因素对心肌肥厚的作用〔1,2〕在本实验中,传统术式组大鼠的存活率显著低于改良术式组,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传统术式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术后大鼠的存活率这些问题包括:①在探寻腹主动脉的过程中,需要将肠道外置于腹腔或向一侧牵拉,术毕还纳肠道时容易造成肠道扭转,从而导致术后肠梗阻;②探寻、分离腹主动脉时,需要牵拉肝叶以充分暴露术野,牵拉时极易造成肝脏撕裂;③为了分离腹主动脉而牵拉肝叶和肠道时,容易造成大鼠胆管的断裂;④下腔静脉在相当于右肾水平位置处,由腹主动脉背侧渐移行至其腹侧,从而使经由腹正中切口分离腹主动脉的操作易造成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损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改良术式来制备大鼠模型,这种术式的最大优点为:在腹膜后位对腹主动脉进行手术操作,未触及腹膜及其所包裹的腹腔脏器,从而避免了肝叶牵拉、肠道扭转,确保了胆管和下腔静脉不受损伤,因此,改良术式显著提高了术后大鼠的存活率。

    但是,在施行改良术式时亦应注意,腹主动脉发出右肾动脉后,右肾动脉随即发出一根肾上腺下动脉,后者贯穿肾门处的脂肪囊,到达肾上腺,在沿右肾动脉探寻腹主动脉的过程中,勿损伤此动脉与腹主动脉共同结扎时所用钢丝的外径,决定了抽去钢丝后缩窄点处的腹主动脉恢复再通的内径因此,使用不同粗度的钢丝必然会对大鼠循环生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若使用的钢丝过粗,不会显著增加心脏射血的后负荷,也就不能有效地形成心肌肥厚和高血压;若使用的钢丝过细,则会引起缩窄点以下的组织器官缺血、坏死和心衰的发生,导致大鼠模型的死亡率增高因此,在造模手术中所使用的钢丝,其直径要适宜目前,在制备本模型的手术操作中,常采用直径为0.7mm的钢丝〔5~7〕,我们认为使用直径0.7mm的钢丝,术后4w大鼠模型的存活率(63.33%)仍偏低,若换用直径0.8mm的钢丝,则可显著提高术后大鼠模型的存活率(提高至86.67%),同时,又不会影响到大鼠心肌肥厚和高血压的形成效果参考文献】1MercadierJJ,LomprAM,WisnewskyC,etal.Myosinisoenzymechangesinseveralmodelsofratcardiachypertrophy〔J〕.CircRes,1981;49(2):52532.2DoeringCW,JalilJE,JanickiJS,etal.Collagennetworkremodellinganddiastolicstiffnessoftheratleftventriclewithpressureoverloadhypertrophy〔J〕.CardiovascRes,1988;22(10):68695.3黄俊,王梦洪,郑泽琪,等.信号蛋白Smad3在大鼠心肌肥厚过程中的表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7):8113.4WenC,WuL,LingH,etal.SalutaryeffectsofCorydalisyanhusuoextractoncardiachypertrophyduetopressureoverloadinrats〔J〕.JPharmPharmacol,2007;59(8):115965.5孙庆怡,陈润芬,李洪波,等.腹主动脉结扎大鼠心肌胶原网络重塑的实验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2):12831.6魏蕾,欧阳静萍,杨静薇,等.大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早期cfosmRNA表达的变化〔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9;20(4):2778.7周小波,何作云,冯兵.压力超负荷时大鼠心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变化及意义〔J〕.高血压杂志,1999;7(1):736.8张阳,侯著法,荣烨之,等.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的血液动力学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0;17(3):13.9李莹洁,柏树令.慢性压力负荷所致心肌肥厚及心衰大鼠左心室肌JAK/STAT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5):4446.10李瑾,方宁远,陆惠华,等.依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左室肥厚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11):10535.11罗文海,王均乐,郝恩柱,等.多个样本率两两比较χ2检验显著性界值的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1995;12(1):423.12罗文海.多个样本率χ2检验显著时两两比较的方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1;25(6):3596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卢卡斯666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