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_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芦花荡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芦花荡课前预习(请独立完成):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苇塘 竹篙 撑船 疟子 寒噤 舀( 拧 蹿 仄歪 飒飒 泅 张皇 2.根据拼音写汉字qiú 水 sā 网 寒jìn yāo 喝 3.解释词语编算 挂花 飒飒 仄歪 转弯抹角:____________________ 张皇失措: 4.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5.小说的三要素是 6.本文作者是 ,他的作品语言清新,被称做“ ”派的创始人本文属于作者“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其另一篇小说 选做题)7.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⑴课文的体裁是____,其中的主人公是______⑵课文主要通过描写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_________⑶这篇课文的情节是以______顺序展开的,显示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语言有___、___、___、____、_____⑷试用四个短语精要概括课文中情节的发展脉络思考不用回答) 开端: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 结局:_____________课后巩固1.判断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1)无形资产又产品产品是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 )(3)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虽然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但他做得很认真B.他的演讲太出色了,我只好甘拜下风C.他怒不可遏地扬起手往桌上一拍,霍地站起来D.日本帝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中小学生课本,掩盖战争罪行阅读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从“夜晚,敌人从炮楼里的小窗子里——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1.文中为什么把老头子比喻成“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2.上面选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3.“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这里的“愿望”指什么? 4.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想些什么?请你以二菱的身份,设身处地的把心里活动写出来。
八年级语文上课中导学2 芦花荡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感知人物形象 2.能流畅地复述故事情节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了解其作用4.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多重描写手段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学习过程(一)导入 (用著名的抗日故事或作者的写作风格引入课文)二)了解作者,介绍背景资料三)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先小组内,后全班)快速默读课文,口头复述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师点拨:复述时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因为“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护送(开端)→受伤(发展)→复仇(高潮和结局)(四)合作探究,共同研讨 (教师要依据学情适当调整问题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课堂笔记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2.结合文章中综合介绍的文字,你能找出概括出老头子的性格特点的关键词?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你能用哪些词语概括老头子的性格特征?3.体味景物描写。
先讨论后总结)文中如诗如画、秀美动人的芦花荡让我们如痴如醉,这样的芦花荡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表现战争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是不是很不一样呢?作者精心设计这样的描写,又体现了他怎样的写作意图?4.“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何理解“过于”这个词?文中哪些事例体现了老头子的这种性格?当堂达标1.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诽bàng zhēng扎( ) dī防 抱yuàn pā下 目dǔ 丝róng 奔chí 2、找出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2分)A、在月明风清的夜晚,有一只小船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B、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C、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D、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3.下列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是什么?(4分)A、那晒得干黑的脸上,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B、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 C、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 D、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
4.读小说的第一段,阅读后回答问题(6分)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了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他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①“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②这一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③“钻”一词具有怎样的丰富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