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世系源流(峭山公及其他系综合)

黄氏世系源流(1-124世,红色为黄峭山公世系源流)第1世:少典——有熊国君;配有蟜氏之女;子二:炎帝、黄帝第2世:炎帝——少典长子;与黄帝同为华夏族祖先黄帝——少典次子;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因奠定了传男制度,又号公孙,国于有熊,受禅于神农氏而有天下,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而墩敏,成而聪明”,开物成务,文明渐启,黄帝是中国古代野蛮时期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后世之“炎黄子孙”由此出也,娶四妃生25子,得其姓者14人,其中各有两人同姓,12姓为:姬(两人同姓)、酉、祁(祈)、己(妃)(两人同姓)、滕、箴、任、荀、僖、姞(吉)、儇(嬛、环)、依(衣);配西陵氏之女螺祖为正妃,配女节,配彤鱼氏,配嫫母;史载子四:昌意、玄嚣、青阳、苗龙第3世:玄嚣——黄帝长子;子一:桥极昌意——黄帝次子;受封姬姓;配蜀山氏之女昌仆;子二:高阳、日安青阳——黄帝三子;余情不详苗龙——黄帝四子;余情不详第4世:桥极——玄嚣之子;子一:高辛高阳——昌意长子;即颛顼帝,是我国远古时代社会秩序的建立者,自幼敏睿,10岁时成为氏族酋长,12岁时率领本族东迁少昊(即嬴挚)东夷部落所在地穷桑地区(今山东曲阜一带),得信任而辅佐少昊帝,少昊去世后,20岁的颛顼即帝位,不久又内迁中原,承继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初国于高阳,后都于帝丘,在位78年;配邹屠氏,腾皇氏;子十六:姒鲧、骆明、穷禅、季番、欢头、瘦约、伯服、梼杌、苍舒、聩凯、梼盛、大监、宠降、中容、仲达、称。
日安——昌意次子;居于西方,后入中原,子孙以安为姓第5世:高辛——桥极之子;即喾帝;配陈峰氏之女庆都,配娵訾氏之女;子二:娵訾氏生挚,庆都生放勋穷禅——高阳三子;子一:敬康称公——高阳十六子;子一:卷章第6世:挚公——高辛长子;余情不详放勋——高辛次子;即尧帝;子一:丹朱敬康——穷禅之子;子一:句望卷章——称公之子;即老童;子二:重黎、吴回第7世:丹朱——放勋之子;余情不详句望——敬康之子;子一:桥牛重黎——卷章长子;因共工氏乱于长江流域,帝喾派其征讨,但未竟成,喾帝怒杀之吴回——卷章次子;其兄重黎被诛后,继兄位为祝融火神,后人在天水关,筑火神苗宇来纪念之;子一:陆终第8世:桥牛——句望之子;子一:瞽叟陆终——吴回之子;配鬼方氏;子六:樊、惠莲、篯铿、会人、曹安、季连第9世:瞽叟——桥牛之子;子二:重华、象樊公——陆终长子;夏朝时分封于昆吾(今山西省运城县一带),又称昆吾氏,封于苏,其后裔以苏为姓惠莲——陆终次子;即南陆公,又叫参胡,其后裔黄、董、韩、龙等姓篯铿——陆终三子;即彭祖,其后勤裔为钱氏、彭氏会人——陆终四子;又名求言,为妘姓,其子孙被分封的姓氏众多曹安——陆终五子;因居于曹,其后裔为曹氏。
季连——陆终六子;受封芈姓,封地在今河南省东北、山东省西南之地,其后裔有季氏、熊氏、英氏、嵇氏、嬴氏等;子一:女修第10世:重华——瞽叟长子;即舜帝;子一:高均象公——瞽叟次子;余情不详隐公——樊公之子;传说中的黄国开国始祖;子一:高女修——季连之子;子一:皋陶第11世:高均——重华之子;余情不详高公——隐公之子;余情不详皋陶——女修之子;即大业,名繇,字庭坚,是历史上著名的传说人物据《帝王世纪》的说法,他出生于曲阜少昊之墟曲阜,偃地,故舜帝赐其为偃姓据《世本》和刘向《说苑・君道》,皋陶当上了大理之官,作五刑,即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史书上说当时天下无虐刑,无冤狱,小人畏惧,天下太平舜帝对他的成绩极为赞赏,便把他封于皋,所以,又叫“皋繇”因为上古“陶”、“繇”读音相同,所以又写作“皋陶”、“咎陶”、“咎繇”皋陶帮助夏禹当上了中原华夏部落政权的领袖,夏禹很感激,便指定他为自己的接班人,正准备让位,但皋陶却于这时去世了死后,葬在六地,即今安徽六安县古时,这里有皋陶墓,世人又称为“公琴”;配少典氏之女女华;子一:伯益第12世:伯益——皋陶之子;原姓伊氏,字赜凯,又字虞余,是传说中的一位大英雄。
年轻时的伯益,就很聪明,有才智,最早发明打井取水由于伯益富有才华,夏禹就向当时中原氏族联盟政权首领帝舜推荐他,帝舜派他辅佐夏禹治水帝舜命大禹、伯益、后稷共同治水13年伯益制出第一张水利地图治水成功后,被帝舜赐封为赢姓,成为赢姓14氏之血缘始祖,时间约为公元前2100年左右14氏为:黄氏、徐氏、赵氏、秦氏、江氏、莒氏、郯氏、终黎氏、运奄氏、菟(wen)裘氏、将梁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伯益来自东夷少昊鸟氏族,所以传说他能知禽兽之言,能与飞鸟通话,《汉书》云:“伯益知禽兽”《后汉书》云:“伯益综声于鸟语”说的都是这个意思,这与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上所言伯益“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的意思是相通的,所以舜曾任命他为虞官《孟子》另有记载,说舜派遣伯益担任火官,伯益用火焚烧山泽,迫使猛兽逃匿,使过着畜牧流徙生活的人们从此过上了安居垦种的生活后世尊他为保佑人们免遭猛兽伤害之神的“百虫将军”,并修庙祭祀他,就是这个原因舜对伯益的十分信任和器重,便将自己美丽的小女姚氏嫁给了他,并且封伯益于费,所以伯益又叫“大费”,或叫“费侯”舜之后,夏禹继承了华夏部落联盟首领禹对皋陶伯益父子都非常信任,先打算把自己的王位禅让给皋陶,不意皋陶去世,后指定皋陶长子伯益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在晚年授政于伯益,让自己的儿子夏启为臣。
夏禹在位10年,东巡山东会稽时逝世,临终遗言传位给伯益传说伯益为夏禹守丧三年后,将王位避让给了夏启,自己在箕山之北隐居下来在华夏族人的拥立下,夏启于是即天子之位,夏朝建立,原来氏族社会“公天下”终于被阶级政权的“家天下”所取代,中国历史进入了文明时代夏启即天子位以后,便开始消灭伯益的势力,在夏启六年,将伯益杀害伯益死后,夏启以隆重之礼厚葬伯益,又“岁善牺牲以祠之”,即每年都以牺牲来祭祀他的亡灵伯益虽然被害,但他的家族后裔却十分繁荣昌盛,所分衍出黄、赵、江、秦等十多个姓氏,都尊他为始祖伯益娶涂山氏之女;子三:大廉、若木、恩成第13世:大廉——伯益长子;号东方,夏帝启在杀害伯益之后,为笼络、安抚伯益部落及其后人,遂加封伯益的两个儿子大廉和若木封长子大廉于有黄之地的光州(即今河南潢川)一带,建立古黄国从此,古老的黄国一直生存延续到公元前648年,后被楚国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黄氏;公娶三苗之女;子三:文仲、怀文、隐若木——伯益次子;夏帝启封若木于徐(今淮河流域),建立徐国,其后人乃以徐为姓恩成——伯益三子;余情不详第14世:文仲——大廉长子;子一:季若怀文——大廉次子;子四:岘、脔、晔、博采。
隐公——大廉三子;配京;子一:高第15世:季若——文仲之子;子一:黄叔昌岘公——怀文长子;子一:黄费昌脔公——怀文次子;余情不详晔公——怀文三子;字汉柏;配金天氏之女;子二:黄荷、黄上启博采——怀文四子;余情不详高公——隐公之子;配福;子二:黄函、黄熊启第16世:黄叔昌——季若之子;余情不详黄费昌——岘公之子;子二:黄孟戏、黄仲衍黄荷——晔公长子;字炎成;配青阳氏之女;子四:黄祗奉、黄希止、黄雪航、黄篁墩黄上启——晔公次子;余情不详黄函——凯公长子;配弋;子三:黄俞、黄氽、黄全黄熊启——高公次子;子一:黄祖仲第17世:黄孟戏——费昌长子;余情不详黄仲衍——费昌次子;余情不详黄祗奉——荷公长子;余情不详黄希止——荷公次子;余情不详黄雪航——荷公三子;余情不详黄篁墩——荷公四子;字仲墩;配青阳氏之女;子一:黄蕊蹊黄俞——函公长子;配贞;子一:黄寿高黄氽——函公次子;余情不详黄全——函公三子;余情不详黄祖仲——熊启之子;子一:黄有自第18世:黄蕊蹊——篁墩之子;字梅柏;配鬼方氏之女;子二:黄永新、黄少微黄寿高——俞公之子;配夏侯;子一:黄所旺黄有自——祖仲之子;子一:黄孝祖第19世:黄永新——篁墩长子;余情不详。
黄少微——蕊蹊次子;字永叔;配有方氏之女;子二:黄平山、黄赞皇黄所旺——寿高之子;配纪;子二:黄侠仙、黄作仙黄孝祖——有自之子;子一:黄员融第20世:黄平山——少微长子;余情不详黄赞皇——少微次子;字伯庄;子三:黄巴西、黄高唐、黄元纪黄侠仙——所旺长子;嗜音律;配姚;子三:黄范、黄滚模、黄型黄作仙——所旺次子;余情不详黄员融——孝祖之子;子一:黄无际第21世:黄巴西——赞皇长子;余情不详黄高唐——赞皇次子;字良山;配陶唐氏之女;子四:黄曲阳、黄宜训、黄嘉兴、黄太原黄元纪——赞皇三子;余情不详黄范——侠仙长子;余情不详黄滚模——侠仙次子;配柏;子二:黄要、黄覃黄型——侠仙三子;余情不详黄无际——员融之子;子一:黄起龙第22世:黄曲阳——高唐长子;字芳林;配陶唐氏之女;子二:黄遂昌、黄宜昌:黄宜训——高唐次子;余情不详黄嘉兴——高唐三子;余情不详黄太原——高唐四子;余情不详黄要——滚模长子;古黄国人,南陆公第15代孙,辅助夏朝少康讨伐篡位的寒浞,为恢复夏朝立了大功,任少康右丞相;子一:黄刚中黄覃——滚模次子;余情不详黄起龙——无际之子;子一:黄本宗第23世:黄遂昌——曲阳长子;字羲成;配豕韦氏之女;子一:黄四明。
黄宜昌——曲阳次子;余情不详黄刚中——要公之子;子一:黄龙黄本宗——起龙之子;子一:黄自轩第24世:黄四明——遂昌之子;字相生;配蒋梁氏之女;子二:黄正学、黄上虞黄龙——刚中之子;子一:黄群邺黄自轩——本宗之子;子一:黄菜第25世:黄正学——四明长子;余情不详黄上虞——四明次子;字良平;配豕韦氏之女;子二:黄祁门、黄西涯黄群邺——龙公之子;子一:黄膺黄菜——自轩之子;子一:黄萃第26世:黄祁门——上虞长子;余情不详黄西涯——上虞次子;字青河;配蒋梁氏之女;子三:黄素苗、黄潜溪、黄青田黄膺——群邺之子;子一:黄政坎黄萃——菜公之子;子一:黄芬第27世:黄素苗——西涯长子;余情不详黄潜溪——西涯次子;余情不详黄青田——西涯三子;字如仁;配陶唐氏之女;子二:黄颖滨、黄新喻黄政坎——膺公之子;子一:黄德畅黄芬——萃公之子;子一:黄局第28世:黄颖滨——青田长子;余情不详黄新喻——青田次子;字和成;配有辛氏之女;子二:黄孟坚、黄景州黄德畅——政坎之子;子一:黄宗秉黄局——芬公之子;子一:黄勤第29世:黄孟坚——新喻长子;余情不详黄景州——新喻次子;配蜀山氏之女;子一:黄季长黄宗秉——德畅之子;子一:黄深。
黄勤——局公之子;子一:黄根第30世:黄季长——景州之子;字阿林;配涂山氏之女;子二:黄康成、黄志人黄深——宗秉之子;子一:黄绮黄根——勤公之子;子一:黄崇轩第31世:黄康成——季长长子;余情不详黄志人——季长次子;配蜀山氏之孙女;子一:黄仲爱黄绮——深公之子;子一:黄颜升黄崇轩——根公之子;子一:黄梁伯第32世:黄仲爱——志人之子;字项叔,生于商汤时期(约公元前1780年);配蜀山氏之女;子四:黄允南、黄孝友、黄洪嗣、黄体奕黄颜升——绮公之子;子一:黄修德黄梁伯——崇轩之子;子一:黄祖甲第33世:黄允南——仲爱长子;余情不详黄孝友——仲爱次子;余情不详黄洪嗣——仲爱三子;余情不详黄体奕——仲爱四子;字海生;配蜀山氏之女;子一:黄宣卿黄修德——颜升之子;子一:黄石虞黄祖甲——梁伯之子;子一:黄汝鸿第34世:黄宣卿——体奕之子;字成忠;配陶唐氏之女;子二:黄熊绥、黄希冯黄石虞——修德之子;子一:黄宜韶黄汝鸿——祖甲之子;子一:黄廪第35世:黄熊绥——宣卿长子;余情不详黄希冯——宣卿次子;字南叔;配蒋梁氏之女;子二:黄伯渊、黄彦深黄宜韶——石虞之子;子一:黄巨源黄廪——汝鸿之子;子一:黄主土。
第36世:黄伯渊——希冯长子;余情不详黄彦深——希冯次子;字青平;配梅氏;子二:黄东裴、黄平绘黄巨源——宜韶之子;子一:黄再兴黄主土——廪公之子;子一:黄有稿第37世:黄东裴——彦深长子;余情不详黄平绘——彦深次子;字华林;配陶唐氏之女;子二:黄襄习、黄太孙黄再兴——巨源之子;子一:黄若洙黄丕稿——主土之子;子一:黄佗第38世:黄襄习——平绘长子;字羲仕;配梅氏之女;子一:黄季景黄太孙——平绘次子;余情不详黄若洙——再兴之子;子一:黄铎藩黄佗——丕稿之子;子一:黄扩第39世:黄季景——襄习之子;字成叔;配实费氏之女;子一:黄幼邵黄铎藩——若洙之子;子一:黄立言黄扩——佗公之子;子一:黄父叔第40世:黄幼邵——季景之子;字唐山;配实费氏之女;子二:黄承书、黄师颜黄立言——铎藩之子;子一:黄樱黄父叔——扩公之子;子一:黄吴父第41世:黄承书——幼邵长子;字随成;配梅氏;子三:黄政典、黄作人、黄傅南黄师颜——幼邵次子;余情不详黄樱——立言之子;子一:黄初盛黄吴父——父叔之子;子一:黄岵第42世:黄政典——承书长子;字南叔;配实费氏之女;子一:黄粹然黄作人——承书次子;余情不详黄傅南——承书三子;余情不详。
黄初盛——樱公之子;子一:黄祎南黄岵——吴父之子;子一:黄彤第43世:黄粹然——政典之子;字叔宁;配梅氏之女;子三:黄焏章、黄经文、黄遐稽黄祎南——初盛之子;子一:黄友乔黄彤——岵公之子;子一:黄修第44世:黄焏章——粹然长子;余情不详黄经文——粹然次子;余情不详黄遐稽——粹然三子;字祜相;配实费氏之女;子二:黄采蒲、黄周歆黄友乔——祎南之子;子一:黄固黄修——彤公之子;周威烈王时新田人,初仕鲁,为参军,后仕晋,居相位,忠君为国,学贯坟典,端肃纲纪,德显于世,誉传古今;子一:黄亚夫第45世:黄采蒲——遐稽长子;字师良;配豕韦氏之女;子三:黄祜曾黄文肃、黄纯泉黄周歆——遐稽次子;余情不详黄固——友乔之子;子一:黄敬唐黄亚夫——修公之子;子一:黄林父第46世:黄祜曾——采蒲长子;余情不详黄文肃——采蒲次子;余情不详黄纯泉——采蒲三子;字东平;配有莘氏之女;子一:黄淡若黄敬唐——固公之子;子一:黄惠黄林父——亚夫之子;子一:黄棫第47世:黄淡若——纯泉之子;字华光;配有扈氏之女;子二:黄浑宜黄资治黄惠——敬唐之子;子一:黄锜黄棫——林父之子;子一:黄文坛第48世:黄浑宜——淡若长子;字尹松;配梅氏;子一:黄崇安。
黄资治——淡若次子;余情不详黄锜——惠公之子;子一:黄署黄文坛——棫公之子;子一:黄约续第49世:黄崇安——浑宜之子;字安仁;配青阳氏之女;子三:黄巨野、黄莱功、黄墉黄署——锜公之子;子一:黄孕彰黄约续——文坛之子;子一:黄学第50世:黄巨野——崇安长子;字怀生;配青阳氏之女;子一:黄化光黄莱功——崇安次子;余情不详黄墉——崇安三子;余情不详黄孕彰——署公之子;子一:黄玖典黄学——约续之子;子一:黄元所第51世:黄化光——巨野之子,字光明配青阳氏之女孙,子七:黄简中、黄庭芳、黄世求、黄汉中、黄祖谦、黄孚巽、黄思成黄玖典——孕彰之子;子一:黄光祖黄元所——学公之子;子一:黄中立第52世:黄简中——化光长子;余情不详黄庭芳——化光次子;余情不详黄世求——化光三子;余情不详黄汉中——化光四子;余情不详黄祖谦——化光五子;余情不详黄孚巽——化光六子;字宜春;配房凌房氏;子二:黄韶莆、黄知舒黄思成——化光七子;余情不详黄光祖——玖典之子;子一:黄敦复黄中立——元所之子;子一:黄起屈第53世:黄韶莆——孚巽长子;余情不详黄知舒——孚巽次子;字南安;配梅氏;子二:黄献神、黄赤瑞黄敦复——光祖之子;子一:黄敏通。
黄起屈——中立之子;子一:黄髦子第54世:黄献神——知舒长子;字汉林;配金氏;子一:黄异明黄赤瑞——知舒次子;余情不详黄敏通——敦复之子;子一:黄衍微黄髦子——起屈之子;子一:黄见推第55世:黄异明——献神之子;字芳升;配金天氏之女;子三:黄范、黄峄、黄铬黄衍微——敏通之子;子一:黄丙黄见推——髦子之子;子一:黄鞅第56世:黄范——异明长子;余情不详黄峄——异明次子;余情不详黄铬——异明三子;字满生;配梅氏;子二:黄秉璨、黄秉籍黄丙一一衍微之子;子一:黄鄂黄鞅见推之子;子一:黄履第57世:黄秉璨——铬公长子;字维波;配窦氏;子二:黄学盛、黄保盛黄秉籍——铬公次子;余情不详黄鄂——丙公之子;子一:黄昭黄履——鞅公之子;子一:黄辰第58世:黄学盛——秉璨长子;字赤明;配窦氏;子二(黄克成、黄克安)黄保盛——秉璨次子;余情不详黄昭——鄂公之子;子一:黄鲁成黄辰——履公之子;子一:黄芮伯第59世:黄克成——学盛长子;余情不详黄克安——学盛次子;字原诚;配韦氏;子二:黄司候、黄昭成黄鲁成——昭公之子;子一:黄文叶黄芮伯——辰公之子;子一:黄考第60世:黄司候——克安长子;余情不详黄昭成——克安次子;字臣伯;配房氏;子一:黄善柔。
黄文叶——鲁成之子;子一:黄华令黄考——芮伯之子;子一:黄君牙第61世:黄善柔——昭成之子;字盛梅;配凌氏;子一:黄起庸黄华令——文叶之子;子一:黄琪黄君牙——考公之子;子一:黄宓第62世:黄起庸——柔柔之子;字华叔;配豕韦氏;子三:黄敦信、黄徵聘、黄申甫黄琪——华令之子;子一:黄果显黄宓——君牙之子;子一:黄荆第63世:黄敦信——起庸长子;余情不详黄徵聘——起庸次子;字轩辅;配窦氏;子一:黄浚溪黄申甫——起庸三子;余情不详黄果显——琪公之子;子一:黄满宽黄荆——宓公之子;子一:黄詹父第64世:黄浚溪——徵聘之子;字光辉;配龙氏;子二:黄掌伯、黄奠宀宗黄满宽——果显之子;子一:黄亮黄詹父——荆公之子;子一:黄艰第65世:黄掌伯——浚溪长子;余情不详黄奠宗——浚溪次子;字子孝;配韦氏;子一:黄至正黄亮——满宽之子;子一:黄安民黄艰——詹父之子;子一:黄繄第66世:黄至正——奠宗之子;字俊耀;配季氏;子二:黄顺昌、黄为贤黄安民——亮公之子;子一:黄前修黄繄——艰公之子;子一:黄擘第67世:黄顺昌——至正长子;余情不详黄为贤——至正次子;字凌叔;配芈氏;子二:黄道在、黄观象黄前修——安民之子;子一:黄婴倚。
黄擘——繄公之子;子一:黄吉甫第68世:黄道在——为贤长子;字龙山;配龙氏;子二:黄班雯、黄闳君黄观象——为贤次子;余情不详黄婴倚——前修之子;子一:黄由植黄吉甫——擘公之子;子一:黄适第69世:黄班雯——道在长子;字宏君;配季氏;子二:黄巢云、黄成云黄闳君——道在次子;余情不详黄由植——婴倚之子;子三:黄显忠、黄致忠、黄思忠黄适——吉甫之子;子一:黄颧第70世:黄巢云——班雯长子;字彤叔;配连氏;子三:黄寿春、黄丙行、黄瑗黄成云——班雯次子;余情不详黄显忠——由植长子;子一:黄体政黄致忠——由植次子;余情不详黄思忠——由植三子;余情不详黄颧——适公之子;子一:黄垂第71世:黄寿春——巢云长子;余情不详黄丙行——巢云次子,字其骅;配韦氏;子三:黄企生、黄凌生、黄万生黄瑗——巢云三子;余情不详黄体政——显忠之子;子一:黄乔黄垂——颧公之子;子一:黄息第72世:黄企生——丙行长子;字子伯,黄国国君;配姜氏、季氏;子五:黄惠素、黄梅素、黄伸素、黄房素、黄凌素黄凌生——丙行次子;余情不详黄万生——丙行三子;余情不详黄乔——体政之子;子一:黄伊通黄息——垂公之子;子一:黄炽第73世:黄惠素——企生长子;余情不详。
黄梅素——企生次子;余情不详黄伸素——企生三子;字观文;配姜氏;子二:黄郁九、黄茂衡黄房素——企生四子;余情不详黄凌素——企生五子;余情不详黄伊通——乔公之子;子一:黄重黄炽——息公之子;子一:黄宰第74世:黄郁九——伸素长子;字东臣;配凌氏;子一(黄成绩)黄茂衡——伸素次子;余情不详黄重——伊通之子;子一(黄序)黄宰——炽公之子;子一(黄栋)第75世:黄成绩——郁九之子;字芳山;配姜氏;子二(黄羲武、黄羲方)黄序——重公之子;子一(黄新)黄栋——宰公之子;子一(黄妥)第76世:黄羲武——成绩长子;余情不详黄羲方——成绩次子;字雨春;配房氏;子三(黄邵、黄祗蜀、黄绮)黄新——序公之子;子一(黄壮)黄妥——栋公之子;子一(黄扁)第77世:黄邵——羲方长子;余情不详黄只蜀——羲方次子;余情不详黄绮——羲方三子;字秋生;配姜氏;子一(黄子皙)黄壮——新公之子;余情不详黄扁——妥公之子;子一(黄淑)第78世:黄子皙——绮公之子;字雩咀;配房氏;子二(黄宏济、黄方论)黄淑——扁公之子;又名黄景修,以儒道封秦国丞相,而秦国任用商鞅推崇耕战和刑法,景修公力辞不被采纳,遂辞去丞相至新罗(今朝鲜),以避秦之难,而住新罗;子一(黄浩)第79世:黄宏济——子皙长子,字观山;配陈氏,子一(黄敬元)黄方论——子晳次子;余情不详。
黄浩——淑公之子;又名黄武;子四(黄琦、黄敬、黄惠、黄修)黄黄黄黄第80世:黄敬元——宏济之子;字相成;配姜氏;子一(黄开业)琦——浩公长子;又名黄绮;余情不详敬——浩公次子;余情不详惠——浩公三子;又名黄建,官至司内使;子一(黄歇)修——浩公四子;余情不详第81世:黄开业——敬元之子;字宏达;配姜氏;子二(黄维圭、黄令先)黄歇——惠公之子;(公元前314年-公元前238年),楚国潢川人,是留居故地的黄国遗民后代按《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号四门长者,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上书说秦昭王,昭王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归太子,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孝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进其女弟即幸于春申君,知其有身,乃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勇,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为王后,楚王贵李园,园用事,李园既入,其女弟立为王后,子为太子,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考烈王卒,李园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死春申君。
官至楚国丞相,封为春申君,如今江苏省常州、苏州和上海等很多地方都据春申君而命名,后被李园献女行刺身亡,有诗赞曰:“少年初拜太长秋,半醉垂鞭见王侯马上把鹦三市闹,袖中携剑五云游王霄金结迎归院,锦绣红妆拥上楼昨日庭中亲灵宅,碧溪流水对门头”配李,配姬;子十三(黄尚、黄俊、黄堂〈或黄咏〉黄珦、黄晖、黄韶、黄往、黄擎、黄平、黄曦、黄安、黄述、黄究〈或黄婉〉),女一(黄贵姑〈深谙兵法,以平虏有功封为司马烈女〉)第82世:黄维圭——开业长子;余情不详黄令先——开业次子;字华生;配姜氏;子一(黄致远)黄尚——歇公长子;封成侯,避乱隐居于湖北省江夏县黄鹤乡,成为江夏黄氏;子一(黄广)黄俊——歇公次子;迁居河南省太康县;余情不详黄堂——歇公三子;又作黄咏,官任会稽太守,迁居江西省吉安县;子一(黄敖〈即黄极忠〉)黄珦——歇公四子;讳镡,又名黄向;子四(黄完、黄定、黄寄、黄泰)黄晖——歇公五子;官至鄂州刺史;余情不详黄韶——歇公六子;又名黄召,官授尚书仆射,斩匈奴有功,敕赐金帛,封镇国大将军;余情不详黄往——歇公七子;余情不详黄擎——歇公八子;余情不详黄平——歇公九子;官至舒州刺史;余情不详黄曦——歇公十子;又名黄义,官至永州太守;余情不详。
黄安——歇公十一子;余情不详黄述——歇公十二子;封安成君;余情不详黄究——歇公十三子;避乱隐居于湖北省江夏县黄鹤乡,成为江夏黄氏;余情不详第83世:黄致远——令先之子;字茂林;配房氏;子二(黄石、黄知节)黄广——尚公之子;字耀山,汉初官至总兵大元帅;配吴;子五(黄籍、黄荇、黄艾、黄荆、黄安)黄敖——堂公之子;又名黄极忠,今湖北江陵一带人,为汉高祖刘邦开国建功,公元前196年农历11月被刘邦封为邔侯,食邑一千户,谥为“严侯”,又称为“邔严侯”;子一(黄荣成)黄完——珦公长子;余情不详黄定——珦公次子;余情不详黄寄——珦公三子;余情不详黄泰——珦公四子;字南仲,仕楚,官至执圭;余情不详第84世:黄石——致远长子;余情不详黄知节——致远次子;字芳成;配姜氏;子一(黄翊)黄籍——广公长子;余情不详黄荇——广公次子;余情不详黄艾——广公三子;余情不详黄荆——广公四子;余情不详黄安——广公五子;字杂微,原名黄嵩,汉高祖时任真定太守,30岁时辞官隐居,改名为黄安,家族由湖北江夏迁居河南洛阳;配蒋;子三(黄定国、黄护国、黄平国)黄荣成——敖公之子;公元前168年承父位被封为第二代“邔侯”,亡于公元前159年,谥为“夷侯”;子一(黄明)第85世:黄翊——知节之子;字梅良,生于秦始皇公元前227年;配季氏;子二(黄复生、黄复佐)黄定国——安公长子;字正平,汉高祖公元前197年时官至沛阳县令,汉文帝时升为河东太守;配夏;子二(黄嵩、黄昆)黄护国——安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平国——安公三子;余情不详黄明——荣成之子;公元前159年承父位被封为第三代“邔侯”,亡于公元前124年,谥为“共侯”,史书上称为“邔共侯”;子一(黄遂)第86世:黄复生——翊公长子;余情不详黄复佐——翊公次子;字成华,生于汉高祖公元前196年;配连氏;子一(黄雯)黄嵩——定国长子;字中岳,汉景帝时官至安定郡太守;配韩(封恭人);子三(黄彬、黄彰、黄彩)黄昆——定国次子;余情不详黄遂——明公之子;公元前124年承父位被封为第四代“邔侯”,食邑增至四千户,但由于削蕃政策,公元前116年汉武帝以剥夺公主之马而废除邔侯国;公元前62年,黄遂的孙子黄调受诏复家;公元1年,其后裔黄敞被封为关内侯第87世:黄雯——复佐次子;字良生,生于汉文帝公元前165年;配韦氏;子二(黄诚、黄惠)黄彬——嵩公长子;余情不详黄彰——嵩公次子;字大文,官至河东太守;配柳;子一(黄霸)黄彩——嵩公三子;余情不详第88世:黄诚——雯公长子;余情不详黄惠——雯公次子;字孟新,生于汉武帝元塑公元前126年;配姜氏;子二(黄维锐、黄维青)黄霸——彰公之子;(公元前132年-公元前51年),河南省太康人,字次公,宣帝时,任扬州刺史,颍川太守,为政外宽内明。
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为当时第一官至御史大夫,公元前55年,黄霸取代丙吉为丞相位,封为“建成侯”(今河南省永城县一带),食邑六百户,公元前51年在丞相位上去世,谥号“定侯”,后世把他与龚遂作为封建“循吏”的代表,称为“龚黄”;配巫,配陈,配纪;子八(巫氏生黄宗〈又名黄赏〉,陈氏生黄容〈又名黄仲达〉、黄宏、黄叔、黄季、黄刘、黄钊、黄剑)第89世:黄维锐——惠公长子;余情不详黄维青——惠公次子;字致中,生于汉昭帝公元前86年;配季氏;子二(黄德盛、黄德茂)黄宗——霸公长子;(公元前?年-公元前21年),又名黄赏,嗣封为第2代建成侯,食邑增至二千户,谥为“思侯”,官至关都尉;子一(黄辅)黄容——霸公次子;又名黄仲达,官至御史大夫;配党;子一(黄仍)黄宏——霸公三子;又名黄以贵,字良佑,性格纯厚,幼善骑射,汉武帝公元前54年召补为皇家卫士,迁居河南汝南县,官至左议谏大夫;配李;子三(黄佑、黄祜、黄祺)黄叔——霸公四子;余情不详黄季——霸公五子;留居于河南太康县;余情不详黄刘——霸公六子;官为御史大夫,留居于河南开封府太康县;余情不详黄钊——霸公七子;子四(黄金、黄玉、黄满、黄堂)黄剑——霸公八子;余情不详。
第90世:黄德盛——维青长子;余情不详黄德茂——维青次子;字茂生,生于汉宣帝公元前51年;配韦氏;子三(黄藻、黄辉、黄惇)黄辅——宗公之子;(公元前?年-公元7年),字子元,公元前21年嗣封为建成侯,公元前1年官至卫尉九卿,谥为“忠侯”;子一(黄忠)黄仍——容公之子;汉成帝初期官至京兆尹;配姬;子一(黄嘉)黄佑——宏公长子;字正周,官至太常卿;配项;子三(黄喜、黄善、黄良)黄祜——宏公次子;字笃周,宣帝初为外黄令,除莽有功,召为中郎将,加封南郡太守;配张;子四(黄馝、黄馥、黄馡、黄馞)黄祺——宏公三子;字行周,隐居不仕;余情不详黄金——钊公长子;字逸中,官至左将军;余情不详黄玉——钊公次子;官至太常卿;余情不详黄满——钊公三子;官至崇政殿学士;余情不详黄堂——钊公四子;余情不详第91世:黄藻——德茂长子;余情不详黄辉——德茂次子;余情不详黄惇——德茂三子;字良惇,生于汉成帝元延公元前12年;配连氏;子二(黄懋曾、黄崇范)黄忠——辅公之子;公元7年嗣封为建成侯;子一(黄沛)黄嘉——仍公之子;官至大司空;配郤;子二(黄元相、黄元善)黄喜——佑公长子;字如节,别号欣乐翁,迁居河南汝南县;配刘;子二(黄靖、黄绩)黄善——佑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良——佑公三子;余情不详黄馝——祜公长子;字宇江,官至京兆尹;余情不详黄馥——祜公次子;字廷治,官至侍中;余情不详黄馡——祜公三子;字菊园,自幼好军事,元帝时官至中郎将,参塞北军事,屡以奇计破匈奴,升为敦煌太守,后裔有一支留居于此,成为东汉时著名的敦煌黄氏;余情不详黄馞——祜公四子;字任君;余情不详第92世:黄懋曾——惇公长子;余情不详黄崇范——惇公次子;余情不详黄沛——忠公之子;余情不详黄元相——嘉公长子;东汉初年官任谏议大夫;配柴;子二(黄伯良、黄伯直)黄元善——嘉公次子;子一(黄伯周)黄靖——喜公长子;子三(黄宪、黄慧、黄懋)黄绩——喜公次子;余情不详第93代:黄伯良——元相长子;汉明帝时官至司徒;配燕;子一(黄况、黄笔)黄伯直——元相次子;余情不详黄伯周——元善之子;配彭;子一(黄冺)黄宪——靖公长子;字叔度,号征君,气量宽宏,才学非凡,14岁时名倾天下,年仅48岁,其后裔成为河南汝南慎阳黄氏;余情不详黄慧——靖公次子;余情不详黄懋——靖公三子;余情不详第94代:黄况——伯良之子;又名黄金,字廷善,居江夏,生于公元34年,官至叶县县令,为官清廉,贫无奴仆;配李氏;子二(黄香、黄季)黄笔——伯良次子;子二(黄委、黄和)黄冺——伯周之子;余情不详。
第95世:黄香——况公长子;字文强,湖北江夏安陆源口人,(公元56年-公元122年),安帝时任魏晋太守,公博学多才,以孝顺、文章闻名京师,也以文章入仕,汉章帝赐扁额“天下无双,江夏黄香”,9岁痛失慈母,《三字经》中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之句而名垂后世,黄香家贫而躬执勤苦,与孔子情形类似,官拜尚书令,为古代“廿四孝”之一,现有《九宫赋》、《天子冠颂》、《责髯奴辞》流行后世,葬于湖北省云梦县北郊的义堂镇黄孝村附近;配李氏,封诰命夫人,享年84岁;子八(黄琼、黄瑰、黄琏、黄琛、黄瓒、黄珂、黄珮、黄理)黄季——况公次子;余情不详黄委——笔公长子;余情不详黄和——笔公次子;余情不详第96世:黄琼——香公长子;字世英,(公元86年-公元164年),湖北安陆西北人,官至东汉桓帝时宰相初屡召不就后因李固致书,顺帝时应徵至京,拜议郎,历任司空、司徒、太尉(即三任宰相),为政练达,能争善辨,忠君敢言桓帝欲加封大将军梁骥,满朝称颂,公独提异议:“赏必当功,爵恐怕越德”旋因宦官左官等五侯擅权,称疾不起临终上疏,要求皇上:“广纳贤才,依靠忠良,远避谗佞”言辞恳切,一片忠心延熹七年卒于家,赠车骑将军,谥忠侯;配李氏、刘氏、胡氏(也有说配陈氏、颜氏、李氏);共生十四子(黄守亮、黄阁、黄妥、黄储、黄贱、黄明、黄恕、黄乾〈潜〉、黄缙、黄卿、黄贲、黄资、黄赞、黄德)黄瑰——香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琏——香公三子;字世荣,官至侍御史;余情不详黄琛——香公四子;字世茂,官至司农;余情不详黄瓒——香公五子;字世蕃,官至河东太守,从河南南阳分支,成为湖南省零陵黄氏开基祖,三国时名将黄盖是其后裔;配范;子五(黄孚仁、黄孚义、黄孚礼、黄孚智、黄孚信)黄珂——香公六子;字世藻,官至冀州刺史;余情不详黄珮——香公七子;字世蔚;配周;子一(黄俞)黄理——香公八子;居江夏;配朱;子一(黄孚勇)第97世:黄守亮——琼公长子;字子廉,官任南阳太守,成为河南南阳黄氏开基祖;配张;余情不详黄阁——琼公次子;字茂生,生于汉明帝永平69年,官拜仆射中郎将;配姜氏,夫妇俱殁葬湖北省安陆口祖坟;子二(黄琬、黄瓒)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妥——琼公三子;余情不详储——琼公四子;余情不详贱——琼公五子;余情不详明——琼公六子;余情不详恕——琼公七子;余情不详乾——琼公八子;余情不详缙——琼公九子;余情不详卿——琼公十子;余情不详贲——琼公十一子;余情不详资——琼公十二子;余情不详赞——琼公十三子;余情不详德——琼公十四子;余情不详仁——瓒公长子;又名黄安,迁居湖南省零陵县;子一(黄盖)黄孚义——瓒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孚礼——瓒公三子;子一(黄连)黄孚智——瓒公四子;余情不详黄孚信——瓒公五子;余情不详黄俞——珮公之子;余情不详黄孚勇——理公之子;官至刺史,迁居湖北沔阳;配何;子一(黄承彦)第98世:黄琬——阁公长子;(公元141年-公元193年),字子琰,由祖父黄琼养大成人,才思敏捷,闻名京师,东汉献帝时封关内侯官至太尉,反对董卓专权,公元192年与司徒王允合谋诛杀了董卓,后又被董卓部将李傕所杀;子十一(黄松寿、黄椿寿、黄龟寿、黄山寿、黄江寿、黄侃、黄伸、黄冠、黄带、黄权、黄保)黄瓒——阁公次子;字子恒,生于汉和帝永元91年,公由湖北江夏迁徙当时的南阳(今湖北襄樊);配刘氏,夫妇俱殁葬安陆口祖坟;子二(黄簪、黄缨)黄盖——孚仁之子;字公覆,三国时为周瑜献火攻之计大破曹操;子一(黄柄)黄连——孚礼之子;子一(黄竢)黄承彦——孚勇之子;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之岳父;余情不详第99世:黄松寿——琬公长子;字延年;配赵;子一(黄远)黄椿寿——琬公次子;其子孙传至10代后迁居于江苏省常州和无锡一带;余情不详黄龟寿——琬公三子;世代居住于湖北省江夏一带;余情不详黄山寿——琬公四子;世代居住于湖北省江夏一带;余情不详。
黄江寿——琬公五子;其子孙传至6代后迁居于江西省庐陵县一带;余情不详黄黄黄黄黄侃——琬公六子;字荆茂,少好勇,喜兵书,因平乱关东被授骑都尉,后从江夏迁居河南光州固始;配郑;子二(黄垍、黄培)伸——琬公七子;余情不详冠——琬公八子;余情不详带——琬公九子;余情不详权——琬公十子;先事刘璋,再投刘备,后倾曹操,官至车骑将军,与弟黄保是四川以西黄氏的开基祖;子三(黄贾、黄崇、黄邕)黄保——琬公十一子;与兄黄权是四川以西黄氏开基祖;余情不详黄簪——瓒公长子;字顺柏,生于汉安帝永初111年;配曾氏,夫妇俱殁葬安陆口祖坟;子二(黄智顷、黄信民)黄缨——瓒公次子;子一(黄延符)黄柄——盖公之子;赐关内侯;余情不详黄竢——连公之子;子一(黄威)第100世:黄远——松寿之子;配李;子一(黄长文)黄垍——侃公长子;字玉信;配文;子一(黄绾〈或黄舜〉黄培——侃公次子;余情不详黄贾——权公长子;字天祥,留在蜀国,官至光禄大夫;配孙;子一(黄广)黄崇——权公次子;留在蜀国,官至尚书郞,在随诸葛瞻到涪县抗击邓艾时阵亡;余情不详黄邕——权公三子;黄权降曹后迁居中原,世袭爵位,乏嗣黄智顷——簪公长子;字茂盛,又字煌霖,生于汉顺帝永建13年;配陈氏,夫妇俱殁葬南阳坪上;子二(黄忠、黄贲)黄信民——簪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延符——缨公之子;子二(黄用章、黄时雍)黄威——竢公之子;子一(黄椿)第101世:黄长文——远公之子;配严;子一(黄期)黄绾——垍公之子;字印通,仕晋,官任大司徒;配郑;子二(黄瑗、黄珪)黄广——贾公之子;又名仁杰,字济芳,官至苏州总兵大元帅,蜀灭后,远征江西,成为江西上饶黄氏开基祖;配何,配曹;子三(黄珣琅、黄泳毅、黄泳仁)黄忠——智顷长子;(公元145年农历正月10日-公元220年农历12月25日),字汉升,又字竟威,号舜夫,河南省南阳人,三国时蜀国五大虎将之一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守长沙攸县,先主刘备南定诸郡,公遂委质,随从入蜀,攻刘璋,忠公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建安219年,迁征西将军,于陕西省汉中市斩曹操大将夏侯渊而立奇功,先主为汉中王,赐爵“关内侯”及先主即位,封忠公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为“五虎将军”章武222年,忠公随失主伐吴,失主以公年老无所用,公不悦曰:“吾年虽七旬有余,尚食肉十斤,臂开两石弓乘千里马,看吾斩将老也不老?”果冲锋破阵,夺关斩将,后被创,殒于御营,谥“刚侯”葬于湖南省益阳县毛立坪桂香桥;配曹;子二(黄叙、黄公衡)黄贲——智项次子;字汉卿,生于汉桓帝延熹161年;配姜氏;子二(黄和璞、黄自溟)黄用章——延符长子;留居河南省南阳;子三(黄希乐、黄正则、黄义仲)黄时雍——延符次子;迁居陕西西安霸上;余情不详。
黄椿——威公之子;子一(黄丕诚)第102世:黄期——长文之子;配杨;子三(黄积、黄稼、黄穑)黄瑗——绾公长子;字义蘧,官至兖州刺史;子一(黄恭)黄珪——绾公次子;余情不详黄珣琅——广公长子;又名黄珣,字成挽,官任信州(今江西上饶)提举;配郑;子一(黄侃)黄泳毅——广公次子;字善德,学识丰富;配蒋;子一(黄英)黄泳仁——广公三子;余情不详黄叙——忠公长子;早殁黄公衡——忠公次子;又名黄权,(210年农历12月1日-280年农历11月21日),号靖楷,晚号道隆,官至车骑将军,东汉末年尝避乱于仙游平明山,后回河南光州固始,谥“景候”;配邱;子一(黄腾)黄和璞——贲公长子;字良诚,生于汉献帝建安公元206年,留居南阳;配熊氏;子一(黄觉)黄自溟——贲公次子;迁居江西南昌丰城,成为当今江西丰城黄氏始祖;子一(黄祖)黄希乐——用章长子;官任中护军;子一(黄敬)黄正则——用章次子;迁居河南平舆县;余情不详黄义仲——用章三子;迁居河南平舆县;余情不详黄丕诚——椿公之子;子一(黄伯兴)第103世:黄积——期公长子;字元集,生于西晋280年,东晋322年官任新安郡太守,并迁居于安徽省歙县黄墩;配张;子二(黄寻、黄苾)黄稼——期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穑——期公三子;余情不详黄恭——瑗公之子;又名黄参,字道琛;子二(黄必福、黄必祥)黄侃——珣琅之子;字荆茂,少时尚武,喜兵书,因司徒王久推荐补为宿卫(即皇家卫士),官任骑都尉,后由湖北江夏迁居河南省光州固始;配郑;子一(黄湘)黄英——泳毅之子;晋武帝时官至刺史;配杨;子二(黄哲、黄睿)黄腾——权公之子;初名黄迪,(251年农历9月5日-330年农历10月10日),蜀国延熙初年,为车骑将军;配郑;子一(黄知运)黄觉——和璞之子;字青松,又字先和,生于魏青龙236年;配王氏;子二(黄漪圆、黄远瞻)黄祖——自溟之子;为汉末刘表时任江夏太守,因射杀孙坚,孙策、孙权于公元199年在湖北省武昌一带大败黄祖,其妻儿媳中有7人被杀,黄祖战死;子一(黄射)黄敬——希乐之子;官至扬州刺史,德政施民;配周俊之女;子二(黄诞敷、黄简修)黄伯兴——丕诚之子;余情不详第104世:黄寻——积公长子;字仲绎,又字伯恒,号守贞,(公元307年-公元378年),为安父墓迁家至黄墩,尊“孝子公”;配姚;子二(黄原奕、黄贞奕)黄苾——积公次子;由新安迁居浙江金华浦江县,官至金陵按察,娶吴英之女,隐居浦阳,族谱上称“按察公”;配吴;子二(黄居中、黄居正)黄必福——恭公长子;因献恢复社稷之计,被晋元帝任为江州刺史,后屡建奇功,死后封为平远侯;配朱,配宋;子三(黄裳、黄张、黄聪)黄必祥——恭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湘——侃公之子;字坤望,东晋晚期任殿前侍史;配李;子二(黄尧、黄舜)黄哲——英公长子;余情不详黄睿——英公次子;余情不详黄知运——腾公之子;初名黄潜,字丕渭,(281年农历正月12日-375年农历9月20日),官至永嘉太守,立郡学,置义田;配詹;子一(黄元方)黄漪圆——觉公长子;字道真,讲经史,授生徒,陶潜《桃花园记》名扬天下;余情不详黄远瞻——觉公次子;东晋安帝时任征虏将军;娶仇池之女为妻;子一(黄峭)黄射——祖公之子;官任章陵郡(湖北枣阳县)太守;余情不详黄诞敷——敬公长子;余情不详黄简修——敬公次子;子一(黄恂如)第105世:黄原奕——寻公长子;字道真,生于东晋345年,葬郭家园;子二(黄公冕、黄公衮)黄贞奕——寻公次子;字敬贤,任吴郡太守,遂家迁吴郡;余情不详黄居中——苾公长子;字畅外,进士,官至侍讲学士;配赵,配张;子二(张氏生黄梦祥、黄梦端)黄居正——苾公次子;字光内,进士,官任吏部侍郞;配孙;子三(黄梦美、黄梦彩、黄梦圣)黄裳——必福长子;字以绣,号锡传,自河南光州固始迁居福建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黄家林,成为邵武黄氏始迁祖;配吴;子三(黄杲、黄旺、黄敏)黄张——必福次子;余情不详。
黄聪——必福三子;余情不详黄尧——湘公长子;迁居到江苏南京铁井头;余情不详黄舜——湘公次子;又叫黄扩,官任苏州总兵大元帅,留居信州;配何;子二(黄杜〈或黄社〉、黄迪〈或黄豫〉)黄元方——知运之子;字彦丰,号苌馨,(300年农历正月4日辰时-395年农历11月15日寅时),五胡乱华,东晋322年,随晋元帝司马睿南渡,入闽仕晋安郡太守,政尚慈惠,封闽国公,实为闽粤两省黄氏之始祖,居福州候官乌石山黄巷,谥“文节”;配郑;子一(黄仲)黄峭——远瞻之子;字肖山,生于东晋元帝大兴321年,官至徐州刺史,配上官氏、吴氏、郑氏3位夫人,生21子(黄朝赞、黄朝辅、黄朝兴、黄朝参、黄朝选、黄朝正、黄朝栋、黄朝匡、黄朝先、黄朝达、黄朝登、黄朝楷、黄朝钦、黄朝范、黄朝柱、黄朝轩、黄朝端、黄朝升、黄朝襄、黄朝侃、黄朝桢)【编者认为:黄氏各谱传说的峭山公形象事迹皆相同,但其所处时代和21子的名字各有区别,暂无权威史料记载据查,峭山公历史上确有其人,可惜记载得不多,查证很困难不过,福建省邵武禾坪派史料较充分一些,且全国多数地方相信此种说法但某些地方还是互相矛盾,就让我们留下这个美丽的传说,留给后贤去考证之黄恂如——简修之子;迁居广西宁明县;后裔成为壮族土司黄氏家族;余情不详。
第106世:黄公冕——原奕长子;字元卿,迁居山东兖州;余情不详黄公衮——原奕次子;字兆卿,生于东晋380年,葬于黄墩锹卜坑口;子一(黄远期)黄梦祥——居中长子;余情不详黄梦端——居中次子;余情不详黄梦美——居正长子;任德安县令;余情不详黄梦彩——居正次子;任袁州判官;余情不详黄梦圣——居正三子;进士,官至福州刺史;余情不详黄黄黄黄黄杲——裳公长子;又名黄相杲,字昭日,荐举孝廉,初任柴桑令,升任扬州刺史;配袁;子二(黄辇、黄章)旺——裳公次子;余情不详敏——裳公三子;余情不详杜——舜公长子;余情不详迪——舜公次子;字遇龙,官任江夏郡太守,家居信州禾坪;配谢;子三(黄恕、黄志、黄忠)黄仲——元方之子;字杓迪,(359年农历6月16日-422年农历10月2日),南郡都尉内史,葬于候官县西;配何;子九(黄雍旧、黄雍新、黄雍天、黄雍地、黄雍金、黄雍木、黄雍水、黄雍火、黄雍土)黄朝端——峭公第十七子;字宏达,生于东晋简文帝咸安371年,官任御史;配散骑侍郎何攀之女为妻;子二(黄尚文、黄尚志)第107世:黄远期——公衮之子;字世安,生于南宋424年,葬于石冈;子二(黄伯泽、黄伯汉)黄辇——杲公长子;悉律令,官任陇西别驾;配赵,配孙;子五(黄大文、黄惠文、黄仲文、黄孔文、黄时文)黄章——杲公次子;余情不详。
黄恕——迪公长子;余情不详黄志——迪公次子;字从魁,从江西信州迁居到福建邵武府三都禾坪乡鹳薮落籍,后散布外省;配江;子一(黄良)黄忠——迪公三子;余情不详黄雍旧——仲公长子;字伟公,号泓伯,(371年农历10月21日-451年农历12月15日),封太史黄门侍郎;配王;子四(黄如章、黄如意、黄如诗、黄如文)黄雍新——仲公次子;余情不详黄雍天——仲公三子;余情不详黄雍地——仲公四子;余情不详黄雍金——仲公五子;余情不详黄雍木——仲公六子;余情不详黄雍水——仲公七子;余情不详黄雍火——仲公八子;余情不详黄雍土——仲公九子;余情不详黄尚文——朝端长子;子一(黄卷)黄尚志——朝端次子;字汉生,生欲东晋安帝隆安401年;配陈氏;子二(黄显仁、黄允兴)第108世:黄伯泽——远期长子;官任金华郡太守,迁居金华;余情不详黄伯汉——远期次子;生于454年,官任兖州刺史,葬于牛角坞;子一(黄禧)黄大文——辇公长子;字义书,举茂才,官任天水县令,升张掖刺史;子二(黄庆宣、黄庆举)黄惠文——辇公次子;余情不详黄仲文——辇公三子;余情不详黄孔文——辇公四子;余情不详黄时文——辇公五子;又名黄梅,号松总,唐官为徵仕郎,配上官,配宁;子四(黄庆宜、黄膺、黄庆举、黄庆嘉)黄良——志公之子;字华锦;配周;子一(黄俭)黄如章——雍旧长子;余情不详。
黄如意——雍旧次子;字奎公,(399年农历10月15日-502年农历12月9日),东宫舍人,寿103岁;配胡;子四(黄西、黄齐、黄赋、黄辛)黄如诗——雍旧三子;余情不详黄如文——雍旧四子;余情不详黄卷——尚文之子;官至御史;余情不详黄显仁——尚志长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时官任司徒;余情不详黄允兴——尚志次子;字远仕;配李氏;子二(黄闰父、黄汝愚)第109世:黄禧——伯汉之子;字世泽,生于480年,任永城县尉,葬于黄墩胜元口;子二(黄碧衡、黄碧璇)黄庆宣——大文长子;子三(黄帱、黄燮、黄成)黄庆举——大文次子;余情不详黄庆宜——时文长子;余情不详黄膺——时文次子;又名黄惟淡,又名黄冲,字庆肇,号金谷,官至吏部侍郎,公自河南光州固始迁入福建邵武,以五经课子,显名于世,称“五经先生”;配曹;子三(黄皓、黄盛、黄桂)黄庆举——时文三子;余情不详黄庆嘉——时文四子;余情不详黄俭——良公之子;字斗南;配梅;子二(黄栋、黄梁)黄西——如意长子;字昱公,官仕梁,历官湖广江陵县令,安陆县令,便居于江夏焉;配曲;子一(黄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