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韩愈《龙说》阅读答案

文档格式:DOCX| 5 页|大小 15.91KB|积分 15|2023-05-15 发布|文档ID:209911847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韩愈《龙说》阅读答案 韩愈的《龙说》主旨是借龙能制造出自己所凭借依靠的东西,勉励有志之士要努力为自己制造出可以施展志向才能的良好条件 龙说 韩愈 ①龙嘘②气成云,云固③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④光景⑤,感震电,神改变⑥,水⑦下土,汩gǔ⑧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⑨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⑩不行欤(y) !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⑾'既曰:龙,云从之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云固弗灵于龙也(原来,当然) B.然龙乘是气(这) C.神改变(神灵) D.云从龙(跟从,随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穷'字与"茫洋穷乎玄间'中的穷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 A.欲穷其林 B.君子固穷 C.穷冬烈风 D.日暮途穷 E.乐亦无穷 F.理屈辞穷 4.本文借"龙'和"云'的相互关系,表达了自己的情怀,这种写法是: 5.本文以"龙'喻 ,以"云'喻 ,含蓄地表达了 的感慨。

    参考答案 2.C 3.B C 4.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 5.人才 际遇 明珠暗投 说明 ①龙说:选自《杂说》,为其首篇,题目为编者加 ②嘘:喷吐龙吹气成云是古代的一种传闻 ③固:原来、当然 ④伏:遮挡 ⑤感通"撼',震撼 ⑥神改变:语出《管子水地篇》"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为蚕蠋(zhuo,二声),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改变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 ⑦水: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⑧汩:沉没 ⑩信:的确、的确 ⑨无以:没有可以用来 ⑾云从龙:语出《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从:随,跟随 译文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原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挡它的光线,震撼起雷电,改变奇妙莫测,雨水着陆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奇妙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实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实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异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当有云跟随着它啊!' 拓展阅读:韩愈与古文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坛兴起了"骈文'这是一种讲究对仗、声律和词藻的文体,全篇以上下对称的双句为主,每句四个字或六个字相间,所以也称"四六文'骈文进展到后期,越来越讲究声韵对仗的工整,追求华丽的词藻,运用的典故晦涩难懂,而文章的内容却很空洞,有时甚至让人不知所云 对这种靡丽、不健康的文风,许多有识之士都很反感,提出改革文风隋朝时,隋文帝甚至下诏要求匡正文风;初唐的魏徵等人,在编写《隋书》等史书时,都没有用骈文,相反还在著作中指责了六朝时期的文风他们主见运用"古文'(指秦汉时所用的散体文),复原秦汉以前那种自由、质朴、好用的文风 但由于这时期并没有产生令人信服的佳作,所以他们的主见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拥护直到唐德宗时期,闻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以他们优异的散文创作成就和理论主见,使唐代的"古文运动'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文学改革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县)人韩家曾是昌黎(在今属辽宁义县)地方的望族,所以他又自称昌黎人,后人则称他为韩昌黎。

    韩愈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由长兄韩会抚养可不久韩会又去世了,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小名十二郎韩愈叔侄是由寡嫂郑氏抚养长大的,他们过着颠沛流离、含辛茹苦的生活 韩愈从小就学习刻苦,他七岁起先读书,十三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他到京师应考,可考了三次都没考中,直到第四次才考中了进士,那年他已经二十五岁了十年后,他才得到国子监四门博士(国家最高学府的讲官)这一职位,其次年又和柳宗元等人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可他上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奏本后,立刻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韩愈在官场上始终不得意,但在文学上的成就却越来越大,写下了《杂说》《师说》等传诵千古的好文章在《杂说四》中,他以"伯乐相马'的典故,指责当政者不懂得识用人才 他们埋没、摧残了人才却又哀叹世上没有人才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已成为精辟的警句和名言 韩愈的文章有内容、有深度,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他写的《谏迎佛骨表》,还差点给他招来杀身之祸那是唐宪宗在位时,由于朝廷赐予寺庙、僧侣不纳税等实惠,佛教在我国广为传播宪宗即位后,于公元817年平定了持续三年的淮西节度使叛乱,他便以"太平天子'自居,幻想长命百岁。

    他听说凤翔的法门寺中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手指骨,就派了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去法门寺迎取佛骨,放在宫中供奉韩愈便针对此写了《谏迎佛骨表》在表中,他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凡长寿的都不供奉佛,供奉佛的大都短命唐宪宗读后大为震怒,要处死他多亏宰相裴度和其他大臣求情,韩愈才免去一死,但被贬到潮州(治所在今广东潮州)当刺史 韩愈写了三百多篇优秀散文,同时又明确提出了"文道合一'的创作主见,这成为古文运动的核心理论"文道合一'被后人说明为"文以载道',而"道'指的是孔孟之道,也可以宽泛地理解为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性在这里,道是主体,是作文的灵魂;文是手段,是宣扬道的工具 韩愈曾四次进入国子监,从博士始终做到祭酒(相当于国立高校校长)他向青年学子们宣扬他的文学主见,提倡古文运动在他的细心扶植下,一代文学新人被培育起来,古文运动的影响也大大扩展了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hh思密达8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