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表格教案设计——向定华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雨霖铃》教学设计时间2012年5月授课人向定华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时已有接触,必修一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简单了解柳永的生平以及词风 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3、学习鉴赏名句,把握词中意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品味情感,整体把握词的内容 2、通过赏析词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掌握诗歌鉴赏的简单方法 3、通过课外迁移,对比比较情感,体会“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体会情 景交融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情操以及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点学习重点难点1、感知作品内容,把握词的抒情基调2、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学习方法诵读——鉴赏——探究教学资源有关柳永的课外资料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导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宋词以它独有的魅力一直都那样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就欣赏一篇颇具代表性的力作,宋代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一、走进作者——柳永二、简介写作背景三、教师范背全词四、学生朗读全词教师做适当补充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词教师提示:首先注意词的低沉基调,还要保持乐句的完整性,因为课文中的标点是按意思的连贯性点的,有些地方跟乐句并不一致例如“寒蝉凄切”是一个乐句,“切”字起韵,应有稍长的停顿;以下“都门帐饮无绪”“今宵酒醒何处”皆独立乐句,亦应这样处理完成课前导学案中《我所知道的柳永》部分学生认真听,注意教师的朗读节奏,语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柳永的资料,培养其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可能达不到教师的预定的诵读要求,应适时作诵读点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五、研讨与赏析(一)、分析上阕的情与景的关系 提问:写景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
大家讨论几分钟,试以上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同时,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试举例说说 明确: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作用:渲染凄清意境, 烘托人物感情二)、名句赏析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明确: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学生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学生思考,讨论,发言重点鉴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名句赏析对学生而言较有难度,视学生掌握情况决定详略分析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重点从朗读的角度分析,教师作一二句赏析示范。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五、研讨与赏析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明确:这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都门”是指汴京门外 “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开酒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学习下阕,重点鉴赏典型诗歌意象1、提问:下阕字字珠矶,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样是写景但下阕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3、4、5句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方法,试进行鉴赏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教师视学生情况作适当补充此环节旨在考擦学生对古典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与掌握,教师视学生回答情况作适当补充。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五、研讨与赏析六、课内外迁移2、师生共同归纳本诗的写作技巧:1)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 虚实结合初步掌握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提问:我们之前学了豪放派,现在又接触了婉约派,如果各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两者,应该怎样形容呢?明确:如果说豪放派是一位东北大汉的话,那么,婉约派就是江南女子;如果说豪放派是长江黄河,那么婉约派就是小桥流水如果说豪放派是高山大海,那么婉约派就是山涧小溪如果说豪放派是《黄河大合唱》,那么婉约派就是《夜半小夜曲》学生思考,讨论概括此环节有一定难度,学生不一定能概括完整,应视学生回答情况作适当补充总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寒蝉雨歇,烟波暮霭,晓风残月,都是暗淡而凄凉的景;执手相看,多情离别,风情无处说,抒发的是低沉伤感的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环境气氛和主体情感融为一体,刻划出一对恋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抓住细节描写、意象的叠加,还有虚实结合等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离别的主题作业布置本堂课知识巩固1、熟读并背诵《雨霖铃》2、完成《名师伴你行》相关练习新知识预习预习柳永另一首词《望海潮》反思一、亮点能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较好地引导学生诵读并鉴赏这首词,特别是在“名句鉴赏”环节,学生能较好地借用老师现场教授的方法进行名句鉴赏。
二、不足因为诗歌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为了让学生理解透彻,教师的分析较多,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不够,学生思维可能会被限制,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掌握里面的全部内容三、再教设计在“诵读”环节,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由品读鉴赏词作,走进作者内心,进而深刻理解词本身的美在“鉴赏词的艺术特色”环节为了图课堂教学的完整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以教师讲解为主,此为一大败笔,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