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

文档格式:DOC| 3 页|大小 14KB|积分 15|2022-09-24 发布|文档ID:155836807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1读了《儒林外史》我才知道原来古时的文人可以那样的迂腐,就比如说书中第四十八回徽州府烈妇殉夫泰伯祠遗贤感旧中的.那个王玉辉,他的三女婿死了,他女儿要殉夫他听后不劝反而对亲家说:“亲家,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着她行吧自古心意去难然后又对他女儿说:“我儿,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吧我今日就回家去,叫你母亲来和你作别这人脑袋里长的是猪油还是浆糊啊,后来他大笑的说“死的好!死的好!”然后,我又才知道那时的人,没钱的时候是可以很理直气壮的跑去人家那里说没钱了,借俩钱来花花这样子的好神奇,更神奇的是那些被问到的人还大义凛然的借了,还要做出一副感怀伤时,啥啥啥啥的样子恩,这一个一杜少卿最典型无论什么人来向他讨好处,只要报出他老爹的名儿,无论隔着八辈子也好,绕了九十圈儿也好,都是能成功的最后他也散尽家财啦不过我也挺佩服他的,自己都没钱了,还拿自己的东西出去当了来给钱别人后来他没钱的时候也没见多少受过他惠的人来帮衬他啊从杜少卿奇葩可以看出“不是自己努力赚的钱啊,它花起来就是不心疼再然后,就是,那时的科举制度真心腐败这书其实就是讲一帮不学无术的世家子弟和一大帮的迂腐的、清高的、趋炎附势的文人聚在一起吟诗作对啊,赏花观月啊,吃酒玩乐啊,讨论科举啊的事情。

    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2《儒林外史》全书以一位正直文人王冕的故事为引子,接着写了周进、范进中举的故事周进是个老童生,一生之中科举不得意,直混到给商人管帐的地步在商人的资助下,他捐了个监生,又先后中了举,成了进士,官至广东学道在南海主考时,他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范进中举后,竟发了疯病,被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醒范进中举后,书中这样写:“他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灌醒过来,竟发了疯,一边叫‘我中了!’一边往门外飞跑,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此时竟需要他平日害怕的胡屠夫打他一巴掌,他才清醒过来他周围的人在他考中前后也俨然两副嘴脸,其中尤以胡屠户表现得最为典型:先前的“现世宝穷鬼”一下子变成了“贤婿老爷”,连“尖嘴猴腮”也顿时变成了“体面的相貌”这个故事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整个社会毒害之深《儒林外史》之所以广为流传,其主要优点有三:其一是小说的讽刺艺术:《儒林外史》讽刺的矛头虽然直接落在某一个人的身上,却始终使人感到人身上的罪恶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产物,是当时的科举制度造成的罪恶比如像周进看见号板一头撞倒,范进听见中举忽然发疯,马二先生游西湖无心赏景,只是大嚼零食,留意于自己所选八股文的销路,都使人感到是那个社会造成的。

    其二是《儒林外史》在讽刺上并不排除夸张:像严监生临死为两根灯草不肯咽气,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其母快乐得一命呜呼都是《儒林外史》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揭露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不可救药描写儒林外史读后感心得3在一篇篇辛辣的讽刺话语中,我仿佛看到了旧时被科举毒害的怀才不遇的人们对封建顽固礼教的不满、愤怒的呐喊《儒林外史》,中的周进令我印象很深刚出场时,周进已经六十多岁的老童生在汶上县做了三年西席,学生顾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进的嘲弄和冷遇不久,他被生活所迫替一群商人当账房,飘过贡院,触景生情大半生追求功名利禄却求之不得与所受过的侮辱夹杂着悲愤的情绪一下子全部发泄出来,化作一厢老泪纵横,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读到那里,我不禁心感酸楚,周进只是一个代表,世上以前有多少人被封建礼教毒害,又有多少人去钻令人费解的深奥古经而耽误青春,使得人性荡然无存,尊富鄙贫,社会不得安宁!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

    可见他已深陷科举毒害中,不得自拔这是一种社会“浓厚”的风气自此,周进的人生陡然发生了喜剧性变化如果说从前沉沦落魄受尽冷眼,此后可谓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中举人,中进士,做御史,做学道,一路升到国子监司业他节节高升的仕途更加显现出世态丑陋,这是对整个士人阶层和市民社会的批判周进用钱买来了监生,读一个叫范进的老童生的文章正因无事可做,便多读了几遍,这才领悟到文章玄机多,变化妙,加上遭遇与自己甚是相似,立刻产生共鸣从字里行间也体现出对考场监生的讽刺:他们囫囵吞枣,漫不经心,不识人才其实,从辛辣的讽刺中,我还读到了欣慰的一点,就是已经有人开始意识到危害,并且想要革命去改变现状,这是思想的升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renrenhao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