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枕中药包治疗失眠112例

乐休药方枕中药包治疗失眠 112 例作者:蒋中单位:吉林省延吉市中医院 延吉 521001【摘要】: 乐休药方枕中药包治疗失眠56 例【目的】:探讨失眠的中药包治疗方法 【方法】:失眠患者112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6 例,根据中医分型,使用中药包进行治疗; 对照组56 例用口服安眠药物艾司唑仑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 82%,对照组有效率为 58.93%, 【结论】:通过对失眠的分析,抓住患者失眠的本质问题,治疗结果满意 【关键词】失眠症;中医;药枕药包失眠,即不寐,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断断续续不连贯, 而过早地醒来,醒后不能再继续睡,有睡眠不足,全身乏力,倦怠感觉,多因健康情况不佳, 疼痛、感觉不适,生理节奏被打乱,睡眠环境影响等,也有怕睡眠而失眠的致使睡眠的质 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的生理需要,引起患者白天不同程度地自感未能充分休息和恢复精力而 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有:生理因素、病理因素、药理因素和心理生理因素等西医治疗一般 给予口服谷维素、刺五加片、安定片等,但此类药均易产生依赖性,笔者采用药枕加热中药 药包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112例患者均为2010年1月〜2014年1月前来吉林省延吉市中医院 就诊的失眠症患者,按失眠症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将 112 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包组(治疗 组)和口服安眠药物艾司唑仑片组(对照组)治疗组56 例,其中男23 例,女33例,年龄最 大 70 岁,最小 15 岁,病程最长10 年,最短2 个月;对照组56 例,其中男 20 例,女 36 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9岁,病程最长13年,最短3个月1.2 治疗方法 失眠的病因病理大致分为外感和内伤,临床以内伤多见,多由于情志 不舒,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神不交,痰热内扰,胃气不和所引起,现将临床常见失眠治 疗具体分析如下:1.2.1 心脾两虚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多梦易醒,醒后再难入睡或兼见心悸,口淡无 味,或食后腹胀,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薄白, 心肾不交心烦不寐,头昏耳 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男子滑精阳萎,女子月经不调,舌尖红, 苔少,脉细数,痰热内扰失眠,心烦,口苦,目眩头重,胸闷,恶心,暖气,痰多,舌质偏 红,苔黄腻脉象滑数胃气不和失眠兼见食滞不化的症状,脘腹胀满,恶心呕吐,此类患者 睡觉时将药包枕于头下,开启加热装置30 分钟,使药包内中药缓缓挥发发生作用,中药精 华会随中药的味道被人体呼吸至鼻腔粘膜,比一般喝中药见效更快且不用煎煮。
1.3 疗效标准 根据 1993 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 失眠) {1}痊愈:睡眠障碍恢复正常,持续睡眠在6 h 以上,无夜醒,日间无困倦,自我 评价很好{2}显效:睡眠障碍恢复接近正常,连续睡眠在4〜6h,夜醒次数3次以内,日间 偶有疲乏,自我评价较好{3}有效:睡眠障碍有明显改善,连续睡眠在2〜4h,日间常感疲 乏无力,夜醒次数3、4 次,自我评价一般{4}无效:睡眠障碍没有改善,持续睡眠时间不 足2 h,夜醒次数在5次以上,日间困倦明显,自我评价差2 结果 本组 56 例按以上评定标准, 56 例中痊愈 21 例,占 38%;显效 25 例,占 44%;有效10 例,占18%,对照组56 例中痊愈10例,占18%;显效16 例,占28%;有 效 10例,占18%, 无效 20 例,占36%3 讨论 人的正常睡眠,系由心神所主,阳气由动转静时,即为入睡状态,反之,阳 气由静转动时即为清醒状态,清林 琴在《类证治裁 不寐论治》中说“阳气自动而之静, 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可见,人的正常睡眠机制,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的转 化结果,如果这种规律一旦被破坏就可导致不寐的产生,引起失眠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此外,失眠治疗除用药物之外,还需注意患者的精神因素,劝其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避免情绪激动,睡前不吸烟,不饮酒和浓茶等,每天应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防治不寐的有效方法单纯依靠药物,不注意精 神治疗和生活调摄,往往影响疗效 另外,使用方法上也应注意,为了使药包内中药在 血内达到一定的浓度,起到安神镇静人睡的目的,一般以早晨或上午不建议使用,只在午后 或午休及晚上临睡各用1 次,经过临床实践,药枕中药药包治疗失眠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