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畜牧渔业论文

文档格式:DOC| 8 页|大小 31KB|积分 18|2022-03-19 发布|文档ID:63564786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畜牧渔业论文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水质调控技术任华,蓝泽桥,彭卓群,徐元宽(湖北天峡鲟业有限公司,湖北宜都443300)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 到养殖鱼类的生长发育,每一种鱼类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条件工厂化循 环水养殖因其具有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制约、节地省水、对环境污染小、可实现高 密度健康养殖等优点而日益受到关注,并成为今后水产业的发展方向 [1-2]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因其养殖密度高,饵料投喂量大,在养殖过程中,因饵料残留, 养殖鱼类排泄物的积累,造成养殖环境不断恶化,养殖鱼类疾病频发,严重影响 其经济效益如何加强水质的调控和管理已成为循环水工厂化养殖中非常重要的 环节之一,本文针对影响循环水工厂化养殖中水质变坏的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了加强水质调控的对策1影响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水质的各项指标1.1循环水水质理化指标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水质净化是依靠水处理池中微生物、有益菌和水生植物来 消耗水体中有害菌达到净化的目的 要做好车间水质管理,必须了解影响水质的 各项理化指标,以便通过试验检测手段把水质调整到最佳状态 循环水养殖中必须掌握的理化指标有:水温、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 pH值、悬浮物、硫化物等。

    其正常指标为:溶解氧大于6 mg/L以上、pH值7.0〜8.5、氨氮小于0.5 mg/L、亚硝酸盐含量小于0.1 mg/L、悬浮物人为增加量不得超过 10 mg/L、 硫化物小于1 mg/L1.2循环水水质好坏的鉴别水色是水体中浮游生物数量、种类的综合反应,是辨别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水质鉴别的简易方法是用肉眼观察水色,科学检测方法是取水样送化验室检测分 析简易检测水质好坏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肉眼观察水色:好的水色为淡绿或淡黄色,当水质变坏时,水色呈现为暗红色或白浊色二是观察养殖池泡沫情况: 循环水养殖一般采用水泵提水或气提装置提水,在提水机前观察养殖池泡沫情 况,若泡沫发白且很快消失则为好水, 若泡沫发暗或带有颜色堆积在一起, 长时 间不消失则说明水质开始变坏三是用手触摸水体:如果感觉水体变得滑滑的有 粘液感,说明水质变坏四是观察鱼的活动情况:若发现鱼游动不正常,活动无 力,漂浮水面或聚集水底,说明可能是溶氧偏低或氨氮等有害物质超标引起水质 变坏2影响循环水水质变坏的原因2.1养殖密度过高工厂化养殖模式比起其他养殖模式建设成本高得多,在养殖生产中养殖密度 也高许多密度过大对养殖鱼类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会加大鱼类的自身抑制作用, 影响鱼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和鱼类对饵料的消化利用率 [3],同时也极易污染其生活环境,引起养殖池内水质变坏,水体中孳生积累大量的病毒、细菌、浮游生物 等微生物,造成养殖系统中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害频发。

    2.2投喂管理监管不严格工厂化养殖密度高,饵料投喂量大,饵料质量、利用效率和饵料的使用方法 对鲟鱼生长和水体污染具有重要的影响 Seymouy等(1991 )认为,每养殖1 t鱼,将会产生9 kg磷、52 kg氮和500 kg生化耗氧量(BOD )Gowen等(1987)也认为,在12个月的养殖期内,每养殖50 t鱼将会产19.4 t有机碳、2.2 t有 机氮和4.0 t可溶性含氮化合物,富营养化水体有机碳含量升高至原来的 4〜5倍[4]就现有的资料分析表明,仅有25%〜35%的饵料物质通过鱼体而被利用, 65%〜75%左右的饵料物质留存于水域环境中,磷残饵和排泄物在水体中分解 并消耗溶解氧,分解的产物主要是氨氮,氨氮、亚硝酸氮等有害物质的增加,水 体中孳生积累大量的病毒、细菌、浮游生物等微生物,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影响鲟鱼健康2.3水处理系统过小或生物滤料选择不当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核心是水处理技术,水处理中的滤料主要为生物膜充当载体作用,生物膜附着生长在滤料表面,微生物利用养殖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脂 肪、蛋白质、氨氮等污染物,作为细胞本身活动所需要的能源和细胞合成所需要 的物质基础,控制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等有毒物质,将污染物转换成无 害的二氧化碳,水、硝酸盐等物质,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水处理池面积过小或 生物滤料选择不当,会影响水处理的效果,水体中的残饵、粪便不能得到很好的 分解净化,造成养殖池氨氮升高,水质恶化2.4人工湿地植物选择不当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可人为控制运行的水处理系统在长期养殖期间, 鱼类排泄物和残饵等废物的积累, 若不及时处理,有害物质含量升高,造成一定 程度的水质污染,出现鱼病爆发,导致养殖鱼类死亡人工湿地栽培的水生植物 在生长过程中,吸取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氮态氮中的氮元素, 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氨 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从而净化水质湿地中植物选择不当或养殖量 过少,会严重影响水质净化的效果循环水养殖系统应选择根系发达、不落叶、 一年四季常青的菖蒲类植物,能有效地吸取水中有害物质根系减少或落叶类水 草,不但达不到净化效果,反而叶片腐烂落入水中还污染水质3循环水水质调控的措施3.1合理放养密度,优化饵料营养组成及投喂方式合理的放养密度能充分发挥利用水体的潜力, 促进养殖鱼类健康、快速生长由于大多数水产养殖废物来源于饵料,要降低由此而产生的废物应注意饵料营养 成分和投喂方式饵料利用率的高低直接与饵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和营养配比息息 相关⑸饵料中添加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通过选择饵 料中所含的能量值与蛋白质含量的最佳比, 可以减少饵料中氮的排泄,减少有害物质留存于水域环境中对水质造成污染。

    工厂化养殖饵料应选择营养全面的优质 饵料,根据摄食鱼类习性科学投喂,减少残饵和散饵的数量,提高饵料利用率3.2提高水体溶氧溶氧是影响水产动物摄食量及食物消化吸收率,以及生长速度、饵料系数的 一个重要因素溶氧充足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有害气体的浓度,鱼活动能力加强, 抗病能力强、新陈代谢旺盛,消化率高、饵料利用率高,减少饵料对水质造成的 污染保持水中足够的溶解氧可以改善鱼类栖息的生活环境, 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降低有毒物质(如氨、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的含量,改善水质3.3利用物理、生物方法净化水质利用固液分离器设备过滤固液分离器是水产养殖系统中用来进行固、 液分离的主要手段它利用水体中颗粒物粒径大小不同的特点,以一定孔径的筛 网截留颗粒物质,达到去除悬浮固体颗粒物的目的,从而减少水体悬浮物的污染 还可以采用微滤机或弧形筛等去除小粒径悬浮物,其去除率可以达到 80%[6] 如Ridha等用塑料生物过滤介质对简易罗非鱼循环养殖系统废水过滤取得了很 好的净化效果332利用泡沫分离技术泡沫分离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 之一,泡沫分离是根据吸附的原理,向含表面活性物质的水体中鼓泡,使水体内 的表面活性物质聚集在气体的表面, 在水体上方形成泡沫层,将泡沫和水体分开 去除,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泡沫分离技术在循环性工厂化养殖系统中有很好的 应用效果。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在工厂化水处理系统中滤料表面栽培水生植物 或蔬菜,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吸收利用、 富集、吸附和固定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营养盐、重金属等,将富营养水体中的元素转化为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同 时,植物能通过发达的通气组织和根系传输氧气, 为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的代谢活动提供条件钱名全[7]等(2006 )研究了将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应 用于工厂化双循环水养鲟模式的组建,6个月的模拟试验结果显示、鱼池各项水 质指标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利用水生动物净化水质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有大量的颗粒物质、 浮游生物、有机碎屑以及摇蚊幼虫等,造成养殖水体恶化,寄生虫鱼病、细菌性 鱼病增多养殖水体中少量套养鲤鱼、花鲢等杂食性鱼类,能有效摄食虫卵、幼 虫,残饵、粪便和有机碎屑等Jones等(2002 )利用牡蛎净化养殖废水,结 果表明:细菌数量,总颗粒物浓度、总氮和总磷分别仅为对照组的 35%、29%、66% 和 56%利用微生物净化水质微生物能将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氮分解吸收,转化为有益或无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目的定期向养殖池中泼洒 芽抱杆菌、硝化细菌能有效分解养殖池中残饵、粪便等有机物,降低氨氮、亚硝 态氮含量,从而改善水质环境,增强养殖鱼类的抗病力,防止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336利用人工湿地净化养殖废水随着水产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 工厂化、规范化迅速发展,在水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 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中,残饵和排泄物的数量超过了微生物的分解能力, 导致水质氨、磷的含量增加,水质恶化,最终造成养殖鱼类生长缓慢,病害加重,死亡 率升高利用人工湿地的方式来处理养殖废水,具有很高的净化能力和实用价值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 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独特的滤料(或土壤)一植物一微生物生态系统它是结合物理过滤、化学吸附共沉淀、 植物过滤及微生物作用等方法,去除养殖废水中氨、磷等营养元素,还能去除一 定的BOD、COD和SS何玉明[8]等(2006 )用30种观赏水草构建生态循环 水处理系统进行工厂化鲟鱼养殖,结果表明,该套系统具有理想的水处理效果4讨论循环水水质调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的内容很多,涉及 的范围很广,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对水质的监测, 做好水质管理,了解水质变化的 普遍规律,在养殖实际操作中根据水质变化的现象和检测结果, 对水质出现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解决措施传统养殖水质调控方法是换水补充新水,往往会因补充新水从外界水源中带 进污染物、病原及携带病原的生物,而且频繁的水体交换容易导致环境要素的剧 烈变化,使养殖鱼类产生应激反应。

    循环水养殖采用物理、生物的生态水质调控 办法,不与外界水体交换,限制了病原的侵入,水质环境稳定,具有防病、环保、 高效等优点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合理放养密度,加强养殖管理与监控,选择营养 均衡的优质饵料,提高养殖水体溶氧量,进行科学投喂,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 养殖污染物的排放,能有效地控制养殖水体污染,达到养殖水质指标符合渔业水 质标准参考文献:[1] 刘鹰.欧洲循环水养殖技术综述[J].渔业现代化,2006(6): 47-49[2] 王志敏,于学权.工厂化内循环海水鱼类养殖水净化技术 [J].渔业现代化,2006( 4):14-16[3] 殷名称.鱼类生态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43-44[4] 苗淑彦,王际英,张利民,等.水产动物残饵及粪便对养殖水环境的影响[J]饵 料研究,2009, (2): 64-67[5] 吴志宏,孙福新,聂爱宏,等.工厂化养鱼中提高饵料利用率的关键技术 [J].科学养鱼,2011 ( 2):65-66[6] 李倩,胡延尖,王雨辰,等.淡水养殖尾水处理研究现状及进展 [J].中国水 产,2011 ( 7):43-45[7] 钱名全,蓝泽桥,胡超,等.工厂化双循环水养鲟模式的研究 [J].渔业现代化,2006(6) : 1-4[8] 何玉明,王维善,周凤建,等.生态型循环水处理系统在工厂化养鱼中的应用 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6(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fengruiling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