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诗经》中的乡土情韵

文档格式:DOCX| 6 页|大小 19.29KB|积分 10|2022-08-16 发布|文档ID:136477335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诗经》中的乡土情韵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据音乐的不一样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有《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奠的音乐  《诗经》的作者成份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很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域搜集来的民间乐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对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制作乐歌经过修改后,这些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础上全部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致一致秦代曾经焚毁包含《诗经》在内的全部儒家典籍但因为《诗经》易于记诵,因此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东汉以后,毛诗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认可;前三家则逐步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在文学、文化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作为第一部诗集,《诗经》以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向我们展示了殷商社会乃至包含着远古社会的历史风貌从《诗经》的祭祖诗中,我们看到了殷周祖先创业建国的英雄业绩;从农事诗中,看到了在农业生产中辛勤地劳作的农奴;从战争徭役诗中,看到了仆仆风尘的役夫征人;从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中,看到那些关心国家时政的优异人物;从婚姻爱情诗中,看到了周人的婚姻习俗;从其它诗篇中,我们也看到周代社会多种多样的民俗风情,能够这么说,《诗经》中的30五篇作品,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交织成一幅立体的历史画卷接下来关键谈谈诗经中的乡土情韵  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据考古发掘,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便已开始了农业种植活动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存在的仰韶文化,就是一个较发达的定居农耕文化遗存从甲骨卜辞记载中可知,农业已经是商代社会的关键生产从富饶的渭河流域发祥的周民族来看,周更是一个专事农业生产的历史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定居农耕文化从而也很早就培养了人那种植根于农业生产的安土重迁、勤劳守成的浓重的乡土情韵  《诗经》是含有浓重的乡土之情的艺术且不说十五《国风》散发着浓郁的各地乡土的芬芳,即便是在《雅》、《颂》的抒情诗中,也莫不表现着植根于农业文化的深深情韵。

    这不但仅表现为周人对农事的关心,对农神的崇敬和农事诗的创作,而且表现为在《诗经》中大部分作品中所表现的对故土的眷恋  《诗经》中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韵,首先在周族史诗和祭奠诗这种尤其典雅庄重的作品中得到最好的表现如《周颂·载芟》: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不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除草又除杂树,接着耕田松土千双农夫锄草,走向低田小路家主和她的长男,跟着很多子弟,个个全部是好汉送饭的说说笑笑,妇女人人美好男子干劲旺盛,犁锹锋利有刃开始耕种南亩,播下多种禾谷种子生气内蓄,苗儿连续出土杰出的苗儿特美,通常的整整齐齐薅草频繁细密收获累累众多,众多粮食堆积,堆积千亿万亿用来酿造酒醴,奉祭先祖先妣,供给多种祭礼祭筵酒气芬芳,邦家光大盛昌酒香伴着椒香,老人长寿安康这景象超出期望,有今天何曾料想,自古以来就是这么从开端到“绵绵”句全部是写农夫力田和禾谷成长的情形她们津津乐道于农业的丰收,在宗教仪式上演出有关农业生产的舞蹈,从春天的垦荒一直写到秋天的收获。

    她们在祭坛上献上最好的粮食贡品以娱乐祖先和神灵,乞求神灵明年带给她们更加好的收成;她们在家乡的土地上编织着理想生活的花环,描绘着事业兴旺发达的图画   农业生产培养了周人安土重迁的文化品格,反过来,因为战争、徭役等造成的远离故土家园的痛苦的事件,也成了诗人笔下丰富的题材翻开《诗经》,我们感受最为深刻的内容之一,就是《国风》和《小雅》中那种浓浓的相思怀归之情这里有在外的游子征夫的思乡之曲,如《击鼓》、《式微》、《鸨羽》、《扬之水》、《匪风》、《东山》、《破斧》、《小雅·四牡》、《采薇》、《出车》;也有故乡的妻子思念在外的征人,如《卷耳》、《汝坟》、《草虫》等等如此众多的作品,尽管各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示和情感抒发的不一样情境,却又共同指着眷恋故土家园的乡思之情,这不能不说是农业文明所培养起来的特殊民族情感又如《唐风·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胆小谨慎的鸨鸟,会集于那柞树丛王爷差事没停息,使我不能种植粮,我的父母有何依仗?悠悠在上苍天啊,何时才能有归所。

      胆小谨慎的鸨鸟,会集于那棘树丛王爷差事没停息,使我不能种植粮,我父母有何食物?悠悠在上苍天啊,何时才能有尽头  胆小谨慎的鸨鸟,会集于那桑树丛王爷差事没有停息,使我不能种植粮,我父母有何可尝?悠悠在上的苍天啊,何时才能有正常  写远行在外的征人久役不归,首先想到的是家里田园的荒凉,然后想到父母无人奉养,并为此而一遍遍地呼叫苍天,这不是农业民族所培养起来的一个特殊的文化情感吗?  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韵,并不但仅表现为一个眷恋故土的思乡之情,它更培养了周民族安分守己,不事扩张、不尚冒险的品格即便是抵抗外族入侵一年二年的离乡光景,似乎也难以让她们忍受,“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在周人看来,假如至岁暮还不见还家已经不符合生活的常情诗人之怨,早已经充盈于字里行间,“我心悲伤,莫知我哀”更有甚者,甚至在她们出征离家的那天,就已经带着满腹的哀怨和眷顾,“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回乡时依然有着不尽的忧愁,“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植根于农业文化的安土重迁的乡土情韵,在这些诗句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类似的例子还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诗经》是植根于农业文明的艺术,农业社会塑造了人的农业文化心态从一定意义上说,《诗经》就是中国一部充足表现了农业文化精神的诗集。

    这不独表现为在思想情感上有浓厚的乡土情韵,还表现在创作态度、表现方法、写作目标、审美观念等各个方面农业劳动对象在大自然中丰富活泼的生命形态刺激了“触景生情,感物而动”的直觉感发式的创作冲动;农业生产对大自然的依靠关系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心态,并决定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产目标影响了传统诗歌、自适自足、重在表现本身价值的写作目标;农业社会大家效法大自然的友好的节奏秩序而形成了以“中和”为美的审美观念;农业的周而复始的简单再生产方法滋养了尚古意味和静观情趣全部这些得到农业社会集体文化心理的普遍认同,从而成为创作和鉴赏的审美规范,并组成传统诗歌农业文化形态的基础特征,在《诗经》中,我们全部能够得到或多或少的印证正是这些,使《诗经》不仅在作品题材内容上,更使它在文化精神上成为后世诗歌创作的标兵和典范  《诗经》既是上古文化的诗的总结,又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源头,它生成于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土壤,含有极为丰厚的文化内容这使得它在历史上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诗的界域,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她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认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好良策)。

    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她甚至认为,研究诗经能够培养联想力,提升观察力,学习讽刺方法,能够利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侍侯君主,从而达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效果以上内容,仅是从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韵对《诗经》中的文化精神做了些浅显的分析其实,诗经它所包含的文化精神远不止这些对其文化意蕴的开掘也将是无限的有待学习和鉴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积水成渊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