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失常--扬州第一人民医院伍勇
扬州一 院 伍勇窦性心律:l 凡是由窦房结发出激动所形成的心l律,总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失常一般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窦房阻滞、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症l 正常时,窦性心律不是绝对匀齐的受精神因素、体位改变等影响,常伴有轻度的不齐,在年轻人尤为突出但是,在同一导联内P-P间距差值100bpm;(一般情况下,很少超过160bpm)l 3.P-R间期 0.12l临床特点:l 1.心律不绝对匀齐;l 2.其频率易受外界因素、神经张力的l影响;l 3.按压颈动脉窦后,HR略下降,停止l按压后,HR又逐渐增快;l 4.ST段有时下移;l 5.P-R、Q-T、QRS相应缩短l 二、窦性心动过缓:l 1.窦性P波,PII 、PavR ;l 2.P波频率60bpm(一般在4060bpm);l 3.P-R间期 0.12l临床特点:l 1.多同时伴有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l 2.频率易受植物神经张力影响,HR快时,心律不齐消失;休息、平卧时频率更慢;l 3.窦缓如0.12,节律不整l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l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l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l游走心律l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l 1).P波为窦性P波,且其形态恒定;l 2).心率快慢随呼吸渐变:吸气时,心率逐渐增快;呼气时,心率逐渐减慢;其快慢变化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可使心率转为规整。
l 3).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成人少见随年龄增长,心率变慢,其发生率又增加l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l 较少见,多数属于病理性的,心电图改变同上,但P波频率改变与呼吸无关,摒气后记录心电图仍然不整齐l 有时与某些药物有关,如吗啡、洋地黄 等l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在二度以上AVB,特别在三度或高度房室阻滞时常见到,心电图表现为含有QRS波的P-P间期短于不含有QRS的P-P间期l发生机理可能有:1)心室的机械收缩使窦房结的血液得到改善,窦房结的自律性随之提高,频率加快2)心室的机械收缩反射性提高了窦房结的自律性3)心脏收缩牵动窦房结而提高了窦房结的自律性4)少数病例不排除室性逸搏的激动逆传到心房,侵入窦房结而引起窦性节律提前的可能性l游走心律(wandering pacemaker)亦称“游走性节律点”指控制心脏活动的起搏点位置不固定当自律性正常或基本正常的不同起搏点反复移位轮流发出激动,以控制一系列(三次以上)的心电活动时,称为游走心律分“同源性游走心-窦结内游走、心房内游走、交界区内游走”与“多源性游走心律-窦房、窦交界游走”两种l窦房结内游走心律同源性游走心律”l窦房结至心房游走心律:“多源性游走心律”l窦房结至交界区游走心律:“多源性游走心律”。
1).P波为窦性P波,P-P显著不整,P-R间期大于0.12s;2).在同一导联内,随心率快慢而有下列变化:P波振幅出现大小不同的变化(大 P窦房结头部、小P窦房结尾部,P-P短时P波稍高,P-P长时P波稍低平,同导联P波仅有电压差异,P波极性未发生明显改变,不出现倒P;P-R间期长短发生变化,但都超过0.12l表现为P-P大多不整,P-R大于0.12s,P波由正向逐渐转到正负双向,以至倒置关键的是P波极性发生改变l心电图表现:P波由正向逐渐转为双向,最后转为倒置正向P波P-R间期大于0.12s,P-R也呈现逐渐缩短,至倒置P波P-R间期小0.12s,符合交界心律特征l见下次课件 是指窦房结在较长时间内停止发放激动,心电图表现为在一段较长间歇内无窦性P波出现;长间歇与正常P-P间期不成倍数关系;若窦性静止时间过长,常伴有交界性或室性逸搏、逸搏心律窦性停博常突然出现,可由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洋地黄、高血钾等药物引起,也可见于心肌炎、冠心病、麻醉过程、阵发性心动过速突然终止发作或窦房结功能衰竭等窦性停博时间过长无逸搏出现,可引起昏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诊断是要与二度II型窦房阻滞与房早未下传相鉴别。
l 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l l近年发现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炎、心肌病等病变,可主要波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一系列心律失常持续发展,表现为以缓慢窦性心律失常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称SSSl常见的SSS心电图表现:l 1.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l 2.多发的窦性停博或严重的窦房阻滞;l 3.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l 4.双结病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公布的窦房结功能障碍诊断标准为:l1)窦性心动过缓 40 bpm,持续 1 min;l2)二度 型窦房阻滞;l3)窦性停搏 3 s,窦性心动过缓伴短阵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室上性心速,发作停止时窦性搏动恢复时间 2 s要注意药物引起的一过性窦房结异常标准比以前的要求更严谢谢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