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华社演讲稿
2023年新华社演讲稿 现任社长、党组书记李从军,总编辑何平,副社长龙新南、庹震、周锡生、周树春,中纪委驻社纪检组长刘越,秘书长张锦 社长、党组书记 李从军 安徽六安人,1949年10月生,汉族198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85年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宣部研究室副主任,挂职任河北省邯郸市委副书记,中宣部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浙江省宁波市委副书记、宁波大学党委书记,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98年12月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副部长,1999年1月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23年2月任中宣部副部长,2023年8月任新华社党组书记、副社长2023年3月,任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 80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新华社的职能也在逐步加强和拓展新时期新华社的职能主要有四项:一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二是国家通讯社;三是消息总汇;四是世界性通讯社目前,新华社履行上述四项职能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主要是公开报道(包括通稿、专线稿、专稿)和参考报道;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兴起的网络、信息和音频、视频、手机短信等报道;三是社办报刊。
这三种形式的报道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在正确引导国内舆论、积极影响国际舆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通讯社这一传媒品牌在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23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品牌价值已达1579.25亿元 新华通讯社(Xinhua News Agency),简称新华社,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国国家通讯社,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它是涵盖各种媒体类型的全媒体机构 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1月在陕西延安改为现名新华社总部设在北京,在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33个分社,在台湾省派有驻点记者,在一些重点大中城市设有支社或记者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设有分支机构,在境外设有160多个分支机构,建立了比较健全、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形成了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8种文字,向世界各类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和经济信息产品。
新时期特别是近年来,新华社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加快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由面向媒体为主向直接面向终端受众拓展、由立足国内为主向有重点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实施“阵地前移”战略,充分发挥党和人民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的作用,初步建成融通讯社业务、报刊业务、电视业务、网络业务、金融信息业务、新媒体业务和多媒体数据库业务等为一体的全媒体机构,逐步探索出一条事业体制为主导、与市场经济成功对接、多元运营体制并存的事业发展新路子,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传媒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正阔步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和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加速迈进 历史沿革 1931年红中社在瑞金叶坪的电台旧址 新华社,全称新华通讯社(Xinhua Pre),是中国地区最大的新闻通讯社新华社的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1934年10月,红色中华通讯社随中央红军长征1937年1月,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央的决定,在延安更名为新华通讯社。
西柏坡新华社总编室旧址 1940年12月30日,新华社创办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1944年9月1日,又开办了对国外英语广播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晋绥、晋察冀、山东、华中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相继成立分社当时,由于敌人的分割封锁,新华社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对外发布新闻的唯一渠道 1950年时的新华社大门[2] 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事业迅速发展1946年5月,新华社总社改组机构,同时向各主要战场派出随军记者或记者团之后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野战部队陆续建立前线分社和野战军总分社,在各兵团和军建立分社和支社1947年3月党中央机关撤离延安,新华社留小部分人员组成工作队,跟随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转战陕北;大部分人员转移到河北省涉县坚持工作此时《解放日报》停刊,新华社担负着中共中央机关报、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的任务,成为党中央指导全国革命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华社逐步统一和调整了全国各地的机构,成为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华社在强化国家通讯社职能的同时,开始建设世界性通讯社1983年经党中央批准,新华社加快了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步伐。
内设机构 新华通讯社大厦 管理职能部门:办公厅,总编室,总经理室,人事局,外事局,计划财务管理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局,机关党委,监察局,通信技术局 采编职能部门:国内新闻编辑部,国际新闻编辑部,对外新闻编辑部,新闻摄影编辑部,解放军分社(总政治部和新华社双重领导),参考新闻编辑部,体育新闻编辑部 直属单位 直属事业单位:《暸望》周刊社;《经济参考报》社;《新华每日电讯》社;《半月谈》杂志社;《参考消息》报社;新华出版社;经济信息编辑部;新闻信息中心(营销总平台);教育培训中心;音视频新闻编辑部;新闻研究所;机关管理服务中心 直属企业单位: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新华网络有限公司;中国新闻发展深圳公司;新华社广告中心;新华社印刷厂;中国图片社;《中国证券报》社;《上海证券报》社;《现代快报》社;《现代金报》社 派出机构 驻国内分支机构:新华社派驻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支机构,担负着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闻信息采集,向总社编辑部提供文字、图片、音像、网络等新闻,发展新闻信息用户,及时反馈当地用户的意见和建议等任务。
目前新华社在国内设有31个分社、15个支社和14个记者站 地位 在国内,新华社是官方媒体,其他媒体没法与之竞争,没有等量级的通讯社与之抗衡,所以在这一方面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了纯粹从新闻业务,新闻报道的角度进行比较,这边具有了可比性下面举几个新闻案例: ⑴ 关于南京的“7.28”栖霞区爆炸一案在这一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7.29,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南京各媒体的头版头条,很清晰的可以发现除了新华社下属的《现代快报》头版报道了这一事实南京媒体的头版都对此案失声了,当然为什么失声呢?我想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其中包括南京市委机关报在内的《南京日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这些报纸的头版最重要的内容只是关于巴基斯坦客机坠毁事件,而关于7.28事件这一惨剧则放在了次要位置,从报道中看,“在灾难中发现真情”似乎是各报共同的报道方针,思路答题相同对这一事故报道最多最多的就是《现代快报》,用了三个版报道7.28事故,黑色背景上是加粗标题“突发爆燃,考验南京”,字号比报名还大,这使得当期的现代快报一上市就很快售罄 在这一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快报》秉承了新华社那种讲真话,办实事,树正气的办报风格,正是因为他们是国家官方的媒体,所以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报道这一事实的真相。
换句话讲,最出风头记者就是新华社的记者,比如说他们可以发布官方提供的信息,甚至他们可以在庇护之下,拍摄到现场的照片,官方今天说死了10人,他们可以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发布最权威的信息,领导明天又说死了30人,他们依然还是权威信息的发布者这就是他们的优势所在,这就是新华社与别的各大媒体的一个最显著的区别虽然说新华社记者也是一个普通的记者,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力,采访一样会遭遇冷眼和拒绝,可是绝大部分的时候他们还是有些职务权利,人们的潜意识对新华社也还是存在尊敬的在国家领导人员召开重大会议的时候,进出核心会场的只有两个媒体:央视和新华社此外,国家各大部委的日常信息发布,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新华社的快讯这些像别的地方媒体能够做到吗?显然是不能的,所以,由此可见新华社的强大之处了 ⑵ 可能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国家的话,一开始是所有媒体都不能够报道国外媒体发布的新闻的后来中宣部规定只有新华社才能与国外的媒体交换新闻这又是一个新华社的特点每天与世界各地交换信息,全方位多角度的评述新闻热点,解析时事,让我们更迅速准确的了解到国际形势,可以说新华通讯社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吧!同时也很好的适应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⑶ 新华社播发文章有严格的终审发稿人制度,分社记者一篇稿子写好后,分社的总编室会负责审稿以及做初步编辑,稿子传到总社以后,会根据稿件的属性被划分到不同的编辑部,一篇稿子能正常发出来,基本上代表那些资深审稿人的意见,那些资深审稿人基本上能代表新华社比如某个记者发表有关股票跌涨的评论,有些人认为这只代表其本人的意见,这是不对的,至少代表了国内部资深编辑的意见,至少他的文章语言不会和相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不会有冲突长期以来,股民喜欢读新华社的文章来判断利好和利空,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其他报刊登一篇股票跌涨的原因不会有这样的轰动效应 从上述三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新华社与国内其他媒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十分显著的,可以说新华社是国内媒体中的龙头老大,他代表着的不仅仅是他本身,而是可以代表中国,代表中国所有媒体去与世界交换新闻并且加强了中国与别国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新华网是新华社主办的中国重点新闻网站,被称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网站”,每天24小时以7种文字、通过多媒体形式不间断地向全球发布新闻信息,全球网站综合排名稳定在170位左右开通31个地方频道,承办中国政府网、中国平安网、中国文明网、振兴东北网等大型政府网站,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国家级网站集群。
创办新华网产业园区,为进一步拓展全媒体业态打下了基础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盘古搜索”,着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搜索引擎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是新华社主办的跨国新闻电视台,电视新闻采集量日均800分钟,居国际电视新闻行业首位开通的中文台、英语台24小时不间断播出新闻节目,节目卫星信号实现全球覆盖,并进入美国、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有线电视家庭终端,建成亚太卫星台、北美卫星台、非洲卫星台等11个直属台和合作台,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创办手机电视台、网络电视台,并与中文台、英语台一同在苹果产品终端上线,在利用新媒体全球传播渠道方面取得突破 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是新华社采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自主研发的综合性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被列入国家“核高基”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其产品内容涵盖宏观经济、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等诸多领域,形成以PC终端为核心,视频终端、网站和《金融世界》杂志同步发展的多终端产品业态,受到海内外用户好评充分运用资本化、市场化手段,上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北京国家金融信息中心、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全球第一家金融信息交易所正式开业。
新华社主办的中国全球图片总汇是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权威、产品最丰富的新闻图片库,海内外签约摄影师总数超过8000人,每天实时更新各类新闻图片、图表2000余张大力推进图片产业化,创建中国国际文化影像传播有限公司,创办“新华影廊”并在海内外多个城市开展,延伸图片产业链推出“新华典藏”,在海内外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等多个大型图片展新华社还拥有国家级的中国照片档案馆,馆藏照片超过500万张,其中最早的拍摄于19世纪末的清朝 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是中国媒体行业最大的多文种多媒体数据库,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多媒体数据库之一截至2023年底,已存储1.2亿条文字信息,1000多万张新闻图片和图表,3.5万多小时音视频新闻信息,并与日俱增通过不断改造提升,将逐步建成多语种、多媒体、全方位展示新华社新闻信息产品并直接面向海内外终端受众的现代商业数据库 新华社编辑出版并公开发行20多种报刊,包括《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现代快报》、《现代金报》和《瞭望》、《瞭望东方周刊》、《环球》、《财经国家周刊》、《半月谈》、《中国记者》、《摄影世界》、《金融世界》、《世界军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中、英文版)等,单期总发行量最高时超过1000万份。
新华社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发起并成功承办世界媒体峰会及主席团会议、“国际儿童日”大型公益活动和24小时环球直播报道、“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等全球性重要会议、重要活动新华社是许多国际新闻组织成员,目前已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社或新闻机构签署了新闻交换、人员交流和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新华社演讲稿 新华社简介 新华社报道 致新华社 新华社新年献词 新华社采访学生 新华社笔试题 新华社采访稿 新华社新年献词 新华社实习小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