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件

2022-12-211第十章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 用音乐陶冶人的灵魂,用体育锻炼人的体魄柏拉图2022-12-212学习与实践目标 1.认识与理解班级活动的理论观点 2.设计并组织适合于班级的游戏 3.收集并编写班级笑话与故事 4.组织和开展班级文艺、体育、社交活动2022-12-213班级管理原理之十:羊群效应2022-12-214第一节 班级活动的理论 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人类来说,生命在于运动;而对于班级来说,活动便是其生命的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就能使班级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便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全面和谐的发展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桥梁,是促进班级集体建设的中介,是学生展示才华的乐园活动与游戏的经典理论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主要解释游戏与活动为何存在,以及具有哪些目的埃里斯(Ellis,1973)认为,游戏与活动的理论属于“空想理论”,因为关于游戏与活动的理论较注重哲学思辨,不太注重实验结果2022-12-215一、班级活动的含义与特征 1、班级活动的含义 班级活动是班级群体为了满足彼此的需要,有目的地作用于客观事物而实现的相互配合的动作系统。
班级活动是指一个班的全体成员参加的集体教育活动,按活动方式分,可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按活动内容分,可分为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文化学习活动、科技活动、文艺活动、劳动活动、游戏活动、综合活动等;按活动的目的分,可分为目标内化活动、建设舆论活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活动、班级常规管理活动、培养自觉遵守纪律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活动等2022-12-2162、班级活动的特征 首先,班级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其次,班级活动的活动主题的确定要贴近社会生活其三,班级活动是课程的延伸和运用其四,班级活动的设计需要配合学生的特质与身心发展,结合班级组织结构与发展特性,注意方案设计的理念与实践,注意活动实施的安全性,有效地运用各种社会性资源2022-12-217二、古典游戏活动理论 1、能量过剩理论 能量过剩理论,也称“精力过剩说”,主要代表人物是18世纪德国诗人席勒(Friedrich Schiller)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康德是最早从理论上阐述游戏使人快乐的理论家精力过剩说认为,生物体都能产生一定能量,以满足其生存所需当需求满足之后,若还有剩余能量,那就变成多余的能量过剩的能量累积会造成压力,必须消耗掉。
因此,被视为无目的的行为的游戏以及有组织的活动就是人和动物用来消耗能量的一种重要方式2022-12-2182、松驰消遣理论 松驰消遣理论,也称“休闲理论”与“精力过剩说”恰恰相反,松驰消遣理论认为,游戏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工作所消耗的能量松驰消遣说的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诗人拉扎鲁斯(Moritz Lazarus),他认为,工作会消耗能量而使其亏空,但能量可以通过睡眠或参与完全不同于致使能量不足的工作的活动得以恢复游戏与工作是不同的,因此是一种恢复能量的理想方式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认为,人们之所以进行游戏不是因为能量的过剩,而是因为能量的亏空游戏与劳动的不同在于,劳动是消耗能量的活动,而游戏是储存能量的理想方式2022-12-2193、人类复演说 19世纪末期,科学家发现,人类个体的胚胎发展经历了与人类进化过程同样的一些阶段美国心理学家霍尔(Hall,G.Stanley)将人类复演说应用于分析儿童游戏与活动中霍尔认为,通过游戏,儿童复演了人类的发展阶段,包括动物阶段、原始人阶段、部落人阶段等等,儿童游戏的阶段性也遵循人类进化的顺序,起到发泄原始本能的作用2022-12-21104、生活预演说 生活预演说,也称练习理论。
哲学家格罗斯(Karl Groos)认为,游戏不是消除原始本能,而是加强未来所需的本能,为日后成年生活所需作准备新生儿或动物遗传了一些不够完善的或部分的本能,而这些本能对生存至关重要游戏的目的就是提供儿童一种安全的方法,帮助他们去练习和完善成人生活所需要的本能2022-12-2111三、现代游戏活动理论 现代游戏活动理论不仅试图解释游戏产生的原因,还试图确定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甚至要探讨游戏行为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以较充分地解释游戏活动的机制和原理1、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和人格发展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创立者西格蒙特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在儿童情绪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弗洛伊德(1961)认为,游戏具有宣泄的作用,可以帮助儿童消除由创伤事件带来的消极情绪;游戏让儿童暂时摆脱现实,从被动接受消极体验转变为主动释放这种消极体验重复性游戏是儿童处理不愉快事件的另一种机制通过在游戏中不断地重复一种消极体验,儿童可以把这种经验转变为一些可以控制的部分用这种方法,儿童慢慢地同化与不愉快事件相伴随的负面情绪2022-12-21122、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大都强调了游戏如何促进了儿童的创造性和可塑性的发展。
1)皮亚杰的游戏活动理论:皮亚杰的理论认为,游戏不仅反映了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而且能推动儿童的发展2)维果茨基的游戏活动理论:维果茨基认为,跟游戏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一样,游戏在儿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游戏、社会性、情感这三方面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2022-12-21132022-12-2114(3)布鲁纳的游戏活动理论:布鲁纳(Bruner 1972)指出,游戏本身的意义比它所带来的结果更为重要游戏具有区分功能和完善功能4)萨顿-史密斯的游戏活动理论:萨顿史密斯的理论认为,游戏具有适应性的潜在发展的作用,游戏激活了可能性,游戏的结果是使儿童更可能考虑到不同的可选方案或替代方法,并且使儿童能够很好地驾驭这种不断增强的灵活性5)辛格的游戏活动理论:辛格认为,游戏为儿童提供了调节所接受刺激量的方法,这些刺激既有来自外部世界的,也有来自大脑活动的2022-12-21153、唤醒调节理论 唤醒调节理论是由波尔林(Berlyne,1960)提出的,之后由艾利斯(Ellis,1973)进行了修正,对刺激与游戏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辛格着重于认知过程的理论不同的是,唤醒调节理论将重点集中在了独自游戏者或者探索物体间关系之人的身上。
艾利斯的唤醒调节理论认为,游戏的产生是由于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保持一种最佳的唤醒水平的需要或欲望艾利斯把游戏看作是一种寻求刺激的活动,通过它可以将唤醒水平提高到最佳状态2022-12-21164、脚本/背景理论 贝特森(Bateson)认为,游戏是矛盾的游戏中的行为的含义与现实生活中正常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当儿童玩打仗游戏时,打一拳所代表的是与实际上的“揍”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意义贝特森认为,游戏并非产生于真空之中,作为游戏本身的游戏脚本总是受到背景的影响,这一背景就是游戏发生时周围的事物2022-12-2117四、活动交往理论 1、活动交往的含义及类型 哈贝马斯将人类的交往行为分成四类,第一类是目的行为,又称工具性行为,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采取的行为第二类是规范调节行为,行为者以群体的共同价值和规范作为行为取向,这种行为的自主性不强,行为人容易被群体行为所左右第三类是戏剧行为,行为者在公共场合有意识地展示自己主观情感、品质、愿望等主观性地行为这种行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有一定的互动举措,有一定的掩饰性和虚假性第四类是交往行为,是至少有两个行为者通过语言的理解来协调相互间关系的一种协商、交流、沟通的行为,它是以实现主体间的共识为目的的互动行为。
2022-12-21182、作为交往媒介的语言 哈贝马斯认为,语言是交往行为的媒介,并能使主体间的全面沟通得以实现,因此在交往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哈贝马斯认为在主体的交往过中,语言的使用应当遵循三种有效性原则,即真实性、正确性、真诚性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主张在主体间通过语言进行交往,并以形成交往主体间的共识为目地为了达成这种共识,哈贝马斯认为行为要受到理性指导,但交往中的理性不是工具理性,而是道德实践合理性,交往行为应以道德实践合理性为准则2022-12-21193、劳动与交往 哈贝马斯把“社会”划分为“生活世界”和“制度”两部分哈贝马斯认为,劳动与交往是人类两大基本行为方式哈贝马斯认为,劳动是一种功利性行为,是人对物的征服和人格化的过程;而交往是一种非功利行为,是一种主体间行为,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强调的是理解和共识的实现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危机的根源在于劳动的过度合理化,从而对交往理性的侵占和消解,使得本不具有功利性的交往行为被异化为一种功利行为2022-12-2120第二节 班级游戏的运用 班级活动中,游戏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如果能适度并合理的运用班级游戏,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的开展。
一、班级游戏的含义 1、游戏 教育家柏拉图认为,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亚里士多德则将游戏定义为,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并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2、班级游戏 班级游戏是需要班集体成员自愿参与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有规则的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包含着娱乐成分,且富有竞争性,并以教育为目地的班级活动2022-12-2121二、班级游戏的特点 首先,班级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其次,班级游戏是一种自愿参与的行为,具有主动性第三,班级游戏是一有计划性的行为,具有有序性第四,班级游戏是一种有教育意义的行为,具有引导性2022-12-2122三、班级游戏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首先,班级游戏对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作用其次,班级游戏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作用第三,班级游戏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作用第四,班级游戏对学生情感发展的作用2022-12-2123第三节 班级笑话与故事的应用 一、班级笑话的应用 相信一个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教师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幽默风趣是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特质教师只有丰富的学识还不够,还要有调动全班气氛的方法,讲笑话可谓是最基础的方法,它与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不仅活跃了班级气氛,还强化学习效果。
1、笑话的定义及特征 笑话(joke)多是指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巧妙,结果往往出人意料,获得逗笑效果的文章或语言笑话的一般特征:第一,笑话的篇幅短小第二,笑话有简单巧妙的故事情节第三,笑话有逗笑的动能第四,班级里的笑话还需要具有教育意义2022-12-21242、班级笑话的功能 第一,活跃班级气氛第二,协助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第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022-12-21253、班级笑话的运用原则和技巧 第一,不仅要有丰富的笑话储备,还要善用肢体语言第二,意想不到的结局最受学生欢迎第三,注意用词,避免人生攻击第四,笑话的运用不宜过于频繁,要适时适宜2022-12-2126二、班级故事的应用 1、故事的概念及特征 故事(story)是文学体裁的一种,篇幅较长,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情节的跌宕起伏,从而阐发道理或价值观故事可以分为很多种,常见的故事有教育故事、管理故事、生活故事、爱情故事、鬼故事、恐怖故事、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等故事的一般特性:第一,故事的篇幅较长第二,故事的内容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具有连贯性第三,故事的内容必须完整第四,每个故事都能阐发道理2022-12-21272、班级故事的运用原则和技巧 第一,故事的内容要得体,一般不讲鬼故事和恐怖故事。
第二,故事不宜讲的过多,防止课堂变成“故事会”第三,故事要与教材相结合,故事讲完之后还要带领学生分析故事2022-12-2128第四节 班级文艺活动的设计 班级文艺活动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为目地的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班级文艺活动是学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陶冶学生情操,增加校园生活的乐趣2022-12-2129一、班级文艺活动的分类及形式 1、班级文艺活动的主题分类 班级文艺活动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1)与教学内容相结合(2)与特定的节日相结合(3)与特定的重大事件相结合(4)与学校所在的地区特色相结合2022-12-21302、班级文艺活动的形式(1)歌舞类表演2)班级联欢会3)文艺汇报演出2022-12-2131二、班级文艺活动的设计要求 第一,明确目的第二,要做好班级文艺活动的策划工作第三,实施过程中要有备选方案第四,活动结束后要做好反思工作2022-12-2132三、班级文艺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第三,尊重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第四,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2022-12-2133第五节 班级体育活动的组织 班级体育活动是指在课外以班级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的体育活动,它是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通过各式各样的班级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2022-12-2134一、班级体育活动的特征(1)增强身体素质,保持身心健康2)具有一定的趣味性3)具有相应的竞争性和教育性4)是群体参与的科学性活动2022-12-2135二、班级体育活动的方案设计 第一,明确活动的名称和目的第二,确定好合理的体育活动方案第三,要做好反思总结工作2022-12-2136三、班级体育活动实施的注意事项(1)教师要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2)教师应及时制止和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行为3)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淡比赛结果2022-12-2137第六节 班级社交活动的组织 社交活动即社会交往活动,指为了维持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而举行的各种集体性活动学生社交活动主要是指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及学生与社区之间的互动交往活动学生社交活动能够扩展学生的交往空间,能促进学校实现理想的学校教育目标,同时是为学生提供优化的智能环境的先决条件。
2022-12-2138一、班级学生社交活动的特点 第一,大多数社交活动都与学习有关第二,学生的社会交往活动往往功利色彩不浓,比较纯洁第三,学生的社会交往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第四,教师和家长需要对学生社交活动进行适当指导2022-12-2139二、班级学生社交活动的策划 第一,要明确目标、确定活动方式第二,社交活动的准备工作第三,社交活动的进行第四,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工作2022-12-2140三、班级学生社交活动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提前与社区做好相关沟通工作第二,要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第三,经费使用要合理2022-12-2141四、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 班会是一种师生的正式聚会,是增强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学生自我管理的有力工具主题班会,顾名思义,首先要有主题,主题应当体现社会、学校和班级思想教育工作的主旋律1、主题班会的形式 主题班会的形式一般指主题班会的表现形式,包括活动、编排、人员调配、会场布置、气氛和节奏等主题班会要形式美,就是指主题班会的形式应该新颖、活泼、丰富多彩2022-12-21422、主题班会的设计与要求 主题重点要简洁明快,让学生一下就进入角色,参与活动主题的展示要充分有力,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予以论证,这是主题班会的主体。
结束时要深化提炼主题,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鲜明的“痕迹”,以至于久久难忘因此,关键是选好主持人,编好串连词2022-12-2143问题与思考 1.班级活动有哪些特征?2.试述班级游戏活动的理论观点3.班级游戏的特点有哪些?4.班级游戏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5.如何组织学生的社交活动?2022-12-21442022-12-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