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造林绿化情况专项调查报告

前 言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山东省委省政府、潍坊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建设和发展林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实现全市林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共安丘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明确提出了建设富强、秀美、幸福新安丘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大力实施城区、荒山、水系、林场、道路、村企等重点工程,全市林业面貌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近年来,安丘市以建设“秀美安丘”为目标,强力推进造林绿化成果新变化,充分发挥安丘优势,把植树造林作为保护青山绿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市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不断完善规划,加大投入,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奋力打造生态强市,国土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等林业体系协调发展,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利用同步推进,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市造林绿化现状,安丘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全市范围现有造林绿化情况进行一次专项调查,以此调整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林业发展规划、措施,加快“生态安丘”建设,并委托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承担本次专项调查任务2013年2~4月,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选派专业调查技术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林业调查技术规程,在安丘市林业局、园林局等有关部门单位的协助配合下,对全市的各类土地面积、城乡绿化、2008~2012年造林实绩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查,并编制完成了本调查报告。
目 录1 基本情况 11.1 地理位置 11.2 地质概况 11.3 地形地貌 11.4 土壤种类及分布状况 21.5 气候水文 31.6 生物资源 41.6.1植物资源 41.6.2 动物资源 41.7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 51.8 社会经济情况 61.8.1 行政区划 61.8.2 人口、劳力 61.8.3 经济状况 71.9 林业发展概况 72 调查概况 102.1 各类土地面积调查 102.1.1 既往调查概况 102.1.2 技术依据 102.1.3 技术方法 102.2 2008~2012年造林实绩调查 122.2.1 资料收集 122.2.2 造林面积的认定 122.2.3 内业统计 132.3 城乡绿地绿化情况调查 132.3.1 既往调查概况 132.3.2 本次调查资料的收集 142.4 质量检查验收 153 提交成果 164 造林绿化情况分析 164.1 各类土地面积及行政村绿化情况 164.1.1 各类土地面积 164.1.2 镇(街、区)所在地和行政村绿化情况 174.2 2008~2012年造林实绩情况 174.3 城区绿化情况 174.3.1 城区基本情况 174.3.2 城区绿地建设乔木种植情况 184.3.3 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情况 184.3.4 城区新建停车场树冠覆盖率情况 184.3.5 城区居住区及单位绿化情况 184.3.6 城区公共绿地及公园建设情况 184.4 城市重要水源地绿化情况 194.5 宜林荒山绿化及农田林网建设情况 194.6 主要公路、铁路绿化情况 194.7 河流水系绿化情况 195 森林保护 215.1 森林保护情况 215.2古树名木保护情况 215.3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 215.4绿地管理情况 215.5森林抚育情况 216 综合评价 22附 表:1、安丘市2012年各类土地面积汇总表2、安丘市2012年森林资源统计表3、安丘市2008—2012年造林实绩汇总表4、安丘市镇(街道)所在地和村绿化统计表5、安丘市镇(街道)所在地公共绿地面积统计表6、安丘市镇(街道)驻地道路绿地统计表7、安丘市镇(街道)驻地单位庭院绿化统计表8、安丘市公路绿化统计表9、安丘市水系绿化统计表10、安丘市城区绿化统计表11、安丘市公共绿地面积统计表12、安丘市居住区绿化统计表13、安丘市单位庭院绿化面积统计表14、安丘市建成区道路绿化面积统计表15、安丘市生产绿地统计表16、安丘市防护绿地统计表17、安丘市城区新建地面停车场绿化情况统计表18、安丘市宜林荒山绿化情况统计表19、安丘市农田林网情况统计表20、安丘市城市重要水源地情况统计表 附 图:1、安丘市森林资源分布示意图2、安丘市近五年造林实绩分布图3、安丘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4、安丘市城市绿地现状图1 基本情况1.1 地理位置安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山东半岛和泰沂山区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4'~119°27',北纬36°4'~36°38'。
北临昌乐、坊子,东濒潍河、峡山水库与昌邑、高密隔水相望,西连临朐,南与诸城、沂水接壤总面积176000hm21.2 地质概况安丘市地处中朝准地台(Ⅰ级)的东部,横跨鲁西断隆(Ⅱ级)之沂沭断裂带(Ⅲ级)和胶辽台隆(Ⅱ级)之胶北隆起(Ⅲ级)、胶莱坳陷(Ⅲ级)两个Ⅱ级,三个Ⅲ级构造单元漫长的构造演化史,复杂的构造单元,含高级别的(Ⅰ—Ⅱ级)构造单元分界,是安丘市地质构造内涵的鲜明特点市境内构造复杂,按构造层次可划分为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两大构造层:基底由新太古界泰山岩群变质岩、古元古界荆山群、粉子山群变质岩及新太古代、元古代岩浆岩组成;沉积盖层由新元古界土门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生界侏罗纪、白垩系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组成主要构造形式表现为断裂构造,其次为褶皱构造,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于变质地层中或断裂带附近,盖层中发育很少1.3 地形地貌安丘市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地貌类型复杂,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由于受沂山山脉的影响,地形总趋势是从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为低山,中部、东部为丘陵,汶、渠两河流域为冲积平原山区74886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8.84%;平原48656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5.24%;丘陵61848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2.08%;轻度涝洼地7410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84%。
全市有大小山头1000余个最高点位于太平山,海拔523米,摘月山、城顶山、留山等海拔高度均在四百米以上,其余大部分山丘在四百米以下;丘陵由此向东、北延伸,较大的有老鼠岭、羊埠岭等;平原在汶、渠两河下游,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1.4 土壤种类及分布状况安丘境内岩石由火成岩、石灰岩和部分变质岩构成,全市土壤总面积14.7万公顷,共有褐土、棕壤、潮土、砂姜黑土4大类,10亚类,16土属,51土种褐土是市内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土类,面积89492公顷,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60.9%,多数集中在中、北部丘陵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含氮偏低,严重缺磷,部分缺钾,极易干旱潮土是市境东部景芝等冲积平原及汶、潍、渠河流域各镇的主要土类,面积29486.7 公顷,占全市可利用土地面积的20.1%,居于第二位土质具有良好的保肥保水性能,地下水丰富,是主要产粮区棕壤是市内分布面积较小的一个土类,面积20244.6 公顷,占全市可利用土地面积的13.8%,多分布于西南山区各镇的部分地区,东、北部的石堆、赵戈、刘家尧等镇也有零星分布土层瘠薄,含养分低,易干旱砂姜黑土是市内面积最小的一个土类,主要分布在赵戈、金冢子、景芝、石堆等镇的低洼地带,面积7481.7 公顷,占全市可利用土地面积的5.1%,土类表层质地偏粘,耕性不良,极易造成涝灾,是安丘的主要产棉区。
1.5 气候水文安丘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寒冷干燥,具有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特点,历年平均降水量为750豪米,历年最高降水量1400豪米,最低降水量450豪米一年中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全年无霜期180天左右,一般霜期始于十月中旬,终于四月中旬全年累计日照时数平均2651.9小时,热量资源充足,林木生长期237天左右(日平均气温高于5°C)安丘市境内有汶河、渠河等大小河流54条,主要河流分布在南部、北部和东部汶河在峡山水库下游汇入潍河;渠河、浯河汇入峡山水库所属境内河流其径流的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基本属季风雨源型河流全市有大中型水库4座,总库容量2.3亿立方米,最大的牟山水库位于兴安街道、凌河镇交界的汶河下游,容水1.7亿立方米,另外,还有小型水库15座,总库容3872万立方米,微型水库108座,总库容2721万立方米安丘市水资源的特点:一是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二是地区分布不均,三是人均数量少,四是地下水的水质较好市域内的四条水系构成了安丘市的主要湿地资源1.6 生物资源1.6.1植物资源植物资源包括林木、果树、花卉、药草植物、野草和野菜和农作物等,其中全市有木本植物48科,83属,139种。
近年来,树种引进逐渐增多,树种树量逐步扩大用材树主要树种有:杨树、黑松、刺槐、、国槐、悬铃木、侧柏、柳树、白榆、楸树、臭椿、桑、楝、泡桐、银杏、悬铃木、梓、檀、杜梨、麻栎、枫杨等;经济林以樱桃、草莓、板栗、苹果、梨、核桃、红冠蜜桃、枣、柿子、山楂、杏、葡萄、石榴、李子、桑、花椒、皂荚、文冠果等为主;灌木主要以酸枣、黄荆、胡枝子、杞柳、白腊、紫穗槐、簸箕柳为主;藤本有葛藤、紫藤、野蔷薇等;观赏树有雪松、龙柏、桧柏、黄杨、黄栌、红枫、紫叶李、腊梅、连翘、合欢、丁香、女贞、紫薇、蜀桧,黄金槐、金叶国槐、紫叶矮樱、扶芳藤、北海道黄杨、黄金柳、龟甲冬青、红花继木、南天竹、挪威枫、北美红枫、北方红栎、茶条槭、美国枫香、美国稠李等其中药用植物的255种,主要有丹参、苦参、远志、香附、柴胡、半夏、酸枣、漏芦、茜草、反白草、益母草、车前草、地锦草、凤仙草等1.6.2 动物资源兽类主要有狐狸、狼、獾、猞猁、野兔、刺猬、黄鼠狼等鸟类主要有麻雀、喜鹊、灰鹊、燕子、黄鹂、画眉、斑鸠、猫头鹰、啄木鸟、布谷鸟、大雁、野鸭等水生动物有鱼、虾、蟹、蚌、团鱼、蛙等另外常见的野生动物还有蛇、蝎子、蚯蚓、蜥蜴、壁虎、蚂蚁、蜈蚣等。
1.7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安丘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座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英贤辈出,有宋代著名军事家陈规、清朝阁老刘正宗、著名诗人曹贞吉、清代文字学家王筠、抗英将领刘耀椿等都出自安丘,近代涌现出了民主革命先驱刘大同、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革命烈士刘光荣、徐仲林、黄齐士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安丘留下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境内已发掘大汶河、龙山、商周文化遗址41处、文物1万多件,并有庵上石坊、公冶长书院、大型汉画像石墓、北宋画像石馆等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安丘以打造“一区三线”100平方公里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依托,发挥资源有势,加强规划引导,逐步构筑起以城区为龙头、精品线路为主体、特色景点为支撑的生态文化休闲大旅游格局其中以青云山、青云湖、青龙湖、城市湿地为主体的山河湖湿地城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山水相映,湖光山色,成为安丘这座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以城项山、五龙山、留山、于家河水库、珍珠泉等山区风景资源为代表的的山区生态观光游;历史文化游依托安丘众多的文物古迹,把大汶口、龙山、商周文化遗址、庵上石坊、公冶长书院、汉画像石墓、刘寻墓、齐长城遗址等40余处历史文化遗址串在一起,整合为系列古文化游线路;“酒城文化游”以25平方公里的景芝酒文化城为载体,以“景芝酒历史文化长廊”为展示点,浓缩了景酒五千年的酒文化风韵。
占地面积2000公顷的五龙山森林公园,其五龙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怪石、奇松、幽洞、醴泉堪称五龙山“四绝”,数万年风雨沧桑造就了600多处怪石奇观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安丘独具特色的“山·水·林”综合旅游区,是研究中国与东方文化的“历史博物馆”和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处,3A级旅游景区3处,2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各1处,山东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山东旅游强镇、山东省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各1个,旅行社发展到5家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2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和73%1.8 社会经济情况1.8.1 行政区划安丘市总面积17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万亩,辖景芝镇、凌河镇、石埠子镇、大盛镇、辉渠镇、郚山镇、石堆镇、柘山镇、官庄镇、金冢子镇10个镇,新安街道、兴安街道2个街道,870个行政村1.8.2 人口、劳力截至2011年,全市总人口95万人,农业劳动力55.76万人,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员23.55万人,从事工、商、建筑等行业人员15.81万人人口密度539人/km2。
1.8.3 经济状况安丘市地处山东半岛和内陆交汇地带,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是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个国家战略和山东省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区”建设覆盖交集点,是潍坊市半小时经济圈的主体引领城市安丘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客货流畅通,内外贸易活跃社会和谐稳定,从而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山东省全民健身先进市、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山东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7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78亿元,农民纯收入达到9450元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和资金保障1.9 林业发展概况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在生态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安丘市建国初期,全市林木稀少,大面积的荒山、荒滩有待绿化,有林地面积仅333.3hm2,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的林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不足4%发展到2007年的27%,增长近7倍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发动全民义务植树,大搞农田林网和用材林基地建设,1984年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林果生产的决定》,并逐级签定“绿化责任状”,落实造林面积,于1990年顺利通过了林业部的平原绿化标准,1993年又如期达到省级“八五”绿化标准。
九五”期间,林业发展逐步向高水平、高效益推进,并大力引进和发展名、特、优等新品种,森林资源总量稳步增长2001年国家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后,林业生产步入了协调发展的阶段,森林的各项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林业经营逐渐转入了以生态效益为主体的重点生态防护林建设和以市场调节为导向的商品林基地建设,社会造林空前高涨,人们造林护林意识逐渐加强,林业在社会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使林业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 “十五”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建设生态市为目标,以林权改革为动力,大力培育林业资源,依法保护林业资源,突出生态建设这一主题,全市在绿色通道建设、生态防护林建设、荒山绿化、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建设、种苗花卉产业、镇村绿化、全民义务植树、林产品加工和经营、森林资源保护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全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有了明显改善进入21世纪以来,全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生态强市和塑造富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入手,大力抓好生态公益林、长江中下游防护林等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全力打创绿色品牌,加速林业强市建设步伐通过加快实施生态林场建设工程、道路绿化工程、荒山绿化工程、镇村绿化美化工程、经济林建设工程、城区绿化工程等“六大”工程,努力打造生态强市。
安丘市汶河生态林场、城顶山生态林场和太平山生态林场被确定为副县级生态林场截至到2012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57248.52hm2,其中:有林地面积为56593.9hm2,疏林地面积为45.92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267.04hm2,固定苗圃地面积为9.91hm2,宜林荒山面积331.75hm2在有林地面积中,防护林面积19287.4hm2,用材林面积达到18656.3hm2,经济林面积达到18650.2hm2,森林覆盖率达到32.2%,林木蓄积量达到99.5万m3,实现林业总产值达24.6亿元农民来自林果业的收入达到2526.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7%森林覆盖率居全市前列,获得“山东省森林防火先进单位”、“山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山东省美国白蛾防治先进单位”、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山东生态造林项目实施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 调查概况2.1 各类土地面积调查2.1.1 既往调查概况在2000年和2011年,安丘市林业局根据山东省林业局的部署和要求,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为保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质量,该次调查是严格按照《山东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林业发展规划工作细则》的要求,在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的。
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在全市的范围内,分国有单位、镇(街道),以行政村为单位,以万分之一地形图为底图,实地区划小班,并以小班为基础,进行实地调查林地小班属性,在查清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制定了林业发展规划2.1.2 技术依据目前各类土地面积调查的主要技术依据是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003年),参照执行2000年山东省林业局制定的《山东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林业发展规划工作细则》和2011年《山东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细则》2.1.3 技术方法2.1.3.1 森林区划①经营单位区划实行市、镇(街、区、林场)、村(社区、林班)、小班四级区划,本次补充调查沿用上次调查的区划成果,不重新区划和编号②小班区划利用2011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区划资料,利用1:10000的Mapgis地理信息图勾绘,自动求算小班面积③林种区划依据《森林法》和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003年)的林种划分标准,区划了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三大林种2.1.3.2 小班调查因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确定地类和林种,故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为样地实测法。
其技术要点如下:①土壤调查土壤调查在充分利用现有土壤资料的基础上,以小班为单位,设置1~2个土壤剖面,通过观察与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土壤类型、土体特征和土壤特性②植被调查以小班为单位,在每一个小班内设置五个4~25m2的小样方,调查记载植被种类、盖度、分布状况、优势种高度及生长状况等③成林小班调查在小班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边长为25.82m的方形标准地,进行各主要测树因子调查,记入小班调查卡片④其他小班调查主要包括:幼林小班调查、未成林造林地小班调查、灌木林地小班调查,疏林地小班调查、经济林小班调查、苗圃地小班调查、无立木林地(荒地)小班调查、村镇树调查等,其调查内容与方法执行《山东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细则》有关规定2.1.3.3 内业统计统计报表采用由小班、林班向上逐级统计汇总方式进行2.2 2008~2012年造林实绩调查2.2.1 资料收集本次造林实绩调查涉及2008~2012年5年的全市造林完成情况,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市统计局和市林业局相关年度的营造林统计报表,以及市林业局相关年度的造林计划、完成情况、作业设计文件、检查验收的图、表、卡片、年度总结报告等2.2.2 造林面积的认定本次各年度造林面积的认定,结合各类土地面积调查同步进行。
在进行小班调查时,对属于2008~2012年新造林的小班,分别记载营造林方式、造林年份、造林树种、造林成活率或保存率等,并对照相关年度的造林作业设计图、表、卡片等,进行现地核实造林成活率或保存率调查,采用样行或样地调查法进行,在达到国家林业局规定的造林合格标准的基础上,当核实面积与当年上报面积相差≤±5%时,认可原上报面积,否则以核实面积为准小班面积在1hm2以下,采用实测求算面积;小班面积在1hm2以上,采用地形图调绘的方法求算面积2.2.3 内业统计以镇(街、区、国有单位)为统计单位,分别各造林年份累计各造林小班面积,向上逐级统计汇总出全市各年份造林实绩2.3 城乡绿地绿化情况调查2.3.1 既往调查概况1995年安丘市建设局对全县绿地绿化情况进行了一次普查1995年8月根据“全国公用事业普查”的有关要求,安丘市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由建设局负责从各单位抽调专业人员对安丘市公用事业进行了详细普查,其中包括对公用事业绿化情况的检查,普查资料由建设局整理归档近几年来,公共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的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园林管理部门根据安丘市政府每年年初研究制定的园林工程计划,由建设局进行规划设计、论证,向全社会进行招投标,由中标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园林部门进行监理,财政部门、建设单位、管理单位、监理部门、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图纸联合验收,验收合格的给予登记造册,由园林管理部门整理存档。
园林管理部门根据归档资料,每年统计出全市公共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绿化的有关统计数据生产绿地的统计,由园林管理部门设计表格年初下发到各生产绿地单位,各生产绿地单位按要求如实填写苗圃面积、苗木规格、数量,加盖公章,报送园林管理部门,园林管理部门进行30%抽查,然后登记、统计数据,作为苗木信息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统计,由行政审批中心负责凡城市规划区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向规划部门申请建设用地前,先到园林管理部门审验其附属绿化工程规划方案,建设单位填报《城市绿化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表,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现场勘验,对绿化指标、绿化规划设计、方案和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与建设单位签订“安丘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建设责任书”,面积不达标的,缴纳绿化补偿费,为达标单位办理《城市绿化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手续,在绿化规划图上标注“绿线”,加盖园林管理部门专用章,发放《城市绿化规划许可证》,监察队对建设单位跟踪、监督管理,建设项目绿化工程竣工后,由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发放《安丘市绿化建设合格证》,整套材料存档2.3.2 本次调查资料的收集城区绿化数据调查在充分搜集历史调查档案、有关技术文件的基础上,对城区的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单位庭院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绿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然后汇总计算城区的总体绿化数据。
对镇(街道)驻地绿化数据调查采取以上同样的方法进行村绿化采取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对全市所有的镇(街、区)870个行政村每村分好、中、差三类,每个类型抽取2个村,每个村抽查5户,抽取10户,详细记录每户的树木株数,绿化面积,推算全市数据2.4 质量检查验收为确保外业调查质量,按照《山东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由安丘市林业局组织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在各调查组自检和互检的基础上,按照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各阶段工作及成果进行了全面检查并由省、市进行了质量检查验收,各类土地面积调查和造林实绩调查外业检查分乡(镇)进行检查验收,按照5%的比例进行检查全市城乡绿地调查外业检查采取抽查的方法对20个企事业单位的绿化情况进行了复查经质量检查验收,全部满足调查精度要求,合格率达到100%,保证了本次调查的质量3 提交成果(1)安丘市各类土地面积和森林资源统计表;(2)安丘市2008~2012年度造林实绩统计表;(3)安丘市各类绿化面积统计表;(4)安丘市造林绿化情况专项调查报告;(5)电子文档4 造林绿化情况分析 4.1 各类土地面积及行政村绿化情况4.1.1 各类土地面积据本次调查,安丘市土地总面积为176000hm2,林地面积57248.52hm2,占国土面积的32.5%,非林地面积118751.48hm2,占67.5%。
非林业用地中,其他树木折合面积7586.47hm2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为56593.9hm2,占98.96%;疏林地面积45.92hm2,占0.08%;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267.04hm2,占0.42%;固定苗圃地面积为9.91hm2,占0.02%,宜林荒山面积331.75hm2,占0.52%有林地面积中,防护林面积19287.4hm2, 占34.08%;用材林面积达到18656.3hm2,占32.97%;经济林面积达到18650.2 hm2,占32.95%全市森林覆盖率32.2%全市林木绿化率36.5%安丘市各镇(街、区)土地面积和森林资源情况详见附表1和附表24.1.2 镇(街、区)所在地和行政村绿化情况安丘市现有镇(街、区)级单位13个,驻地总面积481.459 hm2,绿化覆盖面积达196.26hm2,平均绿化覆盖率为40.8%安丘市镇(街、区)驻地现有行政村870个,村总面积12276.6hm2,已绿化覆盖面积达4265.27hm2,平均绿化覆盖率为34.7%各乡镇所在地和行政村绿化情况详见附表44.2 2008~2012年造林实绩情况据本次调查,安丘市2008~2012年造林合格总面积为17421.4hm2,其中:2008年造林合格面积为4657.3hm2,2009年造林合格面积为4439.3hm2,2010年造林合格面积为3000hm2,2011年造林合格面积为2733.3hm2,2012年造林合格面积为2591.4hm2,森林覆盖率分别增加2.6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各镇(街、区、林场)造林合格面积详见附表34.3 城区绿化情况4.3.1 城区基本情况据本次调查,安丘市建城区面积371700hm2,绿化覆盖面积1525.4 hm2,绿地面积1435.1 hm2其中:公共绿地绿化覆盖面积592.7 hm2,绿地面积528.8 hm2;单位附属绿地绿化覆盖面积453.3 hm2,绿地面积438 hm2;居住区绿地绿化覆盖面积71.9 hm2,绿地面积70.6 hm2;生产绿地绿化覆盖面积61.4 hm2,绿地面积61.4 hm2;防护绿地绿化覆盖面积147.7 hm2,绿地面积147.7 hm2;道路绿地绿化覆盖面积198.4 hm2,绿地面积188.6 hm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04 %,绿地率达38.61 %,人均公共绿地20.32 m2详见附表104.3.2 城区绿地建设乔木种植情况城区绿地建设提高乔木种植比例,在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地等各项绿地建设中,全市城区栽植乔木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6%详见附表104.3.3 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情况在城区街道绿化过程中,注重提高树冠绿化覆盖率,市区所有48条街道绿化平均树冠覆盖率达到了27%。
详见附表144.3.4 城区新建停车场树冠覆盖率情况在新建停车场过程中,注重提高乔木的绿化覆盖率,新建的3个地面停车场树冠覆盖率达到了34.3%详见附表174.3.5 城区居住区及单位绿化情况安丘市城区居住区共有青云花园等居住小区42个,占地面积共计1553896 m2,其中绿地面积706066 m2,绿化覆盖面积719754 m2,平均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6.3%,全部单位绿地率都达到了45%以上安丘市城区独立的单位共有155个,占地面积9501780m2,绿地面积4382209m2,绿化覆盖面积4535348 m2,平均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7.7%,全部单位绿地率都达到了45%以上详见附表12、134.3.6 城区公共绿地及公园建设情况安丘市现有10hm2以上的公园3处,分别为青云山公园、青云湖公园、青龙湖公园,占地面积分别为333.5hm2 、150hm2、166.8hm2,绿地面积分别为233.5hm2,105hm2,100.1hm2,公园平均绿地率67.4%乔木绿化率达到69%市区有人民公园等公共绿地33块,绿地面积5290337.4m2详见附表114.4 城市重要水源地绿化情况 安丘市城区水源地是牟山水库,市境内水源汇集区面积 46200hm2,其中森林面积33679hm2,森林覆盖率达到72.9%。
目前该水源地植被保护完好,生态功能发挥完备,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详见附表204.5 宜林荒山绿化及农田林网建设情况安丘市宜林荒山总面积8626.75hm2,已绿化面积为8295hm2,未绿化面积为331.75hm2,荒山绿化率达到96.2%详见附表18安丘市适宜农田林网总面积38479hm2,已建成农田林网面积38479hm2,林网绿化率达到100%详见附表194.6 主要公路、铁路绿化情况省道以上公路里程141.4 km,宜绿化里程141.4km,已全部绿化县乡道路里程707.873 km,宜绿化里程707.873km,已全部绿化详见附表84.7 河流水系绿化情况据本次调查,安丘市现有河流、库坝、干渠总长度1200.47 km,宜绿化长度1159.17km,已绿化长度1159.17km,绿化率100%,其中:河流总长度394.77km,宜绿化长度394.77km,已绿化长度394.77km,绿化率100%;库坝总长度703.9km,宜绿化长度669.3km,已绿化长度669.3km,绿化率100%;灌渠总长度101.8km,宜绿化长度95.1km,已绿化长度95.1km,绿化率100%。
各河流、库坝、灌渠绿化情况详见附表95 森林保护5.1 森林保护情况市里专门成立了森林公安局,大力倡导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友情执法的理念五年来,全市无大的乱砍滥伐现象,无发生侵占、破坏林地、绿地现象,无重大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灾害发生5.2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近年来,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安丘市古树名木普查和保护管理实施意见》,市林业部门对全市的古树名木相继进行了2次详查,逐一进行测量、登记、编号、拍照、造册、建档,编制出版了《安丘古树名木》一书,建立了古树名木档案,并采取各种复壮措施加以保护全市现有古树名木涉26科、42属、50种,共382株,其中树龄2500年以上的2株,1000年以上的5株,500年以上的57株,300年以上的94株,100年以上的122株,100年以下的102株5.3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加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保持了生态建设的稳定性,丰富了当地树种资源全市重要森林、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合理保护5.4绿地管理情况绿地和各种露土地表进行了相应的覆盖,覆盖措施到位,栽植科学,个别需用大树移植的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移植成活率5.5森林抚育情况对森林采取近自然的抚育方式,进行修枝、间伐、割灌除草等不同项目的抚育,不搞过度抚育。
6 综合评价经本次调查,安丘市有林地面积已发展到56593.9hm2,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2.2%;城区绿地面积达到1435.1hm2,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525.4 hm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04%,绿地率达38.61%,城区人均绿地20.32m2说明安丘市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林业建设和城市绿地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通过林业建设,达到了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在造林绿化中因地制宜确定树种配置,制定管护措施,使造林树种本地化,林分结构层次化、林种搭配合理化,促进了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市域内的城乡生态建设进行统筹考虑,实现了规划、投资、建设、管理一体化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文化传承出发,实现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历史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相交融在推广生态技术措施方面,大力推广了节水、节能、节力、节财等可持续管理手段,大大降低建设和管理成本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下五方面:一是安丘市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富强、秀美、幸福”新安丘,建设绿色家园号召,坚持造林绿化工作与经济发展统筹规划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造林绿化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规划、一体推进;二是坚持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扎实有效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全市形成了“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文明新风;三是坚持城市建设与造林绿化同步推进,按照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目标,大力实施了绿化、美化、“拆墙透绿”、“拆墙植绿”工程及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四是坚持以农村造林绿化为重点,实现了农村大地的园林化;五是坚持造林绿化与从严管林并重,不断巩固和扩大造林绿化成果通过调查也发现安丘市在造林绿化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林种、树种结构还不太合理,用材林比例大,防护林比例偏低大面积的用材林、防护林以杨树为主,其他树种相对比重过小;二是镇(街、区)驻地、村绿地建设发展不平衡今后,应从实际出发,切实保护好现有资源,严格执行森林经营分类管理办法,加强生态林建设,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的努力方向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绿化工作,要城乡一体同步推进,建立完善的建设、管护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绿化措施,深化以人为本理念,唱响全民“建设秀美安丘”的主旋律进一步加大绿化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绿色小康”建设;继续强化全民绿化意识,实施全社会多元化投入,建立全民绿化建设长效机制;通过整体推进,形成城乡一体、具有高度自然特色、综合功能优化的区域化绿化生态系统,实现人、城市、乡村与自然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