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的BOT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的 BOT模式(李展明 )BOT 是英文 Build-Operate-Transfer 的缩写,通常直译为 “建设 -经营 -转让 ”,是 20 世纪 80 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靠私人融资、建造的项目管理模式 BOT 模式的基本内涵是指针对一个工程项目,政府或者项目所属机构和一个投资企业 (项目公司 )签订协议,授予该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由项目公司筹集资金,完成项目的建设之后,项目公司在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期内经营和管理该项目,并通过提供产品、收取服务费来回报投资、偿还贷款并获得合理的利润特许经营期满后,该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有时, BOT 模式被称为 “暂时私有化过程 ”(Tempo-rary Privatization) 一、 BOT 模式的诞生和发展近些年来, BOT 这种投资与建设方式被一些发展中国家用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引起了世界范围广泛的青睐事实上, BOT 并非一种新生事物,它出现至今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17 世纪英国的领港公会负责管理海上事务,包括建设和经营灯塔,并拥有建造灯塔和向船只收费的特权但是据罗纳德 科斯的调查,从 1610 年到 1675 年的 65 年当中,领港公会一座灯塔也未建成。
而同期私人建成的灯塔至少有 10 座这种私人建造灯塔的投资方式与现在所谓 BOT 如出一辙:私人首先向政府提出准许建造和经营灯.塔的申请,申请中必须包括许多船主的签名以证明将要建造的灯塔对他们有利并且表示愿意支付过路费 ;在申请获得政府的批准以后,私人向政府租用建造灯塔必须占用的土地, 在特许期内管理灯塔并向过往船只收取过路费 ;特权期满以后由政府将灯塔收回并交给领港公会管理和继续收费同许多新生事物具有共同的命运, BOT 模式在其诞生以后经历了一段默默无闻的时期,而这段默默无闻的时期对 BOT 来讲是如此之长以至于人们几乎忘记了它的早期表现直到本世纪 80 年代,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将 BOT 模式捧到经济舞台上时,许多人将它当成了新生事物二、 BOT 模式的特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引入了强有力的国家干预时,经济学在理论上也肯定了 “看得见的手 ”的作用,市场经济逐渐演变成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BOT 模式恰恰具有这种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的特色一方面, BOT 能够保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BOT 项目的大部分经济行为都在市场上进行, 政府以招标方式确定项目公司的做法本身也包含了竞争机制。
作为可靠的市场主体的私人机构是 BOT 模式的行为主体,在特许期内对所建工程项目具有完备的产权这样,承担 BOT 项目的私人机构在 BOT 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完全符合经济人假设另一方面, BOT 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这就是和私人机构达成的有关 BOT 的协议尽管 BOT 协议的执行全部由项目公司负责,但政府自始至终都拥有对该项目的控制权在立项、招标、谈判三个阶段,政府的意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履约阶段,政府又具有监督检查的权力, 项目经营中价格的制订也受到政府的约束, 政府还可以通过通用的 BOT 法来约束 BOT 项目公司的行为三、 BOT 模式的优势利用 BOT 模式建设的项目通常都有如下特点: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工期长,特许经营期限长等这些特点决定了项目工程建设的难度, 单靠政府和项目所属机构的实力, 往往难以胜任,而采用 BOT 模式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BOT 模式存在以下优势:1、有利于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通过采取民间筹资、建设、经营的方式,吸引各种资金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 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基础建设不足与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2、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
由建设单位独自承担风险,转换为投资风险由投资者、 贷款者及相关当事人共同承担, 其中投资者承担了大部分风险3、投资回报率和回报方式明确,有利于减少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间的纠纷4、有利于提高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效率项目建设完毕投入使用后,由承包商根据特许经营协议, 在一定期限内经营和管理项目并取得利润,以获取投资回报项目建设质量的好坏和建设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承包商利润的实现程度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承包商会重视建设的质量和效率5、有利于在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四、 BOT 模式的参与者1、 项目发起人,首先应作为股东,分担一定的项目开发费用在 BOT 项目方案确定时,就应明确债务和股本的比例,项目发起人应作出一定的股本承诺 同时,应在特许协议中列出专门的备用资金条款,当建设资金不足时, 由股东们自己垫付不足资金,以避免项目建设中途停工或工期延误 项目发起人拥有股东大会的投票权, 以及特许协议中列出的资产转让条款所表明的权力, 即当政府有意转让资产时,股东拥有除债权人之外的第二优先权, 从而保证项目公司不被怀有敌意的人控制,保护项目发起人的利益2、 产品购买商或接受服务者,在项目规划阶段,项目发起人或项目公司就应与产品购买商签订长期的产品购买合同。
产品购买商必须有长期的盈利历史和良好的信誉保证, 并且其购买产品的期限至少与 BOT 项目的贷款期限相同,产品的价格也应保证使项目公司足以回收股本、支付贷款本息和股息,并有利润可赚3、债权人,提供项目公司所需的所有贷款,并按照协议规定的时间、方式支付 当政府计划转让资产或进行资产抵押时,债权人拥有获取资产和抵押权的第一优先权 ;项目公司若想举新债必须征得债权人的同意 ;债权人应获得合理的利息4、建筑发起人, BOT 项目的建筑发起人必须拥有很强的建设队伍和先进的技术, 按照协议规定的期限完成建设任务 为了充分保证建设进度,要求总发起人必须具有较好的工作业绩, 并应有强有力的担保人提供担保 项目建设竣工后要进行验收和性能测试, 以检测建设是否满足设计指标 一旦总发起人因本身原因未按照合同规定期限完成任务,或者完成任务未能通过竣工验收,项目公司将予以罚款5、保险公司,是对项目中各个角色不愿承担的风险进行保险,包括建筑商风险、业务中断风险、整体责任风险、政治风险 (战争、财产充公等 )等等由于这些风险不可预见性很强,造成的损失巨大,所以对保险商的财力、 信用要求很高, 一般的中小保险公司是没有能力承担此类保险的。
6、供应商,负责供应项目公司所需的设备、燃料、原材料等由于在特许期限内,对于燃料 (原料 )的需求是长期的和稳定的,供应商必须具有良好的信誉和较强而稳定的盈利能力, 能提供至少不短于还贷期的一段时间内的燃料 (原料 ),同时供应价格应在供应协议中明确注明,并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对供应商进行担保7、运营商负责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为保持项目运营管理的连续性,项目公司与运营商应签订长期合同, 期限至少应等于还款期运营商必须是 BOT 项目的专长者,既有较强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也有此类项目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在运营过程中, 项目公司每年都应对项目的运营成本进行预算, 列出成本计划, 限制运营商的总成本支出对于成本超支或效益提高,应有相应的罚款和奖励制度8、政府,是 BOT 项目成功与否的最关键角色之一,政府对于BOT 的态度以及在 BOT 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成败五、 BOT 模式的风险BOT 模式也具有一定的风险隐患政府面临的主要风险有:①当政府对环境基础设施的市场潜力和价格趋势把握不清时, 可能对投资者盲目承诺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加大居民和政府负担 ;②如果政府管制不佳,容易造成民营企业的不规范参与和竞争, 甚至造成私人的垄断经营,将损害社会公平,并使得政府丧失控制权 ;③少数不具备资金和技术实力的环保企业, 为在建设期获得巨额收入, 不顾建设质量和建成后的运行状况, 采用不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把设施的运营风险全部留给项目本身,实际上是留给了政府。
项目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①政府不讲信誉和政策不稳定, 它是民营企业介入环境基础设施领域的最大障碍和风险 ;②项目设计和.建设中的风险,包括项目设计缺陷、建设延误、超支和贷款利率的变动;③项目投产后的经营风险,包括项目特有技术风险和价格风险等六、 BOT 模式实施步骤1、项目发起方成立项目专设公司 (项目公司 ),专设公司同东道国政府或有关政府部门达成项目特许协议2、项目公司与建设承包商签署建设合同,并得到建筑商和设备供应商的保险公司的担保 专设公司与项目运营承包商签署项目经营协议3、项目公司与商业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或与出口信贷银行签订买方信贷协议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4、进入经营阶段后, 项目公司把项目收入转移给一个担保信托担保信托再把这部分收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