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研报告项目建议书

郴州市临武县晴岚北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临武县晴岚北路建设工程项目1.1.2建设地址郴州市临武县城关镇1.1.3建设单位临武县舜民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临武县舜民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投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注册资本为1100万元人民币,为县政府领导下的股份制公司2009年10月,我县基于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提质扩容步伐,努力打造城建类投融资平台的需要,根据临政函[2009]56号、临政函[2009]64号文件精神,成立临武县城市建设投资管理中心,代表政府重组城投公司,并作为政府授权的唯一出资人增加注册资本金至2000万元,重组后的城投公司是一家具有法人资质和一定经营自主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国有独资企业,是县政府城建类投资融资平台,承担全县城建类基础设施建设、城建项目融资、城市资产经营、城建类借款等职能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现有管理人员和工作技术人员共计18人,公司内设办公室、工程部、财务部、项目部4个办事机构。
1.2项目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临武县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乡镇及农村人口到县城发展第二、三产业,县城人口迅速增多但由于临武县小城镇建设起步晚、发展慢,县城建成区域狭小,人口密度大,人均建设用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影响了县城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临武县加大了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建成了城东小区,新建了临武大道、晴岚路、东塔桥、晴岚桥、舜峰广场“两路两桥一广场”,开发建设东塔新区,县城东南城关镇的新屋场、陶家、武水镇的车头、玉屏、黄莲、慕冲等村委会的村级经济迅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了促进临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强化县域中心城市(县城)职能,提高县城对县域社会经济的辐射能力,协调、全方位发展县城经济临武县委、县政府根据临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县城总体规划,决定实施本项目建设工程1.3编制主要依据本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1.《郴州市临武县新建晴岚北路项目咨询委托书》;2.《湖南省公路网规划(1991年-2020年)》(湖南省交通厅)3.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规划发[2010]178号)4.《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试行办法》(交通部,1988年)5.《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建标[2010]106号,2010年)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办法》(JTGM20-2011)8.《公路工程估算指标》(JTG/T21-2011)9.《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B06-2007)10.《关于印发<湖南省公路改建工程前期工作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湖南省交通厅,湘交计统[2005]221号)11.《湖南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规划》(湖南省交通厅)12.《郴州市临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13.《临武县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14.《降低造价——公路设计指南》(交通部公路司,2005年)15.《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交通部公路司,2005年)16.《郴州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17. 临武县规划局提供的《临武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 县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图》18.公路专业其他标准规范与勘测规程。
1.4研究过程及研究内容本报告在对影响区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进行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预测和必要的勘察,对临武县晴岚北路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方案实施可能性,提出综合性的研究论证报告1.4.1 直接影响区本项目位于郴州市临武县内,因此确定本项目的直接影响区为郴州市临武县,间接影响区为整个郴州地区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1.影响区社会经济现状调查与发展状况分析预测2.影响区内公路网和交通系统的现状、发展规划的调查分析3.公路运输量和交通量的发展预测4.建设的规模和标准5.建设条件和方案比选6.投资估算及主要建筑材料用量7.资金来源筹措8.实施措施9.国民经济评价10.项目建设的综合评价11.问题及建议1.4.3 研究的过程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了项目组,在开始搜集相关资料的同时,在1:50000、1:10000地形图上拟定路线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反复研究,提出了初步方案初步方案提出后,项目组于2013年4月底深入现场进行踏勘针对拟建项目的特点,对老路的几何要素参数、交通量及组成、交通事故、养护情况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方案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进行了踏勘;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交通运输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同时广泛征求了地方政府对路线方案的意见。
经过野外踏勘,研究人员对项目原有老路进行了评价,对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交通运输情况、公路网现状及交通量进行了分析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论述了本项目在区域路网中的作用和地位、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技术标准然后对路线方案进行了工程设计、工程量统计、投资估算、经济评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等工作,充分论述了本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2013年5月形成本报告1.5主要研究结论1.5.1 项目建设必要性1.本项目的建设是优化和完善临武县城市干线网的需要临武县境内交通以公路为主,水运为辅,境内省道1842线、1803线贯穿全境,县城3552县直通107国道众多通乡通村公路相互交叉成网,交通较为便利但临武县路网建设在地域上分布较不平衡,干线公路比重不高,严重制约了临武县国民经济的发展2.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临武县城区交通拥挤现象的需要拟建项目既是临武县晴岚南路的延长线——晴岚北路;又是北连临武县环城线、中接廻峰路、南抵东云路;更是临武县城市主干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临武县境内联系沿线乡镇的区域型主干线它的修建对于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优化区域路网性能、提高公路网等级水平和通行能力、增加公路运输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1.5.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交通量预测近年来,该区域的发展显著加快,特别是随着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提速,使区域经济、省域经济日趋活跃据资料综合预测,临武县至2033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60.54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将达到308.14亿元根据区域历年经济发展特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资源优势、产业规划以及相关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预测出区域未来社会经济指标如表1-1所示根据区域路网历年交通量资料,以及实地交通流量观测数据,结合项目影响区域国民经济与交通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未来的经济指标预测值,采用“弹性系数法”,预测拟建项目特征年路段的交通流量,结果如表1-2所示 临武县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综合预测结果 表1-1年 份指 标2009201320152020202520302033人口(万人)预测值32.1739.5442.7752.0363.3073.3880.19年平均增长率0.40.40.40.40.30.3GDP(亿元)预测值46.217988.14101.66141.92183.73228.97260.54年平均增长率7.67.46.95.34.54.4 拟建项目特征年路段交通量预测结果 表1-2路 段年 份趋势型交通量诱增型交通量转移交通量合计年均增长率晴岚路20131,494153-2991,3487.0220151,719173-3441,5487.1720202,278229-4562,0525.8020252,784280-5572,5074.0920303,249326-6502,9253.1320333,496351-6993,1472.471.5.3技术标准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交通部公路司2005)》及《湖南省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技术指导意见》,综合考虑本项目在区域路网中的地位和功能、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未来交通量发展水平等因素,结合相关公路网规划,确定拟建项目的技术标准。
经分析,本项目主线长814m,按双向四车道的城市次干道(Ⅰ)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50km/h路基宽度42米,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3所示 主要技术标准 表1-3指 标 名 称单 位技术标准城市次干道一级设 计 速 度km/h60车 道 数4路 基 宽 度m42车 道 宽 度m4停 车 视 距m110平曲线半径设超高最小半径m150设超高推荐最小半径m30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600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 般 最 小m2000极 限 最 小m1400凹形一 般 最 小m1500极 限 最 小m1000最小竖曲线长度m120最 大 纵 坡%6最 小 坡 长m170设计洪水频率路 基1/100小桥及涵洞1/100大中桥1/100特大桥1/300车辆荷载等级汽—20,挂1201.5.4方案与建设规模方案:双向4车道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50km/h.建设规模如表1-4所示 路线方案工程量一览表 表1-4指标名称单位 位晴岚北路备 注路线长度km0.814征用土地公顷4.25其中:住宅用地16444.9m2,水田20300m2平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公顷3.42拆迁建筑物m23882.84拆迁建筑物占地面积公顷0.25土方工程万m32.82挖方约1.63万方,填方约1.19万方。
路基工程m321600.00路面工程m213500.00人行道m1700.00给排水工程m850.00供电工程m1000.00弱电工程m850.00道路绿化工程m29250.00路灯照明工程m1700.00交叉口工程个3丁字交口:1个,十字交口:,2个桥 梁m/座0/0涵 洞道0特殊路基处理m0 1.5.5实施方案与建设安排结合项目特点及公路设计施工周期,建议本项目于2013年1月开工建设,至2013年12月建成通车,建设期1年其施工安排方案见表1-5 拟建项目工程进度安排表 表1-5年 份2013月份123456789101112征地拆迁三通一平材料及现场准备路基工程路面及沿线设施1.5.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建设里程长814m,投资估算总额为5350.39元,建安费为3607.9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4432.31万元本项目除了争取省交通厅补助(根据干线路网改造专项补助标准)外,其余全部由项目业主自筹. 1.5.7国民经济评价本报告对拟建公路的投资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如下:经济净现值: ENPV=4336.46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 EIRR=21.50% 经济效益费用比: EBCR=1.92经济投资回收期: EN=11.96年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具有较好的国民经济效益。
1.5.8环境影响评价拟建项目建成后,沿线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改善,将有利于区域内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拟建公路的建设也将给影响区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道路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耕地、林地等国土资源,拆迁房屋和电力、电讯设施不可避免施工期间还会影响到沿线群众的出行安全和正常的生活环境道路通车后夜间行驶的汽车对沿线居民会造成光污染针对拟建项目区域内及沿线的自然、社会环境现状和特点,根据道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的因素的作用机理,本项目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的主要经济数据与评价指标见下表1-6表1-6 主要经济数据及评价指标表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一建设方案 1规划用地面积公顷4.252双向4车道 城市次干道——晴岚北路长度m8143设计速度Km/h504总投资万元5350.395建设期年1二经济数据1调整后总投资(按照国民经济)万元5213.322项目各功能经济效益(经营期平均)万元1043.60 其中:节约运输费用效益万元320.70 节约旅客时间效益万元722.70 减少交通事故效益万元0.203间接效益(经营期平均)万元230.004经营费用(经营期平均)万元27.365间接费用(经营期平均)万元0.00三经济评价指标 1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21.50%2项目经济净现值万元4336.463项目效益费用比 1.924国内投资经济内部收益率%21.50%5国内投资经济净现值万元4336.461.7问题与建议本项目提出一下几点建议:1.关于本项目路线与城市规划区的关系本项目路线临武县城市规划区内,因此城市规划部门应严格控制两侧用地。
2.加强交通安全设计的建议本项目部分路段已街道化,建议下阶有针对性的对本项目进行道路安全设计,进一步完善沿线安全设施,确保行车交通安全3.关于资金筹措的建议进一步落实资金筹措方式和办法,争取资金早日到位,以期本项目的尽早开工61郴州市临武县晴岚北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2章 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量预测2.1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的调查区域是根据本项目的作用影响范围确定的,为使调查所得的社会经济的基础资料范围与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口径一致本报告将直接影响区的县(市)作为最小单位的调查区域,以此确实本项目的直接影响区为临武县,并将临武县的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情况为本项目调查、分析和预测研究的重点2.1.1临武县社会经济现状1.地理位置临武位居湖南省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东段北麓东部和东南部与宜章县为邻,南部与广东省连州市接壤,西南部与蓝山县相靠,西北部与嘉禾县毗连,北部与桂阳县交界,东北部与北湖区相接古为中原南下越地的必经之路,今是湖南省改革开放的南大门临武县境最低点位于武水河出境处(县水泥厂对面的五塘冲河床),海拔203米;县城平均海拔276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以东山、西山、桃竹山为骨架,如箕状向东南倾斜。
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类,各占59.43%、29.27%、9.51%临武县境内有通天庙和桐柏两座山脉2.地形气候临武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具有春暖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17.9℃,平均降雨量1437.9毫米3.自然资源临武矿产资源丰富探明的矿物有9类32种,其中:锡储量居全国第四位、全省第一位,铷储量居全省第二位,钨、铅、锌、钽、铌等储量均处于全省前五位,且为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故有“小有色之乡”、“煤炭之乡”的美称临武农产品特色鲜明临武是全国八大名鸭——临武鸭的特产地,舜华牌临武鸭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舜华”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临武蜜柚、大冲辣椒、香芋、红心桃、乌梅等农产品均为临武叫得响的地方品牌临武通信发达、交通便利固定电话网络连接各乡村,无线信号覆盖全境省道S214线、S324线纵横贯穿全境,临连公路的修通实现了临武与广东公路的对接,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坪梅铁路深入境内正在修建的衡武高速公路,更将使临武融入长株潭和珠江三角洲“三小时经济圈”临武文化底蕴深厚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文学家韩愈,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明代大旅游家、地理学家徐霞客等文人墨客曾驻足于此,留下了不朽篇章或人文墨宝。
中华民族一代学术宗师纪晓岚(清代)少年时掌教临武秀岩风月园、金仙寨旅游区、石门龙洞等名胜景观是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4.人口临武县年末总人口38.0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4.28万人,农村人口22.75万人,城镇人口11.53万人,城镇化率33.63%全县人口出生率12.35‰,死亡率3.58‰,人口自然增长率8.77‰5.经济概况(2012年)临武县GDP为81910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3986元,比上年增长12.1%,比去年增长2666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043万元,同比增长4.4 %;第二产业增加值424871万元,同比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293193万元,增长13.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56653万元,增长14.2%,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68.0%临武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4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24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1%,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125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7.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10.79亿元、林业产值0.72亿元、牧业产值5.53亿元、渔业产值0.2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5亿元,分别增长4.9%、6.0%、5.5%、12.3%和4.0%。
临武县拥有1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全年实现企业总产值68926万元,增长27.8%;带动基地总产值46180万元,增长21.8%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3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市级示范合作社6家,县级示范合作社24家,合作社成员总数12686人 临武县全部工业增加值398873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8096万元,比上年增长23.6%(折算系数后增幅为16.4%)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7%,对GDP的贡献率为54.3%,拉动GDP增长6.95个百分点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998万元,增长13.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16万平方米,增长65.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76万平方米,增长83.0% 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强劲全县固定资产投资573434万元,增长35.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4694万元,增长171.0%临武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28万元,比上年增长15.7%;贸进出口总额为5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2%;接待各类旅游者1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社会客货运周转量46184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6.3%;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09万元,增长17.6%,电信业务总量16976万元,增长13.8%;县财政总收入完成84426万元,增长20.28%;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43910万元,同比增长14.2%,比年初增加92699万元;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5266万元,同比增长38.8%,比年初增加60174万元;年保费收入1.18亿元,同比下降11.2%。
临武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66元,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02元,增长18.7% 临武县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如表2-1所示临武县历年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表 表2-1项目年份人口(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亿元)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合计200331.096821.878210.08124.62114.70226.0767200431.360527.345413.52885.361418.89026.8692200531.485834.254418.86765.834324.70197.3701200632.056135.589018.88766.174825.06248.4065200732.847742.487422.15167.880230.03189.6004200833.340740.248718.55817.214625.772711.5363200932.1746.217920.60526.825227.430412.29995201035.2258.857528.88638.030836.917114.9093201137.7472.347937.28719.987547.274617.4873201238.0281.910742.487110.104352.591420.23282.2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分析、预测2.2.1社会经济水平分析项目影响区域未来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是预测道路建设项目交通量的带来交通量需求的增长,新建道路的建设又将促进区域经济发生更大的变化和发展。
在道路和社会经济的关系中,社会经济发展是交通发展的“源需求”,而道路建设与规划好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或“制约”的作用从道路交通与经济的接近性的关系中,通过经济预测来确定未来交通的发展速度,来研究拟建道路项目未来的交通量,为近期道路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和标准从本项目的“有”和“无”两方面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据此,本项目社会经济的预测按趋势型与诱增型两种状态分析预测1、趋势型,即以不引入等级公路,对社会经济按原有趋势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主要采用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2、诱增型,即引入等级道路后,诱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在等级道路的影响作用下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采用经济可接近性、工农业生产潜力模型法本项目共分析预测了下列社会经济指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2.2特征年份的确定本项目计划2013年6月开工,2013年12月竣工通车分析预测基年为2009年,预测特征年份为2013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30年、2033年2.2.3预测模型与预测结果本项目分析预测了项目影响区的下列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见表2-3、表2-4临武县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预测模型表 表2-3项目预测模型人口(万人)y = 0.412x - 724.3 ( R = 0.98)国内生产总值(万元)y = 0.516x2 - 2004.x + 2E+06 (R = 0.96 ) 工农业总产值(万元)y = 0.688095x2 - 2751.82x + 2751293 (R = 0.97)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万元)y = 1.448x2 - 5792.x + 6E+06 ( R = 0.99)临武县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预测模数据表 表2-4项目年份人口(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亿元)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合计200932.1746.217920.60526.825227.430412.29995201339.5488.1435.6611.7047.3620.08202052.03141.9287.5226.85104.3743.84202563.30183.73151.5043.44194.9470.29203073.38228.97211.9163.83275.74103.28203380.19260.54264.7377.54342.27125.812009~2013年均增长率(%)0.4 7.6 14.715.014.7 13.2 2014~2020年均增长率(%)0.4 7.4 12.412.612.6 11.8 2021~2025年均增长率(%)0.4 6.9 11.610.110.2 9.9 2026~2030年均增长率(%)0.4 5.3 8.68.08.0 8.0 2031~2033年均增长率(%)0.3 4.5 7.76.76.8 6.8 2.2.4诱增型经济发展预测诱增型将来经济状况预测考虑拟建道路建成后,一方面由于项目影响区域内的路网将发生显著变化,同时由于时间、空间距离的缩短,改变各区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使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和接近,并刺激沿线的土地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也给新产业的发展应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生产经济布局的优化,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从而使区域的经济更快发展。
在趋势型社会经济预测的基础上,诱增型社会经济预测采用经济可接近性模型、工农业生产潜力模型求得项目影响区域的经济诱增率,然后根据未来路网及土地规划情况,适当调整这个诱增率,由趋势型经济值与确定的诱增率求出诱增型社会经济预测值1、经济可接近性模型Acci=∑Pj*e(-0.019188Dij)式中:Acci-i区的经济可接近性;Pj-j区的人口数(万人);Dij-i到j区的时间距离(分钟)2、工农生产潜力模型POTi=e-0.2519*Pi0.9789* Acci0.8915式中:POTi-i区的工农业生产潜力;Pi-i区的人口数;Acci-i区的经济可接近性;3、诱增型经济计算模型Eyi=Eqi式中:Eyi-i区诱增型工农业总产值;Eqi-i区趋势型工农业总产值; POTi(w)-i区有拟建道路时工农业生产潜力;POTi(w/o)-i区无拟建道路时工农业生产潜力;根据以上模型,计算出区域将来经济诱增系数和工农业总产值诱增量分别参见表2-5工农业诱增系数和诱增总产值预测表 表2-5区域名指标20132020202520302032临武县诱增系数1.1141.1251.1161.0741.057诱增工农业总产值52.76117.42217.55296.14361.782.3区域内道路运输量预测运输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区域运输量是区域人流、物流的频度和数量的体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对区域运输量进行预测,主要是要了解区域未来的人流、物流的可能发展的趋势和数量,从而进一步预测拟建道路的交通流量,为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存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区域间经济联系需求的增强,是区域运输需求的产生、增强的直接原因因此,区域交通运输需求的预测是直接建立在区域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分析预测基础上的交通运输需求预测是规划的基础工作,预测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规划的成败交通运输需求预测是指影响区内交通运输量、运输周转量和汽车保有量的预测该三个方面的预测结合国民经济的发展,是运输弹性系数确定的一个重要的依据2.3.1影响区域(临武县)运输量调查与分析临武县客货综合运输主要由公路、水运三种方式构成公路运输在临武县综合运输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在100公里以内的中短途客货运输中更是举足轻重各种方式运输结构已基本趋于稳定,公路在中短途运输中占有绝对优势,总体上也居于主导地位2.3.2 直接影响区域(临武)运输量预测本报告采用对历年区域内公路交通运输量进行回归分析,并与社会经济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计算,得出交通运输量与社会经济指标(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工农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其模型如下所示:1、公路运输量增长系数 RY=0.99RG+0.05其中:RY ——公路运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RG ——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2、公路运输周转量增长系数 Rz=1.11Rg+0.01其中:Rz —— 公路运输周转量的年均增长率 Rg ——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3、交通运输量的预测模型Yt=Yo(1+r)t式中 Yt——第t年的运量或周转量; Yo——基年的运量或周转量,基年为2007年; r——运量或周转量的年均增长率,等于RY,或Rz; t——预测年份与基年的年份差。
2.4交通量发展预测交通量预测是可行性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确定项目计划、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的依据,是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分析的基础本项目为改建公路项目,其远景交通量包括三种基本交通量:即正常交通量、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正常交通量是现有公路交通量按固有的发展规律,自然增长的交通量转移交通量是拟建道路建成后,从其他相关公路或其他运输方式(铁路、水运、航空等)转移过来的交通量或其他公路建设而使本项目交通量转移诱增交通量是拟建公路建成后,导致区内产业结构及相互依赖关系变化而诱增的交通量考虑本项目拟建设城市次干道(一级、设计速度为50km/h、路基宽度42m),在进行了原有的道路交通量的基础再进行了交通量OD调查拟通过两者的调查结果进行相互关系的辨认、分析,从而判断出其合理性调查资料的整理包括:原始数据查对、编码、原始数据录入、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汇总处理及结果修正等步骤其中结果修正包括重复计算数据的处理及根据OD调查点所在路段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对其进行月、周不均匀性调整,并以此推算出年均日交通量调整公式如下:Qijk = qijkΥi/βi式中:Qijk——i地点、j方向、k类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qijk——i地点、j方向、k类车的观测交通量 Υi——i地点交通量月不均衡系数δi——i地点交通量日不均衡系数βi——i地点交通量昼夜比(12小时扩大系数)本项目各调查点调整系数如表2-6所示。
各调查点调整系数 表2-6系数类别A1A2A3AG1AG2B1B3Υi0.970.970.970.980.951.001.02δi 0.990.990.990.990.991.001.00βi1.001.001.001.001.001.471.47综合0.960.960.960.970.941.471.50注:表中数据来自《湖南省各类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年报汇编(2003)》2.4.1趋势型交通量预测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交通运输业又是隶属于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主导行业之一因此运输量的发展分析必须对国民经济指标与其相关性作出分析在这里通过研究和分析主要国民经济指标与交通运输量的相关关系,来确定未来交通运输量的发展本报告采用弹性系数法预测运输量的发展规律弹性系数法预测公式如下:根据弹性系数计算公式: EX=Vy/VX式中:EX ――弹性系数 VX――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这里取GDP的发展速度(%) Vy——交通量的发展速度(%)拟建道路是主要对外交通通道,它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且现有路段历年交通量调查资料齐全,通过研究区域内历年交通量调查资料与其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有关交通管理部门,确定本项目交通量对国民经济的基础弹性系数。
2.4.2 诱增型交通量预测由于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方便沿线乡镇交流、加强联系,更好的挖掘其交通潜力,增加区域经济活动,区域内经济交流与往来更为密切,改善区域交通环境随着项目的建成,必将刺激沿线土地、项目沿线现有、规划的众多工厂的开发建设,势必激发影响区域内潜在的交通量2.4.3转移交通量预测到拟建项目建成通车年(2013年),项目建设将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从研究区域内部来看,就公路等级及条件因存在竞争关系的其他公路转移交通量不是很大但是,随着其他道路相应建成通车(2013年),必然会导致部分交通量转移 结合对转移交通的分析,本项目预计转移比率取20%, 2.4.4交通量预测结果对以上预测所得的趋势型交通量、诱增型交通量进行合计,得出拟建项目各特征年的交通量,如表2-7所示 晴岚北路交通量预测结果表 表2-7路 段年 份趋势型交通量诱增型交通量转移交通量合计年均增长率晴岚路20131,494 153 -299 1,348 7.0220151,719 173 -344 1,548 7.1720202,278 229 -456 2,052 5.8020252,784 280 -557 2,507 4.0920303,249 326 -650 2,925 3.1320333,496 351 -699 3,147 2.47郴州市临武县晴岚北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3章 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3.1技术标准的论证根据部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交通部公路司2005)》及《湖南省公路拟建项目前期工作技术指导意见》,公路技术标准的论证包括城市道路、路基宽度以及设计速度三个方面,各自的论证依据和标准如下:1、城市道路的技术等级主要由功能决定的,其考虑的因素更多的侧重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宏观因素,与区域路网规划相衔接、与对应行政等级相适应。
2、设计速度的确定主要由地形条件决定,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采用相应的设计速度尤其对地形复杂的地区,由于地形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有几个不同的设计速度标准,只要经运行速度理论检验,相邻路段间设计速度协调、同一路段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协调,保证安全即可3、路基宽度根据选定的道路等级及设计速度,由交通需求决定,其选择以保证车道数所需的行车道宽度和行驶安全所需的路缘带宽度为根本对于街道化严重的局部路段,如果混合交通量大,需要加宽右侧硬路肩设置慢车道,路基标准横断面的宽度可以在规范规定的一般值基础上加宽;对于地形条件受限的局部困难路段,可以通过省略硬路肩等附加宽度的做法予以降低3.2城市道路等级的确定1、拟建项目在公路网中的功能与地位根据现状公路网与远期规划公路网及交通量预测,本项目为连接环城北路、迴峰路、东云路的主要道路,担负着沿线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的任务,提高区域通行能力,对临武县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交通量预测结果分析根据交通量的预测结果,项目未来特征年交通量见下表3-1所示临武县晴岚北路交通量预测结果表(单位:pcu/d) 表3-1年份20142020202520302033交通量1,5482,0522,5072,9253,1473、技术等级拟定根据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公路网中的功能和地位,结合路段交通量预测结果,初步拟定该项目采用双向四车道城市次干道的设计标准。
3.3设计速度及路基宽度选择根据通行能力分析计算,依据交通部新颁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以及公路沿线地形,本项目全线拟采用设计速度为50km/h的设计速度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设计速度50km/h的一级双向4车道城市次干道,路基一般宽度值为42m:双向宽度各为8米行车道)+两边各2米绿化带+两边各4米非机动车道+两边各3.5米路灯绿化带+两边各3.5米人行道=21mx2见下图3-1图3-1 标准横道图3.4建设规模本道路工程项目只包括临武县晴岚北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晴岚北路按照城市次干道Ⅰ级标准设计,为三块板型,技术行车速度均为50km/h晴岚北路为南北走向,北起环城北路,中接廻峰路,南止东云路,道路全长为814m,设计道路路幅为42米,道路规划用地面积4.25公顷,道路占地面积为3.53公顷(其中道路绿化占地面积0.89公顷,占整个道路面积的25.35%郴州市临武县晴岚北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4章 建设条件4.1区位自然条件 4.1.1地理位置临武古属楚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置县,是郴州最早建县的三县之一故有“楚南郡邑之最古者,莫如临武”之说2009年,全县总面积1375.2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7.74万人。
山势遥连郴岭秀,乡音半带广韶言临武位居湖南省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东段北麓东部和东南部与宜章县为邻,南部与广东省连州市接壤,西南部与蓝山县相靠,西北部与嘉禾县毗连,北部与桂阳县交界,东北部与北湖区相接古为中原南下越地的必经之路,今是湖南省改革开放的南大门4.1.2自然资源临武县溪河依西山、东山走向,南部之武水,由西向东流,属珠江水系;北部之猴子江、无利河,由南向北流,属湘江水系武水系珠江流域北江水系一级支流,发源于临武县的三峰岭,经临武县的罗家渡流入广东省,郴州市集雨面积3365.7平方公里,干流长147公里,平均坡比1.49‰其中:南花溪(乐水河),系北江水系二级支流,发源于临武县扬子坑,于广东省水口汇入武水,流域面积1223平方公里,干流长115公里,河床平均坡降3.28‰,控制临武县集雨面积993.92平方公里临武矿产资源丰富探明的矿物有9类32种,其中锡储量居全国第四位、全省第一位,铷储量居全省第二位,钨、铅、锌、钽、铌等储量均处于全省前五位,且为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故有“小有色之乡”、“煤炭之乡”的美称4.1.3气候与气象临武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具有春暖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的气候特征。
多年平均气温17.9℃,平均降雨量1437.9毫米4.1.4交通通讯临武通信发达、交通便利固定电话网络连接各乡村,无线信号覆盖全境省道S214线、S324线纵横贯穿全境,临连公路的修通实现了临武与广东公路的对接,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坪梅铁路深入境内正在修建的衡武高速公路,更将使临武融入长株潭和珠江三角洲“三小时经济圈”4.2经济发展条件临武县隶属郴州市管辖,共辖5个镇、16个乡、1个名族乡,2011年底,全县人口总数为31.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36万人,城市化率31.1%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00.51亿元,人均GDP18413元其中:第一生产业增加值8.03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8.89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21.94亿元,增长13.6%一、二、三产业对GDP贡献率分别为4.6%、55.6%和39.8%产业结构比例为13.6:49.1:37.3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50106万元,增长27.67%全年税收收入376597万元,其中工商税收入36371万元税收总量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5.16%,地方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3.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7.6元增长11.5%。
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5404元,同比增长12.6%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3.73千公顷,粮食总产量12.94万吨,增长0.71%其中:稻谷产量9.22吨,增长1.03%全县所有乡镇都设立了环境保护所,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工作4.3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4.3.1筑路材料1、水泥:临武县水泥产量较丰富,产量较大,质量较好,可用于公路建设,能满足工程的需要2、钢材、沥青等材料:郴州市有钢材、木材市场,部分可就地供货;不足部分可从外地调入,再转运至工地3、沿线水源丰富,电力充足,建设路段沿线电网密布,有良好的供电条件,能满足工程需要4.3.2 运输条件本项目沿线交通发达,施工运输条件较好4.4社会环境分析4.4.1 拟建公路与沿线主要城镇、居民点的关系本项目选线时充分考虑与临武县城市总体规划,同时广泛征求各地方政府的意见,与各乡镇的发展规划不发生干扰,且能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4.4.2 本拟建公路与现有路网的衔接关系目前研究区域形成了由公路构成的运输网络,但由于研究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各运输线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瓶颈”,本项目的建设必将大大改善区域内交通运输紧张的局面。
区域内与本项目相关的主要公路有起点处环城北路,连接廻峰路及终点位置处的东云路4.4.3 沿线农林水布局、耕地占用及拆迁情况项目区域基本无林业布局,林地基本为杂林,对林业无大的影响沿线以水稻田为主,本项目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农田新建路段基本已纳入临武县城区规划,将来亦为城市建设用地项目建设得到了沿线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坚持按政策办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土地征用能够顺利实施项目区域部分路段人口较为密集,居民相对集中,拆迁工程量相对较大因此,要做好安置补偿工作,发挥和调动沿线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完成第5章 道路建设方案5.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城市建设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90)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GJJ45-2006)7、《公路水路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9、《城镇道路工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1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4)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3-2009)13、《临武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5.2总平面图根据《临武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晴岚北路为南北走向,北起环城北路,中接廻峰路,南止东云路,道路全长为814m。
全路段为直线,晴岚北路与环城北路、廻峰路和东云路相交,符合规范的设计要求晴岚北路设计年限20年见下图5-1(粗红线为晴岚北路)图5-2 晴岚北路5.3纵断面设计在尊重现状地形和城市排水要求的前提下,按照《临武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要求晴岚北路沿线现状地形是南高北低,规划设计将全线1个坡段设计,与现状地形相吻合,道路纵坡为1.5%5.4标准横断面设计晴岚北路道路路幅宽为42米,路幅为三块板,其中,车行道为16米,绿化隔离带2x2.0米,非机动车道2x4.0米,人行道为2x7米(人行道上绿化带为2x3.5米)雨水管布置在车行道下,供水、电力、电讯线路、路灯等其他管线布置在人行道下道路的车行道拱横坡为1.5%,道路人行道横坡为2%见下图5-3.图5-3 晴岚北路标准横断图5.5路基工程路基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等有关技术规范进行设计5.5.1路基宽度本项目所在区域为洞庭湖区,方案采用设计行车速度为50km/h的一级公路,路基宽度42m,车行道为16米,绿化隔离带2x2.00米,非机动车道2x4.0米,人行道为2x7米(人行道上绿化带为2x3.5米)。
5.5.2路基排水填方路基坡脚处设置雨水沟,以汇集和排泄降落在坡面和路面上的表面水,间隔40~50米设排水系统将水排入雨水排放管道5.5.3路基压实路基压实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采用重型压实标准5.5.4路基取土、弃土路基用土主要来源于边坡开挖,沿线山麓坡脚以及阶地、坡地和荒地,弃土可利用山地洼地等地带沿线取、弃土可通过纵向调配,尽量利用挖废土石方,以挖作填,力求填挖平衡,尽量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5.6 路面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