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物流与供应链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物流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文档格式:DOC| 26 页|大小 1.39MB|积分 18|2022-03-03 发布|文档ID:59570416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2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页眉目录第一章 配送中心设施选址 3应用精确重心法对配送中心设施进行选址规划 3该配送中心在地图上的标注结果 4第二章 组织结构设计 5该物流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图 5按职责划分的岗位组织结构 5定义各部门职能 5按职责划分的岗位设置及其职能 5第三章 作业流程设计 6配送中心各作业区流程图 7第四章 总体布局规划 9依据 SLP 分析方法,定义本中心的对应关系的逻辑条件 9SLP的简介 9SLP的设计程序模式图 9配送本中心职能部门和区域的对应关系的逻辑条件 10确定各职能部门和区域的关系,并进行作业对关系分析 10平面布置图 10配送中心物流量从至表 10物流强度等级划分 11配送中心单位物流原始相关表 13物流作业相关表 14接近程度排序表 15配送中心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15页脚页眉综合分析 17配送中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20配送中心作业单位平面布置图 21参 考 文献 ........................................................................................................................................22页脚页眉第一章配送中心设施地址一、应用精准重心法对配送中心设施进行选址规划区域资料:某配送中心拟向内10 个零售商提供配送服务表 1.1各零售商的空间位置及需求调查分析图客户XY每 2 小时需求量(吨)A311.5B920.8C1531.2D13.560.9E15101.4F12111.5G6102.0H1.581.8I4.541.2J971.5已 知 各 零 售 商需 求 量 为 wj ( j=1,2,3,4,5,6,7,8,9,10), 零 售商 各 自 的 坐标 为 ( xi,yj )j(j=1,2,3,4,5,6,7,8,9,10),配送中心到各零售商的运费率是aj(j=1,2,3,4,5,6,7,8,9,10),在此处运费率均相等。

    公式nnxaj w jx j / aj w jj 1j1nnyaj w j y j / aj w jj 1j131.590.8151.213.50.9151.4121.562.01.51.84.51.291.5X1.50.81.20.91.41.52.01.81.21.5114. 45/ 13.88.2911.520.831.260.9101.4111.5102.081.841.271.5Y1.50.81.20.91.41,52.01.81.21.592.3 /13.86.69所以,配送中心的坐标为( 8.29,6.69 )页脚页眉使用数值法对重心法所求得的坐标进行优化n22公式 TCaj w j d j ,d jx dydx jy jj0TT0 成立的 x d , y d令其偏倒数使x d0,即为所求的物流中心的最佳位置ydnnj w j x j / djj w j y j / d j其中 x dj 0ydj0nnjw j / d jj w j / d jj0j 0计算得到:X 1d 8.48Yd16.95总运费 T175.28,又因为 T1T ,继续迭代得到: x d28.62, yd27.00总运费 T275.18,又因为 T2T1T ,继续迭代得到:x d38.72 , yd37.02总运费 T375.12,又因为 T3T2T1T ,继续迭代得到:x d48.79 , yd47.02总运费 T475.09,又因为 T 4T3 T 2 T1 T ,继续迭代得到: xd58.83,yd57.01总运费 T575.07,又因为T5T4T3T2T1 T ,继续迭代得到: xd68.95 ,yd67.07总运费 T675.08,这是 T6T5则说明 xd68.95 , y d67.07是最优解,即为配送中心的坐标。

    二、改配送中心在地图上的标注结果经过相关计算可得其选址在坐标( 8.95,7.07 ),在地图上表示出来:图 1-1 配送中心的市交通井字型道路地图显示结果121086423 6 9 12 15 18图 1.1 城市交通井字型道路页脚页眉A B C D E F G H I J配送中心第二章 组织结构设计一、该物流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图由所给资料,依据配送中心的职能和目标,绘制了组织结构图2.1(一)按职责划分的岗位组织结构配送中心主任安全部经理 订单处理部经理 配送部经理安全员仓管人员搬运人员运送人员图 2.1 配送中心组织结构图二、定义各部门职能(一)按职责划分的岗位设置及其职能1、配送中心主任:负责统筹管理配送中心内外事宜2、安全部经理:负责进出配送中心货物安全检查以及货物在配送中心内的安全;负责检查进出配送中心人员,排除不安全隐患;配送中心防护、防盗等安全工作的负责3、配送部经理:接到订单后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在货物出仓4、订单处理部经理:拣货,安排出货进货的订单,并发给配送部经理,对货物进行流水记录,并对货物的进出进行监督5、仓管人员:在入仓时按订单清点实物,进行货物验收,负责指导、监督装卸人员按标准进行堆放。

    页脚页眉6、搬运人员:负责按要求进行产品搬运装卸7、运送人员:负责对货物进行运送第三章 作业流程设计一、配送中心各作业区流程图配送中心一般作业流入库检验 订单处理加进 储 拣 工 发 送货 存 货 包 货 货装搬运 搬运 搬运 搬运补货1、进货区:合供应商 送达货物 卸货检验 是否合格格不合格装车入库 卸货图 3-1 进货区作业流2、储存区:入库 入库单据条码录入页脚 财务部门货物上架页眉图 3-2 储存区工作流程3、包装加工区:出出货检查货要求 1按要求包分拣要求 2进装类货行要求 3加工4、发货区:审发备拣出送核货货订清检单单货货查货7、配送中心内部区域结构( 1)入库暂存检验区、出库暂存区主要负责商品的进货核单、 验收、商品的保存、 托盘的整理、组盘及托盘的打包等作业;( 2)宽通道货架区宽通道货架区分为 3 个存放区,分别为家电存放区、办公用品存放区、日用化工用品存放区;中央通道为 6 米、巷道宽为 3 2 米,货架采用横梁式货架,每层高 1.5米,共六层 1~3 层为出库拣选区, 4~6 层为存货区,使用高位拣选车厢下补货 3)搬运装卸设备搬运装卸设备为高位拣选车 8 台,叉车 5 台,托盘搬运车 10 台。

    4)批量商品平置区批量商品平置区以托盘堆码垛和单品码垛的方式存放库存, 家电的洗衣机、 冰箱等;垛与垛之间的通道宽度为 6 米,装卸搬运设备为 2 台电动平衡叉车入出库作业页脚页眉( 5)包装加工区行业物流需要更多的流通加工任务, 如贴标签、贴价签、 更换包装, 促销礼品包装等6 )阁楼存货区阁楼存货区主要存放小件物品、 采用重力货架, 货架分为三层, 采用电子标签系统,以利提高效率,降低拣选差错率配送中心内部结构图页脚页眉第四章总体布局规划一、依据 SLP分析方法,定义本中心职能部门该配送本中心区域的逻辑条件(一) SLP 的简介系统布置设计( SLP)是一种条理性很强、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关系密切程度分析相结合、求得合理布置的技术,因此在布置设计领域获得及其广泛的运用传统的系统布置设置 SLP 法将研究设施布局问题的依据和切入点归纳为 P-产品、 Q-产- 量、 R-工艺过程、 S-辅助部门、 T-时间 5 个基本要素采用 SLP 法进行企业总平面布置的首要工作是对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分析, 包括物流和非物流的相互关系, 经过综合得到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然后,根据相互关系表中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决定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的远近, 安排各作业单位的位置, 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将各作业单位实际占地面积与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结合起来, 形成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通过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的修正和调整, 得到数个可行的布置方案, 然后采用加权因素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择优,并对每个因素进行量化,以得分更多的布置方案组委最佳布置方案二) SLP 的设计程序模式图,如图所示 :原始资料:(或)C1.物流分析(物料流程分析) 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3.综合相互关系图解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解)4.所需面积 5.可用面积页脚 6.地址面积、空间关系图布7.修正因素 8.实际条件限制页眉(三)配送本中心职能部门和区域的对应关系的逻辑条件一般在系统布置设计时, 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规划的要求收集物流对象 P、物流量 Q 、物流作业路线 R、辅助服务部门 S、物流作业技术水平 T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同时要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作业单元进行划分,得到最佳的作业单元划分方案在此案例中,配送中心按作业分区包括以下单元:入库暂存检验区、出库暂存区;分拣区、加工区、理货区;批量平面存置区、宽通道存货区、阁楼货架区、冷冻存储区、冷藏存储区等;办公区;消防设施存放区;满足叉车运作的基本通道。

    二、确定各职能部门和区域的关系,并进行作业对关系分析通过上一步的分析可以知道该配送中心主要的职能部门有入库暂存检验区、出库暂存区;分拣区、理货区;批量平面存置区、宽通道存货区、阁楼货架区、冷冻存储区、冷藏存储区等;办公区;消防设施存放区; 满足叉车运作的基本通道由配送中心的规划可以大致分为入库区、存储区、包装加工区、设备存储与办公区等极大区域其中入库区可以包括入库暂存检验区、 分拣区、 加工区、 理货区; 储存区有批量平面存置区、宽通道存货区、阁楼货架区、冷冻存储区、冷藏存货区等三、以各作业流程设计为基础,应用网格坐标法,进行布局分析和调整,绘制配送中心的平面布置图页脚页眉(一)配送中心物流量从至表物流系统分析是指从对象系统整体最优出发, 在优先系统目标, 确定系统准则的基础上,根据物流的目标要求, 分析构成系统各级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以及系统同环境的相互影响,寻求实现系统目标的最佳途径物流系统分析时要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计算方法,对系统的目的、功能、结构、环境、费用和效益等,进行充分、细致的调查研究,收集、比较、分析和处理有关数据,建立若干个拟定方案, 比较和评价物流结果,寻求系统整体效益最佳和有限资源配备最佳方案,为决策者最后抉择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分析首先要对现有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包括调查现有系统的工作方法、业务流程、信息数量和频率、 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对现有系统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信息的状态作详细调查基础上,分析现有系统的优缺点,并了解其功能物流分析包括确定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必须的工序之间移动的最有效顺序及其移动的强度和数量当产品品种很多, 产量很小且零件, 物料数量又很大时, 可以用从至表来表示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料移动方向和物流量,本配送中心物流从至表所示:页脚页眉入理补常低阁批拣加出退至库货货温温楼量货工库货检区区区区区区区区检验 处理从验(2) (3) (4) (5) (6) (7) (8) (9) 区区区(10)(11)(1)入库检验区( 1)20理货区( 2)5补货区( 3)182常温区 (4)10低温区( 5)5阁楼区( 6)2批量区( 7)2拣货区( 8)3151加工区( 9)15出库检验区( 10)退货处理区( 11)2表 3-2 从至表(二)物流强度等级划分由于直接分析大量物流数据比较困难且没有必要, SLP 中将物流强度转化为五个等级,分别用符号 A 、 E、 I、 O 、 U 来表示,其物流强度逐渐减小,对应着超高物流强度、特高物流强度、 较大物流强度、 一般物流强度和可忽略搬运五种物流强度。

    作业单位对或称为物流路线的物流强度等级, 应按物流路线比例或承担的物流量比例来确定 以下是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物流强度等级符号物流路线比例( %)承担的物流量比例(%)超高物流强度A1040特高物流强度E2030较大物流强度I3020一般物流强度O4010页脚页眉可忽略 U依据物流从至表及物流强度划分等级标准表可得:序作业强号单位度对值11-22028-91539-101544-81053-4862-3575-8588-4393-5216-82017-821111-112018-101313-214总计90物流强度2468101214161820累计路线物强路线累计流度比例强等度级比例114.2%39A2%A3E421.4%36E5%E6I728.6%17I8%I9I10O11 35.8% 8% O12 O13 O14 O没有物流关系的路径其搬运可忽视,且均定义为 U 级三)配送中心单位物流原始相关表在行与列的相互方格中填入行作业单位与列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强度等级, 得出物流原始相关表:页脚页眉入理补常低阁批拣加出退至库货货温温楼量货工库货检区区区区区区区区检验 处理从验(2) (3) (4) (5) (6) (7) (8) (9) 区区区(10)(11)(1)入库检验区( 1)AUUUUUUUUU理货区( 2)UIUUUUUUUU补货区( 3)UOEIUUUUUU常温区 (4)UUUUUUEUUU低温区( 5)UUUUUUIUUU阁楼区( 6)UUUUUUOUUU批量区( 7)UUUUUUOUUU拣货区( 8)UUUIUUUAOU加工区( 9)UUUUUUUUEUUUUUUUUUUU出库检验区( 10)UUUUUUUUUU退货处理区( 11)表 4-4(四)物流作业相关表通过物流原始相关表, 可以进一步的分析出该配送中心的各个部门物流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清楚地理解各个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而对配送中心进行规划布置。

    进而得出SLP 中著名的物流相关表:页脚页眉表 4-5 物流相关表(五)接近程度排序表根据物流原始相关表计算各单位物流强度分值 TCR,根据各作业单位∑ TCR 大小对作业单位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绘制接近程度排序表,如表 4-6 所示:页脚页眉入理补常低阁批拣加出退至库货货温温楼量货工库货检区区区区区区区区检验 处理从验(2) (3) (4) (5) (6) (7) (8) (9) 区区区(10)(11)(1)入库检验区( 1)5/A 1/U1/U 1/U 1/U 1/U1/U 1/U 1/U 1/U理货区( 2)1/U3/I1/U1/U1/U1/U1/U1/U1/U1/U补货区( 3)1/U2/04/E3/I1/U1/U1/U1/U1/U1/U常温区 (4)1/U1/U1/U1/U 1/U 1/U4/E 1/U 1/U 1/U低温区( 5)1/U1/U1/U 1/U1/U1/U3/I 1/U 1/U 1/U阁楼区( 6)1/U1/U1/U 1/U 1/U1/U2/O 1/U 1/U 1/U批量区( 7)1/U1/U1/U 1/U 1/U 1/U2/O 1/U 1/U 1/U拣货区( 8)1/U1/U1/U 3/I 1/U 1/U1/U5/A2/O1/U加工区( 9)1/U1/U1/U 1/U 1/U 1/U 1/U1/U4/E 1/U出库检验区( 10) 1/U1/U1/U 1/U 1/U 1/U 1/U1/U 1/U1/U退货处理区( 11) 1/U1/U1/U 1/U 1/U 1/U 1/U1/U 1/U 2/O∑ TCR排序10151215121010171415108263791015411表 4-6物流等级分值: A=5 , E=4, I=3 , O=2 , U=1(六)配送中心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在设施布置中,各设施间除了通过物流联系外,还有人际、工作事务、行政事务等活动,尤其是在行政、服务、事业等各种单位中,都存在人和工作的联系。

    这些联系都可以表示为各种单位之间的关系, 也可以称为非物流关系 通过单位之间活动的频繁程度可以说明单位之间关系是密切或者疏远 这种对单位之间密切程度的分析称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根据单位之间关系密切程度来布置设施和设备, 是除去用物流外决定设施布置的另一个重要原则缪斯首先提出了这一方法及其工具, 采用一种“密切程度”代码来反映不同单位之间的不同关系, “密切程度”代码如表 4-7 所示此外还要用一种理由代码来说明达到页脚页眉此种密切程度的理由,如表4-8 所示密切程度代码关系密切程度作业单位配对比例A绝对必要靠近1%-3%E特别重要靠近2%-5%I重要3%-8%O一般5%-15%U不重要20%-85%X不希望靠近0%-10%表 4-7 “密切程度”代码理由代码理由理由代码理由1连续性5共用设施设备2运输距离6联系3搬运7零件流动4管理方便8清洁表 4-8 “密切程度”理由代码通过对该配送中心得作业单位及其相应之间的联系, 结合影响因素最终得出配送中心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其中入库检验区为 1 ,理货区为 2,补货区为 3,常温区为 4 ,低温区为 5 ,阁楼区为 6,批量区为 7 ,拣货区为 8,加工区为 9,出库检验区为 10 ,退货检验区为 11,入库区 12,冷藏区为 13 ,运输工具存放区为 14,消防设备存放区为 15 ,办公区为 16 )如表 4-9 所示:各作业单位之间非物流相互关系表页脚页眉(七)综合分析几乎所有的配送中心, 各作业单位之间既有物流联系, 也有非物流联系, 综合考虑物流和非物流关系,根据两者的相对重要性,取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系的加权比值 M:N=2:1 。

    根据作业单位物流强度相关图和非物流作业单位相关图可以得出作业单位之间的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此处加权值为: A=5 E=4 I=3 O=2 U=1 X=0画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如表 4-13. 并总结出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 4-14 页脚页眉表 4-13 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页脚页眉单位 1234 56 7891011 12 13 14 15 161 A/5 I/3U/1 U/1U/1 U/1U/1 U/1U/1 U/1 X/0U/1 U/1U/1 U/12 A/5E/4U/1 U/1 U/1U/1 U/1U/1 U/1U/1 U/1U/1 U/1U/1U/13I/3E/4U/1 U/1U/1 U/1U/1 U/1U/1 U/1 U/1U/1U/1 U/1 U/14U/1 U/1E/4O/2 O/2O/2 E/4O/2 U/1 U/1U/1 U/1U/1 U/1U/15U/1U/1 I/3O/2U/1 U/1I/3 U/1I/3 U/1U/1 U/1 U/1U/1 U/16U/1 U/1O/2 O/2U/1U/1 O/2U/1 O/2 U/1U/1 U/1U/1 U/1U/17U/1U/1 O/2O/2 U/1U/1O/2 U/1O/2 U/1 U/1U/1 U/1U/1 U/18U/1 U/1O/2 E/4I/3 O/2O/2A/5 I/3U/1 U/1U/1 U/1U/1 U/19U/1U/1 O/2O/2 U/1U/1 U/1A/5E/4 U/1 U/1U/1 U/1U/1 U/110 U/1 U/1U/1 U/1I/3 O/2O/2 I/3E/4I/3 U/1 U/1U/1U/1 U/111U/1U/1 U/1U/1 U/1U/1 U/1U/1 U/1I/3U/1 U/1 U/1U/1 U/112X/0 U/1U/1 U/1U/1 U/1U/1 U/1 U/1U/1 U/1U/1U/1 U/1U/113U/1U/1 U/1U/1 U/1U/1 U/1U/1 U/1U/1 U/1U/1U/1 U/1 U/114U/1 U/1 U/1U/1U/1 U/1U/1 U/1 U/1U/1 U/1U/1 U/1U/1U/115U/1U/1 U/1U/1 U/1U/1 U/1U/1 U/1U/1 U/1 U/1U/1U/1U/116 U/1 U/1U/1 U/1U/1 U/1U/1 U/1 U/1U/1 U/1U/1 U/1U/1 U/1综合20 2229 2522 19 19 29 24 261714 15 1515 15接近程度排86 147 910 2531116 12 13 14 15序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八)配送中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根据配送中心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找到中心放置“拣货区” ,然后依次按照等级关系 A 、E、I、O 、U、X(最后重点调整 X 级作业单位对之间的相对位置,尽量远离)进行布置。

    最终得出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如图4-2页脚页眉图 4-2(九)配送中心作业单位平面布置图根据配送中心的单位位置相关图画出该配送中心的面积相关图页脚页眉参考文献:页脚页眉[1] 吴清一 .陈梅君 .现代物流概论 [m]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2] 吴清一 .物流管理 .[m]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3] 陆庄 .毛华扬 .erp 原理与应用教程 [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4] 赵涛 .物流经营管理 [m]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5] 胡思继 .综合运输工程学 [m]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2006[6] 方仲民 .现代物流规划与设计 [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7] 郑彬 .物流客户服务学习指导与练习 [l]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8] 赵一萍 .物流客户服务 [l]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7[9] 李雅芬 .物流客户服务业务管理模板与岗位操作流程 [m 中国经济出版 .2007[10] 华中生 .物流服务运作管理 [j]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11] 冯耕中 .物流信息系统 [j]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12] 宋伯慧 .现代物流必读 [m]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13] 杨长春 .第三方物流 [m] 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7页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iMAX8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