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再论《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问题[2]

文档格式:DOCX| 8 页|大小 18.71KB|积分 15|2023-04-25 发布|文档ID:203776476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再论《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问题[2]内容提要:?淮南子》和?文子》的关系是很分明的,?淮南子》有可能称引而不是抄袭了古本?文子》,今本?文子》却大量抄袭了?淮南子》,今本?文子》对?淮南子》的抄袭可以总结为:大量拷贝、删节摘录、改头换面、概括虚化、弄巧成拙五条二十个字,每一条都可以找出确凿的证据关于竹简?文子》、今本?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问题,无论是?文子》研究,还是?淮南子》研究,都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目前学术界的观点而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接受竹简本子与今本?文子》应当区别对待,今本?文子》大量抄袭了淮南子的观点;但仍有学者坚持认为是?淮南子》抄袭了?文子》而今本?文子》大体可信;还有的学者认为?文子》和?淮南子》相互抄袭;另有学者认为?文子》和?淮南子》没有谁抄袭谁的问题,而是它们有共同的来源可以说,?文子》和?淮南子》可能的关系无非也就是这几种,各种观点的提出和相互驳难将会使讨论更加深入本文将在时贤研究的根底上,较集中地讨论今本?文子》如何抄袭?淮南子》的问题,以就教于大方一、四个最根本的事实其一、今本?文子》与?淮南子》重合太多,而竹简?文子》和?淮南子》照应太少如果有一段话简单地在这本书里有,在那本书里也有,当然谈不上谁抄谁的问题,但是?淮南子》和?文子》中的内容在相重合的同时,形式上又发生了变化,这就为我们分析二者的关系提供了线索。

    最主要的是这种重合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丁原植先生统计今本?文子》约有39,228字,〔!〕笔者用电脑统计,为39,231字,〔指未加句读的白文〕相差无几,其中30,800多字见于?淮南子》或和?淮南子》根本对应,最后两篇主要内容完全见于?淮南子》〔陈丽桂先生认为?上仁》一篇也全部见于?淮南子》,这样除去最后三篇,?文子》正好为九篇〔2〕实际上?上仁》一篇有1,100多字不见于?淮南子》,占?上仁》一篇的三分之一〕从字数上来讲,今本?文子》近四万字,其中近80%左右和?淮南子》中有关内容完全重合,也就是说今本?文子》中只有不到八千多字的内容不见于?淮南子》如果没有竹简?文》的出土,我们还可以说,?文子》一书“为?淮南子》吸取殆尽,〞但是竹简?文子》中现存的内容绝大多数和?淮南子》没有对应关系淮南子》虽亦杂采诸书,但“首尾条贯、自成机杼〞,且取他书者根本保存原貌,而在今本?文子》中却大都变成了“老子曰〞的内容,尤其是不同身份的对话者被悉数抹去姓名竹简?文子》目前的释文和?淮南子》明确对应者很少,而且个别相对应的材料是否就是竹简?文子》中的内容还不确定〔详后〕其二、今本?文子》和竹简?文子》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异大于同,而今本?文子》和?淮南子》却是同大于异。

    更为主要的是,?淮南子》一书,立论宏伟,视野广大,近于?庄子》;典故丰盛,广征博引,近于?吕览》;文辞富丽,讲究声韵,近于汉赋,囊括众家而自成一体,文风统一相比之下,竹简?文子》文风朴素,言简意赅其三、竹简?文子》下葬于西汉末年这个时间一方面晚于?淮南子》的问世;另一方面,刘向歆见父子领校秘书的时间和八角廊四十号汉墓的下葬时代都是在西汉未年,相差最多不过30年汉成帝河平之年〔前26年〕刘向受命领校秘书,至绥和二年〔前7年〕,刘歆继续父业李学勤先生已经指出,可知九篇本的?文子》存在于西汉晚期八角廊40号汉墓正好属于这一时代,开掘者推断墓主是中山怀王或孝王,但倾向于前者,中山怀王卒于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比刘向校书早21年,孝王卒于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那么接近刘歆领校秘书之年无论如何,刘向歆父子所见?文子》应该和竹简本一致,至少也是相似的〞〔3〕当然不能排除刘向歆父子整理不同的?文子》传本,在结构和篇名上作一些编辑的可能但是,如果当时的?文子》就和?淮南子》有如此大量内容重合,刘氏父子和班固不会熟视无睹的而对于?文子》一书纯正性的质疑是从唐柳宗元开始的其四、竹简?文子》有高低经之分,而?汉书·艺文志》着录为九篇,魏晋以来的着录那么有十篇、十一篇、十二篇数种。

    今本?文子》多为十二篇〔?四库全书》两淮盐政采进本也分为高低卷〕孙星衍认为“班固〞?艺文志》称九篇者疑古以?上仁》、?上义》、?上礼》三篇为一篇,以配?下德》耳孙星衍的这种疑心是没有根据的,他的判断也令人费解如果,?上仁》、?仁义》、?上礼》三篇为一篇,则?文子》一书是十篇而不是九篇这里的“上〞都是“尚〞的意义,不知和“下德〞如何“配〞法以这些根本的事实为前提,我们不难推论是今本?文子》抄袭了?淮南子》李厚诚先生最近撰文说“张丰乾君此前曾有一文论?文子》与?淮南子》关系,认今本?文子》为伪〞,他还批评了“张君认今本?文子》为伪的主要理由〞,〔4〕实际上,笔者从来没有论定今本?文子》是伪书,而是一直强调,竹简?文子》的出土证明今本确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二者从形式到内容相去甚远,不可相提并论比照两者的同异,就不难发现今本必晚出于竹简本今本的出现不会早于东汉前期,?淮南子》不可能抄袭今本?文子》,它和竹简?文子》也没有多少直接联系,是后人大量抄袭?淮南子》以补充今本?文子》,以至于?文子》其书面貌大变换言之,我认为,今本?文子》不全真,也不全伪,而是如柳宗元所言,是“驳书〞,竹简?文子》的出土确证了这一点。

    下面更进一步地证明这一点,同时答复学术界的一些猜想二、今本?文子》比竹简本更早吗——关于竹简?文子》的“避讳〞今本?文子》晚于竹简本,不光是“理当如此〞,而是有确凿的根据,容易形成共识但赵建伟先生最近提出今本?文子》的主体局部要早于竹简?文子》,为竹简?文子》所本他的主要根据是竹简第0806号:“也,大而不衰者,所以长守□,这两句简文与今本?文子·道德》“盈而不亏,所以长守富也〞,相对应,“很明显,简文为了避汉惠帝刘盈的讳而把盈改成了大,今本那么保留了古本的原貌〞〔5〕这里首要的问题是“大而不衰者,所以长守□〞和今本“盈而不亏,所以长守富也,〞是否对应的问题,“不衰〞和“不亏〞显然不是对应的竹简0864号为:“高而不危者,所以长守民〞,今本那么为“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守民〞与“守贵〞也不是对应的实际上竹简本与今本在这个问题上差别是比拟大的,简本:0908也,见小故能成其大功,守静□0806也,大而不衰者,所以长守□0864高而不危,高而不危者,所以长守民2327有天下,贵为天子,富贵不离其身今本:处大,满而不溢;居高,贵而无骄处大不溢,盈而不亏;居上不骄,高而不危盈而不亏,所以长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富贵不离其身,禄及子孙,古之王道具于此矣。

    今本所讨论的问题可分解如下:处大,满而不溢,处大不溢,盈而不亏,盈而不亏,所以长守富;居高,贵而无骄,居上不骄,高而不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富贵不离其身,禄及子孙,古之王道具于此矣和简本一样,今本也是讨论了“大〞的问题,简本中的“大而不衰〞是和上文的“见小故能成其大功〞相照应的今本中也提到了“大〞,但是不是讲“大而不衰〞,而是说“处大不溢〞孝经·诸侯章》有相近的言论: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人民,盖诸侯之孝也孝经》的这段话非常驰名,在?吕氏春秋·察微》中就被引用这段话的脉络也可分解如下:在上不骄,高而不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人民,盖诸侯之孝也比照一下,不难发现,今本?文子》是综合了?孝经》和竹简?文子》中的思想,“处大不溢〞一词,“处大〞来自竹简?文子》,而“不溢〞来自?孝经》今本?文子》和竹简?文子》都讨论大和高的问题,大者谓功大,高者谓位高,而?孝经》中讨论的却是“在上〞和“节度〞的问题同时,今本?文子》的落脚点又在守“富贵〞之上,和?孝经》一致而和竹简?文子》关注“守民〞不同。

    从今本?文子》和竹简?文子》的同中之异恰好可以看出今本?文子》是如何改窜竹简本的所以,“大而不衰〞和“盈而不亏〞不是对应的,竹简?文子》因为避讳而把“盈〞,改成了“大〞也就无从谈起了实际上,盈而不亏一词,常和“盛而不衰〞一词联用,?淮南子·泰族训》:“夫物未常有张而不驰,成而不毁者也,惟圣人能盛而不衰,盈而不亏〞显然,“大而不衰〞和“盛而不衰〞是同义词,和“盈而不亏〞相对为文,而不是相互替换的关系大〞和“盈〞在文意上也相去甚远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竹简?文子》因为避汉惠帝刘盈之讳而把“大〞改成“盈〞是不可能的,以此为依据认为今本早于竹简本更是靠不住的至于江宁先生所言,今本?文子》中有些是后人无法“窜入〞,不能伪造的他的主要例证是?文子·自然》:“圣人兼而用之,故人无弃人,物无弃材〞,是引用今本?老子127章的》“弃材〞在传世本?老子》中无一例外地作“弃物〞,而在帛书早、乙本都作“弃财〔材〕,由此可以证明今本?文子》的早出、而?淮南子·道应训》也有引27章这一句,“由此看来,?文子》本是有独立来源的,并非全抄?淮南子》〞〔6〕今本?文子》没有全抄?淮南子》是完全正确的,但它抄了?淮南子》的地方却是不可置疑的。

    江先生所举?文子·自然》中的那段话实际上是和?淮南子·主本训》中的一节相对应的,在这一节中,?淮南子·主术训》说“无弃材〞,今本?文子》也说“无弃材〞,不是抄袭又是什么呢?而江先生所提到的今本?文子》中的“非君子之宝〞影响了?老子》的传本也是需要讨论的,因为帛书?老子》已经有了“非君子之器〞一词,而帛书本虽下葬于汉初但它的抄写时间以及撰作时间那么是比拟早的,这是用不着强调的三、?淮南子》是?文子》的义疏并篡改了?文子》吗——关于?淮南子》的“避讳〞问题及其它王利器先生认为今本?文子·上义篇》“今志人之所短,忘之所长淮南子·氾论训》作“今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修〞,“此那么以淮南厉王名长,故讳长为修也此尤为?淮南子》窜改?文子》之的证〞〔7〕但对照一下今本?文子·上义篇》与?淮南子·氾论训》相对应的文字,却发现王先生的这一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第一,“长〞〔zhang〕在?淮南子》中反复出现,“长〞〔chang〕也不鲜见,如?时那么训》:“日长至,阴阳争〞,?谬称训》:“言小人不在其位,不可长也〞,?道应训》引?老子》之言“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第二、?氾论训》这段话主要是讨论不能对人求全责备,要从大处着眼,主题是“责人以人力〞和“自修以道德〞,此处“修〞乃“涵养〞之“修〞,和“长〞风马牛不相及,所以说,“今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修〞是不可能找到贤人的。

    今本?文子·上义篇》前文把“修道德〞改为“修道〞,后文见一短字而把“修〞改为“长〞,窜改之迹无可辨驳王利器先生所言?淮南子》,“窜改?文子》之文以为楚语〞实际上却是今本?文子》据高诱或许慎之注改动了?淮南子》,因为如果是?淮南子》改了?文子》,则改为应该是全面的,而今本?文子》改动?淮南子》那么主要以许慎、或高诱之注为依据,事实正是今本?文子》对?淮南子》“楚语〞的改动都没有超出许慎或高诱之注淮南·主术训》:故善建者不拔“高诱注“言建形也〞,今本?文子·上仁》第7章,“故善建者不披,言建之无形边〞正如曾达辉等先生所言这不仅是抄袭之铁证,也表明抄袭行为生在高诱以后淮南子》多用典故人名,而今本?文子》那么据字形及段落大意改之,并且把?淮南子》对文献的误解一并抄入表明造作者水平不高今本?本子·上德》“虽未能见〞之语,在?淮南子·缪称训》中为“离朱弗能见也〞“离朱〞是人名,古之明目者,?庄子·骈拇》中曾提到此人,?孟子·离娄上》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可以规,不成方圆〞汉赵歧注:“离娄者,古之明目者,盖以为黄帝之时人也,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索之,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今本?文子》不解“离〔离〕朱〞为谁,而根据字形改为“虽〔虽〕未〞进一步暴露了抄袭的痕迹。

    淮南子·缪称训》中有“文王闻善如不及,宿不善如不祥〞一语,是指“文王〞而言,并进一步解释说文王不是因为时间不够,而是担忧随着日月的推移会发生祸害说苑·政理》中记载太公与文王的对话,文王称誉太公说得在理,太公那么进一步指出:“宿善如不祥〞,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假设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对曰:“宿善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宿〞即留,存而不发之意,如?孟子·万章》:“仁人之于悌也,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管子·轻重》:“怀宿怨而不战〞太公的意思是知道是正确的道理,即把它留存起来〔不去执行〕,就如同是不吉利的东西这个道理是非常深刻的所以文王当天就开仓放粮,救济弱势群体墨子·公孟》中记载公孟子懂得了服饰和行为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墨子讲得对,随即就要脱掉他初见黑子时所穿戴的行头,因为他也听说过“宿善如不祥〞的说法可见,“宿善如不祥〞,是接着“善〞而言的,强调不能把“善〞留存起来,积压下来,而是要立即付诸行动所以向宗鲁认为?淮南子》和?文子》中“宿不善〞一语中“不〞是衍文是完全正确的。

    向宗鲁,?说苑校证》,第150页但向氏等人所言?说苑》中“对曰〞也是衍文却是错误的宿善不祥〞和“上溢而下漏〞都是太公对文王之语淮南子·缪称训》引用这个典故时保存了“文王〞,最后落脚点是“故曰:周邦虽国,其命维新〞而这个重要的结论在今本?文子·上德》中却没有出现,今本文子把文王“闻善如不及,宿不善如不祥〞当作了“老子曰〞的内容,而且也不见“文王〞的字样,与之相关的高低文又都能在?淮南子·缪称训》找到,文句的顺序都保持一致,只能说是今本?文子》断章取义地抄袭了?淮南子》,这也证明?淮南子》不可能是?文子》之“义疏〞缪称训》在这里说到的“宿不善如不祥〞应该是“宿善如不祥〞?论语·季氏》载孔子之言:“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里“善〞与“不善〞相对为文,?淮南子·缪称训》大略受了影响,亦或是后人在传抄时受了?论语》的影响,添加了一个“不〞字,使文意南辕北辙,并且把太公对文王之语说成是文王之事今本?文子》照旧抄录,同样衍出一个“不〞字,“抄袭〞二字并非诬妄淮南子·氾沦训》中的“今人所以犯囹圄之罪,而陷于刑戮之患者,由欲无厌,不循度量之故也〞,在今本?文子》中改成了“今之为大患者,由无常厌度量生也。

    〞显然是今本?文子》概括了?淮南子》的话,而不可能是?淮南子》解释?文子》的话,今本?文子》“由无常厌度量生也〞也是匪夷所思,而在?淮南子》却是明白晓畅又比方,?下德》接着所提到的“不苟得,不让祸〞在?氾沦训》中是“不苟得,不让福〞,所谓的“不让福〞就是下文所提到的“其有不弃〞,今本?文子》改“福〞为“祸〞违背了高低文的语境,弄巧成拙而紧接着的一章中引用?老子》“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也和下文大讲如何“得人心〞,“用人力〞而成为强者相矛盾,?淮南子》中并没有引用?老子》的这句话,今本?文子》的蛇足之笔更使其难以逃脱抄袭之名〔!〕丁原植:?〈淮南子〉与〈文子〉考辨·表明》,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版〔2〕陈丽桂:试就今本?文子》与?淮南子》的不重袭内容推测古本?文子》的几个思想论题,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18辑〔3〕李学勤:?试论八角廊简》,?文物》1996年第1期〔4〕李厚诚:?文子问题后案》,简帛研究网8月〔5〕赵建伟:?六论》,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18辑;〔6〕江宁:?再论文子》,简帛研究网·网上首发8月〔7〕王利器:?文子疏义·序》,?文子疏义》,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又见?道家文化研究》第18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卢卡卡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