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合
浅析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合摘要: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书法是笔含墨的艺术陶瓷与书法两者自古以来 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者具有相通的艺术特征现代条件下陶瓷与书法艺术 仍然交相辉映,不同的陶瓷造型可以采用与其风格相协调的书法来加以装饰,使 陶瓷艺术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关键词:陶瓷艺术书法艺术陶器上的文字传统艺术陶瓷书法一、 我国自古以来陶瓷工艺与书法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历史悠久,关系密切中国制陶起源很早自古相传“神农氏作瓦器〃,“昆吾氏作陶”汉字起源同 样是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与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 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出土的陶器上面常见有作为记事的符号,由 此可见古代陶瓷和文字的起源,从一开始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上面多带有篆书雕印文字,陶器上的文字也成为后人研 究战国文字和制陶业的宝贵资料秦兵马俑身上多刻印有工匠的姓名,如"咸阳午〃 等,字体有的是篆书,有的则近似草隶三国、两晋时期是青瓷器普及和发展阶 段,同时也是陶瓷书法艺术进一步提高与形成典范的过程唐代楷书、章草、大 草、行书等书写体系逐渐完善,这一时期由于饮茶之风盛行书法装饰便出现在 茶壶、酒坛上,有楷、有草,均有大书法家张旭、怀素、颜、柳之风韵。
多写名 人诗句或“酒”、“茶〃文字,酣畅淋漓,圆润遒劲,纯真自然,配以不同的器物造 型之上,极具古朴、简约之美感宋代书法是我国书法发展的一次高峰,书法艺术方面趋于完善和社会文化素 质的提高,反映在陶瓷造型中已有"大巧若愚〃的自然之韵陶瓷上的书法装饰在 这一时期自然也就成为其明显的特征,且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耀州窑用书法 装饰的酒具、茶具,其书法亦颇有"苏、黄、米、蔡〃之韵以至元、明、清各代 书法装饰陶瓷也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装饰形式和艺术美感,这有其精神上的必然 和谐2 0世纪6 0年代以后,随着陶瓷艺术的丰富和发展,随着人们对陶瓷艺术视 野的扩展陶瓷和书法的结合样式也越来越多,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艺术 品位也越来越有所提高,书法也逐渐地成为陶瓷装饰中所独具魅力的种类众多 陶瓷书法作品,或以笔写,或以刀刻,或以釉上,或以釉下,各具风采盎然近 年来各地陶瓷艺术家利用各地不同的材质和工艺,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如我 们汝州的彩陶、广东佛山的现代陶艺、山东淄博的色釉刻瓷,江西景德镇的陶瓷 书法刻划和堆字等这些作品充分利用书法的形式美和陶瓷材质美在文化内涵和 形式上的联系,和谐而自然地结合起来,为陶瓷书法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境界。
从陶瓷发展的历史来看,从原始陶器到彩陶、彩绘陶,再到后来陶与瓷的流 脉和传派,陶瓷艺术的奥秘既深藏在历代传承的手工模式之中,更神奇地深藏在 从配料、拉坏、成形、装饰到烧制的个体经验之中因此,陶瓷与书法一样,它 的原则、法规、模式、风格、内涵也都受到整个中国文化内涵与形态的制约简言之,陶瓷与书法都是当时文化、艺术及至政治、经济状况的具体反映二、 陶瓷与书法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从其实质来讲,有相通之处,两 者有着许多共同的文化内涵,有着和谐的审美情趣首先,两者都是造型艺术书法是以线条的流动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心绪和品 格修养陶瓷造型通过各种线型和体面结合变化,空间的虚实、体量大小关系、 轮廓的起伏等,构成陶瓷的造型美其次,从审美特征来看,两者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状物与抒情相统 一的艺术书法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 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书写者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 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 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汉代的杨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 书,心画也〃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看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 性,形其哀乐〃。
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道明:"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 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中国作陶的祖先似乎一开始就赋予了陶瓷以艺术和精神文化的涵义"陶者, 淘也,依山取土,以水滤土,和水成型〃,一个"陶〃字竟是思想的象征,于是有了 "陶冶”、"陶铸〃等由"陶〃字而生的人文意味,也有了陶瓷作品作为精神与文化象 征的本质在窑炉面前,每一个陶瓷艺术家都充满了希冀和期待他们在用泥加 火的特殊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灵魂陶瓷艺术家在陶瓷创造过程中把 精神与语言统一起来,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求语言的自然表现,创造富有文化内 涵和个性特征的作品他们追求的不再是表面的形式趣味,而是与自己心灵、情 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他们关注的不再是空洞的作品主题,而是自己的思想寄托再次,从表现特征来看,陶瓷与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共同特征这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的情节性的事件,而长 于表现一动作瞬间,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和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 术形象另一方面,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两者都讲究和强调变化清人陈介祺在 其《习字诀》中主张"练字不如练气”,正是受到陶文与金文布局结构的启发。
因 为有些陶文、铭刻的书法多是随同器形装饰上的需要而自然变化,并不拘泥于行 列的整齐;字体大小也不规矩一致,如此反而使人感到迭宕多姿、妙趣横生我 们知道"秦砖汉瓦〃这一脍炙人口的成语,其所表达的含义,不仅表明当时的制陶 工艺已臻上乘,更主要的是说明了 "秦砖汉瓦〃的创造性和富于变化性陶上的图 案、文字既表现了淳朴的时代风格,又富有天然的艺术情趣刻的无论篆书或隶 书,多在一圆形或方形、云形轮廓内变化其形体,介乎文字与图案之间,别有一 种圆浑典雅的神韵,令人百观不厌总之,对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两者特征的深入、完整的理解,有助于艺术家 们在创造过程中加强陶瓷的表现性和抒情性,从而创作出更加有审美力度和审美 价值的作品三、陶瓷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合在于对两门艺术的解读和深掘,而后达到综 合艺术的完美和统一河南省中国画院院长、全国首届"百杰书法家”、“德艺双馨艺术家〃张万庆先 生,首先提出了陶瓷书法新概念,使书法艺术因陶瓷而固化,使陶瓷艺术因书法 而放出异彩被业界誉为"陶瓷书法第一人〃陶瓷和书法作为中华文化两大国粹,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热爱陶瓷制作工艺 复杂,既要求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又要精通烧制技术和造型能力,自古就有"土与 火的艺术〃之称,难度较大,成功率低;书法在宣纸上用墨书写,难度较小,成功 率高。
但纸质作品年代久远极易破损、霉变,不易保存,而陶瓷一旦留存下来, 虽经千万年而色泽韵味依然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完美结合达到了自然融合, 互相映衬的效果,使其成为了中国固化的艺术!陶瓷书法是立体的书法陶瓷书法不是书法从纸张到陶瓷的简单转移,而是 借助陶瓷工艺中特有的技法,来完美表现书法特有的韵味和意念,使书法在陶瓷 上得到立体化、多维化体现在这里,书法美化了陶瓷,使陶瓷增添了朴实与端 庄,陶瓷装点了书法,升华了书法的立体美感,使书法更加生动秀美结束语:历史上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中我们河南占了三种,我市的 汝瓷和彩陶均站着很高的地位,在我市将举办首届国际汝瓷艺术节之际,应尽快 将陶瓷与书法艺术的结合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提出来,从汝瓷、彩陶入手,探索 振兴汝州陶瓷、汝州文化乃至汝州经济的新途径,为实现我市“经济强市、和谐 立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