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鼻内镜下鼻腔多结构手术治疗结构性鼻炎的体会

文档格式:DOC| 2 页|大小 15KB|积分 15|2022-10-09 发布|文档ID:159918029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对多鼻腔结构异常进行修正手术治疗结构性鼻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9例结构性鼻炎病人进行鼻内镜下多结构异常进行修正手术,随访12个月评估疗效结果:36例治愈,11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5.9%结论:鼻内镜下多结构修正手术治疗结构性鼻炎疗效好,且恒定,术前准确选择病例,有目的地重建鼻腔结构,术中严守微创操作原则十分重要 【关键词】 内镜手术 鼻腔解剖异常  资料与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6月49例中根据鼻内镜检查和鼻窦冠状位CT诊断为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其中“C”形高位偏曲14例,“S” 形偏曲8例,鼻中隔嵴或棘6例,鼻中隔偏曲伴鼻中隔嵴或棘2例伴下鼻甲肥厚和(或)骨质增生18例,伴下鼻甲内伸5例,伴下鼻甲肥大和内伸过度3例,伴中鼻甲肥大18例,伴泡性中鼻甲7例,中鼻甲骨质增生2例,中鼻甲曲线反常3例,伴钩突骨质增生9例,伴筛大泡13例下鼻甲肥厚和(或)骨质增生伴中鼻甲肥大和(或)泡性中鼻甲7例,钩突骨质增生或向内偏曲2例,钩突和(或)筛泡肥大9例,筛大泡1例男11例,女38例,年龄18~45岁,平均23.5岁所有病例均反复发作鼻塞、流涕,其中伴头痛35例,嗅觉减退8例。

    2例伴喷嚏、流清水样涕等变态反应症状病史0.5~21年,平均1.8年术前所有病人均常规鼻内镜检查和鼻窦冠状位或轴位CT扫描排除鼻窦炎和鼻息肉多数合并2~3处鼻腔结构异常   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治愈36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有效率95.9%无效2例中,鼻腔粘连1例随访期间继发鼻窦炎,筛窦、额隐窝粘连、堵塞、积脓1例鼻中隔穿孔,头痛消失   讨论   我们的体会:①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不可放大指征,过度治疗,造成对维持鼻腔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的结构性损害结合主要症状和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结果综合考虑,自觉症状明显而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到鼻腔内有多结构的轻度异常者,可有目的地重建鼻腔结构,根除影响鼻腔功能的病因,使鼻腔的生理功能逐渐得到恢复②手术期注意微创操作,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破坏,尽量保留可逆的黏膜,利于术腔尽快上皮化,不可使术腔骨骼化引起术后大片囊泡形成③对鼻腔狭窄者,尤其注意对鼻中隔高位偏曲的矫正,利于扩大中鼻道,防止术后中鼻道狭窄、额隐窝狭窄、鼻腔粘连④鼻腔各结构异常常互相影响,选择手术时要有整体观念,保留各结构的支架和形态⑤ 中鼻道狭窄者常规切除钩突及开放筛泡,探查上颌窦口,利于扩大中鼻道,可以解除由于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继发鼻窦炎,而且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鼻塞症状。

    ⑥术中须仔细估计切除量,防止鼻腔结构矫正过度现象如中鼻甲肥大、息肉样变及下鼻甲肥大者,被全切除或过多切除,导致术后鼻甲萎缩、通气过度、鼻干头痛等症状⑦对于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的病例,必须选用全麻⑧重视鼻腔相对结构异常接触的解除,达到缓解或消除反射性头痛的发生⑨所有病人均定期在内镜下复查至术腔上皮化参考文献:1 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2 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 3 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 4 张随学 ,谭正辉 ,孙叶梅 ,李梅 ,俞玉芳 ,韩峰;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5 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 6 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7 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9期 8 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http://www.xtd- 9 雷放;中药热敷治疗痤疮有效[J];新中医; 10 李东华;异维生素A酸治疗痤疮[J];新医学 11 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2 陈志彬;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3 陈传伟;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4 Hamid Abdi;针刺对伊朗肥胖者的体重及抗热休克蛋白27、60、65、70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 15 陈玉骐;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6 张随学;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7 庞莹;痤疮的流行病学及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8 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 19 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20 李秀玉;张随学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pianpianwu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