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练习题
1、文言文两则3 3、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1)、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答: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2)(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答: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3)(3)、孰为汝多知乎?答: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4 4,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两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把你的感悟和同学交流一下1)(1)、学弈中弈秋的两个徒弟智力上差不多,可是学习的收获却差别很大这是因为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我们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其实大家的智力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可为什么有的同学学的好,各方面能力都很强,而有的同学学不好,能力差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的专心程度、勤奋程度不同,所以我们在学习上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刻苦勤奋2)(2)、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小孩都有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中把依据说的头头是道,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不能判断,这说明他们都是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孩子同时,孔子是一个真正的大学问家,面对小孩的问题,自己无法回答的,就说自己不知道,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定我们敬佩以后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实事求是,因为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2、匆匆1 1、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定写了什么1)(1)朗读基调:语调应低缓,语速稍慢连续追问处要读出作者追寻时间而不可复得的焦急情绪2)(2)主要写了时光匆匆流逝,作者的无奈与惋惜2 2.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1)(1)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中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那么渺小;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那么浩瀚一个一个日子流逝,就像水滴进入大海,不知不觉,又无法挽留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无奈,我也是这样,门前与我同岁的小树苗早已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 我也从一个小孩子长成了一个少年,十几年的时光悄悄流逝,没有留下一点儿声音和痕迹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虚度光阴2)(2)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见过轻烟被风吹散的样子,也见过薄雾被初阳蒸融的样子轻烟、薄雾的特点是留不住,轻烟被风吹散、薄雾被初阳蒸融后的特点是无处可寻,这和不可阻挡、无法追寻的时间流逝真的很像,这两个奇特的比喻把无形的时间的流逝与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形象、真切。
3)(3)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1)(1)作者是这样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的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的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2)(2)仿写:踢球的时候,日子从脚下过去;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上过去;嬉戏的时候,便从欢声笑语中过去3)(3)仿写:如,被一一一;如,被一3、桃花心木2 2.读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我能想到我们要在学习上学会独立思考, 因为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得到别人的指导, 只有学会自学,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2)(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再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因为桃花心木已经扎下了深深的根,自己能够在地下寻找水源,也能够禁得住干旱,有了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这也说明种树人是成功的6、北京的春节2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有详有略的好处是: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使读者对北京过春节的风俗有更深刻的理解10十六年前的回忆2 2.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再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1)(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出晚归, 对革命事业非常忠诚,也可以看出当时的革命形势多么严峻2)(2)“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乱蓬蓬的长头发”可以看出李大钊同志受了酷刑, 可是严刑拷打可以改变他的外表,却动摇不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从“平静”“慈祥”两个词中可以看出他的坚强、慈爱3)(3)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照应开头这种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13.为人民服务2 2.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和体会1)(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这句话点名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队伍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不管在什么地方, 不管做什么工作, 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例如,我们党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每到一处,都为当地的老百姓做好事2)(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话指出我们的革命队伍,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向来都是官兵平等,干部和战士之间互相关心、爱护我读了许多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过草地时,许多领导干部把自己的马让给了受伤或体弱的战士骑 有位老班长, 为了帮助几个掉队的小同志走出草地,自己忍饥挨饿,把鱼汤全部给了小同志,最后牺牲在草地上这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那种兄弟般的革命感情14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第 3 3 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答:前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 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 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 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
15凡卡1 1、主要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准备写信-写信-寄信3 3、你发现本课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背)本文表达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采用插叙第二,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方法凡卡向爷爷倾诉当学徒所受到的虐待欺凌,是“苦”的;文中插叙回忆的内容,主要讲在乡下生活的快乐,是“乐”的形成内容、情感上的对比,再加上对凡卡写信环境、动作、神态的描写,更加深刻地写出了凡卡内心的“痛”最后,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18跨越百年的美丽1 1、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课题中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容貌,更是她所体现的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朗读这篇课文的基调是高昂的,根据各段的具体内容读出尊敬、赞美、惊叹、钦佩等不同的感情。
2 2、理解句子: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答:“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 “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答: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2 2、理解句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答:“?”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答:“见微知著”的意思是: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这句话重申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与开头互相照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