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成长育儿心得体会 幼儿园成长育儿心得体会

文档格式:DOC| 9 页|大小 19.50KB|积分 12|2021-11-20 发布|文档ID:41451168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成长育儿心得体会 幼儿园成长育儿心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也在成长,那么家长们有什么育儿心得呢?接下来WTT为大家推荐的是成长育儿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一、认清教育的本质,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说文解字》告诉了我们教育的本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的本质如此简单朴实,想教育好孩子做好两件事情足矣:其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施教者们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此为“上行下效”;其二,帮助孩子树立基本道德观并交其如何做人,此为“使其行善”孩子在学校里是学生,核心任务是学做事;在家里是孩子,核心任务是学做人中国教育最大的缺失是“做人教育”的缺失,学校和老师能把应试教育做好,而孩子最终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核心技能是“德”,“做人教育”的老师是家长,家长是核心家长在家里教育孩子学会做人,这就是家庭教育我们用一颗树来打比方:一颗成熟的树分为五部分——根、干、枝、叶、果根深、干粗、枝繁、叶茂的树才能果硕如果把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比作一颗成熟的大树的话,家长教育就是树根,树根是不可见的,但却是最重要的,它为大树的各个部分提供营养;树干代表家庭教育,是唯一的,树干中养分的输送是单向的,同样家庭教育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树枝代表学校教育,一棵树有许多树枝,我们一生中要去很多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可能中间还会转学,学校教育可让我们获取很多不同阶段、类型的专业知识;叶代表社会教育,我们绝大部分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学到的,这是社会教育,让我们这颗树更加丰富多彩;果代表一个人的成就,一个人要有成就、得到幸福,一定于根深干粗,枝繁叶茂。

    这里提到一个“家长教育”的概念,家长教育≠家庭教育家长教育是指对成年人实施的有关家庭生活、子女成长以及加强自身修养的专业知识与有效技能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实施教育在国外,家长教育是一门独立的、可以获得学位的专业学科,而在我国还没有这样的专业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施教者,是根本,只有家长的观念和方法正确,才能成为保障孩子成人成才,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只有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学习,在生活中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时找原因,想办法,用行动去帮助孩子,才有资格当好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二、树立培养孩子的目标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有目标,朝着目标努力工作,就很容易圆满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培养好孩子应该培养他正确的价值观中国教育体制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价值观教育缺失”,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整个社会比较浮躁,急功近利的观念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大量家长把“拜金”和“官本位”下的“成功”作为培养孩子的目标我们不要抱怨社会环境,不要抱怨教育体制,因为我们不可能去改变,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怎么把我们的孩子培养好,我们必须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和智慧把孩子培养得“既能适应应试教育又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的价值观从他懂事起就开始建立,3岁的孩子是有价值观的,只不过他的价值观变化很快此时,他可能认为扫马路可以帮助别人,这是他的价值观,这时你应该说:“先扫家里吧,家里扫好了,以后就可以扫马路了”,而不应该说“扫什么马路,没出息!”孩子这阶段的价值观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可能过几天他又会说想当警察、想开飞机等等,这就需要家长正确引导,不要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建立直到青春期,基本形成了稳定的价值观,价值观一旦确定就很难改变,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孩子的价值观也可称为“幸福观”何为幸福观?我们培养孩子的终极目的其实就是想让孩子幸福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什么是幸福”的话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大家都在诠释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幸福是一种长久的感觉,它不是一个已完成的状态,而是一个过程,这也是它与快乐的区别,快乐是一种短暂的感受幸福属于价值观的范畴,享受现在生活的快乐,同时不断追求积极的人生目标,这种生活状态是真正的幸福在培养孩子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让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孩子,我们应该努力让孩子在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学会享受努力过程中的快乐和满足,千万不能让孩子失去学习、生活的兴趣,否则孩子就可能形成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围绕培养孩子正确幸福观,我们还应培养孩子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对内敢于负责任责任心是一个人成功和幸福的基础,只有负责任的人,走上社会以后才能成功,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培养孩子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让孩子有责任心,遇到事情敢于负责,这才是根本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主要的责任就是教会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这让我不联想到美国人更注重量力而行,他们支持子女上大学,但不会为了让孩子上好大学而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是美国父母太“自私”吗?抑或,他们给了孩子为自己负责、独立自主的宝贵机会?二是对外会爱别人爱心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有责任的人才有爱心如果一个孩子平时喜欢吃的东西都舍不得吃,他会拿去给小动物吃,但却不给自己的父母吃,那这不是爱心,只能算是一种怜悯和同情,有爱的成分我们对父母的爱是孝心,孝心是敢于承担对父母的责任;我们对朋友的爱是互助,爱朋友是敢于承担对朋友的责任;我们对自己的爱,就是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爱心是责任心的外化作为家长,我们在满足孩子物质要求的同时,不要忘了对其进行精神上的教育三是内修德行,外展才华《道德经》上讲人要“无为而治”,中国人有三种境界“有为、无为、无不为”,“有为”的人就是有才华的人,“无为”的人就是有德行的人,“大量有为的人帮助少数无为的人,让无为的人无不为”,这就是中国文化。

    当今社会,有才无德的人太多了,但有德无才的人却没有,有德就一定有才!举个极端的例子,小偷有“才”吧,但他们没有“德”,也就是缺德!现实生活中,我们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送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培养孩子的才艺,这些都没错,但如果我们不关注孩子德行的话,就可能培养出“小偷式”人物什么是“德行”,有德行其实就是少做缺德的事,不伤害、不妨碍别人在做任何事之前先想想,在做任何事之后反思:我是否伤害和妨碍了社会?是否伤害和妨碍了他人?是否伤害和妨碍了自己?拿刀子捅人是缺德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伤害了别人甚至违法;一个人看到水龙头没关而不去关,水流了一夜,这种行为也是缺德行为,因为社会很缺水,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他的行为伤害和妨碍了社会;大学生跳楼也是缺德的表现!他不应该伤害了自己和亲人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培养孩子的德行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们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什么事情不该做,那么他的行为一定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一.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比作往银行里存钱,你一辈子都会享用它的利息;而坏的习惯犹如从人生的银行里贷款,一辈子都要为之还债习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一种行为要固化成习惯,需要6到8周的时间,孩子小坚持力差,这就离不开大人的指导和监督。

    首先要求大人持之以恒,为了养成女儿睡午觉的习惯,在她小时候就按时哄她睡觉,有时需逼她睡,家人都批评我做事僵化、教条,但我清楚这是养成习惯必须付出的代价因为她的路还长,需要养的习惯还很多二.父母加强自身的学习现在大都独生子女,教育子女是摆在我们面前全新的课题怎样做合格的父母,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困惑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问题就容易解决一些我的做法有三:1.经常反省自己,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有时在小孩犯错误的时候,情急之下处理得不会太好,事后我会反思一下,这样有助于以后问题的解决;2.与同事、朋友交流教育子女心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多与别人交流,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会从不同角度对我有所启发3.自己要以身作则,你在要求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看着你,对孩子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是不可取的三.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是教育阵地和手段有所不同,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而我们只教育一个,所以我们责无旁贷的该配合学校教育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如果离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将会多么的苍白和无力!如果家长都很难驾驭的孩子,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他会尊重老师,服从管理我们就应该相信老师,配合学校的教育。

    只有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才会听从、相信学校教育特别是一年级属于学规矩的阶段,如果我们的要求和老师不一致时要让孩子听从老师的安排,然后家长和老师多交流,达成共识如果老师一套,家长一套,孩子不知听谁的,那么他的内心将是矛盾和痛苦的所以从孩子上幼儿园起,我们就一直做到和老师步调一致,共同教育,这样她才会是快乐的四 调整家长自己的心态有时候发现孩不听教,就非常气愤,继而把孩子狠狠的批评一顿以为不这样做就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但如果换个角度:孩子哪天回家指责我们没有哪个叔叔阿姨挣钱多,官当的大,让她很没面子,我们会感觉如何家长大部分烦恼都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较而产生的,而且我们又总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我们望女成凤心切,不时的要以爱的名义给孩子很多负担,让孩子承受不了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特长突出,兴趣广泛的孩子也许功课会受影响,一个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可能在其他方面就稍逊一筹我的主张是:家长尽力了,孩子尽力了,我们就是最棒的五.赏识自己的孩子能够鼓励她,赏识她,相信她一路会走得更好有人总结了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将你的钱布施出去,不要期望从你的布施对象那里得到回报,但你可以预期,回报一定会来到。

    我认为同理可得:你想孩子成功吗?那么就从心底赏识他们,可以肯定他离你的期望会越来越近女儿喜欢跳舞,我们就真心地表扬她,结果她越来越喜欢赏识孩子关键是需发自内心套用一句广告词:孩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他们吧,他们带来的惊喜定会超出我们的期望可能我讲的不是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没有谈到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我认为所谓教育方法只能解决治标的问题,要解决治本只能靠我们改变教育思维和态度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过:态度一变,方法无限经过这八年我体会到:教育子女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尽心尽力的付出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个性,如何教育她没有学校可学习、没有经验可借鉴总之,顺其自然,率性发展,培养她优秀的品质,健康的心理,理解她、感受她,让她拥有快乐人生,是我们培养女儿的心得我经常听到一句话: 父母是唯一不经过培训就可以上岗的职业,伴随着女儿的成长,让我们共同学习分享快乐第 9 页 共 9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WonderB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