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6页 共16页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内容说明:“生物与环境”单元有10项活动组成,通过整合为6项每项活动都是从实验入手,让学生体会阳光、空气、水、温度对绿豆种子发芽这一生命过程的影响单元教学目标:第一单元是“生物与环境”,要让学生初步体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要让学生对生物体与无机环境的关系,生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等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控制实验获取事实的方法,用图画和文字研究记录动植物特征的方法,体验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收集数据的必要性,经历进行简单实验设计的过程并运用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交流和探讨单元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生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学会制定实验计划,记录动植物的特征,知道动植物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1.1 设计种子发芽试验一、教学目标1、 利用种子的发芽实验,开启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2、 让学生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3、 让学生了解设计实验、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二、重难点让学生了解设计实验、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三、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我想研究的问题我的猜想我不控制的条件我要控制的条件控制的方法四、教学活动过程1、谈话引入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许许多多的产品,大到电视、电脑、收音机、汽车、飞机、轮船;小到钢笔、铅笔、电灯、电话等等,都是科学家通过不断的研究得来,而进行科学研究,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科学实验,而进行科学实验的首要条件就是制定周密的实验计划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当一次科学家,研究研究有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制定一个周密的实验计划,然后用实验来证明它?2、 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那些条件?课文中提了一个什么问题?(生: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学生看书思考并讨论以上问题板书:“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三个条件——土壤、适量水、合适温度大家想想,这些条件都是缺一不可吗?讨论: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后果?A、少浇一点水?B、不种在土里?C、让它受到光照?D、温度低一些或者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能不能发芽呢?(抽学生进行发言)3、大家讨论结果怎样来得到证明呢?这就需要实验?刚才大家说出了很多很多的结果,这些结果是否正确,这就需要用实验来加以证明。
而要实验,首先就需要制定周密的实验计划制定实验计划可分为几步,每步各是什么呢?大家看书,找出制定实验计划的五个方面我想研究的问题、我的猜想、我不控制的条件、我要控制的条件、控制的方法)大家各自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如光、温度、水),请学生按实验计划的五个方面加以说明,并请其他同学加以补充4、确定研究的问题,并写出实验计划讨论:选择研究的问题老师对学生选择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平衡,使每个项目都有学生进行研究阅读教材上的举例和表格,弄清内容要求,然后着手写实验计划5、学生动手写实验计划,老师巡回指导二、 教学预想让学生积极动手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但学生在制订计划上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所控制的条件和不控制的条件 处理方法:让学生再试着多说后多归纳后动手写计划三、板书 设计种子发芽试验我想研究的问题我的猜想我不控制的条件我要控制的条件控制的方法“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三个条件——土壤、适量水、合适温度四、反思1.2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全面掌握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2、 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3、 培养学生按照计划持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时间的能力。
二、重难点培养学生按照计划持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时间的能力三、教学准备种子发芽实验盒(每盒两格),注有“1”、“2”的标号纸,纸巾,实验记录表格控制 条件的种子发芽实验记录表 实验开始时间 班级 姓名 种子的变化观察到变化的时间当日气温(摄氏度)试验组对照组种子膨大12种皮破裂12出现根12长出叶12四、教学活动过程1、 交流实验计划四人小组交流,愿意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讨论,补充实验计划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老师简要的按——我要研究的问题、我的猜想、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实验方法的顺序在黑板上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学生发言如我想研究的问题我的猜想我不控制的条件我要控制的条件控制的方法请其他同学按照上述的顺序报告其他两项的实验计划,老师简要记录,做成与教材上一样的大表格学生发言,相互补充2、 配备实验装置大家仔细认识材料(实验盒、纸巾、绿豆),老师讲解方法、实验示范课堂上作控制水的条件的实验)讲清:适量水,指纸巾完全湿润;很少的水,指纸巾不完全湿润学生明确实验的方法步骤,动手做实验在做实验组的实验盒上标“1”,在做对照组上标“2”)3、猜猜实验结果。
大家猜猜,把绿豆播种以后,直到绿豆发芽,这期间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讨论: 小结:有种子膨大,种皮裂开,出现根,长出叶等四项再猜想一下,以上几项中每一项变化可能要多少小时,几天以后可以看到绿豆长出叶子讨论:种子膨大的时间怎样算,怎样及时发现变化可把从播种到种皮裂开之前的时间都作为种子膨大的过程必须每天不断地观察绿豆种子在实验盒中的情况,并记在表格中)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阅读观察记录表上有哪些项目说说怎样记录五、教学预想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种绿豆”的过程当中,看来,这不需要什么激趣活动但如何对种子发芽的过程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记录,这对于大多数同学来书都是一个难题处理方法:可否先告诉学生到底观察“种子发芽”的哪些情况,然后对观察得非常棒的学生进行奖励六、板书 种子发芽实验盒(每盒两格),注有“1”、“2”的标号纸,纸巾,实验记录表格控制 条件的种子发芽实验记录表 实验开始时间 班级 姓名 种子的变化观察到变化的时间当日气温(摄氏度)试验组对照组种子膨大12种皮破裂12出现根12长出叶12七、教学反思: 1.3 从实验中获得信息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绿豆发芽需要水和温度。
2、学会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3、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重难点学会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三、教学准备汇集数据、得出结论用的表格四、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通过实验,同学们已经收集到了很多有关种子发芽实验的数据,现在我们就请大家与作相同实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获得了哪些数据?2、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问:作相同实验的小组收集的时间数据是否一样?讨论:数据为什么会有不同,该怎样处理可能是种子不同对这些数据可加在一起去平均值,得出实验组的时间和对照组的时间)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各试验小组报告数据,每人在表中作纪录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时间数据相同吗?为什么不同?实验结果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吗?各实验小组交流实验结论综合说明光、温度和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4、扩展与思考大家看看书上的四幅图,分别思考并回答书上的问题!在横线上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五、教学预想学生的信息五花八门,完全不统一,也许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记录的真实性但从中也能看出学生在种子发芽这个实验的过程当中,可能要走不少的弯路处理方法:检查好学生的计划,处理好观察过程的各个环节。
六、板书1.3 从实验中获得信息绿豆发芽需要水和温度七、教学反思1.4 秋冬季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几种生物在秋冬季的生活,了解气候环境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样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2、 学习跟踪观察几种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3、 学习把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联系起来观察生物的生活二、重难点了解气候环境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样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三、教学准备观察秋冬季的生物记录表格(有条件的学校可在班级内准备同样内容的大型表格)四、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炎热的夏季过去了,我们又来到了凉爽宜人的秋天各种动物和植物都开始忙碌起来,在秋天这个收获得季节里,忙着为渡过慢慢长冬做着准备小树和蝴蝶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再从秋天到冬天一年四季,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着自身那么,在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小树是怎样变化的;蝴蝶又是怎样变化的? 请默看书,然后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出示下图:(在科学课件上)2、在九月里,小树怎样了,蝴蝶又怎样生活?(小树的叶子变黄了,有的已开始落叶;蝴蝶也变了,不再飞在天空,而产下卵,死了)3、九月的植物动物到底怎样了,你了解哪些?4、5、6、7、8、9、 (燕子往南飞,(燕子准备飞往南方,青蛙、蛇准备冬眠,狗猫鸡鸽开始换下旧毛,准备长出新毛;树的叶子开始变黄,准备落叶,停止生长,小草也开始枯了,各种水果也成熟了,粮食也收获了。
4、那么,我们现在就要和大家一起,作一个长期的观察实验,观察秋冬季的生物到底怎样?并作好详细的记录 观察秋冬季的生物观察对象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菊花迎春花鸡或鸽猫或狗鱼蚯蚓5、请欣赏以上动植物的形态6、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观察以上的动植物呢?请记录出示幻灯片) 菊花:观察叶和茎枯死的时间,落花、落叶的时间,根部周围长出新芽的时间白杨:观察叶变色、叶全部落光的时间,枝条顶端长出小芽的时间鸡鸽猫狗:观察换毛和新毛长齐的时间天空中侯鸟迁徙的时间鱼和蚯蚓请查资料7、 小结不同的动物和植物,它们在一年四季中的表现往往是不同的,它们所受的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也是不同的这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如果大家平时注意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你将会发现许许多多的有趣生物现象为将来更好的学习研究生物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教学预想上网收集秋冬季生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对于广大同学来说,即有兴趣,又可扩大知识面更好的方法:老师建立一个秋冬季生物的网页,让学生自由浏览、动脑思考先收集好资料,让学生学习与了解)六、板书 1.4 秋冬季的生物观察秋冬季的生物观察对象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菊花迎春花鸡或鸽猫或狗鱼蚯蚓八、教学反思1.5 动物的栖息地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鱼、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这两种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建立人工栖息地作知识、材料方面的准备。
2、通过阅读资料,用科学家观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二、重难点 通过分析鱼、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这两种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建立人工栖息地作知识、材料方面的准备三、教学准备建立栖息地需要材料的记录表格四、教学活动过程1、 引入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形形色色的动物,这些动物到底是怎样生活的呢?它们有哪些生活习性?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生活环境怎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动物的栖息地》2、 学新课齐读课题《动物的栖息地》A、那么什么叫“栖息地”,科学家研究动物时采用的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请默看书回答我们知道,生态系统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周围的非生物环境四大部分,这就是四位一体的自然界B、那么,鱼和蚯蚓的栖息地里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呢?(出示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图)(鱼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细菌、真菌;非生物:水、底泥、阳光、温度空气 蚯蚓生物:各种腐烂的植物、细菌、真菌;非生物:泥土、温度、各种腐殖质,空气C、通过观察,你知道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鱼吃一些浮游动物和有根的植物;而蚯蚓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 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 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
相同:都要吃一些植物D、再想想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鱼:需要大量的水,鱼有大量的水草、浮游植物,还要水生植物;而蚯蚓需要疏松而肥沃的土壤,需要各种有机质喜欢阴暗潮湿、空气流通、氧气充足的环境相同:都要空气、温度E、栖息地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同鱼、同蚯蚓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构成一个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但有各自消耗能量如水生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水和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贮存在植物体内,小型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浮游动物和有根植物又被鱼类当作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残体最终被水和底泥中的细菌,真菌及腐蚀性动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这就是生态环境,这就是自然界的基本活动单元我们了解了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和生活环境的情况,那我们就为建立鱼和蚯蚓的栖息地准备材料请看下表 建立栖息地需要的材料 班级 姓名鱼的栖息地蚯蚓的栖息地自然栖息地我们要建的栖息地自然栖息地我们要建的栖息地3、小结为了更好的建好鱼和蚯蚓的栖息地,我们必须深入到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中,去仔细观察和了解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和生活环境。
还可以上网,去查找鱼和蚯蚓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在动物的栖息地对动物进行观察,是科学家研究动物时采用的重要方法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说过;学生齐读书上法布尔的话:老师讲解生物学家珍妮·古德尔德故事教参:32~34)以激励学生探究科学五、教学预想 本课不限于教材,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收集资料,从而了解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深入的了解鱼和蚯蚓栖息地的情况,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六、板书:1.5 动物的栖息地建立栖息地需要的材料 班级 姓名鱼的栖息地蚯蚓的栖息地自然栖息地我们要建的栖息地自然栖息地我们要建的栖息地七、教学反思1.6 建立栖息地一、教学目标1、 经历建立和管理鱼和蚯蚓栖息地的过程2、 通过观察栖息地内生活的鱼和蚯蚓,增强学生对动物研究的兴趣3、 学习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二、重难点通过观察栖息地内生活的鱼和蚯蚓,增强学生对动物研究的兴趣三、教学准备纸盒、水槽等建立鱼和蚯蚓栖息地的材料动物观察研究记录表四、教学活动过程1、 引入大家都到过动物园,对吗?在动物园中你们看到过什么?(鱼、大象、猴子、大熊猫……等等)在动物园中,你们看到这些动物分别居住在什么地方?(养鱼池、猴子馆、老虎笼……等等。
它们居住的地方就是动物的栖息地,也就是动物的生活环境,你觉得动物园中的这些动物栖息地是自然的还是人工建造的?(人工的)那么,动物园里的工人叔叔们为了满足动物的生活需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它们是怎样管理的?(给它们做清洁,喂食,准备睡的地方,吃的地方,拉的地方等等?)2、那么,我们现在要给鱼和蚯蚓建立栖息地建立栖息地需要哪些材料呢?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要给鱼和蚯蚓建立一个栖息地,需要准备的材料请同学展示一下他的材料表投影仪显示) 建立栖息地需要的材料 班级 姓名鱼的栖息地蚯蚓的栖息地自然栖息地我们要建的栖息地自然栖息地我们要建的栖息地水阴暗潮湿的土壤大量的水草大量的腐殖质底泥背阴的地方那么,要建立一个好的栖息地,需要注意以下问题A、栖息地放在哪儿?B、每天记录,不能间断C、分工合作给动物喂食,保持栖息地洁净,管理好栖息地建议:一个小组建一个栖息地,放在窗台上,每组由小组长带头记录,小组轮流给动物喂食,做清洁 学生讨论,老师记录 建好栖息地后,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怎样给本组的栖息地作上标记? 栖息地放在哪里? 怎样进行每天不间断地记录? 怎样分工合作给动物喂食、保持栖息地洁净、管理好栖息地?选择了解可以进行的观察活动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建立动物栖息地的目的。
然后讨论以下话题2、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观察通过了解可以进行的观察活动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建立动物栖息地的目的然后讨论以下话题你对哪一项观察内容感兴趣、你还准备选择教材提示以外的什么内容进行观察?猜想你准备观察的动物在你选择的观察内容方面有怎样的表现?制定表格,进行研究 动物研究表动物的身体、身体的各部分是什么样的?动物怎样运动?动物吃什么?怎样吃?动物白天怎样活动?夜间活动吗?有什么证据?动物什么时候活跃,什么时候不活跃?动物受到惊吓往哪里躲?动物对我们有什么反应?反应有变化吗? 动物对天气变化有反应吗? 动物之间怎样互相接触?五、教学预想通过建立动物的栖息地,从而深入的了解动物所适宜什么样的环境生活,为爱动物和保护动物打下了基础但学生只限于了对鱼和蚯蚓的栖息地的建立,可能显得单调处理方法:介绍更多的动物环境的特征,鼓励同学们建立更多的动物的栖息地,动物的栖息地不一定要建在教室,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只要动物能够很好的生活六、板书1.6 建立栖息地 建立栖息地需要的材料 班级 姓名鱼的栖息地蚯蚓的栖息地自然栖息地我们要建的栖息地自然栖息地我们要建的栖息地水阴暗潮湿的土壤大量的水草大量的腐殖质底泥背阴的地方七、教学反思1.7 记录动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会运用图画和文字补充说明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2、 学习从动物的器官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动物3、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二、重难点让学生会运用图画和文字补充说明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特征三、教学准备几种动物的图画和文字说明、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四、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大家都看到过许许多多的动物,看到过它们的外貌特征,看到过它们吃饭,睡觉,看到过它们的生活习性那我们该怎样来记录我们的观察结果,记录动物的某些特征呢?要知道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看看科学家们学家是怎样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的2、看科学家的记录啄木鸟:外形、颜色、生活绿雨蛙:颜色的变化、跳跃,求偶等蚯蚓:外形鱼的呼吸3、什么是特征?特征是一种动物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别明显的标志,它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能发现)4、小结:通过观察,你认为要记录动物的特征,应该怎样做要文字和图画结合,抓住动物的最突出的特点进行描写现在请大家拿出科学文件夹,同时观察屏幕上的动物,结合平时的知识,运用图画结合的方式进行观察,记录下动物的特征出示猫和狗的示意图请学生表述问,还有哪些动物的特征你能通过平时的观察有准确的文字表述出来吗?五、教学预想 利用动物的栖息地,让学生充分的对动物进行观察,了解,从而写出特征,这比老师直接告诉其答案要好得多,虽然学生的答案不一定准确,但只要观察了,就是本课的成功。
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准确观察上可能还显得不够,谈得不尽兴 处理方法:再给学生一些观察的要求,以及一些时间和空间便于他们更好的记录和观察 六、板书1.7 记录动物的特征啄木鸟:外形、颜色、生活绿雨蛙:颜色的变化、跳跃,求偶等蚯蚓:外形鱼的呼吸七、教学反思1.8 观察到了哪些特征一、教学目标1、 能以表格的形式,简要的语言总结整理出观察到的动物特征2、 能采用控制实验的方法研究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二、重难点 能采用控制实验的方法研究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三、教学准备动物特征记录表动物实验设计记录表闪光灯(或大功率白炽灯),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水四、教学活动过程1、 引入前几课我们对鱼和蚯蚓建立了栖息地,并且研究了动物的活动习性和生活习性,以及动物的特征那么我们这节课继续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并对照自己和动物有什么不同,并把自己和动物进行比较老师出示观察记录表,同时出示鱼和蚯蚓的实物 鱼和蚯蚓的特征记录表项目鱼蚯蚓我自己在哪里生活身体有几部分怎样运动用身体的哪些部分运动怎样吃东西身体的哪些部分参与吃东西躲藏的地方生活环境中光的明暗情况2、 整理交流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1)四人小组交流各自在观察活动中的发现2)按照教材中所列举的项目对观察中的发现进行整理3)总结在观察活动中的发现老师可根据学生所说的现场进行填表3、 设计实验研究动物研究了动物的特征,我们现在再来研究如果栖息地的光照条件发生变化,鱼和蚯蚓可能会有什么反应?那么,如果栖息地进了水,蚯蚓会有什么反应?那么第一课我们已经学了,要研究一个问题,必须制定一个实验研究计划那么,实验计划到底改怎样制定那,包括哪些方面?(当然,出来以上五步之外,我们还可以加上“我的发现”和“我的结论”两步实验:老师实验学生观察出示实验研究表格科学文件夹上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记录表我要研究的问题:我的猜想:我要改变得条件:我用什么方法进行控制:我的发现:我的结论:问:通过实验,你觉得鱼和蚯蚓对光线的突然变化有什么反应,它们反应相同吗、如果是我们突然受到强光照射,会有什么反应?我们会采取什么措施?4、 扩展大家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大家回家做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那就是,如果气温降低了,鱼和蚯蚓的行为会有什么变化什么温度下它们开始发生变化?五、教学预想小组交流,各组汇报,这种形式相当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学生可以从同学当中学到很多有关动物的基本知识六、教学预想1.8 观察到了哪些特征鱼和蚯蚓的特征记录表项目鱼蚯蚓我自己在哪里生活身体有几部分怎样运动用身体的哪些部分运动怎样吃东西身体的哪些部分参与吃东西躲藏的地方生活环境中光的明暗情况七、教学反思1.9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一、教学目标1、 通过比较鱼、蚯蚓和人的相同行为,整合前8课的学习,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2、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二、重难点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三、教学准备 香蕉、松树、仙人掌叶的实物或图片,天鹅、白鹤的图片四、教学活动过程1、 引入展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实物或图片2、 讨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有什么不同?(2)香蕉、松树、仙人掌本来生长在什么地方?(1) 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3、 讨论天鹅、白鹤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1)介绍这两种鸟天鹅主要吃水生植物,也吃水中的软体动物和昆虫,在水面游动获取食物白鹤主要吃鱼、吓、在浅水中行走获取食物它们都是候鸟。
2)找出这两种鸟身体结构的不同(天鹅的喙扁而短,颈长,脚短,脚趾间有蹼天鹅身体浮在水面上,会游动,捕食时头伸进水里鹤的喙长而尖,颈长,脚长,喙食水中的小动物)分析它们的身体构造与获取食物之间的联系3)分析这两种鸟的迁徙习性与获取食物之间的联系4)想一想它们的数量的减少,可能通什么因素有关系?——生存空间变小,食物环境受到污染和非法捕猎4、 找相互关联的地方1)选择鱼、蚯蚓和人的一种行为,填在表格中,进行比较2)鱼、蚯蚓的哪些特点,使它们能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生存?(3)鱼、蚯蚓和人感到危险时怎样做出反应?(4)鱼、蚯蚓和人有各自的特点,让它们的生活环境互换,它们还能生存吗?(5)现在能说一说动植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关联的地方吗?五、教学预想利用网络,利用百科全书这种学生找联系的方法,老师很轻松,学生学得很扎实但在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找关联还可能不太会有方法处理方法:告诉学生什么是联系,以及查找资料的要求同时告诉同学查找的网站六、板书1.9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七、教学反思1.10 讨论会——生物的生活需要一、教学目标1、 整合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
2、 了解动物,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3、 了解人的栖息地是整个地球,要爱护我们周围的有生命的环境和没有生命的环境 4、通过比较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了解人能运用科学技术帮助自己适应环境二、重难点了解动物,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三、教学活动过程1、 讨论哪里是我们的栖息地1)家是我们的栖息地吗?学校是我们的栖息地吗?(2)我们在家里进行哪些活动?家里能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需要?(3)我们在学校里进行哪些活动?家和动物的“避难所”有哪些相似之处?2、 比较植物、动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1)分别说说植物、动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2)把动物、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归纳成生物的基本生活需要3)比较人和植物、动物在适应(气候)环境方面的不同之处植物、动物怎样过冬人怎样过冬人和植物、动物在适应(气候)环境方面有什么不同3、 讨论比较植物、动物、人的生活需要 简要的结论植物的基本生活需要是: 动物的基本生活需要是: 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是: 在适应环境方面,人和植物、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 四、教学预想 通过讨论,让学生真实的认识到任何生物都有生活环境的需要,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人类也不例外。
通过讨论,很多同学都可能认识到多种生物的栖息地以及基本的生活需要五、板书1.10 讨论会——生物的生活需要植物的基本生活需要是: 动物的基本生活需要是: 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是: 在适应环境方面,人和植物、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 六、教学反思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