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权相权的宦权制衡

明朝皇权相权宦权的制衡摘要: 明朝自公元1368年建立到公元1644年为李自成所灭,历时276年,共有十六位皇帝在这二百多年里,明朝皇权、相权和宦权之间总体来说是此消 彼长相互制衡达到平衡的具体来说,由于是封建社会,皇权在绝大部分时间里 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相权则一直起到制衡皇权的作用,到嘉靖年间的徐阶、高 拱、张居正时期相权发展到顶峰而后开始衰弱;而宦权则呈现出隐忍、崛起、覆 灭、再隐忍、再崛起、再覆灭的的波浪形发展趋势,到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 阉党控制朝政,宦权发展到顶峰,而后崇祯即位后清算阉党标志着宦权的彻底覆 灭可以说一部明朝史,就是这三者之间的权力斗争,只不过最终这三者都败给 了一个叫李自成的农民关键词:明朝皇权相权宦权正文:一,洪武年间:皇权至上,相权覆灭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标志元朝的覆灭以 及这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立建国之初,朱元璋册封跟着他打天下功劳最大的六 人为公爵,他们分别是李善长、徐达、常茂(常遇春之子)、李文忠、冯胜和邓 愈,李善长成为明朝建国之初的的第一功臣册封过后没多久,朝廷内部矛盾激 化,大臣分成两派:以李善长为首领的淮西集团和以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这两 派以地域为界开始了新的斗争。
最终浙东集团失利,首领刘基辞职不干,在走之 前他安排了自己的死党杨宪接任御史中丞一职继续斗争此时淮西集团首领李善 长也退居幕后,由胡惟庸继续在前线作战在这场党派之争中,朱元璋站在了淮 西集团一方,最终胡惟庸设计害死刘基赶走杨宪并于洪武六年挤走另一个丞相汪 广阳,独揽丞相大权,并掌权达七年之久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他先后战胜陈友谅打败张士诚,消灭元 朝,踏着无数人的尸体走上皇帝的宝座,他怎么可能容忍别人挑战他的权力?! 朱元璋之所以隐忍胡惟庸专横跋扈达七年之久是因为他要对付的并不是小小的 胡惟庸,而是胡惟庸背后延续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自从当上皇帝后,他就觉得 这个制度过于限制他的权力,一心想要废除丞相制度,但这一制度持续了上千年, 无论大臣还是普通百姓都认为丞相是必不可少的,因而要废除这个制度就需要一 个充分的理由很不幸,胡惟庸成了牺牲品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爆 发,一直持续了好几年,被杀者超过一万人胡惟庸死后一个月后,朱元璋就宣 布废除丞相制度,取消中书省的设置,安排机构分流人员,相权彻底覆灭对于宦官,朱兀璋也是毫不留情,他特地在宫门口立了一面三尺咼的铁牌, 上书八个大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
宦权在洪武年间基本上不复存在了二,永乐到正德年间:皇权衰退 宦权两次起落朱元璋去世后,皇长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在位仅四年,朱 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即发动靖难之役,夺得政权,是为永乐皇帝朱棣没有他老 爹朱元璋那样勤奋,因此即位不久被政事累得半死不活的朱棣任命解缙等七人为 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务,这七个人组成了明朝第一任内阁,自此以后朱棣凡战争、 用人、甚至继承人的问题都要与这七个人讨论再做决定,其权力不可谓不大内 阁的成立标志着相权的恢复,相权再一次起到制衡皇权的作用,不过内阁成员官 职却只有五品,因而制衡作用有限朱棣靠造反起家,即位之初担心皇位不稳,为了监视百官,朱棣决定启用 宦官,永乐十八年(1420 )年,朱棣设置东厂,东厂的宦官负责监视百官,一旦 发现不法彳丁为即可着令锦衣卫抓人,并且东厂直接向皇帝负责,其势力也不可小 觑东厂的成立标志着宦权开始崛起,但由于朱棣本人造反出身,精通阴谋权术, 因此在他的压制下,相权和宦权相互制衡谁都没有真正壮大起来朱棣之后是明 仁宗朱高炽,朱高炽为了更好地统治百官,在不违背朱棣遗愿的情况下,搞出一 套兼职制度,让原本只有五品的内阁大学士兼任数职,例如他任命内阁大学士杨 士奇为礼部侍郎,这样原先只有五品的小官一下子就成了三品大员。
这一变迁标 志着相权的加强,此后无论在制衡皇权还是统领百官方面,内阁都起到了重要作 用朱高炽在位仅十年就去世,由其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宣宗在位时,文官集团势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内阁权利也越来越大,出现 了所谓的“票拟”即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章的处理意见,并将这些意见附于奏章 之上,送皇帝御览,由皇帝亲自批示,是为“批红”从此皇权被分为“票拟” 和“批红”两部分前者的权力一直为内阁大学士所占有,后者则逐渐从皇帝手 中转移到宦官手中宣德年间,为了制衡逐渐壮大的相权明宣宗下令设置“内书 堂”教导宦官读书,让宦官帮助自己处理公文以制衡文官集团到后来还出现 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代皇帝行使“批红”盖章权,这一职务的出现标志着宦权大大 加强此时,皇权开始衰退,不得不借助相权或宦权中的一方来制衡另一方朱瞻基之后是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之后是明代宗朱祁钰,后来朱祁镇复 辟再次当上皇帝在这兄弟两个轮流做皇帝期间,明朝宦权经历了第一次崛起到 覆灭的过程大太监王振是朱祁镇的老师,皇帝十分信任他正德七年(442), 一直极力打压王振的张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夺权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此消散,他从 此大权独揽,广结同党,还控制了特务机构锦衣卫,这样整个朝廷的大权落入宦 官之手,宦权正式崛起!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入侵,在王振的鼓动下朱祁 镇御驾清征迎战蒙古大军,结果在土木堡遭遇埋伏,十二万大军全军覆没,王振 在乱军中被愤怒的明朝将领樊中所杀,朱祁镇为蒙古人俘虏,这就是明朝历史上 第一次惨败,史称“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后,大家推举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 为皇帝,是为明代宗。
在代宗的主持下,愤怒的大臣彻底清算了王振一党,宦官 的第一次崛起的覆灭宦官的第二次崛起及覆灭发生在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大概是明朝十六 位皇帝中最能闹腾的一位,他在位期间,完全无心国事,一门心思想着到处游玩 正是这样出现了以大太监刘瑾为首的“八虎”这八人为了讨好朱厚照,把整个 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的内阁里几个有权势的官员都被赶走,这样相权暂时衰落了, 而宦权再次崛起朱厚照对刘瑾的胡作非为完全熟视无睹,但下面的大臣却对刘 瑾恨之入骨,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扳倒刘瑾正德七年(1510),在杨一清谷 大用的通力合作推动下,朱厚照下令将刘瑾凌迟处死,刘瑾的同党也被一一清算, 宦官的第二次崛起覆灭,权力重新回到内阁手中三,嘉靖到万历时期:皇权旁落 相权崛起朱厚照去世后,其弟朱厚熜继位,是为嘉靖皇帝嘉靖继位之初,权力都 掌握在以杨延合为首的文官集团手中,嘉靖在张璁等人的帮助下,经过“大礼仪” 之争重掌权利但嘉靖沉迷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将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修炼长 生不老药上,朝廷事务逐渐交由文官集团首领也就是内阁首辅来打理,这样权力 中心又逐渐转移到大臣手中,相权开始崛起!最开始严嵩靠替嘉靖炼丹药当上首 辅,严嵩一党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打击异己(和当今一些官员一样),搞的天怒人 怨,但嘉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对此不闻不问。
内阁大臣之一的徐阶忍辱负重几十 年最终赶走严嵩当上朝廷首辅,严党也被彻底清洗从此权力开始掌握在大臣手 中:嘉靖想要修房子,徐阶表示国库库存不多,嘉靖只好作罢;嘉靖想要给后宫 妃嫔采购一些首饰,徐阶同样也国库空虚为由拒绝嘉靖对此无可奈何,因为他 自己只想修炼丹药长生不老,就不得不依仗徐阶来帮他统治下面的大臣并处理朝 廷各项事务徐阶之后的高拱,张居正等都是手握重权,皇权受到严重制约张居正时期,相权发展到顶峰,万历皇帝即位前十年,张居正以摄政身 份自居,掌管朝廷一切大权,皇权彻底旁落,相权发展到顶峰!张居正去世后, 万历皇帝秋后算账,想要夺回权力,但却未能如愿在“争国本”(概括的说就 是万历想立自己喜欢的儿子为太子,但这个儿子不是嫡长子,遭到大臣的强烈反 对)一事中,尽管生杀大权掌握在万历手中,但大臣们很有骨气,在“遵祖制” 的统一旗号下,大臣们前赴后继,杀掉一批再来一批,撤掉一批再来一批(有点 像近期的《南方周末》新年致辞被改一事,新浪微博不断删帖禁言,但马上有人 重新跟进),最后斗争了 30多年万历也未能如愿万历在位四十余年就是不停与 斗争,先斗张居正,再斗争国本,然后是妖书,廷击,再斗言官斗大臣,最终斗 得两败俱伤,明朝因此元气大伤,老板姓也跟着吃了不少苦头。
四,东林党的覆灭宦官的崛起1620年在东林党的扶持下明熹宗朱由校继位,朱由校当上皇帝后开始论功 行赏,东林党几乎掌握了全部的朝政大权,这群圭寸建士大夫掌权后却被胜利冲昏 了头脑,他们行事越来越专横,试图扫除一切异己,在这种情形下,被扫地出门 的齐党、浙党、楚党为了生存团结在一个名叫魏忠贤的太监身旁,开始准备反攻 倒算!魏忠贤,这个明朝第一太监,这个比万岁只差一千岁的的九千岁就在东林 党的“扶持”下一步一步走向权力的顶峰朱由校是历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他对正事完全不感兴趣却惟独对木匠工 作情有独钟,据说皇宫里的床啊、桌子啊、凳子之类的家具都是他亲手做的魏 忠贤正是利用了皇帝这一个性,总是等到朱由校做木匠工作最投入时拿着重要奏 章来请示,朱由校自然是很不耐烦的让他自行决断,有了这个借口,阉党打击起 东林党自然是得心应手,而东林党想要申诉却连皇帝的面都见不着,自然难逃覆 灭的厄运于是在这场正义与邪恶或者说相权与宦权的斗争中,相权彻底失败,“六君子” “七君子”等等一切敢于反抗魏公公的无论是东林党人与否都遭到毁 灭性打击,宦权在明朝后期发展到最高峰当然也是最后一个高峰!五,覆灭天启七年(1627),木匠皇帝因病去世,信王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
崇祯上台 后隐忍了三个月,并暗中挑拨阉党内部关系,到当年11月崇祯皇帝突然发难, 大肆清剿阉党,一直到第二年三月足足折腾了四个月,曾经权倾朝野的阉党被彻 底整垮了魏忠贤的覆灭标志着明朝宦权彻底烟消云散相权也大为削弱,崇祯 皇帝雄心勃勃想要挽救明王朝,但由于其父辈,爷爷辈的瞎闹腾,明朝已经积重 难返难逃灭亡厄运了此时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率领的后金军已经攻陷沈阳,明 朝关内,西北连续四年干旱,农民颗粒无收,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状,而为了镇 压后金军,崇祯不得不加重农民的税收来承担军费开支,这样搞的农民走投无路 只好造反崇祯元年七月,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在陕西府谷等地首举义旗, 全陕响应从崇祯元年至三年间,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陕境共 有义军100余部明军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崇祯三年(1630),崇祯中了 皇太极的反间计,将抗金名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自此明朝再无翻身的机会1644 年,李自成攻陷大明首都北京,崇祯在万寿山上吊自尽,明朝灭亡!唐太宗李世明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从明朝276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君主贤明与否、 君臣团结与否以及能否保障民众基本的生存权利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兴衰与未来!何翔 201015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