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清楚的特点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奉献,体会蔡元培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清楚的特点教学难点: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的思想文化意义教学构想:1收集一些有关蔡元培和北京大学历史的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他对北大的奉献 2采用探究、发问、思考的办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学子们选择北大有无数个理由,下面列出十大理由:理由之一: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理由之二:北大是中国最具精神魅力和学府气质的大学理由之三:北大是中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理由之四:北大是中国理科最强的大学理由之五:北大拥有国内最雄厚的师资力量理由之六:北大能给你最好的高等教育理由之七:北大拥有中国最优秀的学生理由之八:北大是人才的摇篮,毕业去向良好理由之九:北大是国际上出名度最高的中国大学理由之十:未名湖畔是读书求学最理想的环境而你知道吗?刚创办的北京大学,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
而且当时的北大,还被人们说是个腐败的大粪,是个臭虫窝、大染缸是谁改变了这一切?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声名卓誉则不能不提到对它作出重要奉献的一位人物——蔡元培他曾经任北京大学校长十余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他就任北京大学时的一篇演讲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大变化的一隅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文章结构层次清楚,中心突出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忆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最后,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进讲义,二是添购书籍2.结构特点与演讲辞关系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所以要求思路非常清晰而且要求中心突出,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从而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影响3、在语言上有何特点?在语言上,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为例,文章根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拟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
因此,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1、研读,课文提出具体的哪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为什么要开门见山地提出这三个要求?每一点具有怎样的针对性? ——第一点,针对因为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功利至上、道德沦丧;北京大学也深受污染,存在着很多弊端,很多学生无心向学,学风腐败所以必须革除弊端,改进风尚,使北京大学能更好地开展,也使社会能更好地开展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纵冶游,考试那么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这样的学生在校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得腐败不堪;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事,担任讲席,那么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那么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也〞误己又误人小结:求学宗旨不正大不仅害了学生本人,也害了社会;同时使北大学风变得腐败不堪正因如此,作者才首先提出要“抱定宗旨〞 则,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学生知道求学宗旨是否正大? ——首先要知道大学的性质大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地方,不是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希望大学能成为不被流俗污染的真正的学门净地,把它作为第一个希望和要求提出,足见其重视程度 提出第二条“砥砺德行〞的要求,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因为当时整个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文中说“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可见大学生也深受污染而风俗之好坏,又关系到国家之兴替所以北大学生必须能“砥砺德行〞“以身作那么,力矫颓俗〞 为什么认为大学生要负起“力矫颓俗〞的责任? ——因为大学生在社会上地位很高,有较大的影响力,所以肩此重任,责无旁贷则怎样才能“砥砺德行〞“以身作那么,力矫颓俗〞?有没有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这样才能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 第三个要求“敬爱师友〞,今天你想到了什么? 尊敬老师,能使求学更为便利学生友爱,能相互切磋,促进学习;有时自己做得不好,但又不知道,别人可以指出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相互提点,才能共同进步。
蔡元培要求学生“敬爱师友〞,不仅是为了改善校风,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促使他们更好地开展最后作者提出了两点方案改进讲义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购买图书是直接为学生效劳2、从中你对蔡元培得到怎样的认识?——在严厉和务实之外,敢于挑战流俗和时弊,他不仅是个校长,也是一个改革家为了挑战,为了改革,为了建设一个一流的大学他是北大的舵手,是开拓者四、作业1、你对蔡元培的话有无感触?他的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整理成一段话,下节课各抒己见2查找有关蔡元培和北大历史的资料,进一点了解这篇演讲稿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一、深入探究,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1、你对蔡元培的话有无感触?他的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你的感想——针对“砥砺德行〞蔡元培说当时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我觉得现在也好不了多少,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思潮盛行,败德毁行的事情,一样到处都有正如作者说的,“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连大学生都很难防止被流俗污染,更何况我们中学生?现在的中学生拍拖早恋、抽烟酗酒、沉迷游戏、打架斗殴等现象都有,甚至很普遍所以,蔡元培的“砥砺德行〞,对我们仍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不说“力矫颓俗〞,起码要品行端正吧希望我们都能像蔡元培所说的,砥砺德行,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追求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的娱乐方式和业余爱好,做一个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学生——针对“抱定宗旨〞当年北大有无心向学、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文凭的学生,现在这样的学生更多选科不是选自己喜欢、真正想读的,而是选开展前景好的;报考大学专业也一样,只看热门不热门,出来工资高不高,不看适合不适合自己功利至上,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说了,平时无所事事,放纵冶游,考试那么开夜车,临时抱佛脚,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甚至作弊、抄袭,样样都来所以无论大学还是中学,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学校,都必须首先“抱定宗旨〞,认真学习——针对“敬爱师友〞这一条也很重要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自小养尊处优惯了,惟我独尊的优越感很强,比拟自私,也比拟自大,很多人不懂得尊重人,连最根本的礼貌也不会在学校不懂得尊重老师,也不懂得与人相处,学生之间不要说互相勉励、互相促进,连平等交往、友好相处也不容易所以“敬爱师友〞,是做一个好学生的最根本要求小结: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是立足现实,发自内心的。
蔡元培80多年前在北大的就职演说,不仅唤醒了当年的北大学子,也打动了我们的心灵他不朽的声音,将穿越时空,永远回荡在我们灵魂的深处,陪伴我们不断成长,走向每一个成功2、思考探究:?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蔡元培先生在就北大校长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对他以后在北大的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所发明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迄今尚有很高现实意义的教学理念,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直到现在,把这篇演说词选到高中课本,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种于高中生远离世俗的侵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现代文明高度开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种益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在一局部高中生的眼中,考大学还是摆脱现实的困窘升官发财的一条捷径,花苦功夫只为考个好大学,使自己有个好前程不仅在学生中,即使教师在对学生教育中,也会隐约流露出这样的思想倾向而局部大学不再把追求高深学问作为它的目标,学校里人文课程被功利主义者嗤之以鼻,不予重视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全国各学校似乎都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一时之间,德育教育像是成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对学生还是侧重于知识的传受,把升学率看做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对学生的德行教育还是流于形式,背离了使学生全面开展的教育方针。
由于学校疏于管理,很多学生贪图享乐,宽松了对自己要求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在学校附近开网吧等娱乐场所,使学生沉溺于其中,荒费了学业,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由此看来,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演说词还在为中国教育敲着警钟二、拓展延伸1、结合查阅资料,说说蔡元培给北大的奉献你在课外都了解了多少北大的历史和蔡元培的办学方针?蔡元培对北大的开展究竟造成了多大影响?谁愿意来谈一谈?记住要用史实说话1998年戊戌变法失败,蔡元培先生看清了中国的现状,清醒得认识到,要想变革必须先行培养人才,于是他走上了倡导教育救国的道路他先后在多所大学从事教育工作,推行先进的教育方针政策,力图打破封建主义坚固的落后教育堡垒,培养对社会开展有利的人才在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于1916-192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际1923年离北大〕在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锐意改革他首先整顿了教师队伍,就职不到十天,就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积极聘请学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刘半农、鲁迅等参加北大行列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定辞退,不予任用。
其次蔡元培先生树立了良好校风,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激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再次,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就在作者任职两年半之后的1919看,他曾写宣言〈〈我绝对不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一度要求辞职辞职理由有三点:第一,校长的身分为半官僚性质,于是生出许多官僚的关系,有着无数的繁文缛节,受管制太多,令人痛苦;第二,无法到达思想的自由,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约束,令人窒息,对新思想如同对待“洪水猛兽〞,强行干预;第三,北京正是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社会,将人沾染上污浊蔡元培先生虽然态度坚定,但并未能辞去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因为北京大学离不开他在几年的时间里,蔡元培先生以他先进的教学思想、广博的学识以及个性的人格魅力,打下了北大百年的基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北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局面毛泽东尊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北京大学,中国综合性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校长1917年1月,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了整顿和革新,奠定了北京大学向近代大学转变的根底。
抗战后南迁,1937年9月,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湖南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在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5月西南联大解散,北京大学迁回原址复校,同年10月正式开学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大学1951年6月,马寅初教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任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从北京城内沙滩迁到现校址,成为一所侧重于根底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文理科综合大学小结:蔡元培一生的奉献是多方面的,而在文化教育上尤为巨大他作为中国近代最驰名的民主教育家,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杰出的先驱者他投身教育事业后,即致力于打破封建独裁教育,明确要为革新政治而培养人才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上最突出的奉献,是对北京大学的革新1917年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积极倡导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允许和激励不同学派开展的办学方针,热心延聘像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这样的新派人物到北大执教,同时对思想守旧但在学术上有造诣的学者也加以延揽,开创了学术自由的新风;大力扶植各种学术政治社团,培养了学术研究、思想争辩之风,使新思潮、新思想在这里应运而生;实行民主办学、教授治校,对学校领导体制、学制与课程进行了卓有功效的改革;率先招收女生,扫荡旧习,使北大成为人才辈出的最高学府。
经过整顿与革新,把一个原来陈腐不堪的封建文化营垒,改造成为生机勃勃的新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蔡元培对北大的革新,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一个学校的范围,而影响到整个文化思想界这是蔡元培一生事业中最辉煌的一个时期,从此以后,他的名字就和北京大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职虽十年有半,实际在校视事仅五年余,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产生如此广阔而深远的影响,以致至今仍为人们所思念所乐道,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所罕见的而他在丰盛的教育实践根底上提出的教育思想,留下大量的教育论着,也确有许多创见和卓识,有独具慧眼的精到的见解,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三、布置作业搜集资料,以“蔡元培与北京大学〞为主题,办一期墙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