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超重失重说课

文档格式:DOCX| 2 页|大小 11.70KB|积分 20|2022-12-25 发布|文档ID:177507574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超重和失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物理第六章第四节超重和失重 ,下面我从教材分 析,目标分析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一. 教材分析:超重与失重,既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教材中安排这一节,既能进一步巩固学习过的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 又能增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宇宙开发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热情重点: 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实质超重和失重现象中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难点: 在超重和失重的条件下,物体的重力不变对完全失重概念的理解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什么是完全失重现象2. 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3.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产生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结合我国的“神舟”号载人飞船,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增强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教法和学法:教法:实验法、讨论法, 讲授法.学法:发现问题f探索研究一得出结论f指导实践。

    三.教学过程:1. 观看杨利伟在神州五号上和嫦娥一号的视频材料,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一个“超重与失重”的现象及感觉,从而导入新课2. 提问:我们怎样测量出一个物体的重力?根据学生的回答请学生上讲台做演示实验:在弹簧秤上挂一个物体,物体静止.拉着物体加速上升.拉着物体突然下降, 由静止释放弹簧秤.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这四种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根据学生回答得出:静止示数二G向上加速示数〉G向下加速示数<G自由落体示数=03.探求现象本质,循序渐进,突破难点抓住“力”这一主线,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的突破1)分析得出视重,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概念;(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揭示超重与失重的实质:不 是重力发生变化,而是支持力或拉力发生了变化4、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承上启下,突出重点学生讨论思考:通过刚才的演示实验,物体做什么样的运动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现象? 从分析比较到概括归纳,依然抓住力这一主线,以加速度为突破点,运用牛顿 运动定律,最终归属到超重、失重上,反映的依然是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突出教学重点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并投影向上加速-'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超重状态向下减速」向上减速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 失重状态向下加速」5、 联系生活实际,将物理知识推向生活,应用于生活,同时巩固本节的知识1) 、我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5 号”的发射过程中是否存在超重与 失重?如果有?是有“超重”还是“失重”?2) 、课件演示让某学生在体重计上迅速下蹲、快速起立,观察指针变化,进 行分析解释。

    以质疑、析疑的方式,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让学生感受运用知识解决 生活实际的乐趣6、 实例分析 2003年10月25日,航天员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乘坐中国自行设计的“神州五号”飞船飞向太空神州五号”升空后120s,逃逸塔与火箭分离, 此时飞船离地的高度为39km假设这一阶段飞船做匀速直线运动,杨利伟的体 重为63kg,试计算该阶段杨利伟对座椅的压力 给4分钟时间完成,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拔四.课堂总结:多媒体投影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第一题,第三题.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导!济北中学物理组 祁永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dlmus1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