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定义
文档格式:DOC| 1 页|大小 14.50KB|积分 18|2022-09-24 发布|文档ID:155713284
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定义所有参数的定义依据一标准其中蓝色部分为最常用的参数Ra--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内,被测实际轮廓上各点至轮廓中线距离绝对值的平均值)Rz--粗-糙-度最大峰-谷高度(在轮廓取样长度内的最大峰-谷高度)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该参数也成为试点高度参数,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的轮廓峰和五个最大轮廓谷之间的平均高度差)Rv--最-大-的谷值(在取样长度内,从轮廓中线到最低的谷值)Rt--轮-廓-最大的高度(在取样长度内,轮廓最大的峰到最大的谷值之和,即Rt=Rp)+Rv—粗糙度峰谷高度(是靠计算在每一个取样长度中,三个最高的峰与三个最深的谷之间的最小距离值:然后是在取样长度内,找出这些值的最大制建议至少用五个取样长度来评定)—平均峰谷高度(是在整个评价长度上,在每一个取样长度上的三个最高的峰和三个最深的谷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平均值)Rp--最-大-的峰值(在取样长度内,在平均线以上的轮廓的最大高度)—轮廓要素的粗糙度平均高度(在取样长度内,轮廓要素的高度的平均值)—粗糙度算术平均倾斜(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变化速率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均方根倾斜—粗糙度峰度一概率密度函数—粗糙度被测的轮廓长度(在评价长度内,轮廓表面的被测长度,是测针在测量期间,划过表面峰谷的总长度)—粗糙度材料比曲线—粗糙度峰计数—粗糙度轮廓要素的平均宽度(在取样长度内,轮廓要素之间在平均线的平均间距)—粗糙度测定体积的油保持力—粗糙度局部峰的平均间距—均方根粗糙度—粗糙度高点计数编辑本段粗糙度仪的技术标准和检定规程标准:国家标准: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校准规范美国标准:ASTM-D4414/B检定规程:表1面8针粗8糙9度仪检定规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