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容积和容积单位》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资料 - 小学数学说课稿评课稿

文档格式:DOC| 6 页|大小 15.74KB|积分 15|2022-10-07 发布|文档ID:158886334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容积和容积单位?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资料 - 小学数学说课稿评课稿 ?容积和容积单位?听课心得反思 塘厦第三小学潘瑞莲 近日,本人听了一节数学课,内容是?容积和容积单位?下面我谈谈对这节课的一点看法本节课的优点:1、注重旧知的复习铺垫教师在新课前复习了体积单位及其进率,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是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为新课的顺利进行作了很好的铺垫2、在教学“什么叫做容积〞时,叶老师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东西介绍容积,自己举例,然后让学生举例,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什么叫做容积教师不还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容积与体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本节课注重了课堂的训练练习的量和题型都比拟多,表达出课堂的有效训练需要改良的地方:1、在认识容积单位时,虽然认识“升〞和“毫升〞是重点,但也应该向学生说明计量容积时,一般就可以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2、理解升、毫升的实际大小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难点、我觉得在教学中还落实得不够教师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给学生看那个一升的正方体容器,用杯子装水倒在容器里,看要多少杯水才能到满容器,然后跟学生说:“这就是一升水〞教师虽然也说了一个矿泉水瓶的容积是400毫升,学生平时可能也有接触一瓶矿泉水400毫升,一盒牛奶250毫升等。

    但是我觉得还不够,学生对于1毫升、10毫升、100毫升的实际是多少,学生还是不能理解的所以我觉得可以用量筒、量杯量1毫升、10毫升、100毫升的水是多少最好能够用教具或学具让学生分小组亲自动手量一量,这样学生就理解更深刻了3、在教学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体积位单位与容积的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些欠妥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米1毫升=1立方厘米这些都是没有经过推导,是教师直接给出来的我觉得这里可以教学:①出示量筒,在量筒上找出1毫升、100毫升的刻度给学生看. ②用量筒量100毫升的水倒入1升的量杯,一直到量杯满为止通过动手实践得出:1升=1000毫升把1升的水到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得出:1升=1立方分米对1毫升=1立方厘米的教学,如果没有1立方厘米这么小的正方体容器,我们可以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来教学,因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升=1000毫升,所以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也就是1毫升=1立方厘米4、教师已经提到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一样,如果把计算公式写出来就更好一些,这对一些后进生在进行解决练习〔课本例5〕会更有帮助爱心耐心信心——听?容积和容积单位?有感授课人:李老师评课人:五〔1〕班数学今天在五〔3〕听了李老师的?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热情饱满的教师,激情澎湃的学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老师用自己的爱心感染着她的学生,用耐心等待着她的学生,为学生撑起来一片充满自信、充满信心的天空亮点一: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本课伊始,复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以及体积的计算公式,为新课作好铺垫也让学生体会到容积和体积知识的内在联系亮点二: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目标自己定,进率学生自己推,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感知,主动参与认知过程,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进行适时点拨,循循善诱,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亮点三:注重小组合作探究比方: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联系,都是由小组合作推导出来的,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了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围绕本次教研活动主题“引领调控,学法指导的有效策略〞,李老师精心设计了本节课,让学生运用有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比拟完整的认知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同时通过比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培养了学生比拟概括提炼等数学学习技巧和李老师商榷之处:1、对于概念的引导,我们教师该如何正确、有效的将知识阐述清楚?如:这个长方体盒所容纳沙子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盒的容积。

    我们看见过汽车上的油箱,油箱里装满汽油,汽油的体积这就是油箱的容积长方体鱼缸里盛满水,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板书:容积〕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有容积?它的容积指的是什么?生可能:文具盒有容积,文具盒的容积指的是文具盒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叫做文具盒的容积……师再总结:刚刚同学们说到的文具盒、鱼缸等就叫做容器这些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叫做它们的容积〔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叫做它们的容积〕这样容积概念很自然的就揭示清楚了2、在教学环节中,我觉得稍稍改动一下,环节会衔接更紧密比方: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可以前置到揭示容积的概念之后,随后做感知1升,1毫升的实验,再推导它们之间的进率听?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材料今天听了李老师的?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感受颇多,现结合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一、教师引领调控作用的发挥〔1〕复习导入中:本课开始,复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为新授作好铺垫如复习体积单位的进率、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都为新课学习奠定了根底导入也是运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教具:长方体中装满沙子来引入的,让学生在发现中体会容积和体积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在交流课前收集“什么物体可以装东西〞时,明确了什么是容器,对容积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些都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调控作用。

    〔2〕师生共同探究:教师通过演示,第一次是把1升水倒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中,第二次是把800毫升200毫升水倒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中,不仅让学生感知“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而且得出了它们之间的进率课堂上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引领调控作用起的好,学生理解透彻〔3〕小组活动感知1升有多少:活动前教师的活动要求明确,才有了学生成功的实验二、教师学法指导到位〔1〕在研究“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时,教师利用了推理的方法学生在教师方法的引导下,在师生互动、讨论与交流中,得出了结论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认知的过程,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2〕在练习“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时,教师适时点拨,循循善诱,注重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来思考方法,如:270毫升=〔〕立方厘米,当学生没有新方法时,教师便让学生判断老师的这种方法对吗?在这一思考过程中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得到训练,为今后做此类型题目打下了根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合作交流、迁移类推等学习活动,表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精神小建议:教师在提问或安排活动要求时,语言一定要准确、精炼、严谨。

    如“求一求老师手中的长方体?〞,求长方体的什么?“1瓶矿泉水倒入纸杯中〞 矿泉水是多少?纸杯是多大?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在表达时防止这样李老师的课会更完美!?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 吴凯文吴老师本次校本教研的上课内容是容积和容积单位通过这堂课,吴老师向学生展示了容积的概念,容积的单位,容积的计算这三方面的知识让我们通过这三个方面依次来分析这堂课容积的概念这一局部吴老师上的非常成功,通过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了解容积的存在,容积和体积的区别特别是通过对魔方的提问,进一步加深了解容积是指容纳物体的体积容积的单位首先他还是一种体积,所以可以用体积单位,只有在讲液体时才会用到容量单位并且吴老师展示了很多的瓶子,让学生去猜想他的容积是多少?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都非常的投入,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过由于吴老师没有重点的介绍1ML和1L到底是多少?使的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出现了比拟大的偏差所以这一局部的试验操作看来还是有必要的又因为1ML实在太小了,那么我们可以用100ML来进行展示,1L就是10个100ML,这样学生的印像会更深一点,猜想的时候也更有目的性第三局部容积的计算应该说上的也很成功,学生很快就了解到原来容积的计算和体积的计算是一样的,只不过长,宽,高分别要从里面量。

    并且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进行稳固和加深在这局部中有一点需要指出的就是西经杮的体积的测量可以做个展示实验,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西经杮在放入前和放入后的水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怎样计算他的体积?另外吴老师最后的那个练习题,学生之所以做的比拟慢,是因为通过体积求高学生没有进行练习过所以操作起来比拟困难从这事上可以看出,借班上课真的有很多缺乏之处,上课之前还是需要多多了解五年级数学?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评课:1、教师以装满黄沙的木盖为例,实物教学直观易懂,思路清晰,直接揭示出木盒的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2、让学生自学、思考并展开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性和学习积极性3、还应该让学生思考计算容积为什么要沉着器的里面量长、宽、高吗?教后记:本节课用实物直观教学,使学生看得真切,记忆深刻接着教师再进行实际演示,学生更觉得理解深刻透彻,容易掌握,教学效果好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材料本节课的优点:1、课前教师精心准备,从课前的练习到容积的定义解释道实验的准备等等,无一不表达了教师的备课功底2、本课伊始,教师先复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为新授作好铺垫,导入也是运用体积的知识,将长方体的盒子装满沙,求体积,从而引入容积,目的是让学生去体会容积和体积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新授中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先介绍什么是容器,再出示体积的定义,通过找关键词,让学生运用有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比拟完整的认知结构。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在推导进率时通过实际的操作,如将一升水倒入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中,寻找一升与一立方分米的关系,再进一步推导出一立方米与升的关系,既有实验的过程,也有推导的过程,较好的表达了数学知识的严密性3、边学边练,讲练结合,层层递进在讲了体积单位的进率后,先练习了升和毫升的进率,再上升到升与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毫升与立方厘米、立方米的进率,而且讲解详细,让后进生也学有所得4、小组活动组织到位,学生始终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做实验,可见平时对学生的培养功在课外5、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引领调控学法指导的有效策略李老师在本课的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从一个个的实验,推理中去认识所学知识,在练习中强化知识,在交流中体验知识,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建议:在最后总结了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可不可以在讲解了进率之后就去总结呢?这样学生的认识也许会更深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卢卡卡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