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相关文档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三唑酮在水稻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文档格式:DOC| 2 页|大小 36.01KB|积分 15|2021-10-14 发布|文档ID:32334658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三唑酮在水稻病害防治上的应用1、三唑酮可防治哪些水稻病害?怎样使用?将三唑酮应用于防治水稻病害是我国的一项创举,自1982年起,历时8年的研究,明确了三唑酮对水稻病害的防治谱及其使用技术,现列简表如下:20%三唑酮乳油防治水稻病害一览表稻病名称每亩次用量、毫升施药时期防治效果备注纹枯病50~150孕穗至始穗期70~80病情发 展快和严重的田块,齐穗期再施药一次叶稻瘟75初发病时60穗颈瘟100~150破口至齐穗期80~90叶黑粉病40~75孕穗至破口期60~80叶尖枯病60孕穗至齐穗期70~80叶鞘腐败病50~150孕穗末至破口期70~80重病田于孕穗和齐穗各施药一次云形病35~50孕穗至齐穗期70以上稻曲病75~125孕穗至破口期80~90粒黑粉病75齐穗和始花期50~60注:若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用药量各增加25%2、三唑酮防治水稻病害,怎样才能取得“一药多治”的效果?根据水稻生产中后期多数真菌性病害的发生发展集中在孕穗至抽穗期,此时施用三唑酮防治,才能达到“一药多治”的效果具体应掌握以下使用技术:(1)三唑酮防病效果取决于施药时期水稻生长中后期病害有为害期集中的特点,仅稻粒黑粉病是花期侵染,其他的病害都在水稻孕穗抽穗阶段开始发生发展,因而应掌握在这个时期施药为宜,其防效最高。

    齐穗期以后施药,其综合防效有所降低但在以稻粒黑粉病为主的田块,应于齐穗后施药,或在始穗期和始花期各施药一次为宜2)三唑酮的最适用量,因发病种类和发病程度而异,特别是发病程度的影响更大在一般发病年份或田块,每亩次使用15%可湿性粉剂60~70克(20%乳油50ml左右),病情严重时用药量增加到15%可湿性粉剂100~130克(20%乳油75~100ml左右),对稻曲病、稻粒黑粉病也需要这个剂量防治以穗颈瘟为主时的用药量,要增加到15%可湿性粉剂200克(20%乳油150ml左右),方能取得较好的防效3)三唑酮的施药次数在一般发病年份或田块,施药防治一次即可,病情严重或发病期较长时施药两次,即在孕穗至抽穗期施第一次药,齐穗期再施一次,其综合防效可提高20%左右在施药适期内,施药2次比施药1次的防效有明显提高,且防效稳定防治水稻纹枯病,将1次用药量分2次施用,间隔7~10天,防效更好3、三唑酮的防早衰及增产作用叶片早衰,是水稻生育后期常见的一种现象,尤其是杂交水稻在生长后期易发生多种叶面病害,更易导致功能叶干枯衰败,使空壳率达18~28%,千粒重下降4~6%施三唑酮防治病害的同时在防止水稻早衰上表现出两种现象:(1)提高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

    一般在施药后约6天,就可见直观效果,叶色增绿据测定施药后约25天左右,叶绿素含量可提高2~2.5倍2)叶片绿色维持时间长一般比不施药的要延长7~10天,且愈接近水稻成熟期,叶片绿色程度愈显著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光合作用增强,制造营养物质增多,叶片绿色维持时间长,制造养分的天数增多因而到稻株成熟时,叶片枯黄度轻,秆青籽黄,结实率提高,每穗实粒数增多,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加,产量提高,一般增加产量7%~9%施用三唑酮还能使稻谷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据对粳稻和杂交稻的稻米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一般增加5~8%,最高达13.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仙人指路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