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课件
搜柄,搜必应! 快速导航 | 使用教程  [会员中心]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基础知识检测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格式:DOCX| 10 页|大小 19.28KB|积分 7|2022-03-17 发布|文档ID:63174993
第1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1 / 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 版权提示
  • 文本预览
  • 常见问题
  •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基础知识检测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内基础知识检测 语文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70分) 学校: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共10分,每小题2分) 1.用正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工整、美观地抄写在方格里2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下面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南宁市中小学开展、筹备、策划的“我为创城添光彩”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 3.判断下列敬谦词的用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2分) (1)家父六十岁生日那天,同学来祝寿,拱手说:“祝令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王刚把自己写的作文交给老师时说:“拙作奉上,望您不吝赐教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②⑤④C.⑤③④②①D.⑤④②③①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B.李白是我国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圣” C.《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法布尔描写关于昆虫生活习性的一部科普作品 D.陶渊明,东晋诗人;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 6.古诗文默写共10分,每空1分,出现错字、空白均不得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2),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的句子是:,。

    (4)李清照在《渔家傲》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是:, (5)请完整默写杜牧的《赤壁》: , , 三、阅读理解(共50分) (一)古诗词阅读(4分) 7.对《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饮 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山河并没有被破坏;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因长久无人料理导致乱草丛生这一联在写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遭到破坏以后的失望之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是写实,“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这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二)文言文阅读(共3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三章》)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 C.曾益其所不能/荡胸生曾云D.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必先苦其心志/其如土石何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不知而不愠 D.管夷吾举于士/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1.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B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 C.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D.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3.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面山而居居天下之广居 B.以君之力可以为师矣 C.年且九十年与时驰 D.惧其不已也屠惧,投以骨 1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温故而知新 B.河阳之北睨之久而不去 C.方七百里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达于汉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5.本文以神话结尾,对其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人民的迷信思想,这是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就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16.翻译下列加点字词2分) (1)年且九十 (2)曾不若孀妻弱子 1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甚矣,汝之不惠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三)现代文阅读 刀爱 ⑴明媚的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奶奶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

    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

       ⒃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8.请概括出“我”对砍树这一行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2分)    19.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好在哪里4分)   (1) 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2) 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20. 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 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从修辞角度赏析)         (2) 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21.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刀爱”含义的理解4分)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卖家[上传人]:八戒
    资质: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