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茶树的起源与传播

文档格式:DOCX| 4 页|大小 14.05KB|积分 20|2022-11-07 发布|文档ID:168060779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第一节 茶树的起源与传播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树的国家湖南农业大学陈兴琰教授经 过多年对前人研究资料和成果的深入研究,根据被子植物谱树图的序列,最早出 现的是被子植物的木兰目经过若干目的演化,才出现山茶目,而茶树是属于山 茶目下的山茶科、山茶属,并由山茶属深化而来的因此推测山茶目的起源时间, —般大约在距今6〜7千万年之间的老第三纪的始新世和古新世之间而山茶属 植物,则可能在距今 4 千万年的渐新世浙江大学刘祖生教授等根据生物的“进 化论”和“—元论”,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里分化而来的,经过了茶亚属、茶组 茶系、茶种四个层次的分化因而推断,茶树起源的时间大约在100万年以前一、云南西南部是茶树起源地和演化变异中心陈兴琰教授还从以下几方面说明,云南西南部是茶树起源地和演化变异中 心—)据云南地质史证明,大约在距今—亿八千万年的中生代三叠纪晚三叠 世,云南便是露出海面的陆地在距今二千五百万年以来,全省处于热带湿润气 候,有利于被子植物和古热带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在第四纪以来的几次冰河时期, 云南未受冰川直接袭击,滇中以南气候依然温湿,许多植物原种得以幸存二) 现代被子植物的科,据世界现知的544个种中,云南就有256个科, 其中包括许多古老的科、属。

    单就现代多数分类学系统所认为最原始的被子植物 木兰来看,全世界有12属250个种,云南就有8属50多种三) 与山茶属有较密切亲缘关系的杜鹃属植物,全世界有 850 种,中国 占世界总数的 54%,其中88%的种集中在滇、川、藏三省区,云南就有233 种四) 世界茶组植物已发现的 37种和 3个变种,分布在我国的就有36个 种和 3 个变种,其中分布在云南的有 31 个种和两个变种,并且 17 个新种和 1 变种是世界茶谱中没有记载的五) 云南的大茶树,包括野生大茶树资源,是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大、 种类最多的省分,特别是在云南西南部地区更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 已有10个省区200多处发现有大茶树,云南已有在 27个县境内发现大茶树, 树高在数米以上的有20处,树干直径在100 厘米以上的有10余株二、保山市是茶树起源地之一保山市属茶树原产区域之一早在1000 多年前,保山的先民就已认识和利 用了茶叶,种茶历史悠久据保山、腾冲、昌宁县《地名志》记载,历史上不少 古老的村寨、河流的命名都直接冠以“茶”字;境内古茶树资源较丰富据 1981 年以来断断续续地调查,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在五县(区) 28 个乡(镇),40 个村,55处发现基部干径超过 30厘米、树龄达百年以上的古茶树。

    按水系划分, 保山市古茶树分布于三江(澜沧江、怒江、依洛瓦底江)流域的中上游即:在 澜沧江(国际称湄公河)流域的隆阳区瓦窑、瓦渡,昌宁县大田坝、漭水、耉街、 达丙、右甸、温泉8 个乡(镇);在怒江(国际称萨尔温江)流域的隆阳区芒宽、 杨柳、老营(西河)、潞江,龙陵县镇安、勐冒、象达、平达,施甸县姚关,昌 宁县勐统10 个乡;在依洛瓦底江(支流—龙川江和槟榔江)流域的腾冲县固东、 曲石、上营、蒲川、团田、新华、猴桥,龙陵县龙江、龙山、河头10 个乡(镇), 均有古茶树分布其水平分布在东径9815'(腾冲猴桥)至99° 52'(昌宁 耆街),北纬2413'(龙陵平安村)至25° 3 (隆阳区瓦窑道人山)之间; 但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纬24° 25’ -25° 05’线之间古茶树的垂直分布海拔为 1200-2400米,其中以 1640-2200米处居多目前业已调查发现的古茶树,其 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数以千计,分布面积上万亩;干径在40厘米以上的据不完全 统计已超过百棵,分布于 28个乡(和国有林区)其中:干径60-79 厘米的有 42棵,干径80-95厘米的有26棵;有13棵干径超过100厘米,树龄达千年以 上。

    1)5 月 23 日—26 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 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昌宁县 古茶树鉴定组,对昌宁古茶树及古茶树群落进行科学考察 考察组先后到漭水 镇漭水村黄家寨、沿江村茶山河,温泉乡联席村芭蕉林、破石头,田园镇新华村 石佛山等村民组11 个点的大茶树和古茶园进行现场考察和采访,并查阅了有关 资料,通过对三个乡镇 11 个点的大茶树分布范围,数量,种类和形态特征进科学 分析,认为昌宁县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十分丰富,既有野生型的大理茶,又有 栽培型的普洱茶,亦有大理茶与普洱茶自然杂交后代的过渡类型三乡镇都具有 树体高大的大茶树,其中漭水镇沿江村茶山河社的红裤茶树高 15.8 米,树幅 6.7X8.0米,基部干围3.4米;田园镇石佛山的柳叶青大茶树树高14.8米,树 幅11.8x10.6米,基部干围3.03米这些植株不亚于省内已报道的千年以上的 古茶树,表明昌宁利用茶叶历史悠久,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2)隆阳区德昂古茶树群落所处植被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野生 古茶树为二级乔木层优势树种,其生长密度(包括自然繁衍的植株)平均为一个 样方(62m2) 2.6株,达到构成植物自然群落的密度要求。

    古茶树群落属原生自 然植被,且保存完好,自然更新力强,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具有极为重要的科 学和保存价值,是珍贵的自然遗产通过对德昂寨旧址2平方公里的地块内有代 表性的多株古茶树进行了形态特征的测量、观察和标本采集结果表明,其高度为 9.93 — 15.6m,树幅 3.4 x 5.8m—5.52 x 6.84m,胸围 1.14—2.7m (胸径 0.45—0.87m),最低分枝高度0.61—1.68m,均是典型的乔木茶树其中,1 号大茶树位于海拔1956m处,株高9.5m,基围3.26m (基部直径1.04m),胸 围2.73m (胸径0.87m),树幅6.84x5.41m,分枝中等,树姿半开张,叶片水 平状着生,嫩枝及芽体无毛,平均叶长13.7cm,宽6.3cm,叶片椭圆形;叶色 绿有光泽,叶面平,叶尖渐尖,叶质较脆,叶缘近 1/3 无齿,叶脉 9—10 对, 叶柄、叶背、主脉均无茸毛;鳞片3—4个,无毛;萼片5个,绿色无毛;花冠 平均直径5.1cm,花瓣薄软,白色无毛,雌雄蕊比低,花柱0.7cm,柱头5裂, 裂位 1/2—1/3,子房 5 室,密披绒毛根据这一植物学形态特征,德昂古茶树, 在分类上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大理茶种(Camellia taliensis),是一个较为原始的 野生茶树物种,但具有茶树的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分(茶多酚、氨基酸 和咖啡碱等等),可以制茶饮用。

    1 号大茶树的,根据其树体高幅度、树干粗度 与云南已知同种野生古茶树相比较,同时参照当地居民世代推测,认为树龄应在 二千年以上3)龙陵县镇安镇范家坡村古茶树生长在该村后的山坡上,古茶树大小共 9棵,最大的一棵高达11.4米,直径50公分,从茶叶叶面上看没有明显的绒毛, 光滑透亮,是云南大叶茶系列从树杆布满大小斑点和当地老人描述,古茶树已有千年历史,非野生茶种,是人工栽培的,9 棵古茶树最小的也有 500年以上的 历史三、茶树的传播通过对全国栽培茶树品种的染色体组型,同工酶谱带、蛋白质亚基和主要化 学成分分析,其中最原始的都是云南大叶种所以,云南西南部不仅是茶树植物 的原产地中心,而且也是深化变异中心茶树从它的起源中心迁移过程中,在外 界环境条件影响下,生态特征和开态特性以及新陈代谢都起了变化,当向北迁移 至冬季气温温和而夏季炎热的地区就演变成为阿萨姆大叶变种等茶树从茶的传播历史发展阶段看,大致可分下列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出现原始茶树以来到当地有了人类,但又未开始农耕以前的 远古时代,这个阶段主要是依靠自然传播茶籽和花粉一般是由水土流向或鸟兽 把野生茶树种子和花粉带走他方,从而逐渐扩散到原产地的周边地区。

    以后有了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南盘江、元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传播和扩散的范 围就更大云南的周边地区,如现在的泰国、缅甸、老挝、广西、贵州、四川、 西藏等地,甚至柬埔寨和印度萨地亚地区的茶树,都是由云南自然传播出去的第二阶段是自原产地的农人进入农耕以后至唐代以前的近古时代,这个阶段 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从自然传播为主向以人工传播为主转变的时期传播的内容也 扩大为茶籽、成茶、栽茶、饮茶的技艺传播的路线是沿澜沧江、怒江、红河向 东向南传至珠江流域的闽粤、浙江,向西跨山河越到缅甸及印度;之后,随着物 资及文化交流,又传到朝鲜、日本、马来西亚,再由上述地方传到欧美和世界各 地第三阶段是从唐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近今时代这个阶段主要是人 工传播其一是原茶由云南东北向贵州西部发展后,通过贵州转向湖南与广西接 壤地区再扩散至粤、闽;其二是,原茶由云南北部向四川东部发展后,再通过四 川,向湖北的恩施、鹤峰和湖南的石门、安化等地至长江中下游各省;其三是, 由四川北移向陕西南部和河南南部发展在这个阶段的传播内容也不限于茶籽和 成茶,而且扩展到栽茶、制茶、饮茶艺术和茶具等,使茶叶成为全世界无酒精的 三大饮料之一。

    我国的茶叶最早传到日本、朝鲜、泰国,而后才逐渐传向欧洲公元 729 年,茶传入日本,828 年传到朝鲜,1618年传到沙俄,1780年传到印度,1828 年传到印尼,1834 年传到斯里兰卡十七世纪以后,茶叶才逐渐传入欧美就 这样,茶叶传到了世界五大洲的 150多个国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dlmus2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