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号设计规范编制说明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信号设计规范》(Q/CR9137)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铁路信号设计规范》QZCR9137(以下简称“本规范”)的编制是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V2015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总建设函(2015)313号)第一部分“建设标准”第5项和《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关于委托编制201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函》(经规标准函(2015)42号)附件1第5项的要求进行的二、编制概况本规范征求意见稿是在原《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o7-2006及其最新修订稿的基础上,按照2015年6月8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关于印发V铁路信号设计规范>编制大纲审查会专家意见的通知》(建技函(2015)20号)的要求,参考了本规范历次局部修订、研讨的成果,纳入了《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原TB10071-2000)和原铁道部发布的《铁路列车调度指挥及调度集中系统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5号)的主要内容,统筹编写而成在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过程中,认真总结了我国铁路信号工程建设的经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标准的规定主要依据了有关国家标准、相关铁路行业标准、总公司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汲取近期可纳规的相关科研成果,借鉴国际相关标准,补充己有明确结论及普遍意义的内容。
主要借鉴和参考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行业规范性文件及总公司技术标准、规范性文件,参见本文附件本规范初稿编制形成后,我公司及各参编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专家及编制人员,经多次审定、修改后,形成了本征求意见稿三、编制原则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的编制执行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8)182号)、《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国铁科法(2014)24号)、《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铁总建设(2014)287号)等相关文件的规定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纳入了成熟且广泛应用的信号技术,补充了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或材料方面的相关内容,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确保铁路建设的工程实践与行业标准之间良好对接,使工程设计“依法、合规、有据”并考虑了本规范发布后可更好地适应铁路建设形势,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征求意见稿的编制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根据总公司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要求,将适用范围扩大至"中国铁路总公司标准轨距铁路”的铁路信号工程设计•技术标准的掌握和技术装备的推荐符合《铁路主要技术政策》的相关规定•参考了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TG/01-2014(铁总科技(2014)172号)确定的技术原则。
•采用的术语和符号引用了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未定义而本文确需使用的术语、代号和缩略语,专门进行了定义•部分在其他相关标准、规范中已有具体规定的条文,指向对应的标准、规范•结合《铁路信号故障一安全原则》TB/T2615的修订工作,对涉及安全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补充•综合考虑了安全、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因素,避免采用尚不成熟的技术;部分虽可预见发展趋势但尚不够成熟或不符合关相关规定程序的新技术,暂未纳入■条文所作规定简单明了、避免歧义•条文说明不对条文作补充规定或引申;为减少使用者的查询,对其他标准中的部分与本规范关联性较强的技术问题,在条文说明中作了摘录:强制性条文均给出了条文说明四、主要内容本规范共分24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地面固定信号,轨道占用检查装置,道岔转辙装置及道岔融雪装置,联锁,闭塞,列车运行控制,机车信号及发码,列车调度指挥及调度集中,信号监测及检测,驼峰信号,编组站综合自动化,道口信号,光电缆线路,电源设备,防雷及接地,动车段(所)集中控制系统,动车段(所)调车防护系统,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及监控系统,维修设施,运行环境,接口设计等;另有四个附录。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如下:1."总则"章:规定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提出铁路信号设计总体性、基础性的宏观要求2."术语和符号"章:给出本规范使用的术语、代号和缩略语3.“基本规定”章:提出铁路信号工程设计中主要设计文件的设计要求4.“地面固定信号"章:提出地面固定信号的一般设计要求,规定信号机、信号表示器、信号标志等地面固定信号的具体设计原则、设计要求及显示要求,给出信号机的机构及灯光配置表5."轨道占用检查装置”章:提出轨道占用检查装置的一般设计要求,规定轨道电路及计轴轨道占用检查装置的共性要求,提出轨道电路的通用要求,分别针对25Hz相敏轨道电路、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驼峰轨道电路等常用的轨道电路制式提出具体设计要求;给出计轴轨道占用检查装置的设计原则6.“道岔转辙装置及道岔融雪装置”章:规定道岔转辙装置的设计原则;提出道岔融雪装置的设计原则7.“联锁”章:纳入《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原TB10071-2000)的相关内容;提出联锁的一般设计要求,规定各种联锁关系要求,规定平面调车区集中联锁的设计要求,给出集中联锁与各种设备结合的设计要求8.“闭塞”章:提出闭塞的•般设计要求,规定半自动闭塞、自动站间闭塞和自动闭塞的具体设计要求。
9."列车运行控制”章:规定CTCS的一般设计要求,提出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的设计要求,给出CTCS与GSM-R的接口要求10."机车信号及发码”章:规定机车信号及发码化的设计内容11.“列车调度指挥及调度集中”章:纳入原铁道部发布的《铁路列车调度指挥及调度集中系统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5号)的相关内容,提出TDCS/CTC的一般设计要求,规定TDCS/CTC各层级(总公司中心系统、铁路局中心系统、车站系统)的设计原则,规定网络设计、信息安全及通道质量监督、TDCS/CTC与相关系统的接口等方面的设计要求12."信号监测及检测”章:提出信号监测及检测的一般设计要求,规定信号集中监测的设计原则,提出信号其他监测及信号检测的设计要求13.“驼峰信号”章:规定驼峰信号的基本设计要求,提出驼峰进路控制、驼峰速度控制以及驼峰监测系统、动力供应系统的设计内容14.“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章:规定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设计要求,提出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作业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提出系统网络、网络安全及时间同步的设计内容15.“道口信号”章:规定铁路道口信号设计的基本要求16.“光电缆线路"章:提出信号光电缆线路的一般设计要求,规定室内线缆布设及防护的设计要求,规定室外光电缆敷设及防护的设计要求,给出电缆引入、成端及接续的设计内容。
17.“电源设备”章:规定信号电源相关的设计要求18.“防雷及接地”章:提出铁路信号工程中防雷及接地的一般设计要求,规定铁路信号防雷的设计原则,规定规定铁路信号接地的设计原则19."动车段(所)集中控制系统”章:给出动车段(所)集中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原则20.“动车段(所)调车防护系统”章:给出动车段(所)调车防护系统的一般设计原则21."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及监控系统”章:给出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及监控系统的一般设计原则22."维修设施"章:给出铁路信号工程设计中与电务维修设施相关的一般设计原则23."运行环境”章:提出铁路信号外部电源的设计要求,规定信号设备房屋的相关设计要求,给出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干扰防护的相关要求,提出与运行环境相关的其他防护措施要求24."接口设计”章:提出信号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接口设计的要求25.附录A:给出信号机及表示器命名的基本原则26.附录B:给出轨道区段命名的基本原则27.附录C:给出应答器编号的基本原则28.附录D:给出CTCS-O级、CTCS-2级/CTCS-3级区段的机车信号发码码序举例,给出调车信号机接近区段的发码举例五、问题和建议1.与《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的衔接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借鉴和参考了正在修编的《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的最新成果;相对于后者,本征求意见稿的部分条文更加详尽、所提要求的严格程度更高,但不与之抵触。
建议本规范的发布时间与《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修订版的发布时间相协调,以使相关技术性条款所作规定更加合理2.与国家铁路局《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衔接国家铁路局《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正在编制过程中,本征求意见稿的部分条文及条文说明指向或引用了该《技规》的最新稿,相关内容最终可能需作适应性修改建议本规范的发布时间与国家铁路局《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发布时间相协调3.列车牵引计算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过程中,编制单位认为有关“列车牵引计算”的相关规定不属信号专业的设计范畴,建议不作规定或简写4.关于部分名词术语本规范征求意见稿需使用的名词术语中,“区间信号标志牌”、"道昨电阻(率)"、"预先锁闭”、"接近锁闭”等四个名词在现行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己有规定但不甚严密,故本征求意见稿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义,而未作指向性引用5.关于引用文件本规范征求意见稿引用了较多的规范性文件(见下文附件),其中部分文件正在修订过程中,尚未发布本规范最终发布之前需统一梳理这些引用性的内容六、附件:征求意见稿引用文件《铁路信号设计规范》Q/CR9137(征求意见稿)引用的标准及相关技术性文件有:1.《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19832.《铁路信号AX系列继电器》GBfT7417-20103.《铁路站内道口信号设备技术条件》GB10493-19894.《铁路区间道口信号设备技术条件》GB10494-19895.《铁路信号技术中采用电子元器件时应遵循的主要安全条件》GB10495-19896.《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7.《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术语》GB/Tl9663-××××8.《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GB"21562-2008/IEC62278:20029.《雷电防护第1部分:总则》GB/T21714.1-2008/IEC62305-1:200610.《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GB/T21714.2—2008/IEC62305-2:200611.《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GB"21714.3-2008/IEC62305-3:200612.《雷电防护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GB/T21714.4-2008/IEC62305-4:200613.《铁路道岔转辙机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25338.1-201014.《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控制和防护系统软件》GB/T28808-2012/IEC62279:200215.《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信号用安全相关电子系统》GB"28809-2012/IEC62425:2007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xxxx18.《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619.《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200620.《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21.《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62-20132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23.《电磁屏蔽室工程技术规范》GB/T50719-201124.《标准轨距铁路每米43和50公斤钢轨9、12号单开道岔》TBΛΓ399-197525.《铁路信号名词术语》TB454-198126.《铁路信号文字符号编制原则》TB/T1023-199227.《铁路信号图形符号》TB1122-199228.《铁路信号联锁图表编制原则》TB"1123-199229.《列车牵引计算规程》TB/T1407-199830.《轨道电路参数》TB1445-198231.《综合护套、铝护套信号电缆技术条件》TBrrl472-198332.《铁路信号电源屏第1部分:总则》TB<Γ1528.1-200233.《铁路信号电源屏第2部分:试验方法》TB/T1528.2-200534.《铁路信号电源屏第3部分:继电联锁信号电源屏》TBfrl528.3—200235.《铁路信号电源屏第4部分:计算机联锁信号电源屏》TB"1528.4-200236.《铁路信号电源屏第5部分:驼峰信号电源屏》TBrrI528.5—200537.《铁路信号电源屏第6部分:区间信号电源屏》TB"1528.6-200238.《铁路信号电源屏第7部分:25Hz信号电源屏》TB"1528.7-200239.《车辆减速器液压传动系统技术条件》TB"1552-198440.《驼峰专用气动系统技术条件》TB/T1555-200541.《铁路自动闭塞技术条件》TB/T1567-199042.《继电式电气集中联锁技术条件》TB1774-198643.《自动化驼峰技术条件》TBfT2306-200644.《集中联锁各种结合电路一般原则》TBZT2307—××××45.《铁路灯光信号发光强度》TB"2353-199346.《铁路车站电码化技术条件》TB"2465-201047.《铁路信号电缆:一般规定》TB"2476.1—199348.《铁路信号电缆:塑料护套信号电缆》TB"2476.2-199349.《铁路信号电缆:综合护套信号电缆》TB"2476.3-199350.《铁路信号电缆:铝护套信号电缆》TB"2476.4-199351.《铁路半自动闭塞技术条件》TB"2497-199452.《铁路信号故障一安全原则》TB/T2615-199453.《铁路自动站间闭塞技术条件》TB/T2668-200454.《轨道电路通用技术条件》TB"2852-201555.《25HZ相敏轨道电路技术条件》TBfT2853—199756.《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TB"3027-201557.《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TBZT3060-200258.《铁道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TB"3074-200359.《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1部分:--般规定》TB"3100.1-200460.《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2部分:塑料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3100.2-200461.《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3部分:综合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T3100.3-200462.《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4部分:铝护套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ZT3100.4-200463.《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5部分: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TBfΓ3100.5-200464.《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第6部分: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TB"31OO.6-2OO865.《铁路信号计轴应用系统技术条件》TB/T3189-200766.《铁路道岔密贴检查器》TB/T3200-201567.《铁路调度指挥系统、调度集中系统组网技术条件》TB/T3203-200868.《ZPW-2000轨道电路技术条件》TB/T3206-200869.《无线闭塞中心技术规范》TB/T3330-201570.《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71.《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20067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X)573.《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T10058-201574.《铁路工程图形符号标准》TB/T10059-201575.《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200776.《铁路驼峰信号设计规范》TB10069-200077.《铁路区间道口信号设计规范》TB10070-200078.《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TB10180-××××79.《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TB10504200780.《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8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82.《城际铁路设计规范》TB10623-201483.《铁路驼峰信号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TBXXXX-XXXX84.《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技术条件》TB××××-XXXX85.《计算机联锁操作显示规范》TBXXXX-XXXX86.《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交通部令第XX号)87.《xxx》(电技字(1981)5号)88.《铁路客货车概要》89.《中华人民共和国机车概要》90.《关于道岔配套转换锁闭设备的通知》(电信(1996)2号)91.《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及专用铁道与国家铁路接轨站安全管理办法》TG/QT102-2002(铁办(2002)89号)92.《ZPW-2000系列无绝缘轨道电路技术条件》(暂行)(科技运函(2003)124号)93.《关于统一六大干线四显示自动闭塞改造工程主要设计原则的通知》(铁建设(2004)151号)94.《关于印发装置表示缺口监测报警系统技术审查意见和提速道岔及站场作业区微机综合检测系统技术方案审查意见的通知》(运基信号(2004)447号)95.《关于在ZPW-2000轨道电路区段采用轨道电路专用枕的通知》TG/GW3082004(运基线路(2004]242号)96.《关于印发铁路区间道口设备技术条件(暂行)和铁路站内道口信号设备技术条件(暂行)的通知》TJ/DW038-2005.TJ/DW039-2(X)5(运基信号(2005)236号)97.《铁路信号智能电源屏技术条件》(暂行)TJ∕DW066-2005(运基信号(2005)458号)98•《关于加强车站电码化、补偿电容等器材上道管理的通知》(运基信号电(2005)619号)99.《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TG/DW302-2006(铁运(2006)26号)100•《无祚轨道条件下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传输特性关键参数技术条件(暂行)》TJ/DW086-2(X)6(铁科技(2006)188号)101.《无绝缘轨道电路补偿电容器技术条件》TJ/DW134-2007(科技技(2007)205号)102.《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39号)103.《关于客运专线特大大型客运车站股道和站台编号补充规定的通知》TG/QT303—2008(铁运(2008)170号)104.《VZPW-2(XX)A无绝缘轨道电路设备>等]4项铁路客运专线信号产品暂行技术条件》(科技运(2008)36号):第4部分《电务监测系统设备》TJ/DW099-2008、第5部分《铁路信号电源屏》TJ/DW100-2008›第7部分《道岔监测系统设备》TJ/DW102-2008105.《关于加强轨道电路补偿电容上道管理的通知》(运基信号电(2008)3795号)106.《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调度集中系统(CTC)组网方案和硬件配置标准(暂行)》TJ/DW047-2009(运基信号(2009)676号)107.《关于动车段增加调车控制功能的通知》(×××(2009)XXX号)108.《CTCS-3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2.0)》TJ/DW127-2010(科技运(2010)21号)109.《列控中心技术规范》TJ/DW130—2010(科技运(2010)138号)110.《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11.《铁路信号安全通信协议技术规范》(运基信号(2010)267号):≪RSSP-I铁路信号安全通信协议(VLO)》TJ/DW135-2010《RSSP-H铁路信号安全通信协议(V1.0)》TJ/DW136-2010112.《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技术条件》TJ/DW060-2010(运基信号(2010)709号)113.《电气化区段道岔交流转换设备外壳接地方案》(运基信号(2011)126号)114.《高铁信号系统强化安全措施研讨会议纪要》(运基信号(2011)242号)115.《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STP)运用维护管理办法》TG/DW241-2011(运基信号(2011)381号)116.《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调度集中系统(CTC)信息安全技术方案》(公函(2011)28号)117.≪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技术规范(暂行)》TJ/DW139-2012(铁运(2012)21J号)118.《铁路贯通地线暂行技术条件》TJ/DW142-2012(铁运(2012)241号)119.《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暂行技术条件》TJ/DW146-2012(铁运(2012)311号)120.《关于发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等14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12)29号)121.《高速铁路轨道及站后“四电”工程备品备件配置指导意见》(铁建设(2012)158号)122.《规范铁路数字信号电缆运用的通知》(运电信号函(2012)10号)123.《信号地面设备系统时钟同步方窠》(运电信号函(2012)109号)124.《电气化区段道岔交流转换设备外壳设置接地线测试报告评审意见》(运电信号函(2012)145号)125.《铁路主要技术政策》(2013年铁道部令第34号)126.《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管理部关于印发动车段(所)集中控制系统试用评审的通知》(科技运函(2013)91号)127.《铁路道口管理办法》(铁总运(2013)121号)128.《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3.0)技术条件》TJ/DW151-2013(铁总运(2013)141号)129.《xxx》(铁总运(2013)158号)130.《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发布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等2项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总建设(2013)96号)131.《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关于开展高铁信号工程重点整治工作的通知》(运电高信电(2013)1534号)13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TG/01-2014(铁总科技(2014)172号)133.《CTCS-2级列控车载设备暂行技术规范》TJ/DW152-2014(铁总运(2014)29号)134.《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暂行技术规范》TJ/DW035-2014(铁总运(2014〕182号)135.《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与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接口暂行规范》TJ/DW166-2014(铁总运(2014)321号)136.《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与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接口暂行规范》TJ/DW167-2014(铁总运(2014)322号)137.《铁路通信线路、传输及接入网设计规范》(铁总建设(2014)62号)138.《动车段(所)调车防护系统暂行技术条件》TJ/DW164-2014(铁总运(2014)260号)139.《列控系统设备和相关设备编号规则(V3.0)》(运电高信函(2014)294号)140.《计算机车站联锁图表编制原则》Q/CR×××-××××141.≪ZPW-2000A移频脉冲轨道电路暂行技术条件》TJ/DW171-2014(铁总运(2014)362号)142.《自动闭塞区间继电式逻辑检查暂行技术条件》TJ/DW156-2015(铁总运(2015)121号)143.《列控中心区间占用逻辑检查暂行技术条件》TJ/DW176-2015(铁总运(2015)156号)144.《信号电缆室内成端接地施工工艺研讨会议纪要》(工管四电函(2015)235号)145.《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技术条件》TJ/DW×××-××××146.《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7-2015147.《信号电缆成端接地施工工艺研讨会议纪要》(XXX)148.《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七号)149.《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150.《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原TBIool1-2012)15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标准图V色灯信号机信号显示举例图册>(电号9047)》((84)铁科技字1710号)152.《《97型25HZ相敏轨道电路电路图册〉(通号(99)(X)47)》(建技(1999)107号)153.《客货共线铁路信号室外设备安装图》(××××)154.《高速铁路信号室外设备安装图》(通号(2015)1301)155.《2014年全路电务系统防雷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会议纪要2014-TH-JY-1)156.^EngineeringSafetyManagement(TheYellowBookβ(《工程安全管理(黄皮书)》,英国铁道安全和标准委员会,ISBN978-0-95514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