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和译文

word《道德经》全文和译文2013-2-19自依江南第一章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名可名〔可以明确定义的名〕,非常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无名天地之始〔大地在开始时并无名称〕,有名万物之母〔名只是为了万物的归属〕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常用无意识以发现其奥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常用有意识以归属其围〕两者同出异名〔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一样〕,同谓玄之又玄〔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关窍〕众妙之门〔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斯恶已〔是因为丑恶的心灵在作崇〕;皆知善之为善〔皆知善之所以为善〕,斯不善已〔是因为不善的意念在作怪〕故有无相生〔因此而产生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长短相形〕、高低相倾〔高低相倾〕、音声相和〔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前后相随等各种患得患失的主观意识〕是以圣人〔但是圣人〕,处无为之事〔处于无区别心之无为境界〕,行不言之教〔教化众生于不言之中〕,万物作焉而不辞〔顺应万物的开展规律而不横加干预〕生而不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而不恃〔竭尽全力而不自恃已能〕,功成而弗居〔功成业就而不居功自傲〕。
夫为弗居〔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是以不去〔所以他不会失去什么〕第三章不尚贤〔不刻意招贤〕,使民不争〔使民众不去争名〕;不贵难得之货〔不稀罕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使民众不为盗〕不见可欲〔不见引发欲望的根源〕,使心不乱〔就不会产生动乱的动机〕是以圣人之治〔所以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虚其心、实其腹〔普与虚心、养身的道理〕,弱其智、强其骨〔宣传弱智、强骨的好处〕,【注:弱者道之用】常使民无知无欲〔常使人民深刻感悟无知无欲的益处〕,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无用武之地〕为无为〔以无为的境界处理政务〕,如此无不治〔国家就没有治理不好的理由〕第四章道冲〔道似一个器皿〕,似万物之宗〔好似万物的根源〕,渊兮〔它浩瀚无边啊〕,而用之或不盈〔永远取之不尽〕挫其锐〔压制锋芒〕,解其纷〔解脱纷扰〕;和其光〔和顺光辉〕,同其尘〔混同尘垢〕湛兮〔高深莫测啊〕,似假如存〔好似无处不在〕吾不知谁之子〔我虽然不知它的来源〕,象帝之先〔但它却先于上帝〕第五章天地不仁〔大地超越仁的概念〕,以万物为刍狗〔任凭万物像草狗那样自生自灭〕;圣人不仁〔圣人超越仁的概念〕,以百姓为刍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大地之间的一切生命〕,其犹橐薛乎〔犹如风箱一样〕,虚而不源〔虚空但无穷尽〕,动之愈出〔越动付出愈多〕。
多言数穷〔言多必然有失〕,不如守中〔不如抱心守一〕第六章谷神不死〔掌握采集大道能量的方法就可以长寿〕,是谓玄牝〔就好比掌握了复制生命的方法〕玄牝之门〔复制生命的不二法门〕,是谓天地根〔是与天地同寿的根本〕绵绵假如存〔绵绵不断的生命形式就是这样存在的〕,用之不勤〔大道的能量是用之不竭的〕第七章天长地久〔夭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大地之所以能长久〕,以其不自生〔因为它不为自己而生〕,故能长生〔所以能长生〕是以圣人〔因此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因为谦让反而获得人民的拥戴〕,外其身而身存〔置之身外反而让人民依赖他的存在〕,非以其无私邪〔难道不是这种无私的精神〕?故能成其私〔反而成全了圣人的理想吗〕第八章上善假如水〔上等的善就如水一样〕水善〔水善的表现形式是〕:利万物而不争〔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处众人之所恶〔甘居众人之所唾弃〕,故几于道〔所以水最接近于大道〕居善地〔起居善于选择吉地〕,心善渊〔心态善于融入平静〕,与善仁〔交流善于把握仁爱〕,言善信〔言语善于表达诚信〕,正善治〔政见善于治理国家〕,事善能〔处事善于发挥能量〕,动善时〔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夫唯不争〔惟有像水这样不争〕,故无尤〔所以才能万事无忧〕。
第九章持而盈之〔财物执持盈满〕,不如其已〔不如适可而止〕;揣而锐之〔铁器磨得锐利〕,不可长保〔不可长期保存〕;金玉满堂〔金玉堆满堂屋〕,莫之能守〔不知谁人能守〕;富贵而娇〔富贵而生骄横〕,自贻其咎〔那是自找麻烦〕功成身退〔功成名就身退〕,天之道〔才是自然之道〕第十章载营魄抱一〔精神与形体统一〕,能无离乎〔能永远不别离吗〕?专气致柔〔结聚精气以致柔和〕,能婴儿乎〔能像初生的婴儿吗〕?涤除玄监〔洗涤心灵之镜〕,能无疵乎〔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无为乎〔能顺应自然吗〕?天门开阖〔感官自然开启〕,能无雌乎〔能不被引诱吗〕?明白四达〔理事明白通达〕,能无知乎〔能没有成见吗〕?生之畜之〔创造并养育万物的大道〕,生而不有〔创造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为而不恃〔无所不能而不自恃有功〕,长而不幸〔左右万物而不任意宰割〕,是谓玄德〔这就是恩泽天下的玄德〕第十一章卅辐共一毂〔卅根辐条围成一个粘辘〕,当其无有车之用〔因为中间有空车才能行进〕然埴以为器〔燃烧粘土使其成为器皿〕,当其无有器之用〔因为中间有空器皿才能容纳〕凿户牖以为室〔开凿门窗建造居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因为中间有空居室才有光明〕。
故有之以为利〔有形的东西之所以被人们利用〕,无之以为用〔是因为看不见的无形在起作用〕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贪图美色令人看不清丑恶〕;五音令人耳聋〔喜闻顺音令人听不到忠言〕;五味令人口爽〔美味佳肴令人品不了疾苦〕;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驰骋田猎令人心狂意躁〕;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难得之货令人图谋不轨〕是以圣人之治〔因此圣人治理国家〕,为腹不为目〔重视在的充实而放弃外表的愉悦〕,故去彼取此〔所以知道如何舍得〕第十三章宠辱假如惊〔宠辱假如惊〕,贵大患假如身〔贵大患假如身〕何谓宠辱假如惊〔什么叫宠辱假如惊〕?辱为下〔把荣辱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得之假如惊〔得到了无比惊喜〕,失之假如惊〔失去了无比惊恐〕是谓宠辱假如惊〔这就叫宠辱假如惊〕何谓贵大患假如身〔什么叫贵大患假如身〕?吾所以有大患者〔我所以有强烈患得患失的心态〕,为吾有身〔因为我有自我的观念〕,与吾无身〔如果我抛开自我〕,吾有何患〔我还有什么理由患得患失〕故贵以身为天下〔所以重视自身为天下的人〕,如此可寄于天下〔才可以把天下寄于他〕;爱以身为天下者〔爱惜自身为天下的人〕,乃可以托于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第十四章视之不见〔看不到图象〕,名曰夷〔称着夷〕;听之不闻〔听不到声音〕,名曰希〔称着希〕;拎之不得〔触不到形体〕,名曰微〔称着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此无色、无声、无形之物无法用语言描述〕,故混而为一〔只能称它为阴阳未判之混元一气〕其上不谬〔它的上面不见光明〕,其下不昧〔它的下面不见黑暗〕,纯纯不可名〔实在是无法给它下定义〕,复归于无物〔还是把它复归于无物吧〕是谓无状之状〔这应该是无状态之状态〕,无物之象〔无物象之物象〕,是谓恍惚〔这就是似无似有的恍惚〕,迎之不见其首〔往前追溯不知何时开始〕,随之不见其后〔往后跟随不知何时完毕〕执古之道〔掌握上古的自然之道〕,以御今之有〔以驾御今天的生命之有〕,以知古始〔以感知上古的来龙去脉〕,是谓道纪〔这就是自然之道的纲纪〕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古时善于修道的人〕,微妙玄通〔见解微妙而深远通达〕,深不可识〔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夫唯不可识〔夫惟恐言不达意〕,故强为之容〔故努力为之形容〕:豫兮假如冬涉川〔开始学道者慎重的象严冬过河〕,犹兮假如畏四邻〔尤其惧怕邻里的干扰〕,俨兮其假如客〔严肃的好象虔诚的客人〕涣兮假如冰之将释〔继而他的性格会变的洒脱无羁涣然冰释〕,敦兮其假如朴〔品质会变的敦厚诚恳朴实无华〕,旷兮其假如谷〔心胸会变的旷达开朗虚怀假如谷〕,浑兮其假如浊〔意识会经历浑浊与混乱的考验〕。
孰能浊以止〔如何将这种混乱的杂念止住呢〕?静之徐清〔把心静下来漫漫就清澈了〕孰能安以久〔什么方法能保持安静状态长久〕?动之徐生〔感悟静极生动带来的生机〕保此道者不欲盈〔保持这种方法修道的人不会骄傲自满〕,夫唯不盈〔正因为他不会骄傲自满〕,故能敝而新成〔所以才能敝弃旧获得更新〕第十六章至虚极〔修道进入虚无至极的意境〕,守静笃〔安守宁静气定神闲〕万物旁作〔万物在时空的隧道中行进〕,吾以观其复〔我可以反复观察他们的循环〕夫物芸芸〔大地万物芸芸众生〕,各复归其根〔各自都要归于它们的因果〕归根日静〔看到因果可以说是静的作用〕,静日复命〔只有静才能了解生命的真谛〕复命日常〔生命的真谛就是变化的规律〕,知常日明〔了解变化规律才算通晓明白〕不知常〔如果不知道变化规律〕,忘作凶〔妄作非为自然带来凶险〕知常容〔知道变化规律才能包容一切〕,容乃公〔包容一切才能公正豁达〕,公乃全〔公正豁达才能完整周全〕,全乃大〔完整周全才能符合自然〕,天乃道〔符合自然就是遵循大道〕,道乃久〔遵循大道才能久安〕,没身不殆〔终身都不会感觉到不妥〕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的,人民近而赞美他〕。
其次,畏之〔再次的,人民畏惧他〕其下,侮之〔更次的,人民轻蔑他〕信不足焉〔信用不足的君主〕,有不信焉〔自然有不信任他的臣民〕犹兮其贵言〔慎重做到不随意发号施令〕,功成事遂〔帮助人民实现心愿〕,百姓皆谓:“我自然〃〔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第十八章大道废〔大道废除〕,有仁义〔自然出现仁义〕;智慧出〔智慧频出〕,有大伪〔自然混杂大伪〕;六亲不和〔六亲不和〕有孝慈〔自然彰显孝慈〕;国家昏乱〔国家昏乱〕,有忠臣〔自然产生忠臣〕第十九章绝圣弃智〔崇高的圣贤志士不用奸诈治国〕,民利百倍〔人民自然可以获得百倍的利益〕;绝仁弃义〔崇高的仁爱之士不搞义气用事〕,民复孝慈〔人民自然能恢复忠孝仁慈之心〕;绝巧弃利〔崇高的能工巧匠不去争夺名利〕,盗贼无有〔盗贼自然不会刻意打他的主意〕此三者以为文不足〔仅此三者作为法如此是远远不够的〕,故另有所属〔所以另外还须心有所属〕:见素抱朴〔保持纯朴的心态〕,少私寡欲〔减少自私的欲望〕绝学无忧〔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真理与谬误〕,相去几何〔相差多少〕?美之与恶〔真善美与假恶丑〕,相去何假如〔相差又在那里〕?人之所畏〔人们所畏惧的东西〕,不可不畏〔也畏惧人吗〕?荒兮〔浩瀚的荒漠啊〕,其未央哉〔又有多少悬而未决的道理〕。
众人熙熙〔众人都喜欢熙熙攘攘凑热闹〕,如享太牢〔比如去参加盛大的祭祀活动〕,如春登台〔比如春天登临楼台远眺美景〕我独泊兮其未兆〔我们确淡泊恬静好象未开窍〕,如婴儿之未孩〔如婴儿刚出世还没有学会笑〕乘乘兮〔随风漂泊啊〕,假如无所归〔仿佛找不到归宿〕众人皆有余〔众人都希望自己富贵有余〕,而我独假如遗〔而我们却希望自己扔掉包袱〕我愚人之心也哉〔我们这种愚人的心灵啊〕,沌沌兮〔多么象混沌无知啊〕俗人昭昭〔世俗之人看上去都能明明白白的事情〕,我独昏昏〔惟独我们得道之士仿佛昏昏沉沉〕俗人察察〔世俗之人看上去都能清清楚楚的事情〕,我独闷闷〔惟独我们得道之士仿佛蒙在鼓里〕众人皆有以〔众人皆有远大的志向〕,而我独顽且鄙〔惟独我们冥顽不化而且鄙陋寡闻〕泽兮其假如海〔沉静啊就像地平线上的大海〕,飕兮假如无止〔却有着无法遏止的生命动力〕我独欲异于人〔我们与众人不同的理由〕,而贵食母〔是因为推崇从道中得到养份〕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夭人合一的通道可以容纳万众的意识〕,唯道是从〔只有符合大道才能被认从〕道之为物〔道作为未知世界的事物规律〕,唯恍唯惚〔只能以恍恍惚惚的形式存在〕惚兮恍兮〔在这种亦真亦幻的意境中〕,其中有象〔能看到万物的景象〕;恍兮惚兮〔在这种似有似无的意境中〕,其中有物〔能感知万物的本性〕;窈兮冥兮〔意识深远冥灭自性〕,其中有精〔就能把握其中的精华〕。
其精甚真〔其精华的真实程度毋庸置疑〕,其中有信〔这就是你确信无疑的感悟〕自古与今〔从古至今〕,其名不去〔这种悟道的方法就没有失去过〕,以说众甫〔用它可以了解众生万物的规律〕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我何以知道众生万物的规律〕?以此〔就是用这种方法感悟的〕第二十二章曲如此全〔弯曲形成了最完美的世界〕,枉如此直〔大的弯曲如此象是一条直线〕,洼如此盈〔身置低洼处才会获得盈满〕,敝如此新〔鄙弃旧观念才能推出新〕,少如此得〔爱好越少越容易获得感悟〕,多如此惑〔爱好越多反而会感到迷惑〕是以圣人抱一〔所以圣人悟道会专一致志〕,为天下式〔这样才能成为天下的榜样〕不自见故明〔不自持己见反能明白事理〕;不自是故彰〔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显〕;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负蛮干反能获得成功〕;不自矜故长〔不自认圣贤反能成为首领〕夫唯不争〔正因为你与世无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天下反而没人与你相争〕古之所谓“曲如此全〃者〔古人所言“曲如此全〃者〕,岂虚言哉〔怎么会是虚言呢〕?诚全而归之〔诚信此道者天下将归属他〕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少发号令也是符合自然的〕飘风不终朝〔狂风不会坚持一上午〕,骤雨不终日〔骤雨不会坚持一整天〕孰为此者〔谁会这样大发雷霆〕?大地〔这是天地的杰作〕。
天地尚不能久〔大地的狂暴尚不能长久保持〕,而况于人乎〔又何况于人呢〕?故从事于道者〔所以生活在自然规律中的人们〕,道者同于道〔修道者喜欢同道在一起〕;德者同于德〔有德者喜欢同德在一起〕;失者同于失〔失落者喜欢同失落在一起〕同于道者〔于道一样的人〕,道亦乐得之〔道也愉快地接纳〕;同于彳惠者〔于德一样的人〕,德亦乐得之〔德也愉快地接纳〕;同于失者〔于失落一样的人〕,失亦乐得之〔失落也愉快地接纳〕信不足焉〔诚信不足的人〕,有不信焉〔自然有不信他的人〕第二十四章践者不立〔脚不粘地不晓立者感受〕,跨者不行〔骑人肩膀不知行者甘苦〕自见者不明〔自我成见不能明白事理〕,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不能彰显智慧〕,自伐者无功〔自我蛮干只能无功而返〕,自矜者不长〔自恃圣贤不能成为首领〕其在道也〔这样的人如果混入道中〕,曰余食赘行〔必然犯余食赘行的毛病〕物或恶之〔有人或许厌恶这种观点〕,故有道者不处〔但得道者会超越这种境界〕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有一种物质混然而成〕,先天地生〔先于天地产生〕寂兮廖兮〔寂静啊无形啊〕,独立而不改〔独立存在而永恒不变〕,周行而不殆〔周而复始而不会殆尽〕,可以为天下母〔可以认为它是天下万物的根源〕吾不知其名〔我不知它叫什么名字〕,字之曰"道〃〔就送它一个字叫“道〃〕,强为之名曰“大〃〔勉强为它起了一个名叫“大〃〕大曰逝〔它可以说是遥不可与的过去和未来〕,逝曰远〔遥不可与的过去和未来也可以说是无比深远〕,远曰反〔知道它的深远是因为能了解它周而复始的缘故〕故道大〔所以说道是伟大的〕、天大〔夭是伟大的〕、地大〔地是伟大的〕、人亦大〔人也是伟大的〕,域中有四大〔宇宙中有四个伟大〕,而人居其一焉〔而人也占居其中之一〕。
人法地〔人尊循于地的法如此〕,地法大〔地尊循于天的法如此〕,天法道〔夭尊循于道的法如此〕,道法自然〔道尊循于自然的法如此〕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稳重是飘然的根基〕,静为躁君〔宁静是狂躁的主宰〕是以圣人〔所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终日行进而不离载重车辆〕虽有荣观〔虽有豪华生活〕,燕处超然〔却能超然物外〕奈何万乘之主〔无奈有一些拥有万辆马车的国主〕,而以身轻天下〔只知满足自身欲望而轻天下社稷〕轻如此失本〔因轻浮而失去道德跟本〕,躁如此失君〔因狂躁而失去主宰地位〕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于行动不会留下痕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言谈不会留下话柄〕,善数不用筹策〔善于算术不用筹码工具〕,善闭无关槌如此不可开〔善于关闭无需门闩顶杠也无法打开〕,善结无纯约如此不可解〔善于捆绑不用绳索制约也无法解脱〕是以圣人〔因此圣人〕,常善救人〔常常善于拯救世人〕,故无弃人〔所以没有人被遗弃〕;常善救物〔常常善于拯救万物〕,故无弃物〔所以没有物被遗弃〕是谓袭明〔这是传承大道之明〕故善人者〔所以善于拯救世人的人〕,不善人之师〔是不善于此道者的教师〕;不善人者〔不善于此道者的人〕,善人之资〔是善于此道者的资源〕不贵其师〔不尊重这样的教师〕,不爱其资〔不爱惜这样的资源〕,虽智大迷〔虽有智慧却身在迷中〕。
是谓要妙〔这是善人之道的要妙〕第二十八章知其雄〔知道阳刚的雄健〕,守其雌〔却甘愿安守雌柔〕,为天下溪〔好比天下的溪流〕为天下溪〔成为天下的溪流〕,不离〔自然之德陪伴左右〕,复归于婴儿〔这样就能回复婴儿般的纯真自然〕知其白〔知道光明在那里〕,守其黑〔却安于暗昧之处〕,为天下式〔这是天下人的榜样〕为天下式〔成为天下人的榜样〕,不忒〔自然之德不会失却〕,复归于无极〔这样就能回复到最初的无极状态〕知其荣〔知道荣耀的珍贵〕,守其辱〔却能守得住谦卑〕,为天下谷〔就像天下的虚谷一样〕为天下谷〔天下的虚谷容纳万物〕,乃足〔自然之德才能富足〕,复归于朴〔这样就能回复到返朴归真的境界〕朴散如此为器〔这种品质的人到哪里都是成大器者〕,圣人用之〔圣人如果用他〕,如此为官长〔会让他做领导〕,故大制不割〔所以美好的制度不会割舍他的〕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将征服天下定为人生的目标〕,吾见其不得已〔我预见他不可能获得成功〕天下神器〔世界是神圣的〕,不可为也〔不可能让人为所欲为〕为者败之〔为所欲为者必败〕,执者失之〔执迷不悟者必失〕故物或行或随〔万物有独行的也有群随的〕,或嘘或吹〔有热血的也有冷血的〕,或强或羸〔有强大的也有羸弱的〕,或载或糜〔有天上飞的也有水中游的〕。
是以圣人去甚〔所以圣人去除一切极端的念想〕,去奢〔去除一切不切实际的奢望〕,去泰〔去除一切过度的要求〕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以道辅佐人的主观意识〕,不以兵强天下〔不以武力强行征服天下〕,其事好还〔这样的结果有好报应〕师之所处〔因为军队驻扎之处〕,荆棘生焉〔田地荒芜杂草丛生〕大军之后〔大的战役完毕之后〕,必有凶年〔必定带来凶灾之年〕善者果而己〔善于把握结果者会适可而止〕,不敢以取强〔不敢用武力去强硬获取胜利〕果而勿矜〔达到目的不要自夸自大〕,果而勿伐〔达到目的不要盲目自负〕,果而勿骄〔达到目的不要骄傲自满〕,果而不得已〔达到目的要认为这是不得已的〕,果而勿强〔达到目的不要肆意逞强〕物壮如此老〔事物开展到壮盛如此是衰老的开始〕,是谓不道〔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不道早已〔不遵从这个规律难免会过早衰亡〕正在旋转的陀螺2007-7-2316:29回复此发言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最好的军队〕,不祥之器〔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物或恶之〔有人或是厌恶这种说法〕,故有道者不处〔所以有道者会超越凡人的境界〕君子居如此贵左〔君子平时会强化士兵战斗的意志〕,用兵如此贵右〔而在战争时却会强调冷静〕兵者〔军队〕,不祥之器〔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非君子之器〔不是君子一个人的机器〕,不得已而用之〔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被迫使用〕。
金舌袭为上〔依仗锋利的兵器偷袭为上〕,胜而不美〔即使是赢得胜利也不光彩〕而美之者〔而喜欢用这种战术赢得胜利的人〕,是乐杀人〔往往是乐于杀人的刽子手〕夫乐杀人者〔一个乐于杀人的刽子手〕,如此不可以得志于天下〔是不可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志向的〕吉事尚左〔喜报可以鼓舞士气〕,凶事尚右〔厄报可以冷静思考〕偏将军居左〔偏将军的使用应当侧重勇猛〕,20 / 31word上将军居右〔上将军的使用应当侧重冷静〕,言以丧礼处之〔战斗的动员令要站在视死如归的高度〕杀人之众〔面对阵亡的众多将士〕,以悲哀泣之〔要以悲哀的心情来缅怀他们〕战胜〔取得战争的胜利之后〕,以丧礼处之〔要以办丧事的礼节来庆祝胜利〕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大道常在无有之间〕朴虽小〔淳朴的根源虽然微小〕,天下不敢臣〔夭下却没有力量能臣服它〕侯王假如能守之〔统治者假如能坚持这个真理〕,万物将自宾〔夭下万物必将自然归顺他〕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大地之气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不可能顺从于谁的命令〕,而自均〔而它自己确能分布均匀〕始制有名〔万物开始时就有了秩序和名分〕,名亦既有〔名分既然以有〕,夫亦将知之〔就应该知道它的自然规律〕,知之所以不殆〔知道它的自然规律所以不会有危险〕。
譬道之在天下〔譬如道在天下的自然规律〕,犹川谷之与江海〔好象溪流之水聚集与江海〕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知道别人的优缺点是智慧〕,自知者明〔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是贤明〕21/31胜人者有力〔能战胜别人的人有一定的实力〕,自胜者强〔能战胜自己的人坚强无比〕知足者富〔知道什么是满足的人富裕〕,强行者有志〔克制困境勇敢前行的人有志气〕不失其所者久〔不迷失自己前进方向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亡者寿〔形体消失而精神永存的人才叫长寿〕第三十四章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大道广泛的能量啊〕,其可左右万物〔可以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但它恃侯万物之生却不宣扬〕,功成不名有〔功成名就之后不图虚名〕,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护荫万物而不思主宰〕常无欲〔常用无欲的方法获得智慧〕,可名于小〔就可以小有名气〕;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万物归顺之后而不思主宰〕,可名为大〔就可以获得大成功〕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大〕,故能成其大〔因此能成就其伟大的事业〕第三十五章执大象〔拥有符合大道自然之象的地方〕,天下往〔是天下人向往的地方〕往而不害〔在她那里不会遭到自然的伤害〕,安平泰〔是因为她具备了安详、平和、舒泰的条件〕22/31word乐与饵〔快乐的民风与诱人的环境〕,过客止〔可以留住匆匆过客的脚步〕。
道之出口〔这些优点如果用语言来表达〕,淡乎其无味〔那就平淡无味了〕视之不足见〔因为你看到的不是她的全部〕,听之不足闻〔听到的也不是她的全部〕,用之不可既〔但享受起来却受益无穷〕第三十六章将欲翕之〔将欲马上收敛的〕,必固之〔必是原有之过度的〕;将欲弱之〔将欲逐渐削弱的〕,必固强之〔必是原有强制过头的〕;将欲废之〔将欲立即废除的〕,必固兴之〔必是原有兴奋超前的〕;将欲夺之〔将欲重新夺取的〕,必固与之〔必是原有被迫给予的〕是谓微明〔这是微妙简明的道理〕,柔弱胜刚强〔柔弱胜过刚强〕鱼不可脱于渊〔鱼儿离不开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镇国之宝不可以示人〕第三十七章道常〔道的常识〕,无为而无不为〔无为的境界造就无所不为的功绩〕侯王假如能守之〔统治者假如能遵守这个规律〕,万物将自化〔万物将自然归化〕化而欲作〔在归化的过程中难免欲望发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这时可以用我的“无名之朴〃去除杂念〕镇之以“无名之朴〃〔用我的“无名之朴〃去除杂念〕,夫亦将不欲〔他们就会克制欲望〕,无欲以静〔没有欲望就可以静下心来〕,天下将自定〔这样天下将自然安定〕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品德高尚的人没有德的概念〕,是以有德〔这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离开德〕。
下德不失德〔品德一般的人表现形式上的德〕,是以无德〔实际上是一种没有德的表现〕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品德高尚者顺应自然而不自以为然〕,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品德一般者做了什么就以为了不起〕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大仁爱者表现的仁爱是不自觉的〕,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义气用事的人就有明确的目的性〕,上礼为之而莫之应〔行大礼者如果得不到对方的相应〕,如此攘臂而扔之〔如此恨不得抓住胳臂使人强从〕故失道而后德〔所以失去大道的人应该遵守德之规〕,失德而后仁〔失去德之规的人应该具有仁爱之心〕,失仁而后义〔失去仁爱之心的人应该讲点道义〕,失义而后礼〔失去道义的人应该懂得社会的礼节〕夫礼者〔如果连社会的礼节都失去了〕,忠信之薄〔忠信之薄就可想而知了〕,而乱之首〔它是引发一切动乱的罪魁祸首〕前识者〔有先见之明的人〕,道之华〔知道社会上一旦礼节繁多〕,而愚之始〔那么愚昧也就随之而至〕是以大丈夫处其厚〔因此大丈夫宁愿处于敦厚淳朴之乡〕,不居其薄〔不愿居住于忠信浅薄之处〕处其实〔宁愿于朴实无华者为邻〕,不居其华〔也不愿居住在礼节繁多的闹市〕故去彼取此〔所以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取舍〕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昔日获得阴阳未判混元一气者〕:大得一以清〔夭得到混元一气可以清澈〕;地得一以宁〔地得到混元一气可以宁静〕;神得一以灵〔元神得到混元一气可以有灵性〕;谷得一以盈〔川谷得到混元一气可以盈满〕;万物得一以生〔万物得到混元一气可以生生不息地繁衍〕;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统治者得到混元一气可以号令天下〕其致之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无以清将恐裂〔夭没有清澈必将崩裂〕;地无以宁将恐发〔地没有安宁必将动乱〕;神无以灵将恐歇〔元神没有灵性必将休亡〕;谷无以盈将恐竭〔川谷没有盈满必将枯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万物不能生息必将绝灭〕;侯王无以高贵将恐蹶〔统治者失去高贵必遭颠覆〕。
故贵以贱为本〔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高以下为根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邪〔以此来明确他以贱为本的态度啊〕乎乎〔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故至誉无誉〔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需赞誉〕不欲球球如玉〔不要认为自己是一块美玉〕,珞珞如石〔把自己看成一块石头〕第四十章反者〔物极必反〕,道之动〔是运动的规律〕弱者〔能把握规律的弱点〕,道之用〔是对道的理解与应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对夭下万物的认知产生于有形的运动〕,有生于无〔而有形的运动开始于无形的积蓄〕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上士闻听悟道的方法〕,勤而行之〔会勤奋学习马上行动〕;中士闻道〔中士闻听悟道的方法〕,假如存假如亡〔会将信将疑是懂非懂〕;下士闻道〔下士闻听悟道的方法〕,大笑之〔会嗤之以鼻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这种人不笑不足以证明大道的可贵〕有建言者〔有《建言者》记载〕:明道假如昧〔光明的大道好似昧暗〕,进道假如退〔前进的大道好似后退〕,夷道假如堆〔平坦的大道好似崎岖〕上德假如谷〔上德的境界好似虚谷〕,大白假如辱〔最洁白的好似有暇疵〕,广德假如不足〔最广阔德恍似不足够〕,建德假如偷〔修德的过程好似怠惰〕,质真假如渝〔质朴纯真好似不坚决〕。
大方无隅〔远大的目标落实于障碍的跨越〕,大器晚成〔贵重的器皿成型于精细的雕琢〕,大音希声〔动听的音乐来源于单声的组合〕,大象无形〔伟大的形象形成于无形的感化〕道隐无名〔大道隐藏在无名事物中〕,夫唯道〔只有遵循大道规律的人〕,善贷且成〔才能善始善终并且成功〕第四十二章道生一〔自然生就阴阳未判一气混元〕,一生二〔一气混元激活了时间与空间〕,二生三〔在时间与空间中产生了能量〕,三生万物〔能量的互相转换产生了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都有负阴而抱阳的特性〕,冲气以为和〔阴阳互动是走向和谐的根本〕人之所恶〔人们所厌恶的〕,唯孤寡不谷〔莫过于“孤〃、”寡〃、”不谷〃〕,而侯王以为称〔而侯王却把它作为自己的称谓〕故物或损之而益〔因此万物或是因为减损反而获得增加〕,或益之而损〔或是因为增加反而导致减损〕故人之所教〔前人的谆谆教诲〕,我亦教之〔我们也用来教育后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努力培养栋梁之才的人精神是不死的〕,我将以为教父〔我们将以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天下最柔善的〕,驰骋天下之至坚〔驾御天下最坚毅〕无有〔无形有质的〕,入于无间〔进入不开窍的空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我从这里感知无为的益处〕不言之教〔无法用言传的教育方法〕,无为之益〔无为状态所带来的益处〕,天下希与之〔天下是很少有人明白的〕。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虚名与生命哪样更亲〕?身与货孰多〔生命与利益哪样贵重〕?得与亡孰病〔贪得名利与放弃生命哪样是病态〕?甚爱必大费〔过于爱惜虚名必定大费其神〕多藏必厚亡〔过于收敛财物必定大伤具身〕知足不辱〔知道满足便不会受辱〕,知止不殆〔适可而止便不会遭殃〕,可以长久〔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第四十五章大成假如缺〔完满的东西似有欠缺〕,其用不弊〔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大盈假如冲〔充盈的东西似有空虚〕,其用不穷〔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大直假如屈〔正直的东西似有弯曲〕,大巧假如拙〔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大辩假如讷〔卓越的辩才好似木讷〕躁胜寒〔运动可以战胜寒冷〕,静胜热〔宁静可以战胜炎热〕,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可以治理天下〕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天下拥有自然和谐之道〕,却走马已粪〔就会看见快马在田间劳作〕;天下无道〔天下失去自然和谐之道〕,戎马生于郊〔就会看见戎马在郊外生产〕祸莫大于不知足〔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最大的危害莫过于贪得无厌〕故知足之足〔所以以知足为满足的人〕,常足矣〔永远是满足的〕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学习有一个日渐结累的过程〕,为道者日损〔证道有一个日渐淡忘的过程〕。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当你的意识无需依赖任何提示的时候〕,为无为〔这种境界就叫无为〕,而无不为〔它凝聚着无所不能的大智慧〕取天下常以无事〔这样的人赢得天下是自然的〕,与其有事〔如果依然放不下学习过的知识〕,不足以取天下〔就不足以赢得天下〕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圣人没有自己的成见之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的心愿为自己的心愿〕善者善之〔善良的人用善心去对待〕,不善者亦善之〔不善良的人也用善心去对待〕,德善〔从而收获善良的果子〕信者信之〔诚信的人用诚信去对待〕,不信者亦信之〔不诚信的人也用诚信去对待〕,德信〔从而收获诚信的果子〕圣人在〔有圣人的领导〕,天下翕翕〔天下必然和顺〕为天下浑其心〔为天下调和统一的精神〕,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都会注视他的声音和目光〕,圣人皆孩之〔圣人也把百姓当作自己的孩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从生到死〕,生之徒十有三〔活人有四肢九窍〕;死之徒十有三〔死人有四肢九窍〕;人之生动之死地〔活生生的人死于非命〕,亦十有三〔也有四肢九窍〕夫何故〔区别在哪里〕?以其生生之厚〔就是对生命的感悟境界〕盖闻善摄生者〔传说善于把握生命的人〕,陆行不遇照虎〔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入军不被甲兵〔进入军队不用被上盔甲和带上兵器〕。
史无所投其角〔犀牛没有目标用它的犒角〕,虎无所措其爪〔老虎没有目标用它的利爪〕,兵无所容其刃〔敌人没有目标用他的兵刃〕夫何故〔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以其无死地〔就是他没有进入必死之地〕32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