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瓜果流通情况调研报告

蔬菜瓜果流通情况调研报告一、果蔬供应和价格情况二、蔬菜、瓜果流通环节收费情况根据调查,市果蔬的流通通常要经过4-5个环节,其发生的费用,由批发和零售两部分组成批发环节费用主要包括田头到市场的运输费、摊位费、人工费及批发利润等;零售环节费用主要包括运输费、摊位费、销售损耗、人工费及零售利润等一)摊位费从调查数据看,市摊位费占蔬菜最终售价的比重不高,对蔬菜最终售价的影响相对有限其中:1、零售市场摊位费对零售价格影响不大如官塘菜市蔬菜摊位费为350元/月,每摊日均销售青菜50公斤,平均到每公斤青菜约0.24元,占最终售价的10%左右;飞凤菜市蔬菜摊位费为130-450元/月,每摊日均销售青菜150公斤,平均到每公斤青菜约0.03-0.1元,占最终零售价格的4%左右;淡村菜市水果摊位费为1000元/月,每摊日均销售水果50公斤,平均到每公斤苹果为0.66元,占最终零售价的7%左右工资(六)零售利润并不高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蔬菜零售商的利润基本维持在每公斤0.4-0.6元,按每日销售100公斤蔬菜测算,日销售利润为50元,月收入约为1500元,基本与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三、流通环节费用对价格影响的分析(一)流通环节费用对蔬菜最终售价的影响较大。
从田头到餐桌,批发和零售环节层层加价对果蔬最终售价的影响程度较大,从调查的四个品种来看,基本上均超过市场收购价,在最终零售价中所占的比重超过50%,特别是苹果,由于非正常损耗较大,使得流通费用占最终零售价的72%二)零售环节费用占蔬菜最终售价的比重高于批发环节调查结果显示,芥菜、大白菜、苹果流通环节分别占蔬菜最终售价的其中,零售环节分别占73%、50%、75.3%,批发环节分别占27%、50%,24.7%,零售环节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批发环节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蔬菜瓜果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必须经历多个环节油价上调、劳动力上涨等因素使流通费用提高,一定程度上弱化产地菜价下跌向终端市场传导的幅度四、存在的问题(一)流通环节过多蔬菜经销环节多,每经过一个环节,都要根据不同情况增加相应的费用,层层加价,导致菜价偏高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蔬菜瓜果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要经过“种植户-产地商贩-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多个环节,而每一道流通环节均要加价0.2-0.4元/500克左右,因此很容易出现零售价格高、地头收购价格低如大白菜产地0.4元,零售市场却卖到了1.5元的局面中国的流通环节成本在农产品方面体现得比较高,是国外的2~3倍。
二)蔬菜瓜果批发市场网点较少,有一定规模的仅有3家,销量不大,辐射不广、规模偏小;销售网点偏少,市场竞争力薄弱销售网点偏少,竞争不充分,批零差率偏高我市的便民菜店仅6家三)实现农超对接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蔬菜基地仍以分散的农户为主,很难满足超市大量的需求和多品种的需要;二是农户无法提供相关资质认证和增值税发票;三是农户不具备农超对接相关知识各大超市正在积极探索做农超对接模式,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四)生产的盲目性让菜农面临的市场风险加大菜农种植什么,种植多少,完全根据蔬菜市场价格的变化和以往的种植经验但由于蔬菜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时间性,现在某种蔬菜的价格高,不一定收获蔬菜时保持高价位价格跌了,菜农就会赔本由于我市基本上没有形成大规模、集约化的蔬菜生产种植基地,菜农基本上是以户为单位种植蔬菜,规模小,品种单一,且同一区域种植蔬菜的品种趋同,加上市场信息的不畅通,菜农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小,菜价稍有波动,就会造成巨大损失五、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继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的同时,应迅速采取措施,缓解个别地区蔬菜市场供求矛盾,帮助解决蔬菜“卖难”和“菜贵伤民”问题,以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一)进一步创新流通模式,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减少流通费用一是在主要农贸市场开辟产地蔬菜直销区,采取对市场菜农直销区实行免收摊位费的办法,鼓励蔬菜协会以及菜农进城入市直销蔬菜,减少蔬菜流通环节,降低经营费用,平抑市场菜价二是建设公益性的批发、零售市场政府加大对市场建设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城乡农贸市场建设三是抓好鲜菜供应的主渠道建设,在市内选择几家大型超市或生鲜市场,让这些市场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以低廉价格、销售鲜菜,吸引消费者购买,促使农贸市场价格回落四是推进农民合作社建设,提高种植“组织化程度”如“农民-经纪人-超市”的农超对接模式由于我市菜生产缺乏合作社之类的指导单位,大量分散经营,蔬菜种植面积无法统计,销路上也无法与一些大商场、超市对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无法适应大流通的要求,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并以“社场对接”“农超对接”等方式抱团进场既可以将中间被菜贩盘剥的环节剥离,提高自身盈利的空间,又能让利于民目前,在我市四塘、五塘一带,自发形成了“农民-经纪人-超市”的农超对接模式,农民经纪人跟利客隆超市签订了蔬菜购销合同,直接下蔬菜种植订单农产品生产中的价格风险就转移到了超市身上。
五是有计划地建设社区便民服务蔬菜副食品直销点,由一级批发商直接配送,设立“早市”或“夜市”经营蔬菜由政府出面组织货源,在有条件的(可以提供蔬菜交易场所)社区、物业小区设置蔬菜直销摊位,每天早或晚规定时间,组织社区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安排摊位,参与蔬菜经商活动从各项收费上给最大优惠这样既解决一部分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的就业问题,又使广大市民能够买到价廉物美的蔬菜二)建立透明的农副产品价格信息机制不同农贸市场之间鲜菜价格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通过在主要媒体、公众较密集的地点公示鲜菜价格的批发价、不同市场的零售价,增强价格信息的透明度,促使经营者合理定价,同时,也使消费者掌握价格的主动权,主动与经营者讨价还价三)尽快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的基金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支持主要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补贴降低菜农种植运输成本、对困难群体动态价格补贴等方面,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稳定市场、平抑物价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不出现大幅度波动四)加强农贸市场和超市收费的监管一是清理农贸市场和超市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二是制定规范市场租赁设施费的相关政策,降低经营者的经营成本。
对政府投资建设的、产权国有及国有流通企业所属的农贸市场的摊位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对其他没有例入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农贸市场摊位费实行备案管理,并公布其摊位费收费标准五)进一步完善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全市所有收费公路(含收费的独立桥梁、隧道)全部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范围,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新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的公路收费站点,要按规定开辟“绿色通道”专用道口,设置“绿色通道”专用标识标志,引导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优先快速通过,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高效畅通六)加强市场监测,做好信息引导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变化情况,预防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及时将国内外农产品产销的形势及价格变化等情况传递给广大生产者、经营者,通过信息引导服务,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学的预测市场,准确调整种养殖结构,避免因信息滞后出现盲目扩大生产,造成农产品价格下跌、销售难现象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