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

关键字】写作技巧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背景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亦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激昂慷慨, 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从军 行》是著名的代表作注词释义龙城飞将: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汉代名将李广, 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这里指扬威北方边地的名将胡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但使:只要阴山:阴山山脉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古诗今译还是秦时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生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 决不能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评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 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 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 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 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清沈德潜《说诗〕 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 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M‘至今 人说李将军&rsquo ;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这段 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 出作者的匠心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为什么这样平凡 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原来,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 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 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 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 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 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 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
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 增加了 “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 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 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 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 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 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 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诗歌之美,诗歌语 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 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支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