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关于三门峡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2

文档格式:DOC| 7 页|大小 25.50KB|积分 15|2022-09-21 发布|文档ID:154627653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关于三门峡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2)_调研报告 一、任务、目的和编制根据(一)任务和目的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1984年国家计委批复的?修定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建立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方法?的规定,江河治理开发工程应进展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目的是,分析总结30多年来黄河治理开发建立所带来的环境变化,针对修订规划方案施行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进展预测和评价,使有利影响得到合理利用,不利影响得到减免或改善,为规划方案论证和指导决策提供科学根据二)编制根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2、?建立工程环境管理方法?3、?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4、?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包括黄河下游防洪、减淤,黄河干流工程布局、主要支流开发治理、黄河水资源利用、保护及南水北调中线、西线等规划报告或规划意见〕5、国家和流域内各省〔区〕、市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及文件等二、规划简况1954年,在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下,编制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

    三十多年来,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以及理论中的不断修正,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有了很大的开展,获得了很大成绩在下游防洪问题上,三次加高加固了堤防和险工,进展了河道整治,开拓了北金堤和东平湖滞洪区,修建了三门峡、陆浑等干支流水库,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在干流除按原规划建成了刘家峡、青铜峡、三盛公和三门峡四座水利枢纽外,还增建了盐锅峡、八盘峡、天桥三座电站;龙羊峡水库正在建立中,并于1987年10月开始蓄水发电此外,还建成141座大中型支流水库,一大批供水和灌溉工程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率已到达46.7%如今全河灌溉面积已由1949年的1200万亩,扩大到8000万亩,并五次向天津送水19亿立方米在黄土高原区广泛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初步治理面积10万平方公里,不少地区已经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入黄泥沙也有所减少但是,限于当时的理论和认识程度,1955年的治黄规划也有重大失误主要是,对水土保持的治理速度,特别是对减沙效果估计过于乐观;用吞没大量河川耕地换取库容和水利建立中的只求速度,不考虑水资源条件,不重视工程配套、管理等所带来的大量环境问题为此,国家计委于1984年4月下达了?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修订规划成果如下:〔一〕在防洪问题上,推荐的方案为:以综合解决近期的洪水泥沙并综合开发黄河水资源为目的,2000年前修建小浪底水库,与三门峡、陆浑、故县等水库结合运用,在下游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时,不使用东平湖分洪;在千年一遇洪水时,不使用北金堤滞洪区;小浪底水库有拦沙库容76亿立方米〔近100亿吨〕,可使下游20年不淤积抬高,而且还可以用其有效库容调水调沙,发挥长期的减淤作用另外,供水、灌溉、发电等经济效益也是优越的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为保证下游50年内外不淤积抬高,继续修建碛口水库碛口水库位于北干流中段,坝高140米,库容124.8亿立方米,拦沙库容97.8亿立米〔即144亿吨〕,不但可使下游20年不淤积抬高,还对三门峡库区的减淤作用很显著,其发电效益也很大〔二〕1955年规划在龙羊峡以下干流共布置46个梯级,本次根据目前的治理经历和各地的自然条件、水利、水电开发需要,改为29级调整后的工程库容为965亿立方米,比原方案少33亿立方米;利用水头1835米,比原方案少77米装机容量2187万kw,比原规划增加29万kw,吞没耕地168万亩,比原规划少178万亩在新的工程布局中,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碛口、龙门、三门峡和小浪底等七座为控制性骨干工程,其余22座均为径流电站或壅水枢纽。

    规划拟定2000年前建成小浪底;2010年前建成碛口和大柳树水库,依次再建龙门水库为了加快水电建立,除国家已批准建立的李家峡和大峡两电站外,再修万家寨、拉西瓦和公伯峡等水电站〔三〕在水资源比较丰沛,但尚未很好利用的支流,规划修建工程为缺水地区或向外流域供水如洮河修建九甸峡水库为下游干旱地区供水;在泾河上修建六盘山引泾河水解决清水河缺水问题,引大汶河东部水量为西部补水等在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大的支流及干流河套灌区,规划以改善现有灌区,加强工程配套进步水量利用系数为主,并尽可能开发本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和引黄接济如在湟水修建黑泉水库为西宁市工农业供水;渭河修建黑河水库,泾河修建亭口水库分别为西安市和长彬煤田供水;兴建太里湾抽黄工程灌渭北高原;山西拟建北赵抽黄工程解决临漪、万荣、闻喜等县的旱塬用水等在水少沙多,严重干旱缺水,且水土流失严重的支流修建一大批大、中、小水库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如河龙区间的16条支流,拟建五圪堵大型水库和47座中小型水库并采取坡地改梯田;塬面修条田、埝地;荒地;荒坡沟谷植树种草,沟头塬边修防护工程;沟壑修谷坊,打坝淤地,封山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水土保持措施三、流域环境本底与影响现状调查全面调查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等根本情况。

    重点是已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周围和宁夏、内蒙河套地区,甘肃中部及宁夏沿黄高地,湟水、汾河、渭河、大汶河、伊洛沁河河川盆地等区域的灌排工程体系对环境的影响,在建、待建大型工程区域的环境本底情况〔一〕气候流域的主要气候特征:湿度、温度、霜冻、风速风向等要素的多年统计资料及极值分布重点是灾害性气候〔旱、洪、涝等〕和已建大型水库和灌区周围的气候变化〔二〕水文流域内径流、泥沙,水温水位,冰情等多年统计资料,年实际变化与年内分配,级值分布;径流及洪水成因与特性;泥沙颗粒组成,矿物成分等重点调查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支流已建大型水库,下游主要控制断面洪水,冰情,水温,径流分配,泥沙冲淤等的变化情况水文地质资料,重点是主要灌区及水库周围,温泉、矿泉水等区域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三〕水质和污染源搜集流域内水质监测历年统计资料,废水废渣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布特征、排放规律等重点调查已建、在建和近期即将开工的大型水库,引、提水工程取水口上游的水质和污染源现状,开展趋势,以及污水灌区的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主要城镇区域的水质污染现状和开展趋势〔四〕地质搜集现有资料加以综合重点调查已建大型水库建立前后的地震变化规律和待建大型水库周围的地震背景情况。

    〔五〕土壤流域内土壤类型分布,理化指标和有机质含量,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模数等重点调查大型水库库区的土壤类型,农药残毒及易释放的且对水化学指标影响大的元素含量;库区周围土壤沼泽化,盐碱化,潜育化程度;主要灌区土壤盐碱化的面积、程度和年际变化污废水灌区土壤污染的面积、程度和历史〔六〕陆生生物流域内野生动植物区系,种类及分布规律,珍稀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生态条件,历史变化及其原因,经济、学术价值,保护级别等调查的重点是流域主要野生动植物分布密集的地区、自然保护区,大型水库库区及周围地区的动植物情况,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植被情况,污水灌区的农作物污染情况〔七〕流域内鱼类区系组成、优势种类、分布、生活习性,年产量,饵料来源,产卵场位置以及生态条件,年龄及性别构成等对珍稀水生生物,洄游及经济渔种,还需理解经济学术价值,保护级别等调查的重点区域是干流刘家峡库区段,宁夏、内蒙河套平原段,龙门至三门峡及小浪底至入海口河段,渤海黄河口区域支流湟水、汾河、渭河、伊洛沁河,大汶河等河流的平原区段,及大型水库库区、湖区段〔八〕社会经济1、流域人口分布、密度、构造、增长速度;2、流域城镇,工矿企业,农林牧渔业的布局,构造、现状、经济状况及其远近期规划;3、交通、航运、电网现状及开展规划〔九〕人群、安康流域内地方病和自然疫源疾病的种类,成因、主要传染途径以及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分布。

    调查的重点区域是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区,大型水库库区、湖区及周围地区,主要灌区等〔十〕景观与文物1、自然景观:山景、溶洞、泉、岛、天象,自然保护区等的位置和数量2、文物古迹: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古建筑、碑刻、历史事件原址等的位置,保存现状及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等3、其它:如水库大坝,水上运动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等流域环境本底与影响现状调查以搜集整理现有长期观察资料、国家与地方各部门的工作、科研成果为主,组织专家对重点地区进展野外查勘,并进展少量的临时监测与试验调查工作完成后,应对调查的资料进展分析整理与评价,编写文字说明,并附以必要的图表,建立文件库与数据库,写出调查报告四、治理、开发规划影响评价在环境本底和影响现状调查的根底上,分三个层次进展规划的评价工作第一是对流域内主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和防洪工程体系进展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是对工程布局密集的区域及互相制约的工程群系进展环境影响评价;第三是在上述工作的根底上,结合其它工程的布局和联络情况,对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的总体进展评价〔一〕单项工程评价除干流上的特大型工程外,原那么上可仅对2000年前上马的工程工程进展评价已有评价成果的工程,一般均应直接引用。

    1、蓄水工程:干流的龙羊峡、大柳树、碛口、龙门、小浪底等在建和待建水库;支流湟水的黑泉,洮河的九甸峡,无定河的五圪堵,泾河的亭口;沁河的张峰、河口村;伊洛河的故县等大型水库,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干流上的一些非控制性水库工程和支流上的一些中型水库应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已建大型水库如三门峡、陆浑和汾河等应编写环境影响回忆评价报告书2、灌溉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和已有的30万亩以上灌区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10-30万亩的灌区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3、调水工程:流域内的“引大〔通河〕入秦〔王川〕〞、引泾〔河〕济青〔水河〕〞和大汶河的“东水西调〞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跨流域的西线南水北调,从宏观上粗略分析评价不同调水线路和方案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下游的引黄入淀,入黄济津、引黄济青等调水工程重点评价下游水量减少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4、防洪滞洪工程:专门用于防洪的使用机遇较大的〔百年一遇以上〕干支流大型防洪滞洪工程体系,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使用机遇较小的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二〕工程群评价1、梯级开发及蓄水工程群〔1〕龙羊峡--大柳树河段,河长744km,规划布设有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小峡、大峡、乌金峡、大柳树等13座梯级开发工程。

    其中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为控制性大型水库,其余10座为径流电站重点预测评价这些工程设施不同组合存在和运用对区域环境地质、环境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影响,龙刘两库结合调度和大柳树水库的反调节作用对整个黄河干流及下游区域的影响〔2〕万家寨--龙门河段:河长619km,规划布设有万家寨、龙口、天桥、碛口,军渡、三交、龙门等7座梯级工程其中,碛口和龙门为控制性大型水库预测评价的重点是,工程设施不同组合存在和运用对区域环境地质、环境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影响;碛口、龙门拦沙及运用对龙潼河段和三门峡库区及下游防洪减淤的影响〔3〕三门峡--花园口区间:该区间目前及规划有干流三门峡、小浪底,支流陆浑、故县、河口村等大型水库这几个大型水库的蓄水运用和调度对下游水害防治、生态环境建立具有重要作用评价重点除应分析预测工程设施对区域环境地质、环境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影响外,还应结合下游的防洪工程、滞洪工程和灌溉工程,提出不同组合存在和运用对下游“黄泛区〞“黄灌区〞等区域的影响2、大片并联灌区群黄河灌区主要分布在八个区域:〔1〕湟水河谷地区,大小灌区已联成片,灌溉面积已到达141万亩2000年方案配套改善灌溉面积7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35万亩;〔2〕甘肃中部及宁夏沿黄高地。

    主要以提水工程灌溉为主,灌溉面积已达198万亩方案2000年配套改善60万亩,新建130万亩,到达316万亩;〔3〕宁夏平原灌区,灌溉面积已达403万亩,方案2000年新增42万亩,配套改善100多万亩;〔4〕内蒙古平原灌区灌溉面积约1000多万亩,方案2000年配套改善300多万亩,新增扩灌80万亩;〔5〕陕西关中地区,灌溉面积1420万亩,方案2000年配套改善85万亩,新增185万亩;〔6〕山西汾涑河地区灌溉面积1010万亩,方案2000年配套改善620万亩,新增131万亩;〔7〕河南引黄灌区,现有引黄涵闸、虹吸、提灌站54处,灌区28片,设计灌溉面积1010万亩,方案2000年配套改善372万亩,新增431万亩;〔8〕山东引黄灌区,现有引黄工程68处,设计引水才能1783立米/秒;设计灌溉面积2136万亩,方案2000年开展到2200万亩做好上述八片灌溉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充分发挥黄河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评价的重点是,总结不同灌溉时期的生态环境演化规律,针对一些灌区生态效益差、水资源浪费严重及盐碱渍害等问题,提出减免生态环境负效益和增加正效应的对策和措施。

    3、下游引、调水工程群目前下游有涵闸、虹吸、提灌等引水工程120多处,规划2000年还将建成引黄济青,引黄入淀等大型调水工程和一些引黄灌溉工程这些引水调水工程大量引用黄河水资源,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在下游非常短缺,甚至长期断流评价的重点是,向外流域引水调水对黄河下游水生生态和渤海渔业消费的影响,以及下游河道长期断流或近于断流带来的环境问题〔三〕流域规划总体评价流域治理开发规划总体评价的范围,原那么上是全黄河流域及下游防洪、水资源利用所涉及的区域,重点是龙羊峡水库以下的工程工程集中的区域评价的阶段分为现状、2000年、2030年和规划工程工程全部施行后等四个阶段评价按环境要素设置以下专题:1、水文、气象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2、水质及污染源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3、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4、陆生动物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5、陆生植物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6、水生生物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7、环境医学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8、环境地质学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9、社会经济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10、景观与文物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此外,根据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各专题对流域生态建立和国民经济开展的重要性,对干流梯级开发方案,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中游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立方案,也应设置专题,分析评价不同方案对环境的影响情况,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统一和协调。

    在单项工程,工程群和各项专题评价工作的根底上,对流域治理开发规划的不同组合总体方案进展综合评价,编写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综合评价应选择可行的科学方法,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进展全面分析,从总体上评价各规划方案施行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状况,为比较方案提供科学根据五、评价的方法和步骤〔一〕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识别是在环境本底和环境现状调查的根底上,结合工程、工程群的特性和区域环境特点,初选环境因子根据有关专家经历,可从以下环境因子中初选一部或大部进展环境影响评价1、自然环境〔1〕区域气候:气温、降水、蒸发、温度、风、雾等;〔2〕水文:水位、水深、流量、流速、水面面积、含沙量等;〔3〕泥沙:淤积、冲刷等;〔4〕水温:水温构造、下泄水温等;〔5〕水质:有机质、有毒有害物质、营养物质等;〔6〕环境地质:诱发地震、岸边稳定、渗漏等;〔7〕土壤环境:土壤肥力、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等;〔8〕陆生植物:森林、经济林、草场、珍稀植物等;〔9〕陆生动物:野生动物、珍稀动物等;〔10〕水生生物:鱼类、珍稀水生生物等2、社会环境〔1〕人群安康: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介水传染病、地方性疾病等;〔2〕社会经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矿藏开发、移民安置、土地利用、人口分布、消费力布局、城镇建立等;〔3〕景观与文物: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疗养区、旅游区等。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规划影响评价工作量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认真细致地做好环境影响识别工作,可以抓住工作重点,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做到事半功倍〔二〕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可以根据影响识别选出的各环境因子特性,采用定性或定量两种方法进展对难以用度量来表示的环境因子,可用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方法进展定性预测估算,对于能用量度表示的环境因子,应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进展定量计算详细预测时可参考?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标准?附录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等资料,结合预测工程工程及区域的特性进展〔三〕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比照无工程时或前一阶段时的环境状况,结合国家和地方颁发的各项环境质量标准进展环境影响评价并拟定减免或改善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推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协调的规划方案和对策措施工程或工程群的综合评价方法有矩阵分析法、影响分级权重法、环境质量指标法等这些方法是在吸收、消化国外综合评价方法及国内经历的根底上,结合我国的评价程度提出的黄河流域规划的综合评价方法,可在这些方法的根底上,结合东江流域规划环评的经历和本流域的特性,在理论中总结进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众众一元开心夺宝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