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2024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准确的填写(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非选择题时,请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地书写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框内规定位置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欢乐与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杂志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
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五四”新文学作家的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除陈独秀、鲁迅两人较年长,其余人如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胡适27岁,他们都很年轻;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也都很年轻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李大钊的《青春》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也都青春勃发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从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看出,《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猛进》《狂飙》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
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材料二:音乐是艺术中的最美者,它比诗歌更能打入人深微的心灵它不仅如跳舞能颤动人的身体,并且能激起人的精神它不但能建筑数十层的高屋,而且能建筑宇宙的大观它的音中有图画,调中有雕刻,谱中有一切变幻不测的风景,离奇无常的情怀,它能模仿鸟鸣、风号、流泉泠泠、波涛澎湃它是最科学化的艺术它又是最职业化者,人人皆知移风易俗,莫善于音乐,变更性情,陶养德行,也莫善于音乐故音乐是一种用力最少而收效最大的陶冶人的艺术摘编自张竞生、张培忠《美的人生观》)材料三: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审美教育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总体来看,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首先,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通过英雄模范人物等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
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将道德教育贯串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染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善于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社会审美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摘编自张弓、乐中保《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四”作家以“青春教”为信仰,将欢乐、光明与青春相融合,开辟出一条反对封建文学自虐、黑暗、老年心态的审美战线B. “五四”文学的审美表现出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特征,具有浓厚的青春气息,《少年中国》《狂飙》等杂志的命名,能体现出这种审美倾向。
C. “五四”文学在创作内容和文体方面体现青春气息,所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五四”文学是青年的文学D. 审美教育具有形象教育、心灵教育、动态教育的特征,它可以美化心灵、提高素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音乐是最职业化者,是就音乐移风易俗、陶养德行的功用来说的B. 音乐是最科学化的艺术,是就音乐打动人心、激发精神的感染力来说的C. 美育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为重要目的D. 将道德教育通过情感感染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这是审美教育潜移默化的结果3. 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荀子》重视音乐的作用,认为音乐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也能够十分迅速改变人的情感B. 《墨子》认为耳朵感受快乐,不符合圣王事迹、万民利益,统治者不应天天歌舞升平,不顾百姓生死C. 《礼记》明确了乐内在的精神是和谐而不混乱,乐的功能是让人欣喜欢爱,乐表现天地间的和谐D. 据《尚书》记载,舜任命夔掌管音乐方面的事务,夔负责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温和,宽大坚忍,刚毅简约4. 材料一是怎样论证“‘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观点的?请从论证思路的角度进行阐述。
5. 你认为“00后”可以借助怎样的路径提升审美趣味?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 C 2. B 3. B 4. 材料一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论证思路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指出“五四”文学的总体特征;然后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青春型文化、“五四”文学的创作主体是青年、文学杂志的名称洋溢着青春气息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五四”文学的青春性特点 5. ①培养具有欢乐、光明、青春心态的审美趣味②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尤其要重视音乐的熏陶作用③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美育功能,化人、育人,提升审美旨趣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五四’文学是青年的文学”错误,根据原文“‘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可知,文中所说的“青年的文学”是仅就作家主体角度而言,选项的说法以偏概全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是就音乐打动人心、激发精神的感染力来说的”错误,科学化对应的不是音乐打动人心、激发精神的感染力,根据材料二“它不仅如跳舞能颤动人的身体,并且能激起人的精神”“它又是最职业化者,人人皆知移风易俗,莫善于音乐,变更性情,陶养德行,也莫善于音乐”可知,“打动人心、激发精神的感染力”是音乐本身的特点,而不是科学化的表现。
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音乐是一种用力最少而收效最大的陶冶人的艺术”B.墨子的观点是反对统治者欣赏音乐而不顾百姓生死,此处没有表现出音乐对人的影响和教化作用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指出“五四”文学的总体特征;第二段为证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举例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中的发刊词,李大钊的《青春》一文进行证明;第三段为证明“‘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列举“五四”作家的年龄,均十分年轻,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第四段则举例文学杂志名字“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从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来证明其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整体来讲,材料一采用的是先总说后分说的论证思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一说“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由此可知,作为青年文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此追求,那么00后青年也应该培养这种健康的审美趣味。
材料二说“人人皆知移风易俗,莫善于音乐,变更性情,陶养德行,也莫善于音乐故音乐是一种用力最少而收效最大的陶冶人的艺术”,材料三“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可知,要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尤其要重视音乐的熏陶作用材料三说“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社会审美教育……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知,要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美育功能,化人、育人,提升审美旨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夫老妻冯骥才他俩又吵架了可是今天的架打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不过是老婆儿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块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儿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儿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儿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对方多年来一系列过失的老账,话愈说愈狠。
老婆儿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子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老婆儿吓得一声尖叫,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燃烧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老婆儿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候得了那场病,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执拗、愈急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打架过后两小时,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