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演奏技法与鉴赏之学习心得–《寻琴韵》

古琴演奏技法与鉴赏之学习心得–––––––––《寻琴韵》学校:闽江学院系院:海峡学院年级:2012级专业:会计学姓名:王淑贞学号:3126110109寻琴韵古琴在我们学院是作为一门博雅选修课,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公开选课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乐器的我来说这是一件充满吸引力的课程于是,借此次选修的机会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古琴在上课之前我对古琴这种乐器可谓是一窍不通,甚至认为古琴跟古筝是一样的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不可思议经过一年的学习我渐渐的明白了,原来古琴跟古筝有着十分大的差别首先,从两者形成年代上的区别,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其次,从二者的材质上来区别,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最后从两种的声音来区别,古筝的声音大,很动听,弹奏的时候加持力很强想要用它来醉人是再好不过了所以自古以来多是些女孩子练一练好卖艺古琴声音小,比较内向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会特别感动人,而往往感动的也只是弹琴人自己。
一些大师也曾弹出过加持力很强的曲子,让人觉得如听万壑松,陶醉得不得了但从古琴的结构和发展历史来看,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天人合一是一个弹琴者最终的归宿所以古筝比较倾向于是弹给别人听的,古琴则更倾向于弹给自己听古筝一弹,就会有许多人被吸引过来听,而古琴的知音却总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学习如何弹琴之前,老师先教我们认识古琴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从琴各部分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古琴,作为一种古乐器能流传至今肯定是有原因的经过一学期的接触和了解,我认为古琴对我们的好处还是不少的比如,古琴的弹奏往往要用到很多指法:右手指法主要有抹、挑、勾、剔、摘、打、托等左手指法主要有吟、揉、绰、注、进、退、撞等左右手配合弹奏的同时,还锻炼了我们手指的灵活度,而且也会开发我们的大脑。
古琴的声音也是很特别的,我感觉那声音能与我们的心灵产生共鸣,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每当听老师演奏时我就会发现原来古琴七弦间方寸天地竟然有天地万物叹服古人智慧的同时,也渐渐迷上了它或悠远、或沉静、或灵性的音色我从心底隐隐觉得它不只是一门乐器,它更像一个生命,能让人与宇宙间最原始的一切对话然而挑挑弹弹了这么久,我就只学会古琴的基本弹奏指法和几首简单的曲子弹奏时看着谱还老是出错,更别说韵了练功夫讲究火候,可是练者无数,有境界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与古琴有几分相思可见弹琴是需要悟的,需要点时间和过程有人可以学的很快,一年流水梅花,有人三年弹个平沙弹琴需多读书,多亲近自然做诗的功夫在诗外,弹琴亦然学古琴必是一条漫漫长路,更是难遇知己我将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寻找古琴古韵,和雅高贵,悠远沉静 (全文共计136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