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协议书
2022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协议书2022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协议书第1篇〔孤独症儿童〕甲方〔康复机构〕:乙方〔受助监护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是2022年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是改善残疾儿童状况的一项抢救性工程为办好办实事这项惠民工程,明确责任,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特订立以下协议:一、甲方责任:1、甲方同意接受〔乙方〕为本康复机构在训人员享受政府补贴,为其提供康复训练效劳2、甲方根据省定点康复机构建设和效劳标准的要求,为乙方孩子提供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时间为一学年〔10个月〕、每天训练课时6课时〔每课时30分钟〕,其中每天要安排单训课和感统课至少各一节的康复效劳工程3、甲方根据定点康复机构建设标准的要求,保证训练场所,教学设备的完善,建立健全平安规章制度,确保受助对象的人身平安,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4、甲方要建立健全受助对象的康复训练档案,内容包括全年康复方案、康复记录、康复小结以及康复前期、中期、后期的评估,填发〔以下简称〕,保质保量做好受助对象的康复训练5、甲方可适当收取食宿费,食宿费不能超过当地物价部门规定普通幼儿园食宿收费标准假设有违反视为放弃作为定点康复机构单位。
应保质保量做好受助对象的康复训练,并提供受助对象康复训练票据和救助卡记录6、甲方协助乙方凭及票据到残联领取政府定额补助资金二、乙方责任:1、乙方应向甲方提供残疾儿童康复受助审批表、受助对象和监护人的户籍证明、受助对象的残疾证或诊断证明、监护人的贫困证明、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协议书,经市级、县〔区、市〕级残联审核批准后,方可享受补贴2、乙方应定期送受助对象到甲方康复机构参加康复训练,并自觉遵守甲方有关规章制度,服从甲方人员管理3、乙方对受助对象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特殊疾病、特异行为及其它特殊情况,应如实告知甲方,在甲方遇到乙方的受助对象发生临时病情变化,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时,乙方接到通知后须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理4、乙方享有政府补贴为每人1500元/月康复训练费乙方在训期间,除按照文件规定要求受训时间外,如需要加训,其费用应由乙方自理5、乙方在训时间为孤独症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年度康复训练时间少于6个月不享受康复救助康复训练满10个月以上方能享受政府全额补助三、康复训练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四、本协议双方盖章签字后生效,一式叁份,甲方、乙方、残联各一份甲方单位名称:乙方监护人姓名:法人代表:身份证号码:单位地址:监护人家庭地址:电话:电话:2022年月日2022年月日2022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协议书第2篇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精神,稳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榆中县残联多措并举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工程的实施。
早谋划,周密部署到位2月25日,榆中县残联召开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工程专题会议,及时总结2022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经验,安排部署2022年兰州市为民兴办实事工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工程,并与13家康复机构签订,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工程的高标准实施奠定根底早发动,政策宣传到位榆中县残联利用电子屏、QQ群、微信群等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宣传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民生工程并通过春节前走访、慰问等进行入户宣传,让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早筛查,需求了解到位榆中县残联改革筛查方式,由以往的残联集中筛查变为各康复机构现场筛查、入户筛查、电话筛查和交叉筛查,增大筛查覆盖面,确保残疾儿童一个不漏据悉,截至目前,榆中县残联已对排查出的32名符合转送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办理了转接手续,到定点的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应救尽救榆中县残联负责人石亚磊向记者介绍说:2022年,县残联拟对全县017岁的115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主要包括为残疾儿童提供视力矫治、听力言语训练、言语矫治、脑瘫综合康复训练、肢体矫治术后康复训练、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孤独症康复训练、心理康复及社会适应性训练等。
2022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协议书第3篇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实施方法中明确指出:资助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经卫生部门认定的诊断机构确诊的孤独症儿童;年龄3-6周岁;资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城乡有康复需求的贫困孤独症儿童,其中优先资助城乡低保家庭的贫困孤独症儿童资助标准中央财政按每年人均12000元标准对康复训练给予补助任务目标2022年2022年,为36000名贫困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效劳其中,2022-2022年6000名〔合并实施〕,2022年-2022年每年10000名实施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有一定工作根底和效劳能力的城市,确定符合标准的康复训练定点机构,采取康复救助卡的方式,2022年-2022年为36000名贫困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效劳工作体系中国残联会同财政部审定工程实施方案,下达工程任务指标,印制并下发,审核工程任务完成情况,协调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指导、监督、检查各省工程执行情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会同省级财政部门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工程实施方案和相关工作制度,分解下达任务,审核确定工程受助对象与定点康复机构,督导定点康复机构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和家长培训工作,做好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工程的指导检查和统计汇总工作。
定点康复机构制定康复方案和康复训练方案,为受助对象建立个人康复档案,开展康复训练和家长培训,做好康复训练效果的定期评估工作,按照要求填写、上报工程数据、报表,并保存好康复方案、康复训练方案和记录备查,负责受助对象的回访和后续效劳工作流程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定点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要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工程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全康办〔2022〕19号〕的要求,在省内选择有一定工作根底和效劳能力的城市,经过省级评审,确定到达三级及以上的康复机构作为工程实施单位〔民办、公办、民办公助皆可,优先选择融合式教育模式的康复训练机构〕工程地区残联应与确定的定点康复机构签订工程协议书,明确各自责任,并将定点康复机构名单上报中国残联康复部备案成立专家组,组织开展培训和业务指导各工程地区要成立孤独症儿童康复专家组,负责组织人员培训,指导定点康复机构开展工作,配合残联进行督导检查确定救助对象工程实施的年度周期为从该年度9月1日至下一年度8月31日该年度确认的受助对象应在该年度9月1日前,年龄在3-6周岁范围内〔最大年龄不超过6周岁〕对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孤独症儿童,采取家长〔监护人〕申请、居〔村〕委会推荐、工程地区残联审批的方式,填写〔此表一式三份,由省残联、工程地区残联和定点康复机构留存〕。
经工程地区残联审核批准后,向受助对象发放救助对象每年审核一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受助对象发生正常变更,须受训满半年并提前1个月告知工程地区残联,经工程地区残联确认备案前方可变更因特殊原因中止康复训练的,定点康复机构应及时上报工程地区残联,注销其救助卡受助对象发生变更后,工程地区残联应在1个月内重新筛查确认救助对象,使用剩余的康复经费对新确认的救助对象进行康复救助,并将变更情况存档备查如受助对象需变更定点康复机构,需受训满半年并提前1个月告知工程地区残联,经残联确认备案后才能变更为保证康复效果,原那么上受助对象在年龄许可范围内应给予连续资助建立康复档案,实施康复救助效劳受助对象凭到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在接受康复训练前,要根据〔全康办〔2022〕26号〕,对受助儿童进行基线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别化训练方案,开展康复训练、家长培训工作;并按要求定期评估,掌握并跟踪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效果,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定点康复机构负责为收训的贫困孤独症儿童建立个人受助康复档案,登记填写效果评估情况,保存教学方案、训练记录、评估记录等资料备查经费结算定点康复机构根据收训贫困孤独症儿童的实际情况,与残联进行结算;定点康复机构应确保12000元康复救助经费供受助对象持续使用1年〔有寒暑假的机构为10个月〕,并将工程经费的使用情况每月定期记入,每项记录均须由受助儿童法定监护人签字确认〔此卡由受助儿童法定监护人负责保存〕。
定点康复机构凭救助卡记录复印件及受助儿童康复训练经费支出单据,定期与工程地区残联结算登记统计及汇总定点康复机构负责做好新收训儿童登记和康复效果评估工作,定期将受助儿童接受康复救助相关信息录入;中国残联康复部会同各省残联负责及时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于每年1月15日前将审核后的上一年度数据库上报中国残联信息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和工程执行单位负责做好工程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及声像资料〕的收集、积累、存档,并于每年1月31日前,撰写绩效报告上报中国残联康复部〔格式要求参看康函〔2022〕43号〕经费管理工程经费由中国残联根据各省〔市、区〕任务指标进行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下达省级财政部门,拨款文件抄送省级残联和财政部驻各省〔市、区〕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各省〔市、区〕根据省级国库管理要求,及时将经费拨付至工程单位地方财政应统筹使用各项资金工程提供的康复训练经费包括:救助对象康复训练费、康复效果评估费、训练教材费、家长培训费、食宿费及家庭指导费承当工程任务的定点康复机构〔包括融合式教育的康复机构〕原那么上不得向受助对象收取任何费用对于收费标准低于救助标准的康复机构,救助对象按照同机构其他儿童收费标准予以补助;对于收费标准高于救助标准的康复机构,机构可适当收取食宿费,食宿费不能超过当地物价部门规定的普通幼儿园食宿费收费标准,且全年收费总额不得超过2000元。
如工程执行过程中出现经费结余,省残联应严格按照工程方案要求,将多余的经费用于其他贫困孤独症儿童的救助工作省残联康复部应撰写工程结余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报告,报中国残联康复部备案工作要求注重提高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质量各省残联应加强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指导,逐步提高康复训练质量,坚持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自然环境支持的教学模式,标准孤独症儿童康复课程设置,开设沟通、游戏〔交往〕、运动等课程,通过个别化训练解决儿童的个体问题,在此根底上,注重与普通小学教学模式的衔接注重开展培训工作各省残联应定期组织孤独症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积极发挥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的示范作用开展业务指导,采取集中培训、巡回指导、业务交流、教学示范等形式,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形成骨干教师队伍定点康复机构在开展康复训练的同时,应把家长培训工作作为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按工程要求定期开展家长培训工作,征求受助对象家长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良和加强家长培训工作,做好相关培训档案的管理检查评估检查评估内容包括工程组织管理、儿童诊断、康复训练效果、档案上报、经费管理和使用、数据统计、工程宣传、家长满意度等方面。
工程地区残联负责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工程执行情况进行督导中国残联会同财政部等部门适时对工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验收转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