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文化广场建设与创新刍议汇编
新版文化广场建设与创新刍议汇编 文化广场建设与创新刍议 经济是城市的实力,文化是城市的魅力,文化广场是经济与文化 的结合,体现城市的活力近年来,惠州市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群 众的需求,相继建设了一批文化广场,开展了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 为城镇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为城镇增添了一道绚丽的文化风 景线,为“惠民之州”赋予了新的内涵 —、文化广场的定义 “广场”,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它最初出现于古希腊,用于议 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广场大体有政治广场、 文化广场、商业广场等之分但三者之间并没有太严格的界限,比如 许多的政治广场、商业广场都不乏有文化的元素 文化广场,顾名思义,就是文化了的广场,是特指展现人类精神 财富的广场具体而言,就是在广场兴起过程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渗入 大量文化因素(如历史传承、传奇故事、民俗民谣、民族宗教、文学 艺术、文体活动等)的新型广场它涵盖了 “动、静"两方面的文化 内容:“静”是指在广场上展示地域文化,如以建筑艺术、雕塑、花 木点缀等形成广场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动”是指在广场上进行 群体性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又可统称为广场文化。
因此,无论该广场是否命名为文化广场,无论是位于城市还是乡村, 凡具有以上两项内容特征之一的均可归入文化广场统计由此而言, 如远古的祭坛、北方的庙会、老北京的天桥、鲁迅笔下的社戏,都是 文化广场的雏形即便是在乡村经常开展文体活动的晒谷场,也可以 算是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开放性;因此它被称作是“没有围 墙的大舞台”二是社会性;它常被比作“城市的公共会客厅”三是 娱乐性;它被喻为社区居民的“星光大道”四是公益性;它就好比 是一个“文化大超市”,让广大群众各取所需五是时代性;它具有 鲜明的地域、年代特征,是一张“城市的文化名片” 二、文化广场的功能 在惠州市,文化广场建设方兴未艾,一批大型文化广场建立起来 并成为城市的地标和景观,更多的镇、村、社区及企业文化广场星罗 棋布般遍布城乡大地,它们共同满足着广大群众文化、娱乐、休闲、 交流等多层次的需求下面结合惠州市文化广场的特点来归纳其一般 应具有的功能: (一)集聚功能文化广场如磁石般深深吸引着广大市民,市民 茶余饭后来此散步、健身、休闲,自发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以下埔滨江公园为例,市民在这里早晨可以锻炼身体,晚上可以闲逛 聊天,夏季在这里纳凉消暑,秋季可以放风筝;老人爱在这里散步, 小孩爱在这里嬉戏,一家人爱在这里其乐融融地游玩。
每当华灯初上, 市民便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中老年妇女分为几组在跳广场舞,时尚 男女则钟情拉丁舞,时时还可见穿梭疾行的少儿轮滑手、充满青春活 力的跳街舞的年轻人、伴着柔和的古乐悠闲地在练太极拳的老年人 音乐声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这里俨然成了欢乐的海洋,百姓 的舞台 (二)交流功能首先,文化广场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如通过 文化广场建设,惠州市民有幸领略了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激情 广场》的精彩演出;通过文化广场推介,惠州本地的特色文化一龙门 蓝田舞火狗、惠东平海渔歌也登上了省运会开幕式等大雅之堂其次, 文化广场促进了信息交流如下埔滨江公园的LED显示屏,定时滚动 播出介绍本地文化、旅游的宣传片,已成为惠州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同时,各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经常在文化广场举办大型文体活动, 既可以展示最新的发展成果,又可以加强与市民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第三,文化广场促进了人际的交流文化广场吸引市民走出封闭的独 门独户,增加人群接触社会的机会还有,民间各种各样的广场舞蹈 队、木兰扇表演队、太极拳队等的成立,也能更多地增进人与人之间 的了解,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
(三)教化功能惠州各地文化广场以结合节庆开展文化活动为 主要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展示地方建设最新成果,传 播健康文明的科技、文化、生活知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已成 为工作常态如惠州市自202x年3月启动“快乐时光”广场活动以 来,围绕“让群众唱起来,跳起来、快乐起来”的宗旨,结合“爱国 歌曲大家唱”等节目,深入到各县区文化广场、公园、社区、学校和 企业,至今为止已开展了 200多场演出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 活,营造了昂扬向上,欢乐和谐的良好氛围,又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 达到了聚民心、促和谐的目的 (四)承载功能从远古时代的文化广场雏形一祭坛开始,文化 广场就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反映着社会发展和群众精神文化的诉求, 是群众的“精神家园”在今天惠州的文化广场建设中,常采用雕塑、 浮雕、长廊等形式,展示、宣扬本地历史文化如惠州西湖明月湾广 场上的著名雕塑一《平湖秋月》,一米多高的大理石基座上,端坐着 两名少女,在圆月背景造型下一个在吹笛子一个在弹琵琶整座雕塑 造型流畅生动,与周边长垂的翠绿柳条和湛蓝的湖水相互映衬,充满 诗情画意和岭南文化韵味,又与景点名字情景交融,吸引了无数的游 人在此留影。
再如东江公园的《客家女》雕像,以一位头戴客家凉帽、 身穿客家大襟衫、背着小孩,手扶犁耙,赤足走在田境上的客家母亲 形象,既象征温柔、善良、孝顺、勤劳、贤惠的客家女品格,又喻示 东江是客家人的母亲河 (五)辐射功能首先,惠州以文化广场建设为龙头,带动了城 乡文化广场及其周边一大批诸如文化室、篮球场、科普健康宣传栏等 文体设施的建设从202x年起,惠州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超过100 亿元,建成科技馆、博物馆等市直文化场馆13个、县级文化场馆70 多个,镇级综合文化站73个,在建和建成“农家书屋”、社区文化室 超过1000个,初步形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格局其次,文化广场带动了一大批市民主动参与文化活动市民借 广场大舞台抒发情怀,展示艺术才华,强身健体,自得其乐如发端 于下埔滨江公园的“红太阳”健身队,短短几年时间,带动市民自发 组建舞蹈锻炼队1000多支,每天晚上活跃在全市大大小小的文化广 场第三,文化广场还带动了周边商业、文化活动的繁荣如惠州江 北区,以前只是一个行政区,一到晚上就人迹稀少;随着市民乐园的 建设,几年后周边陆续汇集了展览、文化演出、体育比赛、电影放映、 饮食购物等场所,现已成为当地休闲、娱乐、消费的“热点”。
第四, 文化广场还对推广本地特色文化有重要作用,如小金口麒麟舞,就是 通过多次在文化广场举办民间艺术汇演、开展民间艺术巡游活动等方 式,才从“养在深闺无人识”到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文化广场的创新思路 文化广场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深刻反映时代的进步,将为文化 广场注入新的生命力,赋予文化广场新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将会提 升文化广场在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体现其新的经 济、社会、文化价值 (-)文化广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文化广场不再是城 市的专利,惠州早已在城乡建设了一大批文化广场,并规划在202x 年前,每个行政村(社区)将建设一个不少于5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 让市(村)民可实现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享用文体娱乐设施通过在乡 镇、农村建设一批文化广场,有利于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有利于 推动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村 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活动经常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有利于推动文明创建向县镇、农村、社区延伸,不断提高城市文明水 平,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 大意义。
文化广场是提高群众素质的平台 文化广场是群众自我教育的平台如今,不论是城市或农村,人 们都把文化广场当作业余文化活动的首选之所,群众在参与丰富多彩 的文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 地向文明队伍靠拢,将文明礼仪变成自觉行动,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了 文明有礼的浓厚氛围文化广场也是宣传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如各地 各单位依托文化广场组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广场文化活动,倡导 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并以此占领主流文化的阵地,抵制不良风气侵 蚀文化广场还可以陶冶群众的情操因为文化广场本身就是一个建 筑艺术品,它在给人们建设良好的美育环境同时,也可以强化人们的 审美意识,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此外,文化广场具有娱乐休闲的功能它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交往空 间与环境,有助于市民愉悦身心,缓解工作生活压力,促进人自身的 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文化广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推手 文化广场对文化产业繁荣的促进作用可以体现在:一是文化广场 通过接受文化资源渗透易于形成文化产业市场如龙门农民画之乡一 嘉义庄,把极具岭南建筑风格的堂屋改建成专门的农民画创作室,把 门前禾坪改造成有“十里画廊”之称的文化广场,接待游客到村中参 观、购买农民画。
当地农民每月生产、销售农民画的收入户均**百 元,技艺好的可以达到一千多元二是文化广场通过“文化搭台、商 家唱戏”可以搭造文化产业平台如惠州自202x年起,每年五一期 间在下埔滨江公园举办“惠州悠闲美食节”,已成为许多市民五一期 间必游之处三是文化广场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可以培养文化产业人力 资源如通过利用文化广场策划文化项目方案、组织文化活动、歌舞 比赛、礼仪庆典、广告会展等一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可以从中挖掘培 养创意人才、渠道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等,不断建设文艺 人才队伍,丰富区域文化产业人力资源 文化广场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抓手 建设文化广场一是有利于整合“文化惠民”资源如惠州借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及举办省运会的东风,现已建成一批省内及至全国一流 的文化艺术体育场馆,以及在城乡各地建设了一大批文体设施,但其 中大部分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依托这些 场馆(设施)建设文化广场,可以迅速聚拢人气,找到人脉与文脉的 结合点,让这些场馆(设施)“活”起来、“动”起来,进而打造成 为当地的“休闲热点、文化高地”二是有利于扩大“文化惠民”受 益面如据统计,202x年惠州市全年共举办文艺演出、知识竞赛、 电影晚会、文艺汇演、游园活动、书画展览、体育竞技、健身活动等 各类型的广场文化活动553场次,参与群众132.7万人次,让市民在 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一顿“文化大餐”。
三是有利于创新“文化惠民” 形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日益临近,空巢老人增多,让文化广场成为 老人主要休闲聚集地,让他们老有所乐,实施文化养老应是一个的发 展方向 (五)文化广场是增强地域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这表现在文化广场所衍生的广场文化一是有助于增强地域凝聚 力当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文化广场活动,当他们在进行着同一种活 动、做着同一种动作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凝聚出共同***二是 有助于增强地域亲和力如今在惠州文化广场上,老客家学会了东北 的秧歌、西北的腰鼓,新客家也接受了传统的木兰扇、太极球、现代 的拉丁舞等;无论是族群,还是文化形式,都在文化广场上得到很好 的融合,产生一种和谐的美,这是对“新客家、老客家,来到惠州就 是一家;外地人、本地人,在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的最好诠释三 是有助于增强地域向心力通过城镇文化广场,可以对当地丰富多彩 文化资源进行展示当人们以共同拥有、共同享受这些文化资源为荣 时,便会相互感染,产生群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感 U! 当前惠州市正全力建设成为文化惠民先行区,积极争创国家级历 史文化名城惠州要借这两股东风,科学规划并建设一批文化广场, 为“文化强市”及“幸福惠州”建设插上一双文化的翅膀。
(坷丁 202x年,获惠州市政协“创新文化发展与创新城市建设” 主题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