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冬季施工措施

混凝土冬季施工措施1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措施1.1混凝土冬季施工条件我国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稳定低于5℃,即满足冬期施工条件工程进入冬施阶段,水泥混凝土工程应相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1.2混凝土受冻害损伤的原理国内外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理论和方法的探索研究认为,混凝土受冻害损伤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剥落脱皮是由于冻融引起的混凝土表面材料的损伤;(2)内部损伤是表面没有可见效应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损害,它导致混凝土性质改变(如动弹性模量降低)至于新拌混凝土受冻害损伤后则会导致混凝土冻胀破坏水泥的水化作用是混凝土拌和物能凝结硬化,并最终获得强度的关键而水泥的水化作用的速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的当温度降低到O℃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水)变为固相水,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减慢当混凝土中的水完全结冰后,水化作用停止,强度也就不再增长同时,水结冰后体积约增大9%,产生冰胀应力,这个应力值常常大于水泥石内部形成的初期应力值;此外,水结冰后,还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产生冰凌,削弱水泥浆和骨料及钢筋的粘结力;冰凌融化后,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空隙,所有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混凝土强度以及耐久性能的降低。
因此,在混凝土冬季施工中,水的形态变化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新浇混凝土在冻结前若有一段预养期,可以增加内部液相,减少固相,加速水化作用混凝土受冻前预养期长,获得初期强度较高,则化冻后继续养护,强度还会增长,后期强度几乎没有损失;反之,后期强度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混凝土冻结前,要使其在正常温度下有一段预养期,以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使混凝土获得不遭受冻害的最低强度,一般成为临界强度《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1997)规定,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临界强度不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一15℃时不得小于4.0N/mm21.3冬季施工应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确定混凝土最短的养护龄期,二是如何防止混凝土早期冻害,三是如何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1.4混凝土冬季施工具体措施在实际工程中,要根据施工时的气温情况、工程结构状况、构件厚薄与外露情况、工期紧迫程度、水泥及外加剂性能、保温材料性能、热源的条件等,来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一般来说,冬季施工对于同一个工程,在不同的时段可以有若干个不同的方案一个理想的方案,应当用最短的工期,最低的施工费用,来获得最优良的工程质量,也就是工期、费用、质量最佳化。
当混凝土工程进入冬季施工时,只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避免新浇筑混凝土早期浸冻,使外露混凝土与冬季气温保持较小温差,也会取得象在天暖施工时的效果1.4.1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材料储备保温和加温(1)为避免入冬以后进料困难、砂石料在料场或运输过程中受冻,砂石料应在入冬前组织进场;砂石料应在入冬前盖上草袋以及棉毡或采取其他措施,必须保证砂石料不受冻、温度在0℃以上,同时防止出现冰雪、冻块进入搅拌机内,给混凝土温度带来损失;防止过大的冻块堵塞砂石料输送带;防止部分冻块进入搅拌机内会很难被粉碎、溶化,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水泥、外加剂应在库房或暖棚内进行保温,禁止对其进行直接加温;冬季温度过低,应提前做好水源储备并防止污染2)在对搅拌站进行搭设温棚保温、砂石料保持正温的情况下,混凝土拌合料要加温,拌合水加热温度根据混凝土拌合物混合温度和计算控制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至80℃以上,但此时要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进行搅拌均匀,再加水泥,以免水泥与热水直接接触当加热水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将骨料均匀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片石混凝土掺用的片石可预热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可以在使用前转运入暖棚内预热。
1.4.2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拌和(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取高效减水剂尽量降低水灰比并经过充分水化,就有可能做出实际上不包含可冻水的饱和混凝土构件2)选用岩石吸水率较低(如吸水重量在0.5%以下的岩石),可冻水极少,骨料表现安全,不受冰冻伤害,同时使用小颗粒石粒可以得到较大抗冻性保证3)混凝土卸出拌合机时的最高允许温度为40℃,低温早强混凝土的拌合温度不高于30℃1.4.3混凝土的运输(1)正确选择拌合机摆放位置,尽量缩短运输距离,选择最佳运输路线,缩短运输时间2)正确选择运输容器的形式、大小和保温材料对长距离的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车,容量根据混凝土施工用量和浇筑时间选择距离较小时可采用敞开式运输车,但必须加盖隔热材料3)尽量减少装卸次数并合理组织装入、运输和卸出混凝土工作1.4.4混凝土的浇筑(1)混凝土浇筑前,清除干净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当环境气温低于一10℃时,采用暖棚法将直径大于25cm的钢筋加热至正温2)混凝土的灌注温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低于5℃,细薄截面混凝土结构的灌注温度不宜低于10℃,混凝土分层连续灌注,中途不间断,每层灌注厚度不大于20cm,并采用机械捣固3)旧混凝土要冲洗干净,并进行加温,包括模板、钢筋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暖棚进行加温至10℃以上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尽量减少因施工操作引起的混凝土拌合物温度损失,如减少混凝土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予以保温4)新、旧混凝土施工缝的清理:a.前层混凝土的强度不得小于1.2MPab.施工缝处的水泥砂浆、松动石子或松弱混凝土必须凿除干净,并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有积水C.新混凝土在浇筑前,宜在横向施工缝处先铺一层厚约15cm并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浆然后再继续浇筑新层混凝土施工缝处的新层混凝土要重点捣实d.冬期施工接缝混凝土时,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对结合面进行加热使结合面有5℃以上的温度,浇筑完成后,及时加热养护使混凝土结合面保持正温,直至浇筑混凝土获得规定的抗冻强度e.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对新、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进行防寒保温f.混凝土采用机械捣固并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小于20cm1.4.5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采用暖棚法和掺加防冻剂法养护1)暖棚法养护:此方法适用于框架施工a.在构筑物周围用钢管搭设大棚,用彩胶布包裹密封,大棚搭设必须牢固、不透风,上覆盖草袋b.采用燃煤取暖炉加热,必须将炉的排气管引出棚外,将烟气排到棚外。
以防止煤气中毒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加速混凝土的碳化c.暖棚内底部温度不低于5℃,当低于5℃时应采取增加煤炉的办法混凝土养护期间,安排专人对煤炉进行检查,填加燃煤等,同时可以用大功率碘钨灯加温,保持棚内温度d.暖棚内应有一定的湿度(由实验室测定),当湿度不够时,要向混凝土面及模板洒水或覆盖润湿的草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