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匠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发匠阅读练习及答案理发匠阅读练习及答案理发匠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发匠》阅读材料 ①理发匠是个哑巴大家就都叫他哑巴,叫了六十年了 ②哑巴每天天一亮,就烧开水,把两把开水壶灌满把一个铝盆洗干 净,竹椅也擦了几遍,刮胡子刀磨得锋利,掏耳勺、毛巾、香皂等用具摆得整整 齐齐,然后就搬一张凳子坐在门口,等理发的人上门有人来了,哑巴就咿咿呀 呀地打招呼,哑巴说什么没有人听得懂,不过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来人知道是打 招呼哑巴理发的式样简单却很认真,理发时,不时后退两步仔细看看,然后靠 前继续动手 ③头发理完,有长胡子的,那就刮胡子哑巴拿毛巾蘸上热水,打上 香皂,用手擦起泡,捂在脸上,热热的,舒适,哑巴的手不动,等这份舒适劲过 了,才渐渐擦,逐渐用力,把胡子捂热擦软了,拿出刮胡刀在一块皮上来回正反 刷几遍,就是再次磨刀了哑巴的手轻轻拉动,锋利的刮胡刀贴在脸上,刷刷地 把胡子齐根刮掉,脸略微有点麻酥酥,很舒适掏耳朵是哑巴的另一绝,用把细 长锋利的小刀在耳廓上走两遍,把外面的细毛刮了,刀尖探进去,轻轻一旋,在 你感觉麻痒痒的时候,手已经缩回来,耳洞里的毛刮好了,然后换一头,用小勺 子渐渐掏 ④理完发,给钱的时候,你给一块哑巴也收,给两块哑巴也收,但不 超过三块。
有谁想多给点,哑巴脸涨得红红的,咿咿呀呀比划,坚决不收有人 丢给他就走,哑巴却急急地追上去理发的人只好讪讪地说:“这哑巴啊也有 人理完发,比划着说手头紧,先记着哑巴点了点头,有谁难为情地多说两句, 哑巴就笑眯眯地把你推出门,比划着该干活去了到了年底,你随意给哑巴带米 或者菜,柴火也行,这账就销了哑巴最快乐的时候,就是理完发,有人朝他竖 着大拇指夸他,他会咿咿呀呀地也朝夸他的人竖起大拇指 ⑤哑巴老了,到哑巴这儿理发的人越来越少了,毕竟哑巴理发的式样 太简单,根本就是个桶圈或者平头开场的时候还有些老年人,照顾哑巴的生意, 后来连老年人也根本不来了有时候一个月理不了三个头,最后只剩下老张头还 找哑巴理发哑巴还是天天烧开水,洗铝盆,磨剃刀、刮胡子刀,把各种工具整 整齐齐摆好,然后搬一张小凳子坐到门前等不到人,哑巴的神情很落寞,见到 人也不咿咿呀呀地打招呼了,经常自己一个人坐在门口一动也不动,雕塑一般等到天黑,哑巴再一一把工具收起来村里把哑巴列为五保户,享受低保,村干 部告诉哑巴,“政府把你养起来了,穿衣吃饭有政府供着,不会让你冻着饿了 哑巴点了点头 ⑥哑巴还是天天准备好开水,摆好理发的各种工具,就等老张头来理 发。
尽管老张头一个多月才理一次发,不过就是老张头刚理完发的第二天,哑巴 也是郑重其事地做好准备,好似随时有人来理发一样老张头一到,哑巴从理发 到刮胡子、掏耳朵,严肃认真,要摆弄上近两个小时老张头不催不急,老人反 正有时间,让哑巴尽兴摆弄完了,掏出三块钱给哑巴,朝他竖起大拇指哑巴 咿咿呀呀,也朝老张头竖大拇指老张头走后,哑巴就静静地坐在门口,把自己 坐成一尊雕塑 ⑦老张头死了,村里人说哑巴这回该收摊了,最后一个理发的人都没 了反正他不用愁吃不用愁穿再说年纪也大了村里人觉得哑巴没头发可理 也没什么不过,忙完老张头的丧事后,有村人觉察好几天没看到哑巴了,就去 看了看哑巴已经死了,哑巴把自己的头发理了,然后用刮胡子刀切开手腕的动 脉,自杀死了,所有的理发工具摆得整整齐齐 《理发匠》阅读题题目 (1)以下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p ,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围绕哑巴理发匠的理发生涯,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方面来刻 画人物形象,干净利落,手法简练 B.第四段中“理发的人只好讪讪地说:‘这哑巴啊’”既侧面表现了哑 巴的执拗,也包含了对哑巴的感谢和赞美 C.尽管哑巴理发匠手艺精湛、效劳周到,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 开展,也必然面临着被淘汰的结局。
D.小说综合运用了细节描写、情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多种 手法来表现人物,使人物显得生动饱满 E.这篇小说,表达张弛有度,情节波澜起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性 特征鲜明的哑巴理发匠的形象2)请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6分) ①掏耳朵是哑巴的另一绝,用把细长锋利的小刀在耳廓上走两遍,把 外面的细毛刮了,刀尖探进去,轻轻一旋,在你感觉麻痒痒的时候,手已经缩回 来,耳洞里的毛刮好了,然后换一头,用小勺子渐渐掏 ②老张头走后,哑巴就静静地坐在门口,把自己坐成一尊雕塑 (3)请简要概括哑巴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4)你认为小说的结尾好不好为什么请陈述理由8分) 《理发匠》阅读题答案 (2)①答案:采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哑巴掏耳朵的过程, 突出了哑巴手艺的精湛 ②答案:运用比喻修辞格,以特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生动表现了 哑巴的落寞的心境 (3)答案:做事认真仔细,手艺娴熟精湛,待人热情厚道,性格执著 甚至刻板 (4)答案:参考例如:观点一:小说的结尾好理由:符合人物性格 特点,并能进一步凸显人物的性格;悲剧式结尾更具有艺术震撼力,能引起读者 更多、更深入的考虑观点二:小说的结尾不好。
理由:结局过于悲凉,违犯生 活的真实,“人为”痕迹明显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