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致皮下出血的方法和体会

减少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致皮下出血的方法和体会【关键词】 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因其腹部皮下注射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小而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抗凝作用、注射按压方法不当、同时应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的协同作用以及老年病人血管脆性大等因素[1],极易导致注射部位皮下出血,表现为皮肤淤点、淤斑、皮下血肿,局部疼痛,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影响了治疗效果为此广大护理同行研究了许多方法预防及治疗皮下血肿,2008年3月—2009年3月通过对本科51例冠心病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情况进行观察,笔者将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于本科住院的冠心病病人51例,男34例,女17例;年龄36~76岁,平均 56.7岁,全部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血小板、凝血四项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 1.2 操作方法 选用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规格0.5ml:5000AXaIU),注射器是厂家专门配套的1cm注射 器,其针头长约1.2cm,在脐周围U状区域5~10cm范围内(脐周1cm除外)左右交替皮下注射。
操作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呈40进针缓慢注射(速度以45秒为宜),对于体质消瘦、腹部脂肪薄的患者采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起腹部皮肤垂直进针法[2]注射完毕,以原进针角度拔针,拔针后用干棉签以中等力度(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准)按压10min,1次/12h,连续6~14次,共注射560次 1.3 结果 患者感觉不痛或稍微疼痛,局部出现直径为0.2mm的瘀斑者2例,瘀斑直径>2cm且有硬结者1例其余均未出现皮下出血 2 体会 LMWH虽然较普通肝素出血的危险性小,无需实验室监测,但LMWH是一种抗凝、抗栓的药物,出现的危险性依然存在注射局部出血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这与注射局部药物浓度有关[3]从生理角度分析,腹部皮下脂肪层较厚、组织疏松、毛细血管相对较少,所以首选腹部皮下注射但应注意腹部浅表层和肌层毛细血管丰富易引起出血,操作时应小心谨慎而用药前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质及不良反应,注射时与护士更好地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注射要点:(1)注射部位为脐周U状区域,左右交替,2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导致皮下硬结,禁止在任何有损伤的部位注射。
2)注射前应用消毒干棉签擦干针尖处的悬液否则溢出的药液可流到针眼周围的皮内,形成小淤点和小淤斑[4]3)根据患者胖瘦,选择进针深度,一般约1cm,使进入脂肪层为宜,固定好针头,抽无回血,缓慢推注药物,进针过浅,药液注入皮内易引起出血和疼痛,过深则注入肌层,易形成深部血肿,机化后形成硬结本组病例中1例老年消瘦男病人皮下脂肪薄,操作时不易捏起皮肤,针尖可能误入肌层,引起出血,血肿形成硬结,及时给予土豆片贴敷硬结处,3天后硬结消失4)注射完毕护士在拔针时应将棉签迅速按住外针眼并使之与进针方向平行,指导病人或家属用中指和食指指腹以中等力度按压注射部位10min注意按压时不可揉搓,以免引起皮肤毛细血管破裂本组病例中1例因腹胀用手按揉腹部引起出血,应引以为戒5)避免注射部位受压和热敷,以免增加出血的危险参考文献】 1 耿洪业.使用内科药物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19-1120. 2 黄和平,陈平,孙元美.循证护理在腹部皮下注射中的护理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410. 3 王爱英,金艳宏,王玲娜.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按压方法的研究.护理研究,2004,18(5):852. 4 胡玉蕾,魏英梅,宋玉霞.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防治措施.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3424 / 4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